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生地
意大利 瑞吉歐 波樂托
出生日期
1880年10月12日
去世日期
1951年3月15日
享年:71
身份
慈幼會修士
列品案開始日期
1980年3月23日
榮列真福品日期
2002年4月14日
榮列聖品
2022年10月9日
澤德修士資料庫
(按圖進入)
【二零二二年十月九日,教宗方濟各宣佈他為聖人。】
以下內文資料來自【慈幼家庭的聖德】一書。
使醫生及病人更接近天主
聖柯蒂美‧澤德修士
Saint Artemide Zatti
(1880-1951 )
可敬者西滿‧斯魯(Simon Srugi)是傑出的慈幼會修士,透過勞累的雜役工作聖化自己、拯救人靈,已在天上陪伴耶穌。柯蒂美‧澤德是另一位按照鮑思高神父精神的出色慈幼會修士。他終其一生,在醫 院裡無私地服務貧苦者,藉此成為「聖人」。
早年生活
一八八零年十月十二日,柯蒂美生於意大利瑞吉歐(Reggio Emilia)波樂托(Boretto)一個貧窮家庭,年幼時並不認識鮑思高神父,但日後將在阿根廷被稱為「窮人的鮑思高」。柯蒂美像鮑思高神父一樣,年紀小小已開始工 作,四歲便下田幹活,九歲受僱當農場工人,每年只賺得二十五里拉。他每天凌晨三時起床,進食少量玉米粥,肚子還未填飽,便到農田工作。他一直當農場工人至十六歲, 營養不良,瘦弱憔悴。當地有許多像柯蒂美這類的工人,約在二十歲便死於瘧疾、糙皮病1或肺結核。然而,天主對柯蒂美卻有另一個計劃。
1譯按:pellagra,主要因缺乏菸鹼酸(nicotinic acid)而引起的營養性疾病。
遷居阿根廷
澤德的父母希望改善生計,有意移居南美洲。他們有些親戚已從波樂托移居至阿根廷布蘭卡港(Bahia Blanca)。他們的來信非常鼓舞:「只要努力工作,在這裡不難賺取體面的生活。」相反,意大利的農業出現危機,沒有其他的工作機會,平民的生活非常艱苦。當時許多意大 利人移民到美洲去,澤德的父母也在一八九七年帶著八個子女啟程到布蘭卡港。柯蒂美當時十七歲,他的叔叔協助父親在市集開了一個小貨攤,他則在旅館找到工作,但他不 喜歡那裡的氣氛,數天後便轉職當造磚工人。
在貝爾納做備修生
澤德一家移居至阿根廷前二十二年,慈幼會會士已於一八九零年在布蘭卡港設立會院,柯蒂美一家就住在會院附近。年少的柯蒂美善用閒暇,在聖堂協助本堂嘉祿‧賈華利神 父(Fr. Charles Cavalli),亦陪伴他探訪病人。神父讓他讀鮑思高神父的傳記,他看得津津有味,亦開始思考:「何不當慈幼會會士?」他起初只是想想而已,但很快開始認真考慮此事,甚 至與父親商量。父親說:「你長大了,可自行決定。若你感到天主召叫你,儘管去吧,但事前應考慮清楚。」一九零零年,柯蒂美的母親帶他到布宜諾斯艾利斯 (Buenos Aires)附近的貝爾納(Bernal)慈幼會備修院見院長。她對院長說:「神父,這是我的兒子。他是個好孩子,我相信他一定會聽命。如果他不聽話,你儘管責罰他吧。」
柯蒂美十年前在意大利只讀到四年級。現在他已二十歲,要重拾學業並不容易,但他發揮堅強意志,努力讀書。
在越瑪養病
當時有個患上肺結核的年青慈幼會會士到貝爾納,澤德負責照顧他。這個會士在一九零二年病逝後不久,柯蒂美便開始有咳嗽症狀。當時他只有二十二歲,醫生確認他肺部受 感染。在那個時代,改變環境是治療這類病症的常用方法,因此修院安排他到安第斯山脈休養。他先乘火車到七百公里以外的布蘭卡港。當地的本堂神父與貝爾納的會士商量 後,決定把養病地點由安第斯山脈改為越瑪的慈幼會會院,期望他可在專家醫生和母佑會修女的照顧下痊癒。柯蒂美在一九零二年三月抵達越瑪。他寫信給母親說:「我在這 裡很快樂。長上和善,夥伴歡愉。他們幾乎全是意大利人。媽媽,別擔心我,賈勞奈(Evasio Garrone)『醫生』(神父)向我保證,我必會在一個月內康復的。」
