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urrentTitle }}
{{outlineNumber}} {{currentTitle}}
當鮑思高家庭於1830年分配財產後、他們遷往蘇三勃利諾(Sussambrino)及安多尼的結婚(1831),這些都使家庭的生活有所改善。麗達媽媽得到她的兄弟彌格的幫忙,勇敢地替若望報讀在基愛理的學校。
這樣的抉擇帶來新的問題,特別是經濟方面。雖然所要付的開支都是合理的,但對於家裡的經濟來說仍是一項負擔。他們要為食宿、學費、書簿費、文具及衣物等的開支而煩惱。
面對這一切,麗達媽媽並沒有灰心:「以她經常掛在咀邊的笑容,她給予小若望一個好消息,並為他準備好所需的一切。但當小若望知道這樣是為家裡加添許多經濟的困難時,感到十分慚愧,他說:『若你同意及喜歡,我可以拿著這個小袋,到村莊裡各家各戶搜集他們所提供的,請求他們的幫助。』麗達答應。為自矜的小若望來說卻是一個很大的犧牲,要向人們求乞和施捨;但他克服了自己的反感,並學得了謙遜的德行。」(《鮑聖言行錄》壹、245)
因著農民間的同舟共濟的精神,及基督徒的愛德,和本堂達沙諾(Dassano)神父和新堡鎮一些紳士們的幫助,小若望終於能夠得到所需,包括衣物及早期的開支。John Bechis 因無力捐助,但同意幫忙運輸那兩袋小麥(約46公升)和11.5公升miglio的工作,這些都是作為部份的住宿費。1831年11月3日,這位年輕的學生前往基愛理鎮,寄住於聖威廉(san Guglielmo)廣場的馬基肅(Marchisio)樓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