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善美神父生平(二) 

 

鮑思高家庭通訊 • 第 66 期,1985 年

 

一九三四年,鮑思高神父榮登真福品,尚未返回韶州教區的堅神父被任命籌辦澳門地區的慶祝事宜,而這次的盛會正是本刊 (鮑思高家庭通訊,是時稱為「中華區慈幼會會刊」) 創刊之初,一個最絢爛的消息報導。

 

一九三五年返回韶州教區,堅神父受任命於連州的教友傳教學校任教職。一九三六年,擔任南雄的教區傳教訓練班主任。

 

一九三八年至一九四五年,先後在韶州主教代座堂 (聖心堂) 及河西聖若瑟堂作主任司鐸。

 

一九四四年二月二日,匈牙利籍傳教士麥神父 (Matkovits) 被劫殺,堅神父與耿其光主教前赴遇事地點 仁化縣,為麥神父舉行相稱的哀榮喪禮。

 

中日戰爭 (由一九三八至一九四五年) 爆發,戰火在此期間已蔓延至廣東省,而廣東省會至此遷至韶州,而難民亦緊隨著政府的遷徒,源源而來,韶州天主堂頓時成為南北教友的救濟點。香港淪陷後,耶穌會許北福神父組織了港澳中國立案學校學生救濟會,經教育廳長黃麟書 (即後來香港珠海書院校董會主席) 同意,由堅善美神父充當副主席。至此各地到韶州的學生,都需具有堅神父的介紹書,才可被接納為會員。其中不少港澳學生,在其幫助下,得以免費在韶州地區繼續學業。

 

一九四五年正月廿四日,樂昌淪陷,而堅神父已於淪陷前三天受耿其光主教任命,負責該縣的救濟工作。由於難民潮湧而來,而由聖堂所辦的臨時贈醫留產所的經費日見支絀,幸得當時在天主堂避難的紳商及文化界人仕,如:梁志崧、江學仁、郭贊孫、霍儉臣、江正舟等的支持贊助,與堅神父合力奔走,四出籌募經費,至是假廢置的軍營,利用作難民營,而內中的床舖設備,都由當地的善長所捐贈。

 

難民營開辦首天,即已登記難民達二千餘人,次天又千餘人,數日之間,難民人數已達萬餘人,到此接受救濟。難民營只可容納五百人居住,是以露宿街頭者仍多,這使堅神父有「安得廣厦千萬間」之嘆,經多方設法之後,再搭成三間難民宿舍,以收留幼弱婦孺。又設了臨時產房,在此期間,嬰孩出生的數字計有廿五人。

 

一九四五年八月初旬某天,堅神父見一些孩子把一些屬於中山大學的藏書充作玩具,查問之下,方悉這些圖書來自南灣的神廟。是時日軍已節節敗退,盟軍漸漸走向勝利之路,是以想將搜得的寶貴書籍運返日本而集中於南灣 (或有一說:恐不能在投降前及時運返日本,擬一舉焚燬)。堅神父便逕往日本憲兵司令部據理力爭,方得將該批圖書保留下來,由堅神父保管,其後交還中山大學。內計有英國百科全書、英國社會百科全書、法國法令參攷書、德國文學史、英法名人錄、天文學、飛機學、無線電學、電政學、土木工程學、四部叢刊、四庫全書叢編、萬有文庫、國學基本叢書等各學院系參攷書籍,另中山大學圖書館主任杜友定之心血著作原稿拾陸冊。合計四千三百餘冊。

 

至八月廿八日得中山大學教授關雪和謝函,原文以德文寫成內容如下:

親愛的堅神父:

 

我謹代表中山大學及圖書館主任杜友定先生向你致謝。你以你的勇敢來達成一項無上光榮的工作,救護了本大學的圖書免於損毀,我們以最誠懇的心情來感謝你的勇敢。全體員生,希望你能繼續維護及搜集本大學其他散失的圖書。

 

我們及我本人均感謝你保存我們的參攷書及私人衣物,我們永久感謝你給予的友情,他日有機會時,當到樂昌天主堂面謝。謹先此以萬分熱情寫此信向你致謝。

中山大學校長金曾澄校長為此事致函南京教育部長朱家驊詳述堅神父事,教育部長於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三十日致函堅神父並頒有獎狀,以褒揚堅神父愛護中國文化之功勞。原文已遺失,至一九六六年,得當時原任樂昌縣縣長殷卓倫給與證明云:

查堅善美神父於民國三十四年一月二十二日在廣東省樂昌縣城被日軍攻佔時,國立中山大學之重要圖書儀器文物,由堅神父於事前僱工護運,密存天主堂,於同年八月,日本投降,勝利復員時,上項圖書儀器文物,由堅神父全部歸還中山大學接收,該校及樂昌政府,以堅神父搶救有功,曾分別呈請教育部及廣東省政府,頒發獎狀,據稱以原件遺失,請為證明,經查實在,特以證明。

 

前廣東樂昌縣縣長

現任國民大會秘書處科長

殷卓倫

中華民國五十五年二月十一日

至一九四九年一月一日,樂昌縣縣長殷卓倫時已調任為曲江縣縣長,他至天主堂參觀時,再與堅神父手筆云:

當中日戰爭時,樂昌城淪陷日軍手中,市區內接著發生無數困難,無一處安靜之土,該地天主教神父堅善美,按照韶州教區主教耿其光之指示,立刻創辦樂昌國際難民區,以超性之精神,戰勝種種困難,及挽救無數生命之危險,當時救濟及幫助解決困難之民眾不可勝數,迨余接任曲江縣長,到天主堂拜會歐主教,同時認識堅神父,覺得他和藹可親,觀其辦理國際難民營之精神,及所獲致之效果,不獨受益者蒙德非鮮,余亦大為感動於中,即為題贈紀念冊云:『仁慈之本,方便之門』,聊作永誌不忘之微意耳。

 

曲江縣長  殷卓倫

一九四九年一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