聖母治癒澤德
越瑪是一八八九年開發的前線傳教地區,附近沒有任何基本的醫療設施。當地的工人、軍人及貧窮的原居民患病時,只能自生自滅。年青的賈勞奈神父曾是意大利軍隊的看 護,因此賈烈勞主教派他為當地人士提供醫療援助。可是,神父發現,他未能為門診病人提供足夠協助,因此他與院長請求主教說:「我們需要一座醫院。」主教與同伴啟程 離開熱那亞到越瑪前,鮑思高神父對他們說:「應特別照顧病人、青年、長者和貧苦者,這樣你們便可獲得天主的降福,別人也會善待你們。」因此他答說:「是的,必須開 設醫院。」他們把一個馬廄清潔消毒,修女們在馬廄四周灑香水,闢除臭味。如此,一座簡陋的醫院和藥房就準備就緒了。
當地人稱賈勞奈為「醫生」,病了便找他診治。一九零二年三月,備修生柯蒂美來到這座慈幼會醫院,由賈勞奈「醫生」照顧。賈勞奈對這個患病青年說:「若你答應為這座 醫院的病人獻出一生,我就以聖母進教之佑的名義承諾,你必會痊癒!」他們如此協定了。果然,柯蒂美逐漸好轉過來,並在這裡度過餘生,幫助其他的病人。
發願加入慈幼會,負責管理醫院
一九零八年一月十一日,柯蒂美在慈幼會宣發服從、神貧及貞潔聖願。他完成初學培育後,明白必須履行他對醫院院長許下的諾言。因此,這位天主忠僕與長上商議後,決定 放下學業,以慈幼會修士的身份,獻身服務這座醫院的病人。他成為賈勞奈神父的得力助手,協助他管理醫院和藥房。雖然工作簡單,可惜好景不常。
一九一一年一月八日,賈勞奈神父突然身故,柯蒂美必須接替他,獨力管理「聖若瑟醫院」和「聖方濟藥房」。他負責組織和經營醫院和藥房,更要到處籌集資金,因為大部 分病人都身無分文,只有少數病人能按其經濟能力酌量支付診金。為免觸犯法律,澤德委任一位合資格的醫生為註冊醫生,但他才是真正的醫生和看護,亦要處理各種事務。 他督導醫院、支薪給職員、擬寫合約、為病人買牛奶和蔬菜、監督廚房和清潔工作;人手不足時,更要自行動手清潔。他不懂藥理,只曾在住院期間透過觀察護士的工作而學 得少量的實用知識。然而,他擁有慈善撒瑪黎雅人的心腸,全心全意照顧病人,藉此完全獻身上主。
柯蒂美的日常生活大致如下:凌晨四時三十分起床,祈禱默想及參加感恩祭後,探訪醫院各部門,然後趕到食堂喝杯咖啡。接著,他騎腳踏車到鎮內各家探訪病人,午飯後便 與正在康復的病人玩室外滾球。下午二時正,他再騎腳踏車繼續探病,然後回來吃茶點,再探訪住院病人,或在醫院處理雜務,或在藥房工作,直至八時正。晚飯後,他探訪 病情較嚴重的病人。晚上十一時,閱讀醫學或神修書籍。即使在深夜,他也候命應付急症。如果有人因夜半請他出診而向他致歉,他總是答說:「我的責任是來這裡,而你的 責任就是召我過來。」除了臨終前四十一天臥病在床外,他這樣的生活了接近半個世紀。醫院深受當地人士的重視,在一九一五年已有一百八十九名住院病人。
身陷牢獄,趁機小休
澤德的醫院接收了一個國家監獄送來的患病囚犯,本應由警察自行看管,但犯人在晚上逃脫,越瑪的反教權組織便趁機指控醫院管理層疏忽,更把澤德囚禁起來。警察拘捕澤 德時,大家都不敢相信。慈幼會會士、醫院護士、康復中的病人、他在市內的朋友、以及學校裡的青年等都列隊遊行至監獄,青年更高舉學校橫額、高聲呼喊,吸引途人的注 意。他們一起探望這位「醫生」和朋友。事實上,許多人都不知道他的真實姓名,有人稱他為「柯蒂米洛」、「柯甸西奧」或「阿克米德」,或把他的姓氏喚作「澤堤斯」、 「薩堤斯」,甚至「唐澤德」!
