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福瑪達肋納‧莫蘭諾修女

真福莫蘭諾修女

出生地
意大利 基愛理

出生日期
1847年11月15日

去世日期
1908年3月26日

享年:62

身份
母佑會修女

開始列品手續
1935年7月12日

宣認為可敬品
1988年9月1日

榮列真福品日期
1994年11月5日

瞻禮日
11月15日

西西里母佑會事業的始祖

真福瑪達肋納‧ 莫蘭諾修女
Blessed Sr. Magdalene Morano
(1847-1908 )

家庭生活

瑪達肋納•莫蘭諾在西西里(Sicily)建立母佑會事業,她的一生可分為兩個階段,分別為在比哀蒙的三十四年及在西西里的二十七年,期間在杜林休息了一年。她具 有特殊的素質,使她成為教育家的典範,亦有能力從事偉大的事業。

瑪達肋納的早年生活

一八三五年四月二十日,方濟•莫蘭(Francis Morano)娶蒲底里拉(Buttigliera d’Asti)的佳琳•潘潔拉(Catherine Pangella)為妻。方濟的父親曾警告他,若他娶這個女人,就會失去遺產繼承權。年青的方濟考慮過後,仍然決定與佳琳結婚。莫蘭諾家族是布商,專門販賣織綿,甚至薩瓦 (Savoy)的王族也來光顧他。方濟婚後在蒲底里拉註冊其戶籍為「農民」。一八四五年至一八四七年期間,比哀蒙發生飢荒,加上一八四八年獨立戰爭爆發,方濟一家 的經濟陷入困境,因此他決定從軍,歷時六年。

方濟一家雖然貧困,但都是虔誠的基督徒。瑪達肋納生於一八四七年十一月十五日。她領洗後翌日,父親把這個小女嬰抱到聖母階梯教堂(Santa Maria Della Scala),在恩寵之母祭台前舉起她,為她祈求長壽。一八五零年八月,方濟舉家遷往蒲底里拉,那是瑪達肋納的祖母的家鄉。

方濟從軍六年後,在一八五四年回家,但身體非常虛弱,並在翌年死於肺炎。家人一向生活貧困,但現在情況更加惡劣。十八歲的長女方思嘉(Francesca)原是父 親去世後家庭的希望,但也在一個月後逝世了。母親無奈啜泣,四個小孩子將由她獨自養育成人。瑪達肋納當時九歲,對媽媽說:「媽媽,別哭啊,我很快長大,可以幫你, 就像爸爸和方思嘉以前一樣。」瑪達肋納須中途停學,代替方思嘉織布,並照顧年幼的烏蘇拉(Ursula)。不久,佳琳的姪兒方濟‧潘潔拉神父(Fr. Francesco Pangella)看見她們的困境後援助他們,因此瑪達肋納得以繼續上學。

一八五七年四月十二日,復活主日,瑪達肋納經母親和本堂華里諾神父(Fr. Vaccarino)妥善準備後,在當日初領聖體。她感到這是一次非比尋常的經歷。她對耶穌說,以後將「完全屬於他」,並一直信守這承諾。自此以後,她每日參與感恩祭,日 後在蒙塔爾多(Montaldo)執教時也如此實行。早在九歲,她閱讀聖類斯的生平後獲得啟發,與同伴用針刺自己,在床上放小石、木塊和鐵,晚上長時間跪在地上祈 禱,作為克己補贖。然而,木堂華里諾神父禁止她作這些事。一八五八年,瑪達肋納修畢小學課程,在加爾各答(Calcutta)傳教主教巴爾瑪蒙席(Mgr. Balma)主持下領堅振。

在教區學校任教

一八六一年,華里諾神父在蒲底里拉開辦首間幼兒學校。翌年,經諮詢羅莎‧喬洛拉(Rosa Girola)老師後,他任命十四歲的瑪達肋納為教師。羅莎‧喬洛拉是位熱誠的教師,認為教育是一種使命。她的耐心、溫良、喜樂和堅決,成為莫蘭諾終生的模範。她的活潑、 微笑、良善和精明吸引所有孩子。她的叔叔潘潔拉神父教她意大利文和音樂,後來更送她一座鋼琴。喬洛拉喜歡瑪達肋納,時常鼓勵她,指派她協助照顧孩子,以及照料他們 嬉戲和工作。她也對這位新老師說:「你有空時,要努力考取教師文憑。天主已賜你教師所需的各種素質,而且有過之而無不及。」瑪達肋納認為教師這事業僅次於司鐸聖 召。憑藉堅強的意志,她向朋友借來參考書,努力溫習,然後到皮內羅洛(Pinerolo)的皇家瑞內里學院(Royal Reyneri Institute)以自修生身份應考。一八六四年十一月二日,她未滿十七歲,便考取初級教師文憑,在幼兒學校繼續任教兩年。

