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生地:
意大利 巴維亞 橄欖鎮
出生日期:
1873年6月5日
去世日期:
1930年2月25日
享年:
57
身份:
慈幼會士
韶州教區主教
首批到達中國的慈幼會士
慈幼會首批殉道者
列品案開始日期:
1934年12月31日
榮列真福品日期:
1983年5月15日
榮列聖品日期:
2000年10月1日
瞻禮日:
2月25日
熱心牧者,慈幼會首批殉道者
聖類斯‧雷鳴道主教
Saint Bishop Louis Versiglia
(1873-1930)
童年時代
一八七三年六月五日,類斯‧雷鳴道生於意大利巴維亞省(Pavia)的奧利華澤斯(Oliva Gessi)。他的家人是熱心基督徒,年輕的類斯常有機會輔彌撒。他學業成績優異,尤其精通數學。這位青年聰敏、勤學、守規,有人認為他有朝一日會當神父,但他從來沒有這 樣的打算,而想成為獸醫。有個博學的神父願意協助他的學業,但他斷然拒絕,深怕這個神父會勸他當神父。一八八五年,他答應前往杜林華道谷的鮑思高學校讀書,認為這 樣有助他日後進修成為獸醫。起初,他難以適應新的環境,遂要求父親前來帶他離開。然而,父親來到後,雷鳴道已習慣新生活,不願跟父親回家。他在華道谷生活了三年。
當時,鮑思高神父已走到生命盡頭,年輕的雷鳴道與這位年邁的聖人有幾次機會相遇,他經常向鮑聖辦告解。一八八七年,他被選在鮑思高神父的主保瞻禮日向鮑思高神父誦 讀演辭。鮑聖很高興,並請這個青年去見他,因為他有話要跟他說。過了一段時間,雷鳴道想見鮑思高神父時,他已經病入膏肓,無法接見他,不久更與世長辭了。因此,年 輕的雷鳴道便錯失了一個盼望已久,並可能對他的前途有所啟發的會面機會。然而,他最終受到慈幼會生活的吸引。他曾在聖母進教之佑堂參加一次場面感人的儀式,送別一 群前往南美服務的傳教士。此後,他便立志成為慈幼會傳教士。
初學期及學業
一八八八年十月二十一日,鮑思高神父逝世後數月,雷鳴道從真福彌額爾‧盧華手中領受會衣。一年後,一八八九年十月十一日,他於杜林瓦沙利切(Valsalice) 鮑思高神父的墓穴附近宣發聖願。翌年,他中學畢業。稍後,這位年輕有為的神職修士,因其虔敬和超凡才智受賞識,獲選入讀羅馬額我略大學。他住在聖心區(Sacro Cuore),每天與其他同學一起步行到大學上課。在這數年中,除了在大學用功讀書外,雷鳴道還活躍於慶禮院,並致力成聖。一八九三年七月三日,他獲頒哲學博士學 位。十月二十四日,他在羅馬聖依納爵堂舉行的畢業禮領受學位後,同日下午便乘坐火車起程前往科利佐(Foglizzo),遵從修院的安排在那裡當哲學教授。
他在科利佐出任學院院長,工作繁忙,負責監督初學生及哲學教師。他工作嚴謹,但通情達理,親切待人;他的教導清晰明確,沒有絲毫炫耀。雷鳴道神職修士非常虔敬,不 僅藉著言語,更藉著行為啟迪人心。在這期間,他也修讀神學,並在畢業後獲豁免聖教法典的年齡限制,於一八九五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由伊夫雷亞(Ivrea)主教里基 米蒙席(Mgr. Richelmy)授予司鐸聖職。
院長及初學師
一八九六年,羅馬會省的初學院於珍澤諾(Genzano)成立,雷鳴道神父獲委派出任院長、初學師及慶禮院主管。他教導初學生及慈幼會會士熱愛上主,藉此承受初學 院成立初期無可避免的困難。其後,該會院也成為慈幼會的哲學院。有些教授不同意他的處事方法,更公然議論,使這位年青院長很覺為難。雷鳴道神父並無訴諸權威,卻以 祈禱、忍耐和緘默面對問題,最終克勝困難。即使多年以後,他所培育的會士和慶禮院青年仍很尊崇他們敬愛的前院長,並十分懷念那些日子。
中國傳教事業
鮑思高神父與中國
