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富哲神父 

 

鮑思高家庭通訊 • 第 35 期,1979 年

 

榮顯聖道

富我神貧

哲人其萎

永存鐸音

 

親愛的榮富哲神父 最典型會士中的一位,蒙主寵召,享年八十五。八十五的慶日亦只不過在死前兩星期舉行的,那時榮神父仍相當安祥,深信還可以活多幾年的。

 

榮神父遠在一八九四年四月十四日,誕於法國,來自蘇格蘭血統的家庭。一九零零年跟著家人來到中國。這是榮神父之所以喜歡回憶當年當地的風土習慣,同樣懷著留戀的心情回憶幼童時曾在非洲過的生活,惹人陶醉的草木風景!那時他的祖父在非洲擁有二千奴隸 (不過後來全部釋放了) 為此能大規模經營農業,引入富於精油的農植物。

 

在廣州,他在著名的公教著作家 Maurice Claudel 指導下精練法文。此後往法國讀中學,又在英國考取倫敦大學文憑。

 

此後申請入慈幼會,正當起程往意大利進初學時,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預備一起入初學的共五十多人,當年不能入初學,待大戰結束時,只剩他一人進入初學。戰爭期間,在比利時走難,他曾目睹德軍的入侵和一切戰爭帶來的災禍和饑荒;那時就暫且先讀哲學。

 

終於一九一九年能入初學,隸屬 Lione 會區。自此循規地進行,一九二四年十二月二十日晉鐸。一九二六年二月十一日抵達中國。

 

在廣東韶州教區工作了廿年,接著一連三十年在港澳學校任教。在內地傳教時,曾被委任做耿其光主教的秘書,那時榮神父和主教這麼合作,在教會的路線上兩人別無所思,只有一心一意,耿主教臨死前,委任榮神父為副主教;可是一時誤會,選了另一位,榮神父這麼謙遜,本來有名份得到職權亦棄了,沒有做副主教。

 

在英德傳教共十三年,適逢中日戰爭期間,那地區正夾在雙方戰火中,一連串的驚險遭遇。榮神父在談話中,往往提起那些驚險的回憶,從他那裡可以學習到他的勇敢,熱心傳教,以愛心服侍貧困的人等的精神。甚至在勝利後還是設盡辦法替他們找尋救濟幫助。

 

此後在港澳學校任教時 (無論是粵華,聖類斯或慈幼) 榮神父有獨特的禮讓,優雅的儀表,有求必應的扶助精神,做過他學生的沒有不懷念他遺下的德表。

 

榮神父在神哲學院亦留了好幾年:一九六二年開始直到過世。他具有青年人的氣魄 (七十歲時還跟著年青的修士們旅行) 更富有討人的豐韻,自然界的一切無論星辰,石巖或草木都能令他陶醉。

 

他常常閱讀,不斷做筆記。對一切有關政治,社會和文化都有濃厚的興趣:崇尚這些見聞消息。年老力衰還喜歡參加學術性會議,聽演講。對這些活動常感濃厚興趣,往往又天真地輕易接受一切。他結識許多朋友,對待不同信仰的人態度非常善良,熱心關注大公會議的合一運動。

 

此外榮神父更有其他顯著德行:他之熱心擁護教宗和教會的指導 對朋友們的忠信,不論他們是那一個信仰那一個國籍 他之憎惡暴力行動,不論它是那一種方式 面對那些錯誤或狹窄的見解能英雄地忍受或沉默。

 

在法國,會士們都懷念他,對他的喪亡有這麼一句衷心的說話:「該感謝天主恩賜這麼美妙的慈幼會士。」

 

榮神父實在是位典型會士,正如其他的典型會士,值得更詳細的記錄以作追悼。但最美妙的追悼還是心內的追悼。甚致有人聽聞他的死亡消息當晚不能入眠。

 

幸虧,人生並非以死亡做終結,還有天上的生命。榮神父曾熱切關心過現世的問題,今日在天更會照顧我們和指導我們。

 

他最後的一場重病固然很短促,可是勉強挨著衰弱的生活卻足足有一年。一九七九年四月廿九日便是他歸天之日,他毫無嘆息靜悄悄地離開了塵世。

 

望主賜他永遠的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