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幼会精神 (慈幼会会宪 10-21)

 「凡你们在我身上所学得的、所领受的、所听见的、所看见的:这一切你们都该实行。这样,赐平安的天主必与你们同在。」( 4:9)

10. 牧者的爱德是慈幼会精神的核心

11. 福音中的基督是慈幼会精神的泉源

12. 与主契合

13. 教会感

14. 特爱青少年

15. 亲切的爱

16. 家庭精神

17. 乐观与愉快

18. 工作与节制

19. 创新及适应

20. 预防教育法及慈幼会精神

21. 鲍思高神父是我们的模范

10. 牧者的爱德是慈幼会精神的核心

慈幼会精神就是鲍思高神父生活和行动的一种独特风格,是他得自天主启示而传给我们的。

这精神的核心和总纲就是牧者的爱德,它的特征就是在会祖及初期会士身上强烈地表现出的那种青春活力,就是一股使徒的冲劲,催促我们抢救人灵、专心事主。 

11. 福音中的基督是慈幼会精神的泉源

身为天父使者的基督 1 是我们的模范。祂的心就是慈幼会精神的泉源。

在阅读福音时,我们会特别留意到主基督言行的某些特点:祂感谢天父召叫众人分享祂的天主性;祂特别钟爱幼小及贫苦者;祂为了正来临的天国而一心致力于传播圣道、治愈病弱、广施救恩;祂是善牧,以温良及 牺牲博取人心;祂切望聚集祂的门徒在友爱的共融中合而为一。 

1. 参阅 LG 3AG 3

12. 与主契合

在拯救青少年的工作上,慈幼会会士体验到天父的亲情,他也会时常意识到他在履行天主的工作:「离了我,你们甚么也不能作。」1

他觉得需要不断祈祷,以简朴而诚挚的交谈,努力保持与天主的契合;为他,基督是活生生的,天父就在他的身边;他常留意圣神的临在,一切都为爱天主而做。这样,他如会祖一样,在行动中默观天主。 

1. 15:5

13. 教会感

我们既爱基督,当然也爱祂的教会。教会就是天主的子民,所有为天国服务的人都以她为团结的中心,在她内融合为一。

在教会内,我们自觉是活跃的份子,在个人和团体的生活中,我们培养及不断加深这教会感。基于这教会感,我们以赤子之心效忠伯多禄的继位者,遵从他的教诲。我们也决意和主教、司铎、修会人士及在俗信友保持精神上的共融及行动上的合作。

在教育已奉教的青少年时,我们培育他们纯正的教会感并使之增长。鲍思高神父常说:「为了维护教会和宗座,任何劳苦都微不足道。」1  

1. MB V, 577

14. 特爱青少年

天主给我们圣召时,也给了我们一个特恩,即一颗热爱青少年的心:「只要你们是青少年,我便万分爱你们。」1 这爱心出于牧者的爱德,它使我们整个生命富有意义。

为了青少年,我们慷慨地奉献出我们的时间、才能和精力:「为你们我求学,为你们工作,为你们活着,也乐意为你们舍掉生命。」2 

1. 鲍思高神父编《青年袖珍》,杜林 1847 年版,7 页;(OE II, 187)

2. Ruffino 神父,「母院要事录」,ASC 110, V, 10

15. 亲切的爱

「天主就是爱」1,祂派遣慈幼会会士为青少年服务,会士该是开朗的和诚恳的,乐意主动亲近青少年,并常以温良、尊重和忍耐的态度接待他们。

他具有一颗慈父、长兄和朋友的心,他会引起青少年的响应而建立友谊;这就是会祖敦嘱会士要培养的「亲切的爱」。

贞洁的德行和性格的平衡,使会士能怀有慈父般的心肠,天主「先行的爱」也就能在他身上表露出来。 

1. 鲍思高神父着,《敬礼天主的仁慈》,杜林 1847 年,81 页;(OE II, 151)

16. 家庭精神

鲍思高神父要团体中每位成员,都能感觉到彷佛在自己家里一样;为将团体化成家庭,大家要相亲相爱,会士和青少年都要感觉到自己是受欢迎的,并有份去分担责任,促进团体的公益。

