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福柯締美•澤德修士

 

  撮自第 376 期《總會長公函》  ~ 姚惠民神父譯 ~

 

鮑思高家庭通訊 • 第 168 期,2002 年

 

導言

 

今年的四月十四日,當今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冊封了慈幼會和母佑會三位會士為真福;其中一位是慈幼會的非神職修士柯締美•澤德。也許有人會問,澤德修士生平並沒有作過甚麼大事,也沒有當過甚麼要職,他只是默默地、勤勞地、盡責地、樂意一生為病人及有需要的人服務,忠信、恆心地跟隨著會祖聖鮑思高,度過其極平凡的修道生活,而教會 (也可說天主) 竟然這樣表揚他,甚至冊封他為真福。閱讀了這篇短文,或許可以獲得答案。

 

與鮑思高神父接觸

 

柯締美•澤德在八個孩子中排行第三;他於一八八零年十月十二日出生,並在亞迪米狄•雅敬。狄西略 (Gioachino Desiderio) 瞻禮那天接受洗禮。家境雖非富裕,可是生活得愉快,尤其是他們的教友生活很虔誠,這點當他們從意大利移居到阿根廷時,就更為明顯。在家庭的環境中,澤德很快就學會了如何面對工作的辛勞和責任。

 

一八九七年一月,澤德的父親類斯•澤德決定要帶他的妻子和兒女一起離開意大利,移居到南美的阿根廷。離開自己的祖國,不但給澤德開拓了一個新的天地,使他能施展工作的能力,而且也使他接觸到一個穩健公教教育的神修資源。表面上似乎是去面對一個未知的世界,實則是跟隨了上主給他指定路線,從而引導他跟隨鮑思高神父接觸。

 

澤德一家人於一八九七年二月九日來到了布宜諾斯艾利斯,四天後乘搭火車抵達巴伊亞•白朗加,並立即融入已在那裡居住的大批意大利移民中。在巴伊亞•白朗加,慈幼會士負責仁慈聖母本堂,而澤德家人正好在這個地區居住。在仁慈聖母本堂側,慈幼會辦有一所高中,一所工業學校。

 

澤德的家庭與本堂主任嘉祿•賈華利神父 (Caralo Cavalli) 建立了穩固的友誼,受了賈神父的影響和鼓勵,澤德養成了每天祈禱和每週領聖事的好習慣,同時跟隨本堂神父去探訪病人,舉行葬禮、輔彌撒以及負責祭衣房的其他職務。他的這種生活持續了大約三年,即由一八九七至一九零零年,直到他的聖召開始成熟。

 

慈幼會聖召的萌芽

 

由於澤德每天跟賈華利神父和其他努力工作的慈幼會士接觸,使他時常面對具體的見證,激勵他立志要度一個徹底奉獻的生活。他在堂區的圖書館裡,閱讀了鮑思高神父的傳記,立刻產生了要跟隨鮑思高神父的決心。

 

獲得了家人的同意後,二十歲的澤德於一九零零年四月十九日,進入了貝爾納 (Bernal) 的備修院。他雖已年屆二十,但仍能毫無困難地跟那些只有十餘歲的備修生坐在一起學習。他很樂意做長上委託他的任何工作,並專心一意地讀書,以彌補過去所失去的時間。在貝爾納的備修院裡,澤德度過了兩年積極學習和培育的生活。

 

疾病的考驗和接受

 

一宗意想不到的事改變了澤德的一生:由於他為人可靠,長上委託他照顧一個患有肺結核病的年輕司鐸。他很慷慨地執行了此項任務,但不久他也染上了同樣的疾病。因此他被迫要離開貝爾納,使他的晉鐸前途劃上了一個問號。澤德雖然受到這種考驗,但他心境常保持寧靜,願意一切都承行天主的旨意。

 

長上們徵求了醫生的意見後,就把澤德派往越瑪。從此這裡就成了他執行使命的最終地區。

 

成為非神職修士

 

當澤德離開貝爾納時,他還不是慈幼會士。縱使他患病,長上仍把他送往越瑪作為備修生,因為看到他有良好的品德,而且他堅決表示想做慈幼會士;這是修會跟他之間的一種互相信任的行動。那時,澤德尚未放棄他最初的志願,他繼續考慮他的司鐸聖召,因為他的健康已開始好轉,而且能在賈勞奈神父的藥房裡擔任連續和辛勞的職務。

 

