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講道  ~ 陳日君意譯 ~

 

鮑思高家庭通訊 • 第 58 期,1993 年

 

(羅馬伯多祿廣場,一九八三年五月十五日)

 

燦爛的陽光照顧著廣場上廿萬來自世界各地的教友,慈幼大家庭的成員特別眾多。執事朗誦了福音後,整個廣場頓時肅靜,大家的視線都集中在寶座上的基督代表身上,他的訓話會為我們揭曉今天禮儀的深奧意義。

 

若望保祿首先向鮑思高神父的精神子女道喜。他說『今天為整個教會是一個大日子,但當然慈幼大家庭的成員更應高興。正如聖斯德望是教會第一位殉道者 (當天彌撒的第一篇讀經取自宗徒大事祿第七章五十五至六十節),我們的兩位新真福也就是慈幼會的最先兩位殉道,今天的慶典也可以說是為慈幼會一百多年來的傳教工作錦上添花。聖若望鮑思高在神夢境中曾見到遠東傳教士工作的美果,又見到了一具滿溢鮮血的爵杯,這一切今日都應驗了。』

 

兩位新真福是殉道者,教宗就先解釋了「殉道」的基本意義,尤其取用了若望福音第十七章 (當天彌撒的福音也取自同章):『信徒接納天主的聖言,世界卻予以擯棄,這樣,信徒免不了成為世界憎恨的對象。殉道者珍惜信德,不怕為了它而犧牲性命,徹底地為主的聖言作証;也正因如此喪失性命而獲得了性命。』

 

『世界對信徒的仇恨有時直接針對他們所信的真道,如猶太人聽了斯德望的証言而不能忍受;有時這仇恨直接針對的是信徒們基於信德的倫理行為,尤其是信德的果實;愛德,這正是兩位新真福殉道的因由。』

 

『生命是人最寶貴的基本財富;死亡,尤其是殘酷的被殺,是人最懼怕的。殉道是偉大的行動。聖若望福音中 (十五章十三節) 基督說:「沒有比為朋友捨命更大的愛」;大公會議的教會憲章 (第四章十二節) 也說:「教會把殉道的行為視為特出的天主恩賜,愛德的最高証明。」』

 

『這兩位慈幼會傳教士究竟為是維護那些倫理價值而作出如此的犧牲?為維護他人的生命與尊嚴。他們以自身為盾牌,為保護三位寄託於教會照顧下的少女,其中兩位正放假回家,一位正開始傳教員的工作。她們都矢志保守貞潔,傳教士們不惜以鮮血來支持她們的抉擇,免得她們陷於暴徒手中而慘遭蹂躪。』

 

兩位傳教士再次肯定了教會的立場:『教會初期已有一位聖女依搦斯,教會近代也有一位聖女瑪利亞、葛蕾蒂;兩位新真福的行動提醒了現代社會的人:貞潔是多麼可貴;為維護貞操,正如維護人的尊嚴和人的生命,犧牲我們的性命也值得。』

 

教宗稍後更進一步發揮了這個思想。他說:『我們今日所記念的悲慘而又輝煌的事跡,襯托出兩種火水不相容的人生觀,兩個彼此對立的對女性的看法。一邊是主張尊重女性,尊重她們的倫理抉擇,在生活和社會中予以保障,這就是兩位殉道者的立場;另一邊是暴徒們所代表的立場,他們以女性為洩慾工具,任由他人支配的物件。』

 

講到這裡教宗很自然地將話題轉到聖母身上。他說:『我們只要瞻仰至潔的聖母瑪利亞,就不難明白女性的尊嚴。兩位真福殉道者,在意外遇到的暴徒面前,毫不猶疑地為維護女性的尊嚴而犧牲生命,因為她們早已在對聖母的敬禮中並在傳揚聖母的熱誠中,作出了徹底的準備。』

 

我們這位從波蘭來的教宗,一講到聖母就滔滔不絕,那肯放棄這次機會。他繼續說:『兩位殉道者最後的旅程也是由聖母的祝福開始,因為動身的前一天正是慈幼會每月特敬進教之佑聖母的日子。在暴風兩臨頭之前,他們和同行的人也熱心地頌念了正午的三鐘經問候天主之母,從那祈禱中得到了勝利的力量。』