蒙塔爾多學校

一八六六年,她在蒙塔爾多鎮獲得一個穩定的教席。十九歲的瑪達肋納要到離家十二公里的村莊居住。她徵詢母親及兄長後,獲得了他們的同意,但他們非常不捨。她在蒙塔 爾多住了十四年,積極參與堂區活動。她起初並不適應,感到被排斥,或許是因為她是女教師。她感到難過,但決定全心照顧孩子。其後,她非常受歡迎,學生在路上遇見 她,也會趕上前來。他們向她傾吐各種心事,喜歡到聖堂找她,在她旁邊跪下,向耶穌問安和訴說自己的願望。瑪達利納具有深度的內修生活,每天領聖體和拜苦路。她亦協 助堂區教授要理,也參與各種堂區善會的工作。她的生活刻苦節儉,因此能感同身受地服務貧苦者和病人。瑪達肋納的神師是斐迪南神父(Fr. Ferdinand),他出任蒙塔爾多的本堂神父五十八年。她在一九零八年逝世後,斐迪南神父寫道:「我在一八六八年抵達蒙塔爾多時,莫蘭諾約二十歲,在村內很受尊重。能 認識這種謹慎明智的人,真是幸運。」

市立學校

她在假期繼續勤奮溫習,再次以自修生身份到皮內羅洛應考,取得高級教師文憑,在蒙塔爾多的市立學校獲得教席。她自一八七二年起任教男生部。她認真教學,和藹可親, 贏得所有人尊重。她保持每天領聖體。一八七四年,在本堂神父同意下,她成立無原罪聖母孝女善會,活躍了數年。在蒙塔爾多的一個髒山洞,住著一個瘋癲傲慢的乞丐,眾 人都避開他,但瑪達肋納到他的住處,耐心為他沐浴做飯,還跟他講論天主。他病重時,也是她請本堂神父來施行臨終聖事。

德林里神父(Fr. Trincheri)其後憶述,瑪達肋納以其良善、教學能力和內修生活,獲得當地市民的讚賞。她探訪病人、幫助窮人及主動參與禮儀活動。本堂神父認為她是模範老師,更說從 沒有遇過如此出色、熱誠和勤奮的教師。一八七五年八月二十七日,經嚴格的學術評審後,她的教學表現得到高度評價,獲得書面嘉許。她實踐克己和照顧病人,如有需要, 甚至在晚上提著燈籠前往探病,有時也為病人提供金錢援助,並協助他們為領聖事作好準備。這位天主忠僕從不喜歡世俗的消遣活動。蒙塔爾多的類斯‧貝納蒙席(Mgr. Luigi Benna)作證說:「所有人都尊敬她,都說她的良善和教學能力無人能及。她只須點點頭,廣場上游手好閒的人便會到聖堂參加主日感恩祭。」

加入聖母進教之佑孝女會

1. 比哀蒙時期

有意獻身修道

一八七七年,瑪達肋納年屆三十,把多年來的積蓄送給母親,讓她實現一直以來的夢想,就是建造一座附有花園、葡萄園和耕地的房子。瑪達肋納亦鼓起勇氣,向母親述說她 多年來的想法,就是成為修女。母親收下禮物後,感激地擁抱她,但聽到她的決定,便哭了起來。雖然心裡極不情願,但還是祝福她摰愛的女兒。

自一八六四年起,瑪達肋納便考慮修道。其後,她聽說鮑思高神父的事蹟,知道他於一八七二年在蒙發辣都的摩爾尼斯成立了聖母進教之佑孝女會(母佑會),而且無原罪聖 母孝女會大部分成員都加入這個新修會。三十一歲的莫蘭諾首先申請加入杜林的聖沙瓦里奧孝女會(Daughter of St. Salvario)及韋爾切利(Vercelli)的道明會(Dominican Sisters),但都不獲取錄,因為按照會規她們不得取錄年逾三十的女性。據說她甚至嘗試申請加入聖體會(Sacramentines),但也沒有成功。

