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urrentTitle }}
{{outlineNumber}} {{currentSubtitle}}
從碧基往新堡鎮的主路上,可見到一列滿佈著葡萄園的山丘,及蘇三勃利諾的小屋。
農莊 (la cascina)
當鮑思高的二哥若瑟十八歲(1830)時,他與若瑟Febbraro一起租借了那裡的農莊,將媽媽麗達及弟弟若望遷往那裡居住。在那裡重獲家庭的和睦和安寧,雖然工作量加倍,但在經濟上卻比較穩定。而他的媽媽及弟弟按情況而在這裡及碧基村兩邊來居住。

graphic

當賈勞束神父去世後,自1830年12月起,若望報讀了新堡鎮的公學;在那裡居住至少可以縮短了每天往返學校及家中四次的路程。雖然這樣,特別在冬天下雪天時,情況更差;媽媽麗達便替他在新堡鎮找到地方居住。
鮑思高一家在那裡住了九年;期間,若瑟與瑪利亞.賈勞索(Maria Calosso)結婚(1833年5月9日),誕下了瑪達(Margherita, 1834,但只活了兩個半月便夭折)、費羅明娜(Filomena, 1835-1926)和羅撒道明嘉(Rosa Domenica, 1838-1878)。另外七名子女都是在碧基村的新居出生的(1841-1856)。
若望自1831年便前往基愛理那裡上課,之後也在那裡進入修院;每當夏、秋季假期時,便會回到蘇三勃利諾的家中。現在若望已長大成人,在假期時都能在田莊裡幫忙幹農活,亦找其他時間來溫習。在牆上可以找到一塊銅牌為紀念若望.鮑思高曾在這裡做過農活辛勞,但快樂地生活過。當鮑思高在修院的時候,告訴我們他在假期時的活動。
 
graphic對修生們來說,假期往往是一大危機,尤其是在那個時代,假期長達四個半月。我把時間用在閱讀和寫作上。可是,由於我還不知道怎樣利用我的光陰,所以我也浪費了不少時日,而一無所得。
我在假期中,設法做機工,用車牀制造紡錘、木栓、陀螺、木球或小圓球。我也縫衣、裁制皮鞋、做一些鐵器和木器。現在模里亞道的家裡,還有一張書桌、一張飯桌和幾把椅子,都是我在假期中制造的傑作。有時我也在草埸上割草,在田畝間割麥,修剪葡萄機枝和樹頂,收葡萄,做釀酒和裝瓶等類的工作。
我仍然照常管理我的那些兒童;不過,祇是在慶節上,方能這樣做。我因為能給計多同伴講解教理,而感到很大的安慰。我們中間,有的已有十六、七歲,可是對於信德的道理,卻完全不知道。對有些人,我也教他們讀和寫,效果很好;因為大家都願意讀書,而且都懷有渴望,所以各種年齡的兒童,大大小小,都來找我。我免費授課;不過,來者必須遵守以下這些條件:恆心、留神和每月辦一次告解。起初有些人不願意接受這樣的條件,便停止學習。這對其他的人來說,是一個示範的好例子,也是一種鼓勵。
得到了我的本堂神父的許可和幫助,我也開始講道和演說。
《母院史 – 暑假》【貳4】

很值得憶述若望在進教區修院前一夜,麗達媽媽在蘇三勃利諾對他所說的一席話:
 
graphic動身前一天晚上,她叫我到她面前,對我說了這段難忘的教訓:「我的若望!你現在已經穿上了神父的衣服。一個母親,看見自己的兒子有褔,所能感到的安慰,我也都感到了。但是,你要牢記着,不是衣服光榮你的身份,而是修的德行。萬一不幸,你有一天要懷疑你的聖召,唉!我求你,千萬不要羞辱了這件衣服。立刻把它脫下吧!我寧願有一個貧窮的農人做兒子,卻不願意看見自己的兒子做一個不盡本分的司鐸。當你出生的時候,我將你奉獻給至聖童貞,你才開始讀書,我便教你熱心恭敬我們這位母親。現在我囑咐你,要完全屬於她,愛那些恭敬聖母的同學。如果你將來成了神父,常要宣揚恭敬聖母的敬禮。」
我母親講完這些話時,很激動;我在哭泣。我回答她說:「媽媽!妳對我說的話,為我做的事,我都感謝妳。妳說的這些話,決不會是白說的,我一生都要把它們奉為至寶。」
《母院史 – 進修院前夕》【貳2】

葡萄棚及雷寧達(Renenta)水泉
小山丘上都長滿了繁茂的葡萄園。其中一處是屬於他的好友 – 若望.杜爾可(Turco)的。當若望在看守著葡萄園時,曾對自己的朋友杜爾可透露自己十分渴望求學,因為希望將來能夠為貧苦無告的青少年做一位司鐸。他也曾向這位朋友敘述自己在蘇三勃利諾(Sussambrino)所做的一個夢:他看到都靈市很多的青少年流離失所,一如九歲奇夢一樣,一名高尚的男士及女士出現,指出要將這些青少年變成良好的公民(參:《言行錄》壹、424-425)。
就在小山丘的山腳下旁邊,有一個以磚頭砌成、名叫雷寧達(Renenta)的水泉。目前位置離公路較以往遠些;每當缺水時,附近的居民都到這裡打水的。可以想像到小若望也曾經在這裡取水,或帶動物來喝水的。
杜爾可的葡萄園是在水泉旁。記載道:「我是在若瑟杜爾可的葡萄園、雷寧達(Renenta)水泉旁讀書的。」(《言行錄》壹、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