 

當天盛典結束後,教宗照例從他書室窗口祝福廣場上的信徒並和他們一起念三鐘經。若望保祿又利用這機會,指出兩位新真福是多麼熱愛聖母。他說:『雷主教多次提醒他的會友:「沒有聖母進教之佑,慈幼會會士便一無所用。」其實這句話為大家都合用,沒有聖母的助佑我們誰也不能得救。』他又說:『雷主教深切明白聖母瑪利亞有大能改化人心。他也稱聖母為中華之后。讓我們也依賴聖母無玷之心,把一切傳播福音的難題交托給她,她會幫助傳教士們把救恩帶到天涯地角。』

 

『高惠黎神父呢?他對五月特別喜愛,因為是「聖母月」。他在聖母月中領受了鐸品,他給母親的信中說這事証明聖母特別愛他。高神父到中國後努力學習中文。他的第一遍中文講道也正是為讚美聖母。他以聖母的名開始他在華傳教的工程。兩位傳教士也呼求著聖母的名結束了他們的傳教任務。願他們教我們在結束人性旅程時也呼喚著瑪利亞的聖名。』

 

若望保祿二世的証道詞中,有一段特別受到新聞界的注意:教宗再次表達了他對中國教會的關懷,他對中國人的愛心流露盡緻,他多麼誠意地渴望能和中國大陸的教會重獲聯系。他說:『教會,尤其從利瑪竇來華後,一直誠心把福音的服役員獻給偉大的中華民族。兩位殉道者的行動也就是這愛鍊上的一環。捨生致命不只証明傳教士對天主的愛,也証明他們熱愛他們所服務的人和民族。羅馬的教會奠基於伯多祿和保祿的鮮血上,兩位新真福所灑的血也不愧為中國教會的基礎。他們的愛的見証與服務也顯示福音和中國的文化及精神價值深深相合。』

 

『千多年的歷史証明,基督徒的信仰,雖並不同化於任何民族的文化,但和任何文化都相處得來,也和任何文化中的真價值自然共鳴。其實信仰和文化兩者歸根於同一個造物主,但又處於兩個不同層面:本性和超性;不應混合,也不必競爭。』

 

『在舉行這高興的盛典時,我們提起並增強我們的期望:切願在建立關係和推行交談上能有所進展,使在中國的教友更容易兩全其美:一方面負起自己對建設社會、對愛護國家的責任,同時也保存與普世公教會的共融。這是基督福音的要求,也正是各民族各文化深切的期望。各文化趨向基督,基督也降臨在各文化中。願中國人民,與其他各國一樣,能更明瞭這兩者彼此多麼配合。』

 

教宗的証道詞長達廿二分鐘。結論時他說:『雷主教、高神父步武了基督善牧的芳踪。福音中的善牧同時也是羔羊,他為群羊捨生,表達了天父的仁慈和良善;但這羔羊也是「站立在寶座上的羔羊」,是「勝獅」,是真理和正義的英勇衛士,是弱小者和貧困者的保護人,他戰勝罪惡和死亡。』

 

『教會每次介紹新的模範,也特別注意當代的牧民需要。兩位新真福在他們捨生後五十年的今天,給我們帶來一個清晰而合時的訊息。我們要感謝天主,藉著兩位新真福,又一次鼓勵我們向聖德邁進;我們也要決意默想他們的榜樣並盡力效法。這句話我首先對慈幼會會士講,也向全教會的人士宣講。願基督賜聖神幫助我們,願至聖童貞瑪利亞,進教之佑,我們的慈母,鞏固我們的善志。』

 

教宗這番說話實在是金言玉語。五月十五日已經過去了,當日伯多祿廣場的景象已成為回憶,但我們要珍惜若望保祿的這篇証道詞,把它存在心中,再三玩味,並在日常生活中付諸實行。

 


慈幼會中華會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