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導言
 這篇超連結的文本,是從第一版《生活中的鮑思高神父》(Giraudo和Biancardi,1988)中汲取靈感編寫而成的。這本書是慈幼大家庭為慶祝鮑思高神父逝世一百週年,及後在2004年,在慶祝年輕的道明.沙維豪封聖五十週年的前夕,作了適當的更新後,重新再面向社會大眾。在這超連結文本裡,某些方面作出了更新、改正、擴展和集成而成,而內文卻沒有改變其性質和目的。
它是一冊展現鮑思高神父的人性及和基督徒冒險之地的指南。
這不是一本簡單的旅遊手冊,而是一種扶助,從歷史地理環境出發,試圖幫助去發現或加深這位青年人的慈父、導師和朋友,在其普遍價值觀中所經歷的靈修和教育信息。
除了與不同地點相關的歷史和傳記信息外,還有一些段落說明了在同一環境中,所發生的特別重要的事件。 鮑思高神父的抉擇,鼓舞人心的價值觀,靈性和教育的指示以及他的成就,因此獲得了一種獨特的喚起力量。
我們盡可能讓鮑思高神父以第一人稱發言,優先引用自傳式的《母院史》和其他著作;通常也使用由雷蒙恩神父(G. B. Lemoyne)、阿瑪第爾神父(A. Amadei)和謝理雅神父(E. Ceria)所編輯的《鮑思高言行錄》。我們同時引進了一些新元素:一些動畫地圖,圖表,短片和眾多照片畫廊,與評論鮑思高神父曾居住過的特定地理區域的標題相結合。
這些是為讓那些從未有機會,親身走進若望.鮑思高的歷史名勝的人,能夠更清楚地了解他的傳記經歷;另一方面,對那些熟悉,並掌握地域的人提供了一種可以有利於我們希望進一步研究和反思的綜合。
這篇指南共分四個部份,對應於聖若望.鮑思高生平的不同時刻:
  1. 碧基村、新堡鎮及周邊地區 (1815-1831)

    若望.鮑思高的童年及青少年期,都在碧基的山崗上度過。

  2. 基愛理:青少年及青年時期 (1831 – 1841)

    若望.鮑思高於16至26歲之間,在基愛理鎮就讀中學及修院的時期:是他的青少年及青春期,若望就在這段時期內,作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抉擇。

  3. 都靈市:若望.鮑思高神父:早期牧民經驗(1841-1849)

    年輕的鮑思高神父在他最初的八年鐸職生活中,排除各種困難及困惑,在司鐸培養院奠定了他為青少年的牧靈工作的基礎。

  4. 鮑思高神父與青年中心的發展(1850 – 1888)

    鮑思高神父生命中最後的38年時間:是一個豐盛收穫的時期;是他事業成 熟、發展、創新和結果的年份。由華道角細小的空間,擴展到世界各地。

華道角的慶禮院成為聖人教育、學術和編輯活動的鍛鍊場地。在這裡,他創立了修道團體、並建立了一個具有社會使徒承擔的平信徒組織(慈幼協進會);因此為整個教會及人類社會營造一份偉大的傳教承諾。
各個部分有著劃一的結構:
  • 首先,在全球整體的背景下,強調了鮑思高神父在不同時期和地點的生活意義,以及今天仍然特別富有成效的靈修和教育的意義和參考:意義和見證。
  • 然後回顧一些關於鮑思高神父生平傳記的歷史、地理特徵的一般信息,這對於更好地構建這些地方的訪問是有用的:歷史地理和傳記。年表總結了一些顯著的事件和日期。接下來是不同行程的提議,從不同類型的小組和所追求的目標而訂立的行程作為開始:行程和建議。
  • 遵循適合虛擬參觀地點和環境的指南,並附上提到的摘錄:參觀地點,多媒體故事和圖片畫廊。
可以很容易地看出,這部作品不能替代,實際上預先假定曾閱讀了一冊較佳的聖人傳記,他希望這是一個簡單的補充。
我們希望透過這超連結文本的協助,可以預先幫助和準備對於有關慈幼神恩的發源地和發展地方的訪問,並共同支持那些為教育和牧靈而提供的教育和牧靈服務的人的承諾 – 鮑思高的學校。所有人都呈現出兄弟般的服務精神。
雅都・紀繞鐸神父 及 貝馬谷修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