聖若望‧鮑思高在他的先知夢中,已看到將來慈幼會要在中國進行傳教工作,尤其是在北京和香港。他的遺言清楚表示,他的神子很快便會來到這塊遼闊的土地工作。然而, 即使連續兩位澳門主教均已制定計劃,請慈幼會會士到中國教區工作,但計劃仍未實行。到了第三位主教鮑里諾蒙席(Paolino)在任時(一九零四年至一九一八 年),計劃才得以落實。他邀請了慈幼會士前往澳門工作,並同意他們開設孤兒院,該孤兒院命名為「無玷童貞」,為紀念該信理宣佈金禧紀念。
首批來華慈幼會傳教士
一九零五年八月,雷鳴道神父帶領首批傳教士遠赴中國。他立刻離開珍澤諾,到葡萄牙及英國學習澳門和香港的語言,準備將來在兩地服務。然後,他返回杜林,為遠東之行 作準備。一九零六年一月十八日,雷鳴道神父率領六位傳教士啟航離開熱那亞(Genoa),他們分別為賀道行神父 (Fr. Olive)、楊春忱神父(Fr. Fegnanti)及修士賈諾拿(Carmagnola)、羅達(Rota)和博塞奧(Borsaio)。他們抵達那不勒斯(Naples)時,柯尼理神父(Fr. Conelli)神父送他們一幅教宗聖碧岳十世親筆簽署的肖像畫。
這批傳教士於二月十九日抵達香港,翌日到達澳門,獲當地主教及耶穌會神父接待。鮑里諾蒙席(Mgr. Paolino)祝聖了新孤兒院的小堂。孤兒院起初只有三十名男童,但慈幼會會士收容的孤兒很快增至五十一名,達至院舍所能容納的上限。他們在當地首次慶祝聖母進教之佑瞻 禮那天,亦為一名十四歲的青年付洗。十月,有十九名青年初領聖體,由主教親自主持禮儀和送聖體。慈幼會會士亦為中國青年開設工場。孤兒院的銅樂隊很快就揚名全國, 人們普遍對這些新傳教士的工作大感興趣。慈幼會會士遇到的主要難題就是地方不足。主教請會士及孤兒遷進一所設有充足遊樂設施的寬敞房子,解決了他們的困難。然而, 當時葡萄牙爆發革命,廢除君主體制,建立共和國,並壓迫葡萄牙及殖民地的修會。因此慈幼會會士必須離開澳門。雖然善心的宗座外方傳教會(PIME)神父願意在香港 為他們提供住處,但澳門主教卻渴望慈幼會會士繼續留在他的教區,因此安排他們住在澳門附近的香山區(現稱中山),希望他們短期內可以返回澳門。自一九一一年起,雷 鳴道神父及賀道行神父開始努力向新傳教區的居民傳福音,並照顧當地的疫症受害者。一九一二年九月,慈幼會會士獲准返回澳門,重開孤兒院。
慈幼會會士管理的傳教區
一九一六年,雷鳴道神父返回杜林,與長上商議成立一個完全由慈幼會會士管理的中國傳教區。藉著賈烈勞樞機(Cardinal Cagliero)的影響力,他能前往羅馬向教廷提出建議。他亦趁這個機會獲得意大利政府豁免修會的一些年輕修士服兵役,並在瓦沙利切(Valsalice)及科利佐 (Foglizzo)主持兩次退省。
雷鳴道神父的意大利之行非常成功。傳信部(Propaganda Fide)致函給廣東宗座代牧巴黎外方傳教會(MEP)會士光若翰蒙席(Mgr. D. Guebriant),把他的部分傳教區交給慈幼會會士管理。如此,廣東省成為慈幼會會士的服務地區。長上認同這計劃,賀道行神父及溫普仁神(Fr. Guarona)神父也於一九一八年二月二十六日啟程前往新傳教區的總部韶州。
雷鳴道神父當時未能與這兩位傳教士一同投入新工作。兩個月後,他探訪他們。經過危險疲累的旅程後,他終於與溫普仁神父和賀道行神父見面。當時光若翰蒙席不滿新成立 的韶關傳教區沒有足夠的慈幼會傳教士,而澳門的鮑主教亦不滿溫普仁神父和賀道行神父這兩位傳教士要離開他的教區。一九一八年,杜林的長上另行派遣六名神父及一名修 士到遠東,由賀道行神父幫助他們學習當地語言和認識傳教區。當時雷鳴道神父到傳教區各處探訪,瞭解韶州傳教區的需要,為未來制定發展計劃。杜林的長上及後再派遣另 一批傳教士前往遠東。可是,賀道行神父不幸染上霍亂,於一九一九年九月十八日病逝。新一批傳教士抵達後,傳教區所有會士聚集在小堂的祭台前,把他們自己及傳教區奉 獻給聖母進教之佑。一九二零年,雷鳴道神父再次探訪傳教區,目睹當地傳教士的熱忱及他們完成的偉大傳教工作。羅馬及杜林計劃使韶州成為獨立的宗座代牧區,但雷鳴道 神父擔憂自己可能要出任宗座代牧。
韶州宗座代牧