这样的团体,充满着彼此信任、互相谅解的气氛,大家自然觉得需要并乐意将自己的一切与人分享,大家彼此的关系也无须借重于法律的规限,爱心和信德已成为行动的准则。1

这样的家庭精神,会引起青少年去认识并追随本会的圣召。 

1. 参阅 MB XVII, 110

17. 乐观与愉快

慈幼会会士在困难中不灰心,因为他全心信赖天父,正如鲍思高神父所说:「甚么也不该使你烦恼。」1

会士在圣方济各沙雷氏的人文主义熏陶下,虽然知道人有弱点,但更深信人富有本性和超性的潜能。

会士欣赏现世的价值,绝不长嘘短叹,或对自己的时代抱消极的态度:他会辨别善恶,择善固执,2 尤其是那些为青少年所喜好的事物。

身为传报基督的喜讯者,他当然常常喜气洋洋。3 他把这喜乐散播给人,并教他们培养基督徒生活中固有的喜乐,且学习以欢欣的心态面对人生:「让我们怀着神圣的喜乐事奉天主吧。」4 

1. MB VII, 524

2. 参阅 得前 5:21

3. 参阅 3:1

4. 鲍思高神父编《青年袖珍》,杜林 1847 年,6 页,(OE II, 186)

18. 工作与节制

「工作与节制是本会昌盛的秘诀」1;追求舒适和安逸却会导致本会丧亡。2

会士履行使命,勤谨不倦,凡事简朴有度。他深知自己的工作是参与天主的创造,也就是与基督合作去建设祂的王国。

节制之德使他心纯意正,守身自爱,并且保持心灵的安宁。

他不寻求特殊的克苦,却接受使徒生活上每天向他的要求而作出牺牲:为了荣主救灵,他常乐意忍受寒、暑、饥渴、辛劳和耻辱。3 

1. MB XII, 466

2. 参阅 MB XVII, 272

3. 参阅 C 1875, XIII, 11

19. 创新及适应

会士对实际情况,应有敏锐感觉,并常关注时代的征兆,他深信天主也透过当时当地的急需,显示出祂的圣意。

因此,他在使徒工作上善于主动:「在有益于处身险境中的青少年,或有助于引人归向天主的事上,我必勇往直前,不怕冒险尝试。」1

为能及时应付青少年及人灵的急需,会士会细察时代的动向,效法会祖的榜样,以创新及平衡的态度去适应处境,并按时检讨自己的工作。 

1. MB XIV, 662

20. 预防教育法及慈幼会精神

在导师玛利亚的引领下,鲍思高神父在母院的青少年中,展开了他的精神生活和教育工作。这套经验的心得,他称之为「预防教育法」。这教育法其实就是一种无条件的爱,这爱源于天主,是祂首先主动地爱了祂的受造者,不断以祂的上智照顾他、陪伴他,甚至牺牲自己的性命拯救他。

鲍思高神父把这预防教育法传给我们,以指引我们该怎样生活,怎样工作,为能有效地传播福音,并助青少年一臂之力,也鼓励他们自己负起这项任务。预防教育法渗透我们和天主的关系,我们和别人的交往,及我们的团体生活。它的实质就是爱,是一种会博得还爱的爱。 

21. 鲍思高神父是我们的模范

鲍思高神父是天主赐给我们的慈父和导师。

我们要认识他、效法他,在他身上欣赏到本性及圣宠和谐的杰作。他富有人性,尤其富于他家乡人固有的美德,对现世的价值抱有开放的态度;他又深深地生活于主内,充满圣神的许多神恩,「他好像惯常看到那看不见的一位。」1

人性和超性的这两个层面,在他一生服务青少年的计划中,紧密地配合为一。他不怕困难,不辞辛劳,坚决地、慷慨地实践了他的计划。「他每进一步、发一言、办一事,都是为拯救青少年…… 的确,他所关心的不外是拯救人灵。」2 

1. 11:27

2. 卢华神父,18948 24 日致会士公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