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畢少懷神父軼事三則(續) ~ 鄧清池 ~
鮑思高家庭通訊 • 第 92 期,1989 年
(四) 栽培聖召
一年,畢會長回意大利,參加慈幼會全會代表大會。大會後,到歐洲各地去宣傳中國的文化和傳教事業,希望找到慷慨的青年會士來中國參加發展慈幼會的事業。成績相當不錯。他回來,給我們修士講話時說:「我釣了二十多條大魚!…… 不久之後,他們來這裡修院,進初學,讀哲學、神學,升神父。然後跟我們一起,參加榮主救靈,教育青年的神聖工作。……」他不但在歐洲找尋聖召,更積極地栽培本地的聖召。每年他視察各會院後,都給備修院送來十多二十個備修生,香港的備修院最旺丁的時候,人數曾達到八十四人。上海的備修院人數更多近一百人。每年都有十多人進初學院。他多次到備修院,鼓勵修生說:「親愛的神子們,你們應常謹記著:你們將是中國慈幼會的神父修士。慈幼會在中國的事業和發展都落在你們手中。現時,慈幼會在中國的機構有三十餘所。很多主教都熱烈邀請我們慈幼會到他們的教區去開辦學校,特別是工業學校及各類型的青年中心,如果我們有人手的話,我們在中國的機構就會如雨後春筍,大大增加起來;所以我勸你你要熱心恆心,積極把握著時機,好好地充實你們的聖德、學問及健康,為能堪當承受天主給與你們的神聖使命。」
(五) 只說樂觀、鼓勵和動聽的話
畢會長為人樂觀,他說:「樂觀可以使自己的健康增加和保存,更可鼓勵人上進。而樂觀者的話,人人愛聽。」他對修士或備修生們講話時,總是愛說樂觀、鼓勵和動聽的話。我們從未聽他說一些悲觀、灰心、失意的話。一次他向備修生講話時,興奮地說:「某主教邀請我們慈幼會到他的教區去開辦工業學校,已有現成的校舍和設備,只要我們派會士去接手就可以了。某某主教邀請我們去接辦兒童城,某某主教邀請我們去負責兩個堂區的傳教工作。某某主教敦請我們去開設一間青年中心。……各位主教所給與的條件,都是優厚的。只可惜,因為缺乏人手,我都一一推宕說:將來有人手時,必定樂意為主教的教區服務。希望你們熱心恆心積極地充實聖德、學問、健康,為能來這些新開設的會院內,充當院長、校長、訓導、教務主任特職務,好好地負起榮主救靈,教育青年的使命。」他結束講話時,一個修生舉手發問說:「會長神父,你每次跟我們講話,總是說樂觀、鼓勵和動聽的事,難道你一生從沒有遇過悲觀、灰心、失意的事嗎?」他答說:「有是有的,不過我已經跟天主說過了,再跟你們說,已經沒有甚麼意思了。而且若把這些事也給你們說,那麼,跟你們講話的時間,就會拖得太長了。……」
(六) 他的說話很有威力
筆者在筲箕灣慈幼會修院唸哲學時,因為對意大利文已經略有了認識,所以喜歡閱讀 “Gioventu Missionaria” (青年傳教雜誌)。一天,看見一篇文章,是一位慈幼會傳教士敘述他遭土匪洗劫的經過。篇幅相當長,文筆寫得很好,生動流利;人物景色,更是繪影繪聲,刻畫得淋漓盡致,為普通的意大利讀者,是一篇很好的描寫文。但為我一個中國的讀者,卻是一篇又愛又憎的文章。愛者,因為文章的寫作技巧很好;憎者,因為文章的內容中傷我中國人的尊嚴和身份。全篇文章以生花妙筆,披露我們中國黑暗的一面,光明一面,則隻字不提。這篇文章給與讀者的印象是:好像全中國都是盜賊、飢餓、罪過。我拿著這份雜誌去找畢會長投訴說:「會長,如果一個人寫一篇文章,說意大利是一個賊窩,餓鬼之鄉,罪惡的淵藪,凌辱你的國家,投稿到本地一家很有名氣的雜誌發表。你會怎樣做呢?」畢會長說:「我要跟那雜誌的負責人交涉……」我說:「那麼,請你看看這篇文章吧!」他細心閱讀之後,撫慰我說:「若翰,你放心吧!以後類似的文章不會再出現在我們修會的雜誌了!……」
他的說話很有威力,果然以後類似的文章永遠絕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