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福柯蒂美.澤德 :一位慈幼修士的聖召

總會長查偉思神父

鮑思高家庭通訊・第二百二十二期

柯蒂美.澤德生於意大利 Boretto 一個謙遜的鄉村家庭。由於家境貧困,柯蒂美 15 歲時,家人決定離開家鄉,尋求改善生活,他不得不與家人移居阿根廷。澤德一家很有信仰,熱心投入聖堂事務,一家人會一起祈禱,和參與感恩聖祭。澤德的童年在堂區中度過,經常協助輔彌撒,其餘時間則在田間工作。認識他的人會這樣說:「這位青年常懷同情心、活潑開朗、工作勤奮、謙遜、文靜、充滿愛心、時常服從和尊敬父母。」田間的工作艱苦疲累,令他學會承受勞碌和責任,日後在他實踐宗徒事業時發揮出來。澤德勉力參與禮儀工作,並致力服務病者的愛德事業。這兩方面是他畢生的兩大支柱。

在這些基礎下, 澤德 感應到一份純樸真誠的慈幼會聖召。他嚴謹的靈修、真誠的辨別,以及對事奉天主、服務鄰人的渴望,引領他欣然接納鮑聖的使命。他的聖召源自閱讀鮑聖生平,以及他堂區的主任司鐸賈華利神父,神父畢生陪伴著澤德 ,兩人成為摯友,不離不棄。接受培育期間,澤德 顯出一份自律性,並在日常工作及學習中,保持謙遜。他對病者無微不至,同時要勉力達成修道及司鐸生活的目標。他所付出的勞力,以及那充滿困苦與辛酸的生活,可謂感人肺腑、發人深省。不久,他因為照顧一名病重的年輕司鐸,感染了肺結核。基於他的病情,長上建議他只需當一名慈幼會修士。從這位慈幼會士的故事中,我們再次聽到賈烈勞神父著名的評論,他曾面對一些同伴有關「修道與否」的疑惑,作出了一份完全發自內心深處的呼喚:「無論修道與否,我始終常隨鮑聖左右。」澤德考慮成為司鐸與否時,沒有思索很久,就決意常隨鮑聖左右。他就這樣留下來,圓滿地履行這份「修士」的單一聖召。

他畢生獻身服務病者,因著瑪利亞進教之佑的眷顧,他得以痊癒。他考取了藥劑及護士專業資格,充分準備他的使命。就實踐方面而言,他負責醫院事務,執掌搬遷的工作;他駕著與他形影不離的單車,探訪整個巴塔哥尼亞所有病人,尤其是貧困者,令醫院能服務更多病人,從不收取分文,卻時常得到慷慨資助。他知道欠債會帶來問題,但會省從未讓他孤軍作戰。他處理大筆錢財,個人生活卻十分貧困:他前往意大利時,須要向人借衣服、帽子和袋子。病者對他十分愛戴和支持,有時甚至喜歡他多於醫生。醫生對他也很愛戴和支持,對他充滿信心,而且深深受到他的聖德所吸引。曾有一位自稱無神論者的醫生,有一天呼喊說:「我與澤德一起時,不得不相信天主。」這份聖德的秘密是甚麼?十分簡單,對他來說,每位病者都是耶穌。真的!有一天,長上建議他不要照顧超過 30 位病者,但他喃喃自語道:「如果第 31 位正是耶穌,那怎麼辦?」他的為人有一點毫無疑問,就是同樣細心對待地對每位病者,猶如款待耶穌。在緊急的時候,他願意騰出自己的床,有需要時用來放置死者。負責衣服的修女經常被問道:「有否衣服供給十二歲的小耶穌穿著?」他充滿平安,努力履行照顧病者的使命,沒有一刻休息,直至蒙主寵召。

柯蒂美.澤德富吸引力的形象,有助向青少年灌輸修道生活的魅力,邀請他們矢志在服從、神貧及貞潔中追隨耶穌,認識天主及聖神之本源,過兄弟般的團體生活,完全自我奉獻於修道使命中。青少年對需要重大付出的使命十分敏感,然而他們需要見證與指導的人,使能陪伴他們,發掘並接納這份恩賜。慈幼會士的聖召是鮑聖願意賦予慈幼修會的特徵之一。的確,這份召叫不容易辨別及接納;當青少年看到平信徒接納召叫,猶如柯蒂美.澤德對修道生活的喜樂與熱切見證時,這份召叫便更容易流露出來。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