賀道行神父去世後不足一年,到任不久的傳教士若瑟‧科倫博神父(Fr. Joseph Colombo)在前往方洞途中去世。雖然新傳教區由慈幼會管理,但在法律上傳教區隸屬廣東宗座代牧區。一九二零年四月九日,教宗本篤十五世頒布法令,宣布韶州升格為宗座 代牧區。四月二十二日,雷鳴道神父獲委任為卡利斯托(Caristo)教區的領銜主教(Titular Bishop)及韶州的宗座代牧。授予主教職的儀式於一九二一年一月九日才舉行。儀式隆重莊嚴,由光若翰蒙席主持授職典禮,襄禮為香港宗座代牧師多敏蒙席(Mgr. Pozzoni)及汕頭宗座代牧瑞薩克蒙席(Mgr. Raysac)。
建築師雷鳴道主教
這位新任主教認為,傳教是首要工作。毫無疑問,這是他最重視的工作,並感到有需要予以擴展。慈幼會會士最初到達韶州時,那裡只有一所破舊的傳教區會院。會士就在這 裡把新傳教區奉獻給聖母進教之佑,而雷鳴道蒙席也是在這裡首次以代牧身分主持感恩祭。雷鳴道主教當神父時,已在這座由耶穌會會士利瑪竇於一五八九年搭建的房子加建 上層,一直用作孤兒院,其後於一九二一年四月正式舉行啟用典禮,命名為聖若瑟孤兒院。典禮吸引更多本地男孩加入,因此須擴建院舍以開辦學校。稍後,母佑會修女也為 當地女孩開設學校。孤兒院旁邊建造了一座美輪美奐的聖若瑟堂,於一九二三年十月七日祝聖。他也在韶州開設「鮑思高工業學校」。雷鳴道蒙席興建的最後一座建築物為河 西小修院,該修院於一九三零年二月他啟程前往連州前夕開幕。連州之行是他最後的傳教旅程,他憑著英勇一生,在此領受殉道的榮冠。雷鳴道主教熱心地為教友興建聖堂和 學校,卻沒有為自己建造任何體面的主教居所。然而,當雷鳴道蒙席前往美國及加拿大(一九二六年至一九二七年)出席芝加哥國際聖體大會及為傳教區籌募經費期間,副代 牧溫普仁神父認為他有責任為雷鳴道興建主教府。
雷鳴道主教的傳教旅程
雷鳴道主教就像許多傳教士一樣,需要四出傳教,而且往往徒步行走。這些旅程使他十分疲累。夏季酷熱難當,雨季稻田間彎曲的小徑佈滿泥濘,濕滑難行。路程較長的便靠 騎馬,但也很費事,坐船也算不上舒適。他從不使用最舒適的交通工具─轎子。
一九二四年初,雷鳴道主教到訪代牧區北部。有一次,他不知不覺走到日落,幸好獲得一個教友家庭的接待。他們因接待主教而感到榮幸。他也曾在非教友的家中留宿。雷鳴 道蒙席亦曾到訪代牧區西部。在大部分的村莊中,有許多人領洗和領堅振,領聖體的人也不少。此外,有很多非教友前來接受天主教信仰的教導。探訪完畢後,雷鳴道主教在 聖若瑟瞻禮前返回韶州。
意大利全會代表大會
在那個時代,慈幼會的宗座代牧有權參與全會代表大會,因此雷鳴道主教在一九二二年亦參加在華道谷舉行的第十二屆全會代表大會。出席的會士都對他留下深刻印象,有些 甚至有意推舉他為總會長,但大會主席否決這動議。大會結束後,他探訪意大利、西班牙、法國、瑞士及德國,講述傳教區的事,獲得許多精神和金錢上的支持。此外,很多 青年會士(尤其在意大利)對傳教事業滿懷熱忱,希望跟隨他前往中國,其中包括日後與雷鳴道主教一同殉道的賈利斯督‧高惠黎(Callistus Caravario)。雷鳴道蒙席亦帶領首批母佑會修女前往遠東。歐洲之旅完結後,他便返回中國,及時趕上出席在上海舉行的首屆中國主教會議。
美國之行
正如上文所述,雷鳴道主教於一九二六年六月出席在芝加哥舉行的國際聖體大會。大會結束後,他主持幾次退省,公開講述他的傳教區事業,並到美國和加拿大為傳教區籌募 經費。當時,他患上嚴重的闌尾炎,在蒙特利爾(Montreal)的聖母醫院接受手術。醫院當局很照顧主教,還豁免他所有醫療費用。雷鳴道主教於一九二七年五月二 十三日返回澳門。當時修會的副總會長李嘉堂神父(Fr. Peter Ricaldone)正在遠東進行特殊視察。
雷鳴道主教經歷的困難
內戰:滿清皇朝被推翻後,新成立的北京中央政府仍然疲弱。內戰、搗毀、敲詐、惡意破壞等事件沒完沒 了。傳教士的工作變得危險,他們的生命時常遭受威脅。
貧窮:傳教區極度貧窮,時刻困擾著主教。雖然傳信部每年提供資助,但遠遠不及實際的需要,因此主教經 常面對財政困難。