決心加入母佑會

有一次,她遇見母佑會的龍克羅修女(Sr. Roncallo)。她向瑪達肋納講述鮑思高神父如何派她到摩爾尼斯加入母佑會。瑪達肋納在一八七八年四月二十一日啟程到蒲底里拉前,先到杜林的聖母進教之佑大殿,並在那 裡遇見鮑思高神父。他與瑪達肋納交談後,發現她具有與別不同的素質,感到她是聖母派來加入他的女修會的。鮑聖甚至沒有詢問她的年紀,便即時取錄了她,把她介紹給母 佑會的神師賈烈勞神父。瑪達肋納也是滿腔熱誠,可是蒙塔爾多的人民的想法不同。雖然她諮詢的耶穌會會士方濟‧貝利科神父(Fr. Francesco Pellico)也支持她,但本堂神父知道她的決定後,坦白地說如果他的助手走了,他也沒有那麼苦惱。這個消息在聖堂宣布後,許多人都哭了。她在一八六六年至一八七八年 間,一直與他們生活。她當時三十一歲,但還有三十年的生命。

一八七八年八月十五日,瑪達肋納在兄長伯多祿陪同下到摩爾尼斯的母佑會總院。瑪沙利羅接待她並給她指導。母佑會當時已在比哀蒙、利古里亞(Liguria)及法國 合共設有十間會院,亦有一組修女在到南美洲服務。這位新望會生與鮑思高神父見面,告訴他說:「我已來到這裡加入你的女修會,你不知道我是多麼的高興。請告訴我如何 取悅耶穌和聖母進教之佑。我希望成聖。」會祖對她說:「吾主確實希望你成聖。只要你與他的恩寵合作,就可成為聖人。」鮑思高神父在探訪期間對眾修女說:「我希望在 門廊放兩塊牌匾,寫著:『克己乃成聖之本。』、『珍惜分秒』。」他尚未離開,兩塊牌匾已安放好。瑪沙利羅的夥伴佩妮拉修女談論莫蘭諾說:「她輕易適應我們的生活, 就像她一直也是這樣生活的。」

還有一件使莫蘭諾驚訝的事,她二十年來實踐的教育方法與鮑思高神父要求他神子神女教育青年的方法,幾乎完全相同。鮑聖稱之為「預防教育法」。他認為明智的導師應時 常慈愛地陪伴青年,防止他們犯錯,而非在他們犯錯後才糾正他們。她來到這裡不久,還未領受會衣,便獲派代課工作,於一八七八年至一八七九年在尼薩(Nizza)任 教。她當時在日記上寫道:「真正的平安不在世上,而在天上;不在受造物身上,惟獨在天主身上。」

摩爾尼斯初學院

一八七八年十二月八日,瑪達肋納領受母佑會會衣,開始初學生涯。翌年八月底,她已準備宣發初願。莫蘭諾在參加發願前的退省時,在日記中記錄一些反省:

1. 只有向長上說出所有誘惑和罪惡傾向,並謙抑自下,方可達到崇高的聖德。

2. 你為什麼要修道?你的進度如何?你有責任達至成全。應留神!

3. 不要習慣性地或為任何輕浮的動機告罪,卻只應為了個人的淨化。

4. 你的生活應不斷為聖體而準備自己和謝恩。他樂於降臨到你身上,你又怎樣?你已是他的淨配了,應只為他而活。

5. 克己有助你達至成全。

6. 我們今生的生活就像流亡……猶如只有耶穌和我們活在世上。不要活在過去或未來,應思量如何聖化目前。應思念天堂和聖體櫃。

她的日記也有其他記錄,可能是她的志向:

