總會長訊息

在疫情衝擊過後

范達民神父

疫情改變了我們與世界、與他人,甚至與我們自己相處的方式。 我們需要以更堅定的互助精神和更強的銳覺,啟動重建的功夫,走出這看似沉睡的災情、從痛苦、禁制、掙扎和恐懼中恢復過來。 想想,假如鮑思高神父今天還活著,他會怎樣做?

各位親愛的朋友,各位慈幼家庭通訊親愛的讀者;讓我以一個簡短的故事作開端: 一個高空走繩索的賣藝者,在熱鬧的市場上,謹慎地架起他的繩具。那時,另一些耍雜技的賣藝者,已開始了他們的表演,但他們的表演超出預期的時間,而廣場卻漸漸被黑暗籠罩。這位賣藝者唯有在燈光的照射下進行表演。 表演要開始時,賣藝者並沒有察覺,一個小男孩已悄悄地跟著他上了梯子。當他在繩索上邁出第一步時,他才留意到這個在他身後的男孩。

「你在這裡要做什麼?」他問男孩。「我想和你一起走,直到繩子另一端。」  「你不害怕嗎?」  「只要跟你在一起,我就不會害怕。」

觀眾屏住了呼吸,看賣藝者。他先將小男孩放在自己的肩膀上,為了轉移他的注意力,不致被那令人目眩的高度和一遍的漆黑所嚇倒,便對他說:

「看那裡的星星多美,用你的眼睛盯著那些星星!」

只要男孩的目光一直盯著閃爍的星光,他就不會擔憂在那根繩子上行走的危險,也不會掛慮繩子與地面間的落差;因而安心讓賣藝者扛著,行畢全程。

鮑思高神父就是那位帶著孩子和青少年「走過繩索」的人,他領頭帶著他們。他以自己的能力、創意和對預防教育的巧妙運用,讓年輕人充滿希望。他會讓他們感到被信任、讓他們有機會充當小領袖;並個別的引導他們,追尋那在共融與和諧中,生活和成長的喜悅。如此,鮑思高神父在他們心中孕育著一份勇於委身的情意;為那些最需要幫助的人服務的情意。

這是我們今天的展望,這是一起成長和學習的機會:-學生、家庭、教師和專業人士組織團隊,一起學習、成長。我們必須珍惜我們從這場危機中所體會的:更健康的環境、生活節奏的放緩、家庭的團聚和許多有創意的新嘗試  — 例如虛擬的連結:許多老師能利用這樣的連結,迅速而有效地回應學生的需求。

在這疫情期間發生了很多轉變,連我們自己也有所轉變。生活、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空間和時間,這一切都變的不一樣了。我們要追求的,並不是回復到從前的糢樣。但我們希望能變得更好,帶來更新、創新。因此我們要對自己有信心、對我們的能力有信心,更相信在這轉變中的教育工作,能產生關鍵性的作用。

我們要運用創意來設定新的範式和追尋新的答案 —要勇敢地接受生命中的新事物。我們需要一個能兌現的新願景;這任務是艱鉅的,需要我們長時間的投入。我們需要的不是即興的製作,我們需要的是在我們的見證和寄望於上主的喜悅中所得到的保障,這使我們要成為怎樣的人。今天的年青人,比以往任何時候的年青人,更需要我們的臨在和見證。我們絕不會讓年青人單打獨鬥,置之不理。這是我們一貫的原則,在今天尤為需要。年青人在張開雙臂,期待我們的指引,教導他們以愛的力量克服困惑,開創新生。的確,唯有愛的力量能戰勝一切。我們需要認識年青人的夢想,並投身其中。

希望在疫情的經歷中,我們已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的聯繫有多重要,並下定決心對教導孩子和青年的工作進行優化。我們要充分運用溫和的力量、多與有家庭及其他組織接觸;一起為世界的未來,推展教育的事功。

在慈幼會預防教育法中,這意味著:

親切、誠心的接納。從鮑思高神父與年青人的談話中,我們看到他如何展示親切誠心的接納;這是慈幼式教育中,建立關係的基本要素。通過這自然的、友善的溝通模式,鮑思高神父跨越了「生疏感」的障礙,賺得了他們的心。[「首要的工夫是使所有你接觸的人,都成為你的朋友。」(BM卷X,445頁。)]  讓每個人都感受到接納和關懷,(每個孩子都覺得,他是鮑思高神父的「至愛」)。對成長中的青年來說,被接納成為生命歷程的參與者,實在是很寶貴的體驗。

以體諒帶出和諧與開放。鮑思高神父再三提醒會士,要經常接近青年,更要抱著關懷與溫和的情懷。

了解青年及認識其潛質。在教育工作上,鮑思高神父相信,青年人都有善意;有了天主恩寵的扶助,他便會決意走上修德成聖的路。

日常生活:教育與牧靈。在日常生活可進行教育性的陪伴:例如,在休憩的地方,那裡有最適宜的自然環境,讓教育者可以認識青年並陪伴他們。日常生活的進階接觸:在日常生活中,教育者和青年有機會作頻密的交談,或在工作和休閒中,可多作接觸,增強相互的了解,建立深厚的友誼;為進一步的信任、交託和順服的心創造條件。(「讓自己被愛而不是被怕懼」)。

教育環境和家庭精神:鮑思高神父希望把自己在家中所得的經歷,帶入 華道角的日常生活中。教育者和青年會像家庭中的父母與子女般分享生活。

科技無法取代教師:教育的過程中必然有一種持續的人際互動(而且應該繼續保持)。因此,未來在教育工作的主要挑戰是,使用科技要適量,同時更要在人際互動方面多下功夫。

預防是我們的方法。鮑思高神父所說的「預防」既不是「扶助」,也不是純粹的「保護」。而「預防」指的是賦予人能力,使他能克勝那些把個體身份摧毀的消極因素。

在新冠疫情下,我們必須採取新的教育策略,啟導學生—未來的社會棟樑—在解決問題時,敏於尊重生命、關心可持續發展和道義的責任。

以個人陪伴作神修指導:作為一位教育者,鮑思高神父操心的不只是青年的本性需求;他更關注他們屬神層次的需求。他的目標是使他們能獲享圓滿的福樂(天堂)。為達至這目標,他不惜代價地踏上那「繩索」,面對一切的艱辛和挑戰。我們也要在他的肩膀上,以無畏的精神走向未來——把目光緊盯著天上的明星。

余富強神父譯

標籤

about 總會長訊息:在疫情衝擊過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