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悼念陳基慈神父 ~ 唐世榮修士 ~
鮑思高家庭通訊 • 第 172 期,2002 年
「人不能長生不老,不能不見死亡。」
二零零二年九月廿五日上午十時廿分左右,慈祥年邁的陳基慈神父,安祥地離我們而回歸天父家鄉,享年九十六歲。
當天約在早上八時左右,陳神父照常用完早餐,本來安排了稍後去聖保祿醫院複診;約在九時,杜姑娘替他洗完澡,用毛巾擦乾身體,正要完成時,突然發見他呼吸困難,迅速進入昏迷狀態,杜姑娘馬上進行人工急救;一方面電召救護車。當時我已準備好行李,預計在中午,搭機往台北履新。所以想去和陳神父道別,請他常為我代禱;怎料走進他的房問,竟見到以上搶救的情景,我也加入協助,見他已不醒人事,臉色蒼白,手背青筋盡露,摸摸他的額頭,只覺涼冰冰,手腳也一樣,我直覺地感到這次「凶多吉少」了。救護車來了,救護人員將他安放在地上,再次急救;這時我打電話給方廷忠神父,他很快由慈幼學校趕來;救護人員搶救工作做了一段時間後,便將他放在一張推椅上,送到東區尤德醫院,到達醫院,已回天乏術。陳神父就如此沒有留下遺言,在昏迷中安祥地與塵世永訣。
敬愛的陳神父啊!我們相處了五年;最初兩年,我在少懷之家見到你尚是一位精神奕奕,充滿活力的長者,那時你已經九十一歲了:只見你不停工作,每天中午你會到慈幼學校的操場與學生們同樂;星期日早上,你到慈幼彌撒中心去聽告解,深受教友們的愛戴。你也不遺餘力推動對聖神和聖母的敬禮。
畢竟,歲月不饒人,在林時晴神父、張子壽神父和王爾谷修士相繼離開塵世後,你開始感到生命在旦夕,行將就木的恐懼;需要有人時常倍伴著才會感到有安全。王爾谷修士臨去世時囑託我,叫我好好照顧你,我請他放心,這本是我的責任。我便開始抽出時間陪伴著你,每天上、下午一起在聖堂念玫瑰經,意向是為聖召祈禱;在祈禱時刻,你是如何的安靜。見到你的專心、熱誠、全心全意地傾注在祈禱中,感謝你讓我們分享到主賜予的神恩。陳神父!你靜悄俏地走了,正當也是我要離開少懷之家的時候,我實在感到很難過;我們朝夕相對五年了,此種滋生的情感,對生離死別,豈能毫無沉痛?
敬愛的陳神父,雖然我不能親臨參加你的喪禮,但我無時無刻懷念著你,我會常為你祈禱,盼望你的靈魂上升到主的台前,在祂前有如馨香。「人的壽數不外七十春秋,即使壯健,也不過八十寒暑。」陳神父!你是有福的,因為你已超越了八十寒暑;天主賜給你的恩寵可不小呀!
最後,我只能說:「朝夕共處,聞你道、領你訓、仰你表、效你德;肺腑的一片至誠記憶猶新,永遠留在我心中縈迴。餘音猶在,遺響尚蕩;你輕輕地、緩緩地滋潤我、滲透我、感化我。神父!我感謝你;你一生的歲月,已常沐浴在主的恩寵與幸福中。
主!求您使懷著復活的希望而離開塵世不久的陳基慈神父,能進入您的光明,息止安所。亞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