人手不足:傳教士數目嚴重不足。當地的傳教士很多都忙於在總部工作,負責管理學校、修院及修女,而實 際上只有八名傳教士在進行傳教工作。
遭人誤解的痛苦:雷鳴道主教熱愛鮑思高神父及慈幼會,總是努力工作,依從慈幼會的傳統設立孤兒院和學 校;他希望會士按修會傳統善度團體生活。然而,有人向杜林的長上投訴,指雷鳴道主教不願在傳教區團體實踐鮑思高神父的方法和精神。李納德神父(Fr. Rinaldi)明白他的處境,亦很同情他,但這些誤解始終成為雷鳴道主教一個異常痛苦的十字架。
聖德昭著
虔敬聖體
雷鳴道主教非常恭敬聖體。若他不在辦公室,必定在他的私人小堂朝拜聖體。他大清早便到小堂默想祈禱。他每次奉獻感恩祭前總會細心準備妥當,感恩祭結束後則熱切謝 恩。他日間經常朝拜聖體,晚上就寢前也會到小堂祈禱。
恭敬聖母進教之佑
他在華道谷學會敬禮聖母進教之佑後,畢生實踐這敬禮,更向會士及教友傳揚。他自始便把傳教區奉獻給我們的榮福聖母,時常說:「傳教士若不敬禮聖母進教之佑,便一事 無成。」
謙遜
當雷鳴道神父猜測自己可能成為主教時,多次寫信給長上,懇求長上不要考慮讓他升主教,因為他認為自己配不上這高位。他視自己為障礙,而非助益,還認為自己越快離世 越好,因為他深信任何人都比他能幹。他由衷說出這些話,大家都肯定他具備謙遜的美德。
慈善和熱誠
早在第二屆梵蒂岡大公會議明確聲明之前,雷鳴道主教已把權威視為真正的服務。他樂於助人,尤其協助他的傳教士,像慈父般照顧他們的需要,謙遜地服務他們,並在他們 患病時照顧他們。他善待每一個人,包括非基督徒。他向兒童講授要理,並訓練要理班導師,甚至不介意為此作出犧牲或忍受各種不便。
克己補贖
雷鳴道主教生前作了許多補贖,但大部分不為人知。他在晚年時,顯然是為傳教區把自己奉獻給天主。他去世後,有人在他的房間發現一件苦衣、一條鞭子和其他作補贖的工 具。那時,人們才明白他為何有時舉止古怪,也明白他的內衣為何沾有血跡。他生前總是仔細洗掉血跡,才把衣物送往洗滌。
一九一八年,夏懷理神父(Fr. Sante Garelli)帶領一批傳教士到中國。他給雷鳴道神父帶來總會長的禮物。那是一個聖爵。他收下這份禮物時說:「我接受你給我帶來的聖爵。當聖爵載滿鮑思高的神子所流的鮮 血時,他便會看到中國的傳教事業昌盛繁榮。這聖爵是送給我的,我要裝滿它。」一九三零年二月二十五日,這些話在連州江邊實現了。
光榮列品
雷鳴道主教和高惠黎神父的真福列品籌備工作於一九三四年十二月下旬開始。兩位殉道者的列品程序分別於一九五二年六月十三日和一九五三年九 月二十一日展開。教宗保祿六世於一九七六年宣告他們為「殉道者」,其後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一九八三年五月十五日宣布他們為「真福」,並在二零零零年十月一日宣布他 們為聖人。
Please wait while flipbook is loading. For more related info, FAQs and issues please refer to DearFlip WordPress Flipbook Plugin Help documentation.
Please wait while flipbook is loading. For more related info, FAQs and issues please refer to DearFlip WordPress Flipbook Plugin Help documentation.
重要日期
1873年 : 生於意大利奧利華
1889年 : 宣發修道聖願
1895年 : 晉鐸
1896年 : 任初學師
1906年 : 啟程到中國
1921年 : 領受主教聖職
1930年 : 殉道
1952年 : 展開列品程序
1983年 : 榮列真福品
2000年 : 榮列聖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