三天後,澤德出庭應訊,街道的場面感人。人們湧到街上,看著警察用槍押送「犯人」。澤德卻顯得很平安,手持唸珠,微笑祈禱。他被押返監獄時,這個戲劇性場面再度出 現,而且聚集的人數更多。監禁五天後,他凱旋地回歸醫院,還開玩笑說:「反正我極需要休息呢!」
籌集資金,態度率直
人們常說:「澤德修士施行奇蹟。他身無分文,卻能夠推行醫院的慈善工作。」澤德最感困難的,就是籌募醫院的日常經費,建造新醫院大樓等特殊資金更難以籌集。他經常 披上白袍,騎著腳踏車,四處乞求經費。他非常相信耶穌的話:「你們求,必要給你們;你們找,必要找著;你們敲,必要給你們開,因為凡是求的,就必得到;找的,就必 找到;敲的,就必給他開。」(瑪7:7-8)他常說:「我不祈求上主賜我金錢,只求祂告訴我錢在哪裡,我會自己去取!」不論貧富、男女老少,都信賴這位當醫生的慈 幼會修士,而他則信賴上主。管理一座沒有收入的醫院並非易事。病人大多是窮人,只能支付少量診金,有些甚至沒有能力支付任何費用。澤德修士經常負債,騎腳踏車向鎮 內少數富裕人士乞求經費。他如此請求說:「伯多祿先生,借五千比索給上主行嗎?」對方吃驚地問:「借給上主?可以,上主不是說,凡我們對患病的兄弟所做的,就是對 祂做的嗎?借錢給上主是一盤化算生意!」
不久,國家銀行在越瑪開設分部,澤德亦在那裡開設賬戶,賬戶號碼為「226」。這位天主忠僕曾到銀行借貸,但銀行職員要求他以資產作抵押,他必須列出所有動產和不 動產。這位天主忠僕即時說出他所有的資產:「我的財富就是醫院裡的四十個貧窮病人。」有些病人確是「不動」的,須由看護照顧起居飲食。修士以其資產作擔保後,終於 取得貸款。他返回醫院,興高采烈地說:「銀行也看重病人啊!」
獲貧富人士相助
有些人瞭解澤德修士推行的慈善工作後,都盡力幫助他。他逝世後,遺下的文件包括各階層人士寄來的信件。有個貧農給他寄來兩比索,感謝澤德讓他免費住院。國家第一夫 人(總統夫人)也來信表揚他,隨函附上一張五千比索的支票;澤德立即取用銀行賬戶的全部結餘,並把支票兌現。他的財政總是赤字,負債日增,以致銀行經理終於召見 他,要他立即清還債務,否則就要提出訴訟接管他的醫院。澤德沒有錢,只有一身債務。他不知如何是好,在銀行經理前啜泣起來。有個銀行職員同情他的處境,致電給主 教。主教知道後,立即答應為他還債,並致電給副主教,問他說:
「有人從銀行致電給我說,澤德修士無法償還一筆巨債,在銀行裡哭起來,你有錢嗎?」
「我有些錢,是下期教區刊物的經費。」
「拿到銀行去幫助澤德修士吧。」
這位好修士咕噥說:「銀行不借錢給上主,錯在他們,不在我!」
據說澤德籌募經費時,全身煥發神光。一次,他到某富翁的家,但對方粗魯無禮,更趕走這位天主忠僕,沒有給他任何資助。澤德失望離開,但富翁看著他的背影,竟感動起 來,吩咐他的僕人說:「趕快把他追回來。」於是,澤德獲得他所需要的援助。有人告訴澤德若干富翁的捐款並不「清白」,但他反駁說:「別擔心,我會用友愛的熔爐淨化 它。愛德的火燄可淨化一切。」
澤德的經濟論
這位天主忠僕的經濟理論十分奇特,經濟學教授未必認同,但在天主前卻是頗合理的。他的經濟理論可概述為:「當金錢積聚,而不在眾人之間流通時,就會產生危機。天主 為所有的人創造財富,可是世人卻阻截財富流通,以致有貧富之分。倘若貧者知足常樂,富者善用財富、賙濟窮人,則國泰民安。錢財應該流通,輾轉相傳,使眾人都能獲 益。」
多次有人告訴他,醫院賬目應採用複式記賬法,但他總是回答說:「我已在使用此法,就是右衣袋放錢,左衣袋放未付款的賬單。還有必要使用其他的複式記賬法嗎?」