當時的肺結核病,是不能確保可以完全康復的。而澤德當時約廿三、廿四歲,要修讀的課程依然很多,對一個患肺結核病的人來說,肯定是不很適合的。另一方面,他已開始在藥房裡工作,而且相當成功和令人滿意,鑑於這些情況,長上勸他繼續保持他獻身事主的志願,就是發願成為慈幼會的非神職修士。

 

澤德明白自己的處境,又習慣在長上的措施上看到天主的聖意,便接受長上的意見,希望成為慈幼會非神職修士。他深信:無論作為司鐸,或作為非神職修士,都可以侍奉天主;在天主面前,兩者都是一樣的,只要自己把它視為天主的聖召,以愛心去實踐它。

 

一九零八年一月,澤德矢發了修會誓願,正式成為一位慈幼會非神職修士,當時他已廿七歲。事後他寫信給家人說:「我心中充滿了神聖的喜樂,因為仁慈的天主賜給了我一個超乎我意料的大恩…… 請你們同我一起感謝天主和聖母……

 

全天候的慈善撒瑪黎雅人

 

在越瑪,澤德修士既恢復了健康,就能執行他照顧病人的使命;他由一個病人而成為一個護士,而別人的疾病就成了他的使徒工作和使命。他以「與我靈」的精神,把全部時間投入此項工作,而且不斷地擴展他的活動。

 

澤德修士每早由四時半或五時起床,在聖堂裡作了片刻個人的祈禱後,就與團體一起默想和參與彌撒。接著他就到醫院的病房去,微笑地問候眾人說:「各位早安!耶穌、瑪利亞、若瑟萬歲!」然後他又問道:「大家都活著嗎?」此時有些老人會從床上轉身回答說:「是的,大家都活著,澤德修士!」「感謝天主!」他愉快地說了一聲後,就逐一地去探望躺在床上的病人,看看他們有甚麼需要。若發見有病人已經死去,他就親自把屍體搬到停屍間去。

 

探訪完病人後,他就到餐房去吃早餐,然後再到病房給病人提供所需的物品。接著他就穿上一件白襯衫,踏著自行車,前往附近的村落,給那裡的病人們打針,四十年如一日。

 

他的一位助手說:「澤德修士很少能夠整夜安靜地睡眠的,他時常夜間騎自行車出外工作,若有機會也乘搭貨車,但從來不坐汽車。」

 

澤德修士雖然整天忙忙碌碌為病人服務,但他仍能時常準時參與團體的生活,一切團體的活動從不缺席,沒有人知道他用甚麼方法使自己能時常準時地遵守團體的時間表,善盡自己的本份。

 

在越瑪所過的四十年期間,有不少特殊事件可以證明澤德修士的高尚德行和慈幼會精神。例如一九一五年,一個在醫院裡治病的囚犯突然潛逃而被關進監獄數天,他對這件事顯得十分平靜;一九四一年,在他不願意的情況下,把舊的醫院拆毀,而新的醫院尚未竣工時,他仍顯得忍耐和樂觀;一九三四年,為參加鮑思高神父列聖品典禮而在意大利所過的三個月中,他表現了慈幼會無比的喜樂精神。

 

準備見天父:被稱為「窮人之父」

 

一九五零年七月,當他不慎從梯子跌下而去診治時,發現他的肝臟功能衰退,稍後更斷定他的肝臟生有腫瘤。

 

他接受了事實,由於知道自己病情嚴重,他竟替醫生準備了自己的死亡證書!儘管痛苦難當,他仍安詳愉快地忍受,以他剩餘的能力為團體工作,在他最後的歲月中期待著上主的召叫。他多次說:「五十年前我已準備來這裡死亡,竟然可以活到現在,我還能有甚麼要求呢?我一生的歲月,就是為準備目前這個時刻……

 

澤德修士蒙主寵召的時刻終於在一九五一年三月十五日來臨。舉行葬禮那天,越瑪可說是萬人空巷,沒有居民留在自己的家裡:成年人為仰慕和感恩而參與葬禮;孩子們則見證該城鎮歷史重要的一刻。整個越瑪居民都向這位「窮人之父」致敬。

 

慈幼會修士柯締美•澤德修士,確是一位「慈善的撒瑪黎雅人」,他有鮑思高神父的作風,「在他身上顯示和施展天主的慈愛」,他一生不斷同情、治療、安慰病人和青年,給他們打開信仰和希望之門:他愛護眾人,也知道被眾人所愛,正如鮑思高神父所要求的。

 


慈幼會中華會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