1. 憑藉愛情完全屬於天主,憑藉服從完全屬於長上,憑藉愛德完全屬於近人。

2. 耶穌聖心願意你完全捨棄一切與天主無關的事物,因為祂願意成為你唯一的朋友、支持和愛人。

3. 放下所有自我中心的想法,因為這妨礙恩寵在你的靈魂內工作。

4. 保持平安,不要憂慮,亦無須為你的缺陷困擾。在天主的計劃中,缺陷有助培養謙遜。

最後,莫蘭諾希望各種德行引領她的神修生活,就像總部議會管轄母佑會一樣。

總會長 :謙遜

副總會長:內在及外在克己

總財務長:服從

第一助理:覺察天主的臨在

第二助理:醒寤

懷著這樣的情操,她在一八七九年九月四日發願,並在當日祈求這樣的恩寵:「上主,在我成聖前,別讓我死去。」不足一年,她便在一八八零年九月二日宣發永願。

在尼薩任教

她繼續教學,學生很喜歡她,她也樂於與他們相處。她對所有人一視同仁,冷靜沈著,願意作任何犧牲,溫和而堅定地糾正他們。她亦持守鮑思高神父的教導,在適當時候使 學生反省錯誤。她授課時清晰易懂,有條不紊,而她最喜歡教授要理。她有幾個學生後來成為母佑會修女。瑪沙利羅修女在去世前,委任瑪達肋納為會院議會的成員。

2. 西西里時期

教會在西西里的處境

二十世紀初,信奉天主教的西西里正經歷有史以來最艱苦的時期。意大利政府實施反教權政策,鎮壓所有天主教的教育和慈善組織。在數年內,政府沒收了八千四百九十八間 聖堂、教會院校、修會、學校和隱修院的財產。教育由政府壟斷,並按無神論原則營辦。各間大學的神學部都被關閉,神學院亦由政府操控。然而,當地的天主教徒成立多間 私校,雖然採納了政府規定的教學大綱,但也嘗試傳授天主教信仰,推行信仰教育。

西西里特里達尼的會長

為回應卡塔尼亞(Catania)的杜斯邁總主教(Archbishop Dusmet)的要求,賈烈勞神父於一八八一年八月十一日派莫蘭諾修女到西西里埃特納(Etna)附近的沿海地區,接管特里達尼(Trecastagni)一間女校。瑪達 肋納最難過的時刻,就是向母親佳琳道別。年邁的母親擁抱女兒說:「若天主召叫你,你必須離開。」莫蘭諾亦請鮑思高神父降福她。鮑思高神父對她說:「到西西里去,那 裡還有很多事情要辦。」於是,莫蘭諾與五位修女先乘火車到羅馬,然後再坐船十八小時,在九月十一日抵達卡塔尼亞。杜斯邁總主教歡迎她們。他向她們講解西西里的困境 後,把特里達尼的女校交給她們,並說:「現在,學校任憑你們處置了!」

眾修女都勤奮工作,並由莫蘭諾擔任長上。不久,她們便為貧苦女孩開辦宿舍,亦為日校學生開設一個工場,主日在小聖堂教授要理。起初,這些修女只獲得很少人接納和支 持,但情況逐漸好轉。稍後,莫蘭諾修女寫道:「貧苦女孩渴望來這裡,成年人也願意聆聽我們,就像心靈上很飢渴似的。」她與其他修女全心全意為女孩服務。她尤其以自 己的善表鼓舞別人,關心他們的工作,在各處援助有需要的人。雖然身為長上,但她也會到廚房做麵包,亦管理祭衣房、洗熨衣物、照顧病人及接待客人。她自行打掃房間和 洗衣,有時也為別人代勞。每個人都感到獲得她的歡心。然而,莫蘭諾絕不容許傷害學生。她深信良好的教育需要慈愛溫良,而非威嚇。一天勞累的工作結束後,她常獨自到 小聖堂祈禱。她每週在狹小的祭衣房聚集修女,討論如何教授要理。她有時打開從尼薩帶來的筆記簿,朗讀瑪沙利羅修女在她入會初期對她說的話:「我們要愛耶穌,只為祂 工作,不要顧著自己。鼓起勇氣吧!現在我們哭泣,但在天上我們要微笑。」

她的學生多年後憶述莫蘭諾修女。當時的學生亞納‧托里斯(Anna Torrisi)回憶說:「雖然她很嚴肅,但也和藹可親,像母親般溫柔,因此征服了我們。」後來出任西西里省會長的艾黛‧馬圭斯(Adele Marchese)憶述:「她在特里達尼擔任視察員、院長和初學師,而卡努托‧依納爵修女(Sr. Canuto Ignazia)和我是她首批的望會生。從她的言行,我們學懂何謂成全的修道生活,這是她從鮑思高神父和瑪沙利羅身上學得的。」