柯蒂美從事醫院服務之初,便已發現舊醫院大樓已殘破不堪,因此熱切渴望為貧苦病人建造新大樓。一九一三年,新大樓奠基,最初只建造底層,計劃在日後籌得資金後才加 建其他各層,因此地基及牆身特別堅固,以便獲得資金後足以支撐加建的第二層,甚至第三層。
關愛貧苦者
一天,他到鎮上籌募資金,遇見一個急需到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窮人,但沒有旅費。澤德逐一搜索自己的衣袋,先找到一張紙幣,然後再翻出幾個硬幣,直到湊夠所需的旅費為 止。這個窮人非常高興。稍後,澤德碰上另一個人捐錢給他。澤德數數捐款,金額相當於他給窮人的旅費,還多出五比索。他說:「那是天主額外打賞的小費!」他探望貧窮 的病人時,也會在藥物旁邊放些錢。
澤德曾用五百比索為醫院購入一個新的消毒器,他很喜歡這件新添置的器材。可是,才買回來不久,有個粗心大意的工人忘記為消毒器的水缸添水,以致整個消毒器燒毀了。 大家都以為澤德會開除這個工人,但澤德連一句責罵他的話也沒有,只說:「天主把它賜給我們,然後把它收回了。願祂的名受讚美!」這位天主忠僕即使面困難和痛苦,也 泰然自若。
對待病人溫良和善
澤德是個親切稱職的看護。有個與他生活多年的醫生說:「澤德修士懂得照顧病人和為他們配藥,而他本身也是一帖良藥,因為他的臨在確有療效。他以自己的臨在、聲音、 笑話和歌曲醫治病人。」
這位天主忠僕甚至努力滿足病人最微不足道的願望。他有時問他們說:「你想吃什麼?」然後便到市場去買他們所要求的食物,因為他明白對某些病人來說,這可能是他們在 世的最後願望。如果病房滿了,這位慈善的撒瑪黎雅人便把病人帶到自己的睡房,讓病人睡在自己的床上,而他自己則到路邊露宿。
澤德特別照顧那些因患病而感到羞愧的人,親自照顧他們。有些患有毒瘤和流濃傷口的病人不讓別人清洗或治理傷口,但他也願意照料他們。有人問澤德:「澤德修士,你不 怕細菌嗎?」他答說:「完全不怕;我體內也有細菌,會吞併入侵者。」
除了醫學知識,柯蒂美也瞭解人心。他常說:「藥物是有用的,但如果身體對藥物沒有反應,醫生也無法行奇蹟。」聖母進教之佑孝女會的修院有一群臨終的老婦,澤德是她 們的醫生。他有時不開藥給她們,而是用糖和水給她們喝。她們懷著信德服下糖水,非常高興。翌日早上,有個老婦感謝這位仁慈的看護說:「澤德修士,你的藥真有效,我 好多了。」
睡房暫作殮房
一晚,有個病人在醫院病逝,屍體必須移走。澤德修士把屍體放在肩上,抬到殮房去,但殮房滿了,他便把屍體帶到自己的睡房,放在床上。翌日,有人問他:「澤德修士, 你昨晚不怕嗎?」修士答說:「怕什麼?我倆都在睡覺……可怕的是活人,不是死人。死人甚至不會打鼾呢。」曾經有個病人在他房裡,整夜鼾聲如雷,使他無法入睡。澤德 修士開玩笑說:「他會打鼾,我真高興……我肯定他還活著!」
一次,醫院的伯多祿醫生(Dr. Pietrafranccia)突然病倒,被帶到修士的房間後,很快便斷氣了。
使醫生及病人更接近天主
柯蒂美開藥給病人時,亦嘗試使病人更接近天主。在越瑪當司機的康廷(Nazario Contin)患了傷寒症,修士在康廷家裡照顧他兩個月。修士臨走時,康廷問道:
「修士,我欠你多少錢?」
「你打算付我多少錢?你沒有錢嗎?」
「不,我應該付點錢的。」
「那麼,你去辦告解和領聖體吧,這樣便可銷賬了!」
