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urrentTitle }}
{{outlineNumber}} {{currentSubtitle}}
在Graglia故居及博物館前的東南角落處,曾設有一個「雜耍紀念亭」,是於1929年為紀念鮑思高榮列真福品時,由Crida所造的。現在已由一個富現代氣息,由Ennio Tesei所創作的銅雕塑像所取代:紀念小若望常在屋前,在祈禱及教授要理後,為其它小孩表演雜耍把戲。

graphic

 
graphic在氣候良好的季節,尤其是在慶節的日子,附近各地的人都來聽講,其中也有不少是從外地來的。這時情形就更要隆重得多了。我把自己從別人那裏學來的一些玩藝,也表演給眾人看。在市場和墟市上,往往有玩把戲和雜技的人。我去看他們表演,對他們最小的動作,也都留神觀察,後來回到家裏,就自動練習,直到學會為止。你們可以想像得到,多少次我碰撞了,跌倒了;這樣的情形,隨時都會發生。可是,信不信由你;我才十一歲,已會變戲法,翻跟斗,飛燕子,或頭朝下,腳朝上,用手步行;或在一條繩索上行走、跳躍、舞蹈,真像一個專門表演特技的人。
從我在慶節上所作的表演,你們就可以知道,我在其他的日子上,表演些什麼。

在碧基有一片草地;在那裏當初有各種的樹,其中有一棵大梨樹,現在還在那裏,當時它對我很有用。在這棵樹上縛了一條繩索,再在稍遠的另一棵樹上打結。此外,還有一張子桌子和一個布袋,地上鋪了一張地毯,以便在它上面跳躍。
等到一切都已準備完畢,人人都焦急地想看一些新奇的表演時,我就請大家唸五端玫瑰經,接着再唱一首聖歌。唱完了聖歌之後,我就站在一張椅子上講道理;或更好說,就把早上在聖堂裏所聽我福音講解,按照自己所能記得的,重講一遍;或者把自己聽別人講的,或自己所讀過的故事,講給大家聽。講完了,再唸一遍短經,就開始遊藝節目。
這時,你們就會看到,如同我所已經講過的,那個講道者,忽然變成了一個專門表演特技的人:飛燕子、翻跟斗、倒立身子,用手步行;後來他掛上布袋,吃錢幣,然後再從這個或那個觀眾的鼻子上,把錢幣找回來;還有增多小圓球或雞蛋,化水為酒,宰殺一隻雞,把牠切成碎塊,然後使牠復活,啼得比起先更響。這些都是我慣常表演的節目。
此外,在繩索上行坎,如同走在平地上一樣;在那條繩索上面跳躍、舞蹈,一會兒祇用一隻腳,一會兒用兩隻腳勾住繩索,把身子倒掛下來;有時用兩隻手,有時卻祇用一隻手。
經過了幾個鐘頭的遊藝表演,我已是筋疲力竭,便結束一切的節目;唸了一遍短經後,大家各自回去。
《母院史 – 小若望在秋季教授要理》【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