返回杜林

瑪達肋納在西西里服務四年後,在一八八五年被召返杜林。西西里的市政府提出反對,有人甚至試圖阻擋她乘坐的馬車離開。杜林的華道谷會院成為會省總部,瑪達肋納修女 獲委任為華道谷的長上。該會省有二十六位修女、四位初學生、一間學校和一間青年中心。她最關注的是按真正的家庭精神組織團體。在杜林生活的日子為她很有助益,因為 她常有機會接觸鮑思高神父,並經常到聖母進教之佑大殿。她在十二月到蒲底里拉探望年老的母親佳琳,並為兄長伯多祿的女兒克洛蒂(Clotilde)作代母,而克洛 蒂後來也成為母佑會修女。

重返西西里出任省會長

西西里的情況出現急劇變化,在特里達尼接替莫蘭諾修女的維珍妮‧皮卡諾修女(Sr. Virginia Piccono)逝世,勃朗特(Bronte)的長上兼初學師斐麗清‧瑪沙利羅修女(Sr. Feliciana Mazzarello)也辭世了。莫蘭諾重返西西里,在特里達尼出任總會院的長上和初學師,還要擔任西西里各會院的會省視察員。由於西西里的人手不足,她要承擔很多工作。 她經常很晚才睡覺,與初學生一起做麵包,並在洗衣房幫忙,但她總是早上第一個到達小聖堂,而且對聖堂內的舉止一絲不苟。她常暗中幫助貧苦女孩的家庭。一八八八年十 月,母佑會修女與慈幼會會士合作,在卡塔尼亞的聖斐理伯‧內利(St. Philip Neri)開設免費工場和主日青年中心。

鮑思高神父逝世後,莫蘭諾修女應總主教要求,並在賈烈勞主教同意下,在四月接管卡塔尼亞的聖雅嘉藝術學院(Conservatoire of St. Agatha)。該學院的校風日漸敗壞,學生難以管教,但莫蘭諾積極介入,和善對待學生,堅決明確地定下行為規範,取得學生的信任。她把所有轉變歸功於鮑思高神父的教育 法。母佑會的各會院都期待這位長上來訪,會院的學生也翹首盼望她到來。這些學生有些能支付生活費,亦有些貧苦女孩可免費住宿。多年後,她寫信給畢安維拉 (Biancavilla)的院長說:「即使她們只能睡在你床上,也要收容她們。這樣,天主才會降福我們。」

阿里‧馬利納會院

一八九九年,特里達尼的會院已不足以容納望會生和初學生,大家都感到需要新的會院。默西納(Messina)一對無兒無女的夫婦若望‧馬里諾(Giovanni Marino)與瑪利亞‧格茲雅(Maria Grazia)慷慨提供援助,於一八九零年在離特里達尼五十公里的阿里‧馬利納(Ali Marina),動工興建新初學院和青年中心。新會院將容納初學生和貧苦女孩。這些女孩為數約七十人,年齡介乎十四至十七歲,尚未初領聖體,亦不曾接受任何教育。她們在家 裡游手好閒,容易誤入歧途,而且遭家人忽視,令人生憐。她們甚至不懂如何用一支針。修女讓她們住在宿舍,每天向她們教授要理,並開設免費的製衣和刺繡工場。一八九 一年四月五日,初學院開始運作。一八九四年,樓高三層的會院建成了。不久,亦有八十名男青年參加要理班。當時的女青年德蘭‧康蒂尼(Teresa Comitini)後來成為母佑會西西里西部的省會長。一次,有個男青年不想他的妹妹當修女,於是到修院強迫她離去,但莫蘭諾溫良而意味深長地凝視他,使他改變主意。他把 妹妹送回來,她也一直是母佑會的好修女。

彌額爾‧盧華神父在一八九二年到訪阿里‧馬利納,看見宏偉的會院,以及莫蘭諾努力培養人民的信仰,因此對莫蘭諾說:「你才是這裡的市長和本堂。」後來晉陞為樞機的 默西納總主教的郭里諾蒙席(Mgr. Guarino)對當地的轉變非常滿意,在一八九二年五月二十九日到訪阿里時說:「我很感激你們在青年中心照顧我的孩子,希望你們在我教區內的每個堂區設立會院。」他常稱 莫蘭諾為「教區的天使」。

