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華神父系列

          床邊桌上的預言信                 ~ 查偉思 ~

 

1860729日,彌格盧華晉升鐸品,若翰法蘭西亞如常在他的身邊。他作證說:「他的準備實在一絲不苟,晉鐸前一晚,他整晚不斷祈禱和虔誠默想。」到了晉鐸當天晚上,盧華神父走上那充作他睡房的閣樓,發現床邊的桌子上有一封鮑思高神父的信,信裡說:「你會比我更清晰地看見慈幼會的事業跨越意大利,在世界各地蓬勃立。你會有許多工作和苦楚需要承擔,但你也知道,只有渡過紅海和沙漠,才能到達福地。勇敢地忍受吧!雖然尚在人間,但安慰與上主的助佑必不缺少」。

擔起神父職務之後,盧華很快重新挑起所有工作的擔子。法蘭西亞認為盧華神父的工作實在太繁重,於是去問鮑思高神父說:「你為甚麼要他做那麼多工作?」鮑思高神父回答說:「因為我們只有一個盧華神父」。隨著時光的流轉,祈禱院變成了一個大會院。每年學生的增加速度令人難以置信,已經到達800之數,其中360人是工藝生。慈幼會士的數目也每年增長,他們於課室、工場及廣大的庭院工作。在鮑思高神父的監督下,協調每個人工作的,正是盧華神父。

祖里奧巴貝里斯神父已成為一位明智的初學師,他多年後作證說:「這麼多工作加諸一個人身上,很可能會剝奪祈禱的時間和修道的精神。但在盧華神父身上,祈禱和默想的精神是他的第二本性。在服從長上的命令方面,他可以說已到達爐火純青的境界。在那時,他開始了克苦和克制自我的生命,簡直非比尋常。我雖然剛進入鮑思高神父的會院不久,但已感到十分驚嘆。我記得與朋友談話時,大家都肯定他是一位聖人。鮑思高神父也深信如此,而且曾經宣之於口。」 

在美那比露蒙弗拉多擔起鮑思高神父的角色

1863年,鮑思高神父為他的事業踏出了決定性的一步。華道角的一切運作都非常順利,因為負責人是充滿領袖魅力和慈愛的鮑思高神父自己,但若轉移至另一處,並非由鮑思高神父主持的話,又能否成功?那年春天,鮑思高神父與盧華神父私下很嚴肅地會面了一次,盧華那時26歲。「我想你幫我一個大忙。承蒙蒙弗拉多主教同意,我決定在美那比露開辦一間『小修院』。我想你去擔任負責人。這間小修院是慈幼會士在都靈巿外開辦的第一間會院。將有一千對眼睛看著我們。我完全信任你,並會給你三項協助:五位良好的慈幼會士,包括布納地神父,他將是你的『副手』;一群孩子,全部由華道角最好的學生中選出來,他們會在那裡繼續學業,並會薰陶你新收的學生;與你一起去的還有你媽媽」。

盧華神父在10月出發。鮑思高神父寫了四頁寶貴的忠告給他,這些忠告日後均獲抄寫,給予每位新任的慈幼院長,而且公認是有關鮑思高神父教育制度最清晰的說明之一。他寫了不少叮囑,包括:「每晚你最少應睡6小時。致力受人愛戴,先於使人敬畏。盡力投入孩子休憩娛樂的時間,臨在於他們中間。如有物質需要,只要保持愛德,耗盡所需無妨。盧華神父總結這些對他來說是命令一樣的忠告,一言以蔽之:「在美那比露,我要嘗試擔起鮑思高神父的角色」。

張冠榮譯       

節錄自「慈幼會總會長公函405號」

 

鮑思高家庭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