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滴皓光 ─ 兩個並肩共進的生命

 

 ~ 蘇國怡神父撰、何英俠神父譯 ~

 

鮑思高家庭通訊 • 第 159 期,2000 年

 

五顆子彈,齊向頸項發射。這份「差務」由兩個職業殺手執行;最先被殺害的是五十六歲的雷鳴道主教,接著就是他年青的夥伴,未滿廿七歲的高惠黎神父,兩者都如當時的囚犯一樣,五花大綁。

 

宗徒大事錄及教會早期的教難傳記使我們記起,殉道者的死,並無任何俗世英雄的魅力,像這兩位慈幼會率先致命者所遭遇的死亡,寂寂無聞,他們的犧牲,更難能可貴,因為他們選擇了捨生,是為使三位年輕女子避免最丟臉及不人道的厄運 被賣給出價較高的人。

 

至高無上的祭獻

 

我們由早期來源獲知,殉道者並非是一位蓄意犯險的人,反之,直至他能夠,他盡量避開,若能保存性命,即使耗盡資財,亦不認為是可恥。我們這兩位聖者,當時據理力爭,態度溫文,只要能拯救那些女青年,甚致承諾付出任何巨款。高惠黎未被擄入竹林受刑前,曾對一位強盜說:「先生,你要求多少錢?我們隸屬天主教傳教會的,不想你們擄走我們的學生,假如你們志在求財,我可寫信到韶州,你們會如數得到。」可是,當所討之價,高到無可再還時,一連串的棒擊和槍托敲打,使他們幾至暈倒,但兩位牧者毫不退縮,反而一同挺身為女孩們構成一道護盾。到此,強盜要的已是害命,他們作了手勢,合夥兒便進入了竹林的深處。

 

「我已年邁,你們儘管殺我,但請你們饒恕那年輕的一命吧!」一些住在附近茅舍的人好奇地聽到主教向強盜喊出這無效的最後哀求。十分鐘後,兩個行刑的人回報首領,他們先槍斃了第一個 可能是指主教,在另一個還未見到他時,身已倒地,其後又槍殺了第二個。

 

走到這一步,決非毫無準備

 

他們獻上那至高無上的祭獻實有蹟可尋。

 

有些事可使我們反思。假如天父老早已揀選祂的見證人,祂定會逐步去準備他們,類思雷鳴道年少時曾一度頗不進取,絲毫沒有做神父的意願。他進入了華道角,只因為有人向他說,在那裡他是不會做神父的,而且多次瀕於輟學離開。他認識了鮑思高神父,神父死後,他目睹了華靈泰、嘉士尼神父起程往阿根廷傳教,心中就冒起一股要當慈幼會傳教士的強烈願望。做傳教士意即要讓天主攜帶到祂所要的地方。是一件不易做到的事。一九零三年,他當鄭真奴的院長時,盧華神父提議他起程去傳教。當時雷神父認為應向長上陳明他家庭的阻難,但於一九零五年他再被推薦領導首批被派遣到澳門的傳教士,在澳門最初被派遣到主管一間隸屬主教的細小孤兒院,確是困難重重與受苦的歲月。由於有點性急及未全熟識葡萄園的法例,身為院長的他,實難免有些失誤。一九一零年在葡國國民革命的壓迫下,慈幼會士須離開那殖民地。心底下雷神父慶幸能離開那對慈幼傳教區全無前景的一隅。兩年後,他雖歸來,然而徒勞無功。天主仍在部置祂的計劃,而雷神父仍在學習、適應和成長。他夢想慈幼會在廣東應有自己的傳教區,當然,絕不是在北部山區,交通欠佳的地方,但天主的安排,偏把那地區保留給他。一九一七年,他能滿懷喜悅地給長上宣稱,鮑思高神父的夢已開始應驗。但他萬想不到自己竟會成為首位宗座代牧。他只想當一位傳教士,便心滿意足了。他是傳教士,亦是當地傳教士的鼻祖。他徒步、騎馬或乘船去作探訪,熟習環境、策劃、建屋,常與鄉民打成一片,以聖事聖化他們,賙濟窮人,應付內戰帶來的緊急情況,招攬和訓練慈幼會士及在俗教友。又為滿全與日俱增的需求,創辦了修院及培育了一班本地的獻身人士。

 

其間不乏困難與誤解:特別與剛從大戰歸來的某位傳教士,與本應與之共同分擔照顧會友責任的慈幼會長,及與在都靈不了解中國並非百大哥尼亞的長上。在所有這些誤解中,不時亦突出一些人性的缺陷。但身為牧者及獻身的主教,並沒有錯失增加天主親密及奉獻自己的機會。他明白到只有仗賴天主的工程,及只有依從天主所願,工作才能有成就,因此他把一切交托在天主手中。他於一九二九年九月二十五日給李納德神父寫道:「只要傳教區得以發展和靈魂能得救,無論長上的意願是甚麼,我向他們保證,定會完全服從。」殉道的要求實來得太突然,但他對致命的內心準備,卻循序漸進。

 

純樸而具英雄式的典範

 

高惠黎在都靈慶禮院之氣氛中成長,是一個出自那邊環境和呼吸著那邊空氣的聖召:率直、誠樸及純潔。一九二二年與雷主教相遇時,即許諾會跟隨他往中國。兩年後夢境成真。很不容易離別了家庭,但他明白到和使自己的母親明白,他之所以離鄉別井,是為了追求一個更高尚的價值。他首先作了三年神職修士的培訓,其後攻讀神學,常帶著以福傳去教育及以教育去福傳的慈幼理想,先在上海的收容所,後在東帝汶,最後才在韶州。他熱愛被派遣到的地方,造福當地兒童及每次被托付給他的人。一九二五年,他曾給母親寫道:「我如今有幸成為一個中國人。」由於大戰迫近,長上把他調離上海。當他在東帝汶開始見到自己的工作有初步成就,他又要起程,因為長上認為需要關閉那地的會院,確是一個難堪的決定。然而,高神父在兩次的調職中,仍泰然自若:「願天主的聖意承行!」帶著這種心情,他預備了自己的鐸職,是於一九二九年五月在韶州從雷主教手中領受的。在培訓階段,他的神修已趨成熟,因此,他能面對餘生的數月職務:愛人,毫不保留地獻出自己,即使要面對困難及天主要求的犧牲,他仍常準備接受及保持樂觀的精神。

 

上主以慈父的愛陪伴了兩位截然不同的生命,並引導他們一起到達最大的犧牲。殉道者的血就如救主耶穌一樣,絕不會白流。這兩位傳教士,為手無寸鐵的小羊捐棄自己的性命,這正標誌著愛、修和、寬恕與共融。性命為他人而保存,卻為了保存別人的性命而捐棄。

 


慈幼會中華會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