在病患中積極服務

莫蘭諾有一段時間腹部經常劇痛,醫生診斷是良性腫瘤,但她仍然保持喜樂和積極工作,甚至參加孩子的遊戲活動,醫生亦感驚訝。他說她承受的痛楚應使任何人沮喪不已, 甚至可能發瘋。她自一八九一年起出任阿里會院的長上,但繼續兼任初學師和省會長。一八九四年,有人請求在馬沙拉(Marsala)開設母佑會會院。莫蘭諾修女接納 他們的邀請,在五位修女陪同下到當地為貧苦女孩開設青年中心、學校和工場。會院發展蓬勃,培育了許多聖召。同年十月底,莫蘭諾與六位母佑會修女到卡塔尼亞會省維辛 尼(Vizzini)這個大市鎮開設新會院,接管一間教育貧苦孩子的幼稚園,並開設工場和青年中心。當時有幾個參加要理班的男青年,日後成為神父及度修道生活。

卡塔尼亞的女宿舍

一八九六年,卡塔尼亞省雷基亞(Reggia)的女教師培訓學院關閉了。城內及會省的所有教師過往都在那裡受訓。為回應這個迫切需要,莫蘭諾在聖巴巴拉路(via St. Barbara)租了一座設有兩個房間和一個廚房的小房子,在同年十月開始服務八個女孩。數週後,小房子收容了十八名學生,是可容納的最高人數,由三位修女照顧。同樣在一 八九六年十月,莫蘭諾修女與五位修女到默西納,在當地開辦一間設有四班初班的學校,並為平民提供信仰培育。不消數天,學生人數增至一百八十人。不久,她們還開設青 年中心。

一八九七年初,莫蘭諾修女為卡塔尼亞的學生物色更大的地方,終於在一八九九年在「聖母進教之佑」街租到一座房子。在這個繁囂的城市,青年中心是不可缺少的。這座房 子有一個寬闊的庭院,所服務的貧苦女孩在一個月內增至一百人。自一八九八年十月起,這房子亦成為省會院。莫蘭諾修女遷至卡塔尼亞,一直住在聖母進教之佑街。

教授要理是「我的工作」

莫蘭諾其中一項專長就是教授要理。當時的青年都對實證主義、理性主義和達爾文主義著迷,天主教的教導都被遺忘了。這位天主忠僕認為有必要盡量聚集更多女青年,為她 們提供認真的信仰培育,因為她們無論日後成為教師或母親,都要作信仰的導師。她請求慈幼會省會長蒙特利神父(Fr. Monateri)安排一位能勝任的教授,定期提供要理講授。她則選派幾位較聰穎和虔誠的修女負責此事。

一八九九年三月,卡塔尼亞聖葛斯默堂(St. Cosmas)的本堂神父邀請莫蘭諾修女在他的堂區開設青年中心。在一段日子後,她與三位修女抵達當地,服務三百名女孩。每天工作前,她先講授半小時要理,如此逐漸發展 「堂區要理運動」。納華樞機(Cardinal Nava)看見母佑會修女在「聖母進教之佑」街和聖葛斯默堂區的工作,便把城內所有的堂區要理講授工作交給莫蘭諾修女。如此,這個運動遍及卡塔尼亞十六個堂區,甚至擴展至 城外。她為堂區要理使徒會(Parish Catechetical Apostolate)服務了九年。她很重視這工作,稱之為「我的工作」。她培訓修女為教理講授員,派遣她們到堂區,也探訪她們,教導她們如何更有效地講授要理。樞機希望 她在教理研究會(Archconfraternity of Christian Doctrine)的大會演講。這個大會每年召開幾次,有許多神父和平信徒參加,他也經常出席。

其他工作

一八九九年十一月三日,莫蘭諾修女與三位修女到默西納的巴塞羅波左(Barcellona Pozzo),那是個人口稠密的市鎮。她們在當地為貧苦孩子開設一間幼兒學校和一個工場,首天即有六十名女孩就讀。她亦把信仰冷淡的人組成熱心的基督徒團體。

