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幼式的勤領及善領聖體 ※

 ~ 梁定國神父 ~

 

鮑思高家庭通訊 • 第 183 期,2004 年

 

、前言

 

為瞭解「慈幼式」的勤領及善領聖體,當然要明白鮑思高神父怎樣看待聖體聖事;在鮑思高七十多年的歲月中,他留給了我們很多在聖體聖事方面值得回味及學習的金石良言及生活片段,所以,要完全透徹瞭解他並非易事,加上篇幅有限,故此,我只集中在鮑思高神父於 1880 年為青年們所編寫的《青年袖珍》(註一) 中,從中獲取一些啟迪,幫助我們在這「聖體年」內,能夠勤領及善領耶穌聖體。

 

鮑思高神父生活的十九世紀,教友生活深受楊森主義的影響,使教友的罪惡感凝重,令人覺得不配領受這偉大的聖事,為此之故,教會定下教友「至少每年領受聖體聖事一次」(聖教四規之一)。但鮑思高神父卻深信,聖體聖事為基督徒的信仰生活是十分重要,不可或缺的,一如身體需要食物,靈性生活同樣需要精神的食糧。

 

、《青年袖珍》中的勤領、善領聖體

 

鮑思高神父多次鼓勵他的青年們「勤領聖體」。他在《青年袖珍》中說:「耶穌建立聖體聖事,目的是謀我們靈魂的利益,所以很願意我們領這聖事,不但一兩次,還望我們屢次領它。」他繼而引用了許多福音及聖人們的說話,鼓勵青年們不單勤領聖體,更要妥善地領聖體;鮑思高神父勸說青年們:「若你是個罪人,就該用告解聖事,得回天主的恩寵,然後去領聖體,將獲得很大的幫助。……倘若你們要幹最能中悅天主的心,擊退魔鬼誘惑最有效力的事情,好能恆心行善,那麼就該屢次善領聖體。」

 

鮑思高神父在《青年袖珍》內,單在準備領受聖體時,便輯錄了八篇「領聖體前經」文,包括:領聖體祝文、信德經、望德經、謙遜經、小悔罪經、情願經、領聖體前誦、和解罪經。在這八篇經文當中,多次表達出一種謙卑及不堪當領受的情懷。這些經文驟眼看來,好像十分消極,唸者常自稱為「重罪之人、我等卑污、我甚貧窮、真卑賤人、罪惡彌身……」,但也有其積極的一面,如「領者必獲天堂常生,我信吾主聖體寵佑,增我神力、堅我勵我、常聽主訓、行善至死……」。

 

事實上,在鮑思高神父的心中,聖體聖事與修和(告解)聖事是不能分開的。他在《青年袖珍》中,將「告解聖事」編放在「聖體聖事」前,清楚地表達出這兩件聖事的密切關係。因著天主仁慈的寬宥,在修和聖事中,祂寬赦我們的罪過;同時,藉著聖體聖事,祂以自己的體血給予我們補養,滋養及醫治好我們心靈所受的種種創傷。

 

、我們又該怎樣善領聖體?

 

綜觀今日在港澳參與彌撒的教友,百分之九十都會前去領受聖體,但領受修和聖事的人數又有多少?這又表示什麼呢?是否表明今日的教友生活得十分聖善,不再需要修和聖事?又或者,我們的良心已經痳木了嗎?更甚的是,我們並沒有一如鮑思高神父所說的「善領聖體」呢?

 

既然鮑思高神父已清楚地告訴了我們,聖體和告解聖事是不能分割的,所以,為了善領聖體,便要妥辦告解(修和)聖事。

 

為今日年青的基督徒,從心底來說,他們是很願意領受修和聖事的,但有什麼東西使他們卻步呢?我們的社會是否缺乏了一種「罪惡感」?嚴重地說是「道德淪亡」,但至少亦可稱為「良心痳木」了。所以,很需要向青年們灌輸一種正確的倫理道德觀,培養正直的良心;另外,神父們在眾多的公務中,應將「修和聖事」列為首要的工作,更要耐心聆聽,營造一種方便青年們去領受修和聖事的氛圍。

 

、結語

 

總體來說,勤領及善領聖體聖事,單一地是不能存立的,應該與修和聖事連結在一起。事實上,我們今天比鮑思高神父的時代幸運多了,每次參與彌撒時都可以領受聖體,很容易做到「勤領聖體」了,但在「善領」方面,卻要努力及雙管齊下,一方面利用修和聖事,經常與主及與人修好,妥善準備自己;另外,在禮儀中,不單藉著聖體聖血,同時,亦以聆聽天主聖言來養育我們的靈性生命。

 

註一:中文版本:若望鮑思高編。《青年袖珍》。澳門慈幼印書館,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