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思高神父經驗中的教育與預防(二)  ~張冠榮修士 ~

 

鮑思高家庭通訊 • 第 128 期,1995 年

 

() 鮑思高神父的性格,以及他初期助手們的性格

 

. 鮑思高神父的性格

性格是構成他的「預防教育法」的因素之一。從人性和宗教的角度來說,鮑思高神父的性格,是複雜而強烈的。這一方面仍然是研究的對象,但我們卻缺乏一個整合的說明。他的導師及良友,聖賈法束神父評論他多種教育工作時承認:「為我來說,鮑思高神父是神妙莫測的。」就算是在那段初期的日子裡,人們都不明白究竟鮑思高神父想做甚麼,也不明白他那些烏托邦式的意念。事實上,終其一生,鮑思高神父發展出一種多面體的性格,不能一言以蔽之而沒有矛盾。這種多面體的性格,透過各種不同的活動表現出來。以不同的身份:神父、教育者、創辦人、作者、行奇蹟者、組織者、經理人、外交家、與公關……等等,因而不宜把他歸入某一個類別。或者最好不要下一個這樣的定義,只要記著他在達致成熟階段前所受的各種培育 童年的家庭教育 (特別是母親的教育);他在修道院及司鐸培育院內所受到的文化,神學的培育;以及後來多重文化,社會,宗教及政治上的經驗。

 

. 鮑思高神父的合作者的性格

關於鮑思高神父的合作者,若我們看重他們的共同點,他們的性格雖然在表面上有矛盾,但也顯示出一種活動中的平衡。我們可以說他們對生命有著清楚有力的倫理和宗教的看法 (純粹天主教的)。同時又擁有重實際的意識掌握現實的環境,在真實的人性上加上樂觀、自信、喜樂、以及秉持開於的精神,去接受摩登時代的挑戰。他們一方面表現出保守的心態,有時甚至可以說是固執的心態,但另一方面又可以令人難以置信地、彈性地適應轉變。每一個助手身上,都顯示出傳統的神樂觀,手牽手地緊握著一種特殊識別「時代徵兆」的能力,加上熱切地希望把信仰「降孕」於每一天的生命和歷史裡。

 

再者,他們都是年輕的,有時比他們所教導的青年還要年輕。他們可塑性高而又勇敢,極為自信,並盲目地相信鮑思高是一個神話人物,但同時又是明智的。他們工作、力行,但同時勤學及虔誠祈禱。最重要的是他們明白青年,能與青年分享生命。要完全明白鮑思高神父的教育法中的精要,首先要了解他身旁助手們那股年青的幹勁。

 

自然地,鮑思高神父和他助手們複雜的性格,都反映在他們一生所推展的教育法中。烏托邦與現實;樂觀與明智;信任青年,同時又知道他們的脆弱和不穩;具體性與廣泛性……等等,都融合為一個有意義的整體。這個教育法等同了那一位 (或那些) 創始者的生活方式,並在他們每一天的生活裡實踐著。

 

. 影響鮑思高神父從事教育的文化背景

 

鮑思高神父的教育經驗,以及他所發展的教育方法,是形成於一個特別的文化氛圍中的。鮑思高神父非預防教育法的創始者,亦非唯一的建議者,但他可算是重要及最成功的一位。

 

就最近的研究顯示,他把預防教育法系統化的根,是深植及廣佈於歷史之中。

 

1. 鮑思高神父的神修是私淑於一些較早期的聖人的,而文化背景也跟他們相同,這構成了他教育思想中重要的部份。這些聖人是以愛德及教育聞名的:聖斐理利伯•納利、聖方濟沙雷氏、聖雲先、聖加拉山、聖喇沙……等,以上僅是一些對鮑思高神父影響較重要的早期聖人。

2. 那些時日,鮑思高神父與一些慈善家、及公共或私人慈善機構相熟,它們是屬於國家或教會的。起初的活動範圍在杜林市,其後是意大利,再推廣至法國和西班牙。

在這個圈子裡,對預防流行著兩種觀念。() 預防是善人用來對抗危險份子或壞份子的 這個觀念從十六世紀開始,已長久流傳在西歐一些極權國家裡。窮人、犯人、邊緣人、流浪者、乞丐、娼妓、殘廢者……等「異類」,都應受控制及「中和」,(需要時可用宿舍、監獄、瘋人院、孤兒院,甚至勞役中心),因為他們對公眾有害,打擾善人的安寧。我們雖然缺乏証據,但相信鮑思高神父原則上是反對這種處理社會罪惡的手法的。也有可能在開始時,他部份同意預防具有這種「防禦」性的觀念。() 預防作為對窮人及犯人等的一種父性的做法,即加強控制,如可能消滅貧窮及犯罪的後果 (不是因由)。鮑思高神父與一些公共或私人的慈善團體相熟,因而也分享及實施這種模稜兩可的社會預防法。這些團體包括伯老祿侯爵夫人的慈善事業、亞培高虔誠會、皇家慈善社、真納拉青年懲教所等。(一些社會歷史,尤其是有馬克思思想傾向的,總愛把鮑思高神父及他的事業歸入慈善事業的一類,而非用工作去轉變社會制度,及視社會制度是罪惡根由一類。當然,鮑思高神父並非馬克思革命主義者,但他的社會行動,亦非純粹傳統的「慈善」工作。)

3. 鮑思高神父當時也跟一些學術界人士及非學術界人士相熟,甚至與他們有聯系。活動範圍包括比哀蒙、意大利和法國。他們大概都贊同把預防視作跟強迫相反的一種教育觀念。這觀念包括讓青年了解自己的動機和給予合理的鼓勵,而非在破壞規則後給予懲罰。甲. 事實上,鮑思高神父熟悉一些教育日誌的作者及他們的作品 (如:「初步教育」,「教育社會日報」,「教育者」)。乙. 他與一些著名的教育家有聯絡,甚或很友好 (如:亞波爾底、羅思米尼、拉納利、亞里伏)。丙. 他聽過「預防法」的法國作者 (如:蒙娜、波格、都班律、樂林、蒂蒙大衛等)。丁. 最後,他閱讀了一大批有關公教教育的文章,這些都影響著他的教育思想、講道、宗教培育、倫理及神修。這類文章,在文化及學術上都算是溫和的,但在他的時期,在社會及宗教方面卻流傳甚廣及富有影響力。從這一類作品中,鮑思高神父完成了他廣受歡迎的教育著作,以及他口述或筆錄的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