應馬沙拉人民迫切提出的要求,莫蘭諾修女與五位修女到當地開辦青年中心。她在當地逗留了十二日,確保青年中心順利開始。諾托(Noto)教區的莫迪卡高地 (Modica Alta)也設有另一間會院。一九零二年一月,在馬利諾主教(Bishop Mariano)堅決要求下,母佑會亦在恩納(Enna)省的亞美里納廣場(Piazza Armerina)開設會院,很快便招收了一千五百名學生。同年二月,母佑會在卡爾塞塔(Caltanissetta)開設為貧苦女孩服務的新會院,並在一九零三年於巴勒 莫(Palermo)區高泉省(Altofonte)的帕爾科(Parco) 展開工作。

最後數年繼續擴展事業

一九零零年七月二十二日,莫蘭諾修女經過多年的奔波勞碌和繁重工作,在慶祝她的主保瞻禮時,在酷熱天氣中不支倒下。她的腸臟患上腫瘤,使她發高熱和劇痛。由於她身 體虛弱,因此不適宜接受手術。醫生認為她命不久矣,但她對一眾憂傷的修女說,耶穌比她受了更多苦。當時仍未發明抗生素,但有許多熱心人士向上主祈求她早日康復。在 十一月中,莫蘭諾修女跨過危機,可起床行走,還自嘲說野草總是死不了。

由於人數和工作不斷增加,阿里會院已不敷應用。因著天主的眷顧和聖若瑟的轉禱,莫蘭諾修女在卡倫達街(Via Caronda al Borgo)找到一幅較大的土地。她們把會院內唯一的金幣裝在袋中,掛在會客室的聖若瑟聖像的頸上。如此,她們逐漸籌得足夠的資金,最後由慈幼會省會長畢高洛神父(Fr. Piccolo)主持奠基儀式。一九零二年九月九日,團體由「聖母進教之佑」街遷至卡倫達街,新會院設有較大的宿舍、小聖堂、工場和學校,在一九零三年由李奧利蒙 席(Mgr. Riccioli)主持祝聖儀式。

一九零五年,芳濟‧博西諾(Frances Bonsignore)成為望會生。她的一隻中指受感染,醫生認為應進行切除手術。莫蘭諾修女對上主充滿信心,對她說:「到小聖堂去,告訴耶穌說,院長吩咐你到這裡,求祂 無論如何不用你動手術。」芳濟聽她的吩咐去了。數天後,醫生診斷說她無須動手術。

一九零六年八月三十日,莫蘭諾修女告訴色辣芬‧伊利亞修女(Sr. Serafina Impenduglia),因身體虛弱,再不能寫信給她。莫蘭諾修女無論遇到什麼事,臉上總掛著微笑,善待每一個人。她很早便起床,在修女到小聖堂前,先行祈禱和拜苦路, 然後參與團體祈禱。她在祈禱後,熱誠地全力投入工作,比她年青和健康的人也及不上她。

其後數年,她仍然感到劇痛,但依然保持笑容。她與耶穌的關係越加親密,與他一起度過許多痛楚和無眠的長夜。一九零七年十一月二十日,達葛祿修女(Mother Daghero)在全會代表大會獲選為總會長後,莫蘭諾修女到帕拉尼亞(Palagonia),在當地的堂區、青年中心和商科學校為十二至十八歲的女孩教授要理,是她最後 的工作。十二月二十七日,經過長時間的默想祈禱後,她寫道:「在天主審判我們時,我們須為能力所及而沒有實行的善事作出交待。」

最後階段

一九零七年十二月,莫蘭諾接獲總會長的信,請她返回比哀蒙(意大利北部)定居。這是說,她在西西里二十七年的工作將會突然結束。她打算悄然離去而不告訴別人,以免 使人難過。她準備啟程時,病情忽然惡化起來。其他修女看見她面色蒼白,發著高熱。她感到自己快要死了。一九零八年三月二十四日,醫生檢驗病人後驚呼說:「你們幹麼 請我來看個死人?……是嚴重的腹膜炎。她沒有希望了。」莫蘭諾祈求說:「上主,請讓我在世上受苦,但要帶我到天堂去。」她承受著極大的痛楚,領受臨終聖體。她拿著 十字架,在臨終時喃喃地說:「耶穌,不要拋棄我,讓一切都按祢的旨意成就吧。」她卒於一九零八年三月二十六日早晨,享年六十一歲。