一次,澤德協助醫生動手術,但進了手術室後忘了關門。醫生高聲說:「澤德!看在天主份上,關好門吧!」澤德立即把門關上。手術結束後,他說:「醫生,若非我忘了關 門,你也不會呼求天主的聖名啊!」另一次,澤德用一支彎曲的針筒,無法為病人注射。有個醫生責備他說:「澤德修士,你拿的針彎成這個樣子,怎能注射啊!」澤德答 說:「奔流的溪水不是更彎曲嗎?」
曾有個非常貧窮的病人身披破布來到醫院。這位天主忠僕照顧他,病人很快便完全康復了。可是,他只有抵達醫院時身穿的骯髒破布,無法離開醫院。澤德修士到附近一個家 庭問:「你們有衣服借給耶穌嗎?」他們給澤德一些頗為破舊的衣服,但他說:「你們沒有更好的嗎?要給上主最好的啊。」另一次,有個瘸腿的印第安老婦來到醫院,柯蒂 美對看護說:「修女,為耶穌準備床鋪吧。」有個身穿破布的小孩到醫院,這位天主忠僕請負責的修女說:「修女,你有沒有熱湯和衣服給十歲的耶穌?」
醫院有個不信主的醫生。他曾說:「我必須承認,在澤德面前,我的看法開始改變。如果世上有聖人,澤德肯定是其中之一。我有時拿著手術刀工作時,遇上手持唸珠的澤 德,感到整個地方充滿了超性氣氛。」
澤德修士多次到某病人的家裡去探訪。病人並不認識他的這位「醫生」,但修士親切及不計報酬地善待他,使他非常感動。修士最後一天探病時,病人對他說:「先生,感謝 你所作的一切。我衷心祝福澤德太太,雖然我沒有榮幸認識她。」這位慈幼會修士答說:「我也沒有這個榮幸啊!」然後便騎著腳單車疾馳而去。
重新學習
有個合格的藥劑師在醫院門口開設藥店。根據法律,醫院的藥房必須關閉,因為他們沒有合格的藥劑師。可是,澤德知道藥店老闆必會索取高價,還要所有的顧客繳付現金。 那麼,窮人便無法得到藥物了。因此,儘管柯蒂美已不再年輕,但他仍連夜苦讀,準備參加藥理學考試。他到拉布拉他(La Plata)應考,順利獲取文憑,得以重開藥房,繼續服務貧苦病人。其後,他也通過了護理學考試。
前往意大利參加鮑思高神父封聖典禮
會省決定派出一個神父和一個修士到羅馬去,代表會士出席鮑思高神父的封聖典禮。澤德作為修士,當然被選為代表。他沒有體面的服裝,又不想為自己花錢,因此向醫生借 西裝,並使用某個臨終傳教士的公事包,所戴的帽子則屬於一個已在一九零七年逝世的人。澤德一家在一八九七年移居阿根廷,柯蒂美終於在三十七年後重返意大利。除了參 加封聖慶祝活動外,他也探訪羅馬其他地方,包括到杜林探訪長上,並到家鄉波樂托。他返回越瑪是當地的盛事,大家看見「醫生」回來都很高興,所有能下床的病人都在醫 院大門列隊等候,一見修士進來,便喝彩歡呼。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在這個興奮的時刻,有個終生失聰、口齒不清的病人亦嘗試竭盡全力歡呼,她指著來賓,竟能夠說出: 「……阿德!」她幾乎可說出澤德的名字。澤德交還西裝和公事包後,披上白袍,繼續在醫院裡工作。
臨終數年
長上給他一輛二手車,但他只給醫生使用,自己仍然騎他的舊腳踏車。有人知道修士不想用車,便建議他說:「在腳踏車裝個小馬達吧。」他還是回答:「不必了。」他說: 「如果我需要馬達,就是說我沒有能力為病人注射和照顧病人。」他繼續騎著性能良好的腳踏車四處募捐。有人不明白為何柯蒂美多年來熱誠不減,還幹了很多事。答案在於 他的虔誠。即使工作繁重,他也準時實踐熱心神工、默想祈禱、閱讀羅德格(Rodriguez)的神修著作等,而且每週辦告解。
