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思高神父對青年愛的教育(一)  ~張冠榮修士 ~

 

鮑思高家庭通訊 • 第 123 期,1994 年

 

前言

鮑思高神父傳記一書的作者 雷蒙恩神父常提及鮑思高神父對待青年的態度。有一次他這樣寫道:

仁慈的態度,對鮑思高神父來說是習以為常的。這是他教育法的基礎。他堅信若要教育青年,就必須設法得到他們的心。……鮑思高神父常是仁慈的,聲音溫和的,具有父愛地盡力善誘孩子們修德行善。……孩子們也傾心於他那崇高而又溫雅的態度,及他愉快的精神,和他令人欣慰的言詞。這解釋了孩子們為何自然地被他吸引著。鮑思高神父的態度是這樣吸引,令人愉悅,充滿愛心,……致使……孩子們讚嘆地:「……他真像我們的主耶穌啊!」(鮑思高傳記 III, 77)

 

鮑思高神父的教育法是建立於人性和基督精神的融合。他盡力達成這項目標,並在他所選用的「理智,宗教和仁愛」三個詞裡表演出來。因而形成了鞏固教育的元素,如友善熟落、自發、信任和喜樂;又技巧地運用了教育的工具,如工作和讀書,熱心神功,道德修養,以及各種有益的活動,諸如遊戲、運動、戲劇、音樂和慶祝會等。

 

以下將簡介一些以上的觀念。我們對這些觀念雖然覺得很熟悉,甚或太理想,但是我們仍然可以從鮑思高神父對待青年的方法中找到作為教育工作者的啟發。

 

鮑思高神父是一個實際的教育者

鮑思高神父所做的一切都以教育為目標。他藉著祈禱院、宿舍以及學校的工作,進入了教育的領域。那個時代,人們已意識到教育的重要和需求。透過立法的程序,人們在教育理論上也下了不少功夫。鮑思高神父也成了教育運動中的一股力量,不是由於理論,而是由於回應對教育的重大需求。他是一個實際的教育者,全心投入這項宗徒工作,用盡他人性的智能與天賦,他所有的基督精神與愛,以及他作為司鐸的一切熱誠。他親身投入教育青年的工作。在教育的前線,忘我地工作了二十五年,至死也沒有脫離。

 

基於經驗的著作

然而,我們不要以為鮑思高神父只有實踐的一面。從他的經驗及著作中所產生對教育的真知灼見,是眾多而又創新的。

 

鮑思高神父所有的著作,都蘊涵著對教育的灼識及提議。他所寫的傳記 (如:高木祿傳、沙維豪傳、馬高鼐傳) 都引伸了他對實施教育的意見。其中有四本著作是特別得注意的:

()「教育青年的預防教育法」。這是他在一八七七年寫的,是他把一篇在法國尼斯聖伯鐸孤兒院開幕時的談話所改編而成的。這篇文章確立了他實施教育的基本觀念,以及一些實際的教育原則。其中包含了一些 (非全部) 他致力教育工作三十年的心得。

() 「聖方濟沙雷氏會院 (學校) 院規」。這一冊亦是他一八七七年的作品,但卻早在五十年代開始醞釀。它描述了教育應有的環境,及按照鮑思高神父的意思,如何推展教育。

() 「從羅馬寄青年中心的信」,這封信寫於一八八四年五月十日,以描寫夢境的形式寫成,其中重新引述他認為有效及合乎教育青年的基本原則。

()「有關懲罰的信」,寫於一八八三年。內容皆出於鮑思高神父,但由旁人編輯而成。信中講述紀律的問題,以及在教育青年時,對懲罰應有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