她的遺體安放於阿里馬利納的小聖堂。三月二十八日,為數眾多的女青年和婦女悲傷落淚,組成盛大的送葬行列,目送她們摰愛的母親入土為安。

阿里的母佑會團體於七月二十二日(聖瑪利亞‧瑪達肋納的紀念日)安放墓碑,碑文內容包括:

「……她的生命是結合行動與默觀的奇蹟,以信德為引導,望德為安慰,愛德為生存目標。她履行管理和指導工作時,兼備謹慎 與純樸、堅決與明辨、嚴格與溫良……」

瑪達肋納‧莫蘭諾是初學師、省會長、母佑會西西里事業的始祖。她在一八八一年加入母佑會時,母佑會只有二間會院、七位修女及兩位初學生。她在一九零八年逝世時,修 會已擴展至十八間會院、十二間青年中心、六間學校、五間幼稚園、十一間工場、四間宿舍及三間提供信仰培育的學校,並有一百四十二位修女、二十位初學生及九位望會 生。在卡塔尼亞展開的要理講授工作遍佈十六個堂區。

對莫蘭諾修女的評價

● 帕斯華‧塞爾法修女(Sr. Pasqua Scelfo):「我曾聽到多位主教說:『莫蘭諾修女應成為「主教」。』」

● 馬蘭克神父(Fr. Marenco)是莫蘭諾的告解神師,後來晉陞為主教。他憶述說:「……(她)具備真正的熱誠、溫柔虔敬,絕不浮誇,作出的犧牲多不勝數……她應出任修會的總會長。她卓越 的品格兼備男性和女性最優良的素質。」

● 杜斯邁樞機(Card. Dusmet):「我從沒見過如此積極的修道者。」他指她是堅強的女性,可媲美「友第德的剛毅」。

● 奧林亞‧斯圖拉(Olympia Stura):「瑪達肋納自小已決志成聖,她所作的一切也是為了實現這理想。」

● 麥克修女(Sr. Macchi)說:「這位天主忠僕實踐美德時,顯出罕見的認真和英豪。我沒有察覺她在世時有一絲鬆懈。」

● 道明‧加爾里(Domenic Garnieri)是她首位傳記作者,在列品調查進行時作證說:「她以真正的英豪精神實踐神貧。」

● 李昂亭‧麥克(Leontin Macchi)說:「最使我印象深刻的,是她熱切祈禱、耐心承受痛苦、在任何情況下保持沈著、謙遜待人及承擔最卑微的工作。」

● 慈幼會省會長蒙特利神父(Fr. Monateri)說:「莫蘭諾修女是位聖女。在她喜樂的面容背後,隱藏著聰穎、積極及醒寤的心靈,熱衷於光榮天主和別人的得救……與她相處時,就像看見對天主充滿愛火的 聖女小德蘭,晝夜不停地實行愛德工作,幫助她的一眾女兒成聖。」

● 納華樞機(Card. F. Nava)對特里達尼會院的修女說:「你們有一位聖善的長上,應懂得怎樣珍惜她。」

光榮列品

她的列品調查於一九三五年七月十二日展開。教區法院和羅馬教廷的調查順利完成後,她在一九八八年九月一日榮列可敬品。一九九四年十一月五 日,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卡塔尼亞宣告她為真福。她的紀念日是她的出生日期,即十一月十五日。

Please wait while flipbook is loading. For more related info, FAQs and issues please refer to DearFlip WordPress Flipbook Plugin Help documentation.

Please wait while flipbook is loading. For more related info, FAQs and issues please refer to DearFlip WordPress Flipbook Plugin Help documentation.

重要日期

1847年 : 生於意大利基愛里

1879年 : 宣發修道聖願

1880年 : 啟程到西西里

1885年 : 重返杜林

1886年 : 返回西西里出任省會長 / 初學師 / 擴展事業

1900年 : 患病

1907年 : 重返杜林,無法離開

1908年 : 在西西里卡塔尼亞與世長辭

1935年 : 列品調查展開

1988年 : 榮列可敬品

1944年 : 榮列真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