澤德作出了許多犧牲,終於能在一九一三年興建新醫院。一九二二年,他建造更多大堂,並在一九三三年加建女病人專用的新翼。一九四一年,為了興建新越瑪教區的主教 府,整幢醫院大樓必須拆卸。修士很悲傷,盡力爭取保留醫院,但沒有成功,醫院如期被拆毀。這位天主忠僕飲泣祈禱,順從天主的旨意。慈幼會把城外的農業學校分配給澤 德的病人。雖然澤德最終也要搬遷,因而感到洩氣,但他繼續工作,熱誠如昔。他對身邊的人說:「看這些卷心菜,要經過移植才會長得好。醫院也是一樣。」幾經辛苦後, 醫院回復了昔日的熱鬧,澤德甚至考慮在越瑪其他地區開設分院。
病逝
一九五零年七月十九日,醫院頂樓的水缸損壞,須即時修理。儘管下著雨,年屆七十的天主忠僕仍攀上梯子修理水缸,但失足跌下來,頭部和身體也嚴重受傷。修士為免別人 擔憂,勉強地說:「沒事的。」但他知道事實並非如此。
然而,一個月後,澤德修士已可再騎腳踏車,重拾工作,在八月已可重投團體生活。可是,不久以後,他再臥病在床,年邁的身軀無法支撐下去。他發現左腹長期感到痛楚, 憑他的醫學知識,他知道自己病得很嚴重。他說:「只不過是胰腺瘤,別驚慌,這是無藥可救的。」他要求領受病人傅油,並重新宣發領洗許諾和修道聖願。有人問他:「你 覺得怎樣?」他答道:「在上升。」然後仰頭看天。一九五一年三月十五日,澤德修士與世長辭。內格羅河(Rio Negro)兩岸的人都來參加葬禮。柯蒂美‧澤德的送殯行列人數眾多,是當地前所未有的。政府為向他致敬,把總部區內一條街道以他的名字命名,並在越瑪的當眼地點豎立紀念 碑,永遠紀念他。
光榮列品
他的列品程序於一九八零年三月二十三日展開,於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十四日順利結束。一九九七年七月七日,他榮列可敬品。
二零零一年五月二日出版的《羅馬觀察報》(英文版)除了刊登二零零一年四月二十四日星期二在教宗見證下頒布的二十六項法令,亦報導說:「因著天主可敬忠僕柯蒂美‧ 澤德的轉禱,發生了一個奇蹟。這位慈幼會的修士在一八八零年十月十二日生於意大利波樂托,並在一九五一年三月十五日於阿根廷越瑪逝世。」
二零零二年四月十四日,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宣告他榮列真福。
【二零二二年十月九日,教宗方濟各宣佈他為聖人。】
Please wait while flipbook is loading. For more related info, FAQs and issues please refer to DearFlip WordPress Flipbook Plugin Help documentation.
Please wait while flipbook is loading. For more related info, FAQs and issues please refer to DearFlip WordPress Flipbook Plugin Help documentation.
重要日期
1880年 : 生於意大利波樂托
1897年 : 與父母移居阿根廷
1900年 : 到布宜諾斯艾利斯附近的 / 貝爾納加入慈幼會備修院
1908年 : 宣發修道聖願
1911年 : 負責管理越瑪醫院
1912年 : 興建新醫院
1922年 : 加建醫院新翼
1933年 : 加建醫院新翼
1941年 : 醫院遷址
1950年 : 失足墮下梯子
1951年 : 與世長辭
1980年 : 展開真福列品程序
1997年 : 榮列可敬品
2002年 : 榮列真福品
【2022年 : 榮列聖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