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總會長贈言反思(四)

求變

葉神

在總會長贈言2020 的光照下,大家庭成員怎樣幫助青年,在香港獨特的處境中,成為熱心教友、良好公民?

上文提要

總會長贈言2020(下稱「贈言」)的主題為:熱心教友及良好公民。本系列共五個單元,幫助大家庭成員(下稱「我們」)領略贈言的精髓。單元一略述贈言與香港的關係。單元二綜合贈言的前言到1.4,闡釋熱心教友的典型,就是以天主的角度解讀生活事件。上期單元三闡釋了贈言的1.5,尖銳地批判了相對主義,並促請我們守護青年,免受錯誤價值觀的危害。

本期單元四:求變

本期將探討贈言第二部份2.1-2.4,總會長傳遞了四個重要的訊息:1.幫助青年成為良好公民是預防教育法的重要部份;2. 目前世界各地,充斥著社會不公的現象;3. 在不公義的社會下,我們應幫助青年積極進取,努力求變;4. 同時,要勸誡青年謹慎明智。

預防教育法與良好的公民

在社會穩定的情況下,一般市民對良好公民的理解,基本上等同「守法」;因此,部份教友一直誤以為,「熱愛國家、奉公守法」就是良好公民的全部。但在浩瀚的教會文件中,除了肯定愛國(教理稱為「合法的政權」)和守法的重要之外,亦涵蓋了其他很多富豐的元素,例如合法政府的權責,民法與道德律的互補,人權的基礎等等(詳情可參閱單元三、「和平於世」通諭及其他社會訓導文件)。因此,陶成一個青年成為良好公民,是需要時間和資源的。總會長在第二部份,開宗明義就指出,「青年在『所身處的生活環境』中等待著我們,(我們要)效法鮑思高神父,與青年接觸;……建立一個更公正,更有前景的社會(2.1)。學校和青年善會是進行公民教育的好機遇,因此(我們)都應認真檢視其教育計劃,要塑造的是怎樣的公民……(2.4)。」良好公民的教育,並不是一個興趣班,而是預防教育法的核心部份。青年若對良好公民缺乏一個完整的基礎,一旦社會出現動盪,他們就很容易在輿論及朋輩的影響之中迷失。

社會的不公義已經出現

贈言指出不公義的社會已經出現。「今天,許多地方的政權,憑著『當權者』的身份,強力控制、支配其公民,情況我們難以想像……我們面對著脆弱而支離破碎的(政治)局勢、看到政府人員的貪污腐化、欠缺道德操守……(2.3),許多國家,重複經歷著(貪腐的)慘痛(2.4)。」

進取求變

面對這個不公義的亂象,贈言敦促我們要「與(青年)一起,致力改善……那不斷挑戰我們的現實。(2.1)」更引用了教宗方濟各《生活的基督》中的一段激昂言辭:「我(教宗)一直關注世界新聞,看到世界各地有許多青年走上街頭,表達他們渴望一個更公義和友愛的社會。青年人走上街頭了!他們是盼望帶動變革的青年。請不要將帶動變革的任務推卸給別人!你們是擁有未來的人!未來是通過你們降臨世界。我也請你們帶動這變革。……摯愛的青年人,請不要冷眼旁觀,應投入其中(2.2)。」同時,總會長亦對我們的教育事業,下達了一項明確的命令:「我們的教育機構,必須培養年青人,保持對政治的醒覺,以負責任的參與,回應以上(社會不公)的情況。(2.3)」

教會面對社會不公義而積極進取的故事俯拾皆是。八十年代,菲律賓教會與人民勇於求變的故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1983年2月,菲主教團發布了一封牧函A Dialogue for Peace,抗議當時的馬可斯政權貪污腐敗。同年8月,馬可斯政敵阿基諾於馬尼拉機場被射殺,引發菲市民大規模上街示威。11月,菲主教團再發布牧函Reconciliation Today,強調社會人士需以基督的愛作為社會改革的核心精神。事件持續升温,1985年7月,主教團再發布牧函Message to the People of God,聲明政權持續以武力支配人民,教會作為人民的牧者,不能容忍。11月馬可斯因多方受壓,終承諾於翌年進行總統選舉,12月阿基諾遺孀宣佈參選。同月,時任馬尼拉主教辛海綿樞機呼籲民眾支持剛成立的監察選舉組織 National Citizens’ Movement for Free Elections(NAFREL),防止選舉舞弊。86年2月7日大選,官方宣佈馬可斯得票較高,但NAFREL統計出阿基諾夫人當選。辛樞機支持NAFREL,拒絕承認官方的選舉結果。隨後,軍方將領Fidel Ramos 決定公開反對馬可斯政權,辛海棉樞機呼籲市民上街,以非暴力方式,保護及支援Ramos等人。當時神職及修女拿著玫瑰經,坐在人民與軍隊之間祈禱,保護人民。其後,馬可斯出逃夏威夷。由於革命期間群眾以黃絲帶紀念阿基諾,故又稱為黃色革命(Yellow Revolution)。

謹慎明智

贈言及教會文件若一面倒地強調積極進取,是不完整的,因為很容易誤導青年,陷入浪漫主義、悲情主義或上單元提及的相對主義。因此,文件若空洞地,口號式地把青年描繪成雞蛋、弱者、被壓抑的人,然後叫這些「弱者」上街,抗爭,是沒有意義的。教會的職責,更重要亦是更困難的,是讓青年明白這些口號背後所帶出的價值。舉例說:上述提及的其中一份牧函Reconciliation Today就對菲民眾作出了許多指導思想,例如民眾必需尊重真理、公義及仁愛等原則,傳媒要報導真相、示威者不能使用暴力等等。(有關反對暴力,參閱單元二)

贈言亦出於同樣的理由,一方面肯定青年求變的決心,一方面亦對他們作出明確的勸諭:「今天的青年,習慣於實際的操作,輕易取得成效、看重即時的成果。因此,他們要面對有關的挑戰,接受等待的壓力(2.2); (我們要幫助青年)以誠實及正直的方式行事。(2.4)」

總會長言簡意賅地表達了世界各地的社會不公情況嚴重,青年是受害的一群,作為大家庭成員,我們不能逃避這個現實,視而不見。我們的責任,一方面要鼓勵他們積極求變,同時亦要幫助他們以福音精神作為行事原則,謹慎明智。

標籤

about 2020 總會長贈言反思(四):求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