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幼會中華會省省會長公函

致慈幼大家庭 2006 09 30


 

曲 終 人 不 散

 

各位親愛的兄弟姊妹:

 

您好!在離任前,我誠心向各位致意,懇求仁慈大父賜福各位,並願說幾句道謝的話。

 

其一,感謝慈幼大家庭的厚愛。當我開始擔任省會長職務時,大家庭各單位都紛紛來道賀,但最喜歡聽的,就是來者都應許為我祈禱,使我深深感到大家庭的溫暖和力量。

 

大家庭的成員一向秉承鮑聖遺訓,常以省會長為合一的標記,藉以信守神恩。這種精神在慈幼會來華百週年的大慶中,更是發揮到淋漓盡致的地步。

 

我們身處功利為重的社會,往往把人看成「功能」,有利可圖的就是兄弟姊妹,忽略了我們先是兄弟姊妹然後才互惠互利。的確,我們都是一家人,因為我們共享鮑聖神恩,我們一家都是人,因為我們彼此主內相愛。神恩使大家庭共負鮑聖使命,相愛使大家庭凝聚主內共融。

 

最近,慈幼會中華會省為慶祝百週年來華,出了一套嶄新的「鮑思高神父」電影 DVD 粵語版,雖描寫百多年前的事蹟,但我相信會祖的神恩和教育仍會觸動很多人。容我以四句話概括他的信念,就是:青年為寶、愛心為重、福音為鑑、喜樂為懷。

 

鮑思高神父不但把青年看作心肝寶貝,還使青年自覺如此,為此,任何措施,都以愛心為重,最終要讓青年覺得被愛。愛的開端是感情的交流,為保障感情不變質,須以福音為鑑。福音的智慧在於耶穌的話,祂曾道出人的相處之道:「己所欲、施於人」(瑪 7:12)。為實現相處之道,要在教育環境內輸入家庭精神,秘訣就在於喜樂為懷,有甚麼比心中的喜樂更具感染力?的確,喜樂是打開真善美之門的鑰匙。

 

其二,感謝天主給我一個學習的良機。最深的體驗是人性問題。有時我問,最影響我們大家庭成員的是甚麼?究竟是 Freud 所云的慾望 libido,還是基督所言之天國?於此問題,在這幾年,漸有所悟。就如 Gestalt 的喻意,看到的是杯爵,還是兩張面孔?兩者皆有,不論何者,醒覺的冒升取決於人視野所要固定的背景,在 Gestalt 的圖象裡,你看白色部分就醒覺到這是杯爵,黑色部分就是兩張面孔。黑白相間,醒覺不同!

 

無論何種環境,人對生命意義(或迷失)的醒覺總會冒升,為將之滿全有三個途徑:

 

一是工作,這可凸顯人格的表達,滿足愉快;二是深交,這可造就心靈的互通,豐盛有力;三是解困,這可突破命運的拘禁,欣悅提昇。三者缺一不可。迷失也可因三者的失調而產生,最經典的感受是無奈、痛苦、罪咎、氣餒、憂鬱、懼怕和失望。

 

人生所經歷的黑黑白白,相信大家並不陌生。天國雖指向真福八端,慾望卻驅動自私自利。為使人擺脫不羈的慾望,耶穌立己立人,聽命至死,徹底忘我。祂的逾越也是我們的奧跡!

 

慈幼會所分享的天國使命就是造福青年,但陪伴和教育,尤其服務有困難的青年,必不追求享樂,反而不斷犧牲。談何容易!鮑聖說得對,人性的栽植在於恩寵和本性的揉合,但心態上須絕對信靠主,一切必迎刃而解。回想這幾年,我和會士相處加深,不論離世的或在生的,對我啟發極深,讓我常能體味「曲終人不散」。

 

上任當年,本人提醒大家要走聖德之路,勤讀聖經,浸淫主言,「腹有經書氣自華」,不論身處何種逆境,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迄今,這仍是我的心願。

 

其三,感謝所有會士兄弟的合作和支持。會省雖然承擔超額的事業,但整體運作尚能應付,此有賴大家努力。

 

我最親近的夥伴是林仲偉神父,我和他性格各異,回想年少氣盛之日,各執己見。如今,性格雖依舊,合作卻愉快,大家目標一致、默契無間,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林神父雖百務纏身,但對個人祈禱時段毫不吝嗇,早上感恩祭後,必用上二、三十分鐘謝聖體,百週年期間至今,更多次在晚上,個人守聖時。「深山出鳳凰,默觀出好郎」。自從宣佈他是候任會長之後,我更發現他在「父愛」上,更上一層樓。

 

當然,我還要感謝省議員和省委員,我們彼此補足,分擔會務,各自善用自己的神恩和專業,推動青年的服務,促進會院的協調。

 

對院長我也感到驕傲,他們都很有本事,原可鎖定在一個崗位上,埋頭苦幹,如今卻願意付出寶貴的精力,照顧其他會友。有時候,他們若用同樣的努力為其他人服務,所得的回報和欣賞可能更多,但他們的關愛,是不求回報的。

 

這裡,言詞雖短,但謝意超濃!

 

在新省會長上任之日,正是紀念傳教主保聖德蘭之時,求主熾熱我等福傳之火,求主賜福中國神州!主內惦念!

 

送上祈禱和祝福

  韓大輝神父


慈幼會中華會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