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urrentTitle }}
{{outlineNumber}} {{currentSubtitle}}
都靈城市民都十分喜愛這座聖母聖所,鮑思高州父和青年中心早期的青年們都常到這裡祈禱。
這座聖堂原建於第四世紀,與當時敬禮的一尊聖母聖像有關。目前所見的建築物是由三座教堂所組成:聖安德教堂、內裡的聖母聖所和底層的恩寵之母小堂。我們今天所見到的巴羅克式的結構,是1679年由Guarino Guarini所建設的,那是建基於第十、十一世紀的羅馬式的建築物之上,鐘樓仍保存著原來宏偉的面目。
聖所內的拱頂建於1703年,由G.B.Crosato於1740年繪上壁畫。今日所見的,是於1904年由C. Ceppi重新套上的雲石和灰泥裝飾上。
在聖安德小堂內,在其右邊保存著聖若瑟.賈法束神父的遺體聖髑,是由其姪子 – 聖所的院長、Giuseppe Allamano頌禱司鐸將他由公墓裡遷葬過來的。在旁邊有一道樓梯,可以走到地下的恩寵之母小堂,很有可能是建於第四世紀。
graphic

從聖安德教堂,有一座由鐵打造成的華麗樓梯和裝飾漂亮的柵欄,那是由柏老祿候爵夫人送贈的。正祭台是由Filippo Juvarra (1729)建計,上面供奉著聖母與聖子的畫像,傳統上稱是相似第四世紀時的畫像;事實上,那是第十五世紀時,繪畫在木質上的聖像畫,是羅馬十四世紀的「民眾聖母」(Santa Maria del Popolo)的仿制品。
鮑思高自修生時代,每當他到都靈去時,經常到那裡祈禱。在法國大革命前,有熙篤會(Cistercensi)居住在隔壁的修院內,當時是Lanteri神父所創的Oblati di Maria Vergine所有,他在學生時代的朋友 – Giuseppe Burzio加入了這個修會。因著壓制修會的法令,自1882年將該修院轉給教區,成為「司鐸培養院」,委任Giuseppe Allamano神父管理。
鮑思高聖人在這裡獻上他的第二台彌撒(1841年6月7日 – 天主聖三節翌日【星期一】),「以感謝偉大的童貞聖母瑪利亞,向她的天主聖子耶穌,為我所求得的無數恩典。」(《母院史》107)
graphic

於1846年7月的大病中,差不多將他帶到墳墓邊緣,他那些無數可憐的孩子們徒步走到這座憂苦之慰聖母堂,滿懷熱淚地獻上他們的祈禱,為鮑思高神父求得痊癒之恩。
當他在培養院期間,和日後很長的時間裡,只要他的健康和工作容許,他經常在這裡聽告解,履行他的司鐸職務。
在青年中心早期,華道谷的兒童歌詠團,曾多次被邀請到這聖所裡獻唱,增加禮儀的隆重,特別是在聖所的主保節 – 6月20日 – 青年中心絕不會缺席參加聖像出遊的。

graphic

鮑思高神父多次在其極困難的時間裡,在憂苦之慰聖母像前,向她訴說內心的衷情。特別在1856年11月25日,那是他生命中最痛苦的日子,麗達媽媽在當天凌晨三時離世,他由Giuseppe Buzzetti伴同下,立刻前往這聖所祈禱。在地下的小堂裡為其母親靈魂的安息獻上彌撒,之後,長時間地留在聖母像前,痛哭著說:「慈悲的童貞聖母!我和我的孩子們在世上已沒有媽媽了;請妳從今天起,做我的母親,和我孩子們的母親吧!」(MB 5, 566;《聖鮑思高傳》叁、74)
graphic

都靈市總主教 – Lorenzo Gastaldi – 於1883年3月24日晚,由他人陪伴下到了憂苦之慰堂,說:「讓我們去找我們這位親愛的母親吧!將我們交託在她的大斗篷內。或生或死,在瑪利亞的斗篷裡都能找到慰藉。」這是Tommaso Chiuso頌禱司鐸作證的。翌日早晨(3月25日 – 復活主日),總主教突然間去世。

graph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