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若望鮑思高大殿


 

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數以百萬計的人是受害者,尤其是青年人。慈幼會願意在鮑思高神父的出生地興建一座大聖堂。

 

聖堂的主要建築在 1961 年至 1965 年興建。工程在 1980 年繼續,至 1984 年完成。聖堂於同年 5 10 日被祝聖。

 

聖堂外圍長 316 呎,圓頂部份 262 呎。裡面可再分有上下兩層聖堂。

下層聖堂:

樓高 23 呎,中央的油畫繪畫了鮑思高神父臨在於青年當中。聖堂兩側有 12 個小堂,紀念了慈幼會特別敬禮的聖人。

上層大殿:

藉著恩人的幫助,慈幼會士於 1999 年開始有系統的翻新工程,其中包括有:冷、暖氣系統、播音系統。

內部裝修:

內部主要是加上木質的外型包裹著,一方面是安置了先進的電子設備,另一方面,是為給人一個更寬敞的觀感;垂直的板面向外伸展成彎曲狀,形成包裹著的輪廓,有如一雙合什祈禱的手一樣。

 

內部的設計呈橢圓形,包藏著整個空間,有如一艘船、聖經諾厄方舟的內部一樣。

復活救主基督像:

當你一進聖堂,便可立刻看到內部一座巨大的復活救主基督像,(高 8 米、雙手伸展至 6 米、重 30 公斤)。

 

這座基督像讓你們回憶起我在九歲時做的奇夢,耶穌給了我使命:向全世界、特別是向青少年傳報福音,因為福音是真福及喜樂、是樂觀及復活的訊息。

「光明之路」(Via Lucis) 雕塑:

在聖堂的中廊和側廊,你們可以找到八座新設的修和室,和十四座由木製成的「光明之路」雕塑。

 

這些雕像敘述了基督復活後顯現給門徒至聖神降臨為止,這些訊息全部源自復活救主基督,藉著祂我們得到了生命及喜樂的訊息。

嶄新的壁畫:

上層大殿是由多幅華麗的壁畫裝飾著。

 

※ 右方壁畫 ※

記述了我的九歲奇夢,及將來為青年服務的使命;在壁畫的下部,新晉鐸的我在祭衣房內保護了祿茂夏來理免受管堂的人的打罵,我藉這次的相遇,將我多時保存在心中為青少年服務的理想實現出來。

 

※ 繼後的兩幅壁畫

描述了我為青少年的宗徒工作,一位為青少年的聖人。 (中間靠右) 我憂心於教育青年,特別是那些游手好閒及處於危險境地的青少年;(後部) 被關進監獄的青年,和一些為回應當時杜林市社會的需要,而獻身服務的人物:包萊神父、聖賈法束神父、聖高道倫可和柏老祿侯爵夫人。當我大病初愈後,由青年們擁擠著返回華道角的情景;奇犬灰奇我的忠心保鑣;和一些華道角青年中心生活的片段。

 

※ 左面壁畫

青年中心的青少年們接受著我的教導;一位來自摩爾尼斯的女孩 ─ 瑪利亞瑪沙利羅,我與她一起開展為女青年服務,及共同創立了母佑會。同時亦看到我和我的神子們教育的成果,青年聖德的楷模:道明沙維豪、羅蘭冠納、拿蒙古拉。

 

 

在管風琴附近的壁畫

標示出我的勇毅 ─ 我排除萬難興建教堂、在壁畫的內側可隱約見到羅馬伯多祿大殿的圓頂,表達我效忠教會及尊敬教宗;繼後可見到華道角青年中心的聖方濟沙雷氏聖堂、聖母進教之佑大殿、聖若望宗徒堂、和位於羅馬市中心的耶穌聖心大殿,這座聖心大殿是我在晚年應教宗的邀請而興建的。

 

※ 左面壁畫

由我所創立的年輕的修會,在傳教地區,面臨著不同的危險。在壁畫中,你們可見到一艘正在遠行的船隻、騎著馬匹的慈幼會南美洲傳教士先鋒 ─ 若望賈烈勞主教 (Mons. John Cagliero),和初期慈幼會傳教士的事跡,其中亦包括了首批殉道者、雷鳴道主教 (Mons. L. Versiglia) 及高惠黎神父 (C. Caravario)  及日後到日本傳教的先鋒 ─ 慈馬迪神父 (V. Cimatti)正代表著千萬的傳教士將福音傳遍到世界的每一角落。

耶穌與厄瑪烏路上兩位門徒相遇

這幅壁畫提醒我們每一位基督徒被派遣出外傳教的使命,一如克羅柏和他的同伴,當認識了耶穌之後,返回耶路撒冷,傳報祂已復活和與他相遇的喜訊。

 

你們在這裡,我的出生地與我相遇後,你們有沒有想過,做一些對你生命有意義的事,特別為青少年而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