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地
阿根廷 内格羅河 欽貝
出生日期
1886年8月26日
去世日期
1905年5月11日
享年:19
身份
南美印第安酋長之子
列品案開始日期
1944年5月2日
榮列真福品日期
2007年7月6日
瞻禮日
8月26日
真福 澤斐林.拿蒙古
SalesianFamily-MassBooklet-0826-Namuncura
「潘帕斯草原的百合」
真福澤菲林‧拿蒙古拉
Blessed Zeffirino Namuncura
(1886-1905 )
阿根廷成為西班牙殖民地
西班牙殖民地開拓者在一五三六年建立布宜諾斯艾利斯城(Buenos Aires)。他們從這裡渡河到內陸,建立殖民地。其間,他們殲滅土著部落,佔領他們的土地。
阿勞干族
澤菲林屬於好戰的阿勞干族(Araucan)。這部落位於阿根廷中南部的潘帕斯(Pampas),族人自小學習忍受飢渴,睡在地上,面對風吹雨打,熟練騎馬,可媲 美古代希臘的斯巴達人(Spartan)。那裡也有其他的部落,每個由三十至四十個家庭組成。領導者為酋長,從最勇敢的部落成員挑選出來。大酋長則負責領導部落出 戰。他們仇視任何陌生的文明生活,也不服從酋長以外的權勢。布宜諾斯艾利斯城以南的省份就是阿勞干族的領域。
阿勞干族與西班牙殖民勢力的鬥爭
阿勞干人經常使用游擊戰略對付白人。他們緩緩撤退,有時歷時數年,假裝退下戰線,但忽然在夜間乘對方不備,騎著快馬闖入白人領域,包圍房屋、縱火、到處殺戳和破 壞。多年來,許多阿勞干人在這些戰爭中慘遭屠殺,處於下風。然而,澤菲林的祖父、驍勇善戰的酋長若望‧卡夫古拉(Giovanni Calfucura)領導為數一千的倖存者,襲擊白人村落,逐一劫掠。一八七二年,利華斯將軍(General Rivas)打敗七十歲的卡夫古拉,殺死千多個阿勞干人。一八七五年,傳奇戰士卡夫古拉的幼子曼紐爾‧拿蒙古拉(Manuel Namuncura)接手領導族人,集結所有部落向白人施襲。四千個族人進行突襲,焚燒農作物和屠殺農夫,搶掠工廠和馬夫。
一八七九年四月六日,復活節後星期二,猶利‧羅卡(Julius Roca)領導八千個士兵從首都向南進發,有組織地在潘帕斯平原展開軍事行動,「一勞永逸地殲滅那些印第安人」。這是阿勞干人滅亡的開端。他們無力抵抗,曼紐爾逃往科迪拿 斯(Cordiglieras)。不屈的阿勞干人再次展開血腥戰鬥,歷時數年。一八八二年,韋雷斯將軍(General Villaegas)施展大規模襲擊,俘虜二千個阿勞干人,其中包括曼紐爾、他的妻子和四個子女。
特赦
曼紐爾深知希望渺亡,終於在一八八三年五月五日經慈幼會傳教士斡旋下,接受不受屈辱的投降,以免整個部族遭屠殺。慈幼會會士在內格羅河(R. Negro)河畔的卡門帕達巴塔蓋(Carmen Patagoi)及越瑪(Viedma)設立會院。曼紐爾只相信一個人,就是米嵐思神父(Fr. Milanesi)。他是個勇敢的慈幼會傳教士,印第安人的朋友和捍衛者。他學習他們的語言,經常騎著馬四處奔走,保護遭受不公平對待的印第安人,或為他們施行洗禮;即使 所涉的印第安人只有一個,他也會親自趕到。這位熱心傳教士游說曼紐爾會見韋雷斯將軍。一八八三年五月五日,他與九個酋長抵達羅卡要塞(Roca Fort),願意投降。他宣告,他們再不會對抗阿根廷軍隊,而阿根廷政府答應給他阿根廷上校的頭銜、制服和薪酬,並把內格羅河流域的大片土地分配給他的部落。他也獲得特 赦。其後,阿勞干人受天主教信仰的影響,放下好戰的習性,學習基督徒友愛與和平的精神。
然而,十二年後,軍方違反承諾,勒令曼紐爾和他的族人離開他們獲分配的肥沃土地,遷往阿盧米內(Alumine)流域,在安第斯山八平方里格1範圍的山區生活。年老沮喪的拿蒙古拉唯有帶領他的族人到所指定的土地。有個八歲男童與他同行,是他十二個子女當中排行第 六的兒子,本名為莫里斯(Morales),後來改名為澤菲林。
1譯註:一里格(league)等於三哩
澤菲林‧拿蒙古拉
阿根廷巴塔哥尼亞的慈幼會會士
一八七五年十一月十一日,首批慈幼會傳教士從杜林前往南美洲。當時,鮑思高神父像慈父般向將啟程的傳教士訓話,談到天主藉著夢境(神視)向他透露的事。他說話時, 就像已親眼目睹巴塔哥尼亞(Patagonia)潘帕斯平原的「廣闊領土」,以及在當地生活、尚未認識福音的土著。他的神子先到布宜諾斯艾利斯,服務當地的意大利 移民。然而,鮑思高神父希望他們走出城市,向土著傳播福音。他把一頁文件交給傳教團領隊若望‧賈烈勞神父(Fr. John Cagliero),內容是他寫給這些神子的留言和訓話。他總結說:「你們要全力以赴;你們將成就我們無法達成的事。請把一切交給耶穌聖體和聖母進教之佑,你們會看見奇 蹟。」
鮑思高神父的神子在巴塔哥尼亞推行的使徒工作確有許多「奇蹟」,其中之一就是澤菲林‧拿蒙古拉,「潘帕斯草原的百合」。一九一五年,在他逝世十週年紀念,布宜諾斯 艾利斯的省會長若瑟‧韋斯尼神父(Fr. Joseph Vespignani)說:「天主賜給巴塔哥尼亞許多美麗芬芳的花朵,其中之一就是澤菲林‧拿蒙古拉,他的美麗和香氣與別不同,使人難忘。他從故鄉欽貝(Chimpay) 移居此城,然後遷至意大利,各地的著名人物也欽佩他的品德,包括教宗聖碧岳十世。」
澤菲林的早年生活
家庭生活
曼紐爾‧拿蒙古拉有幾個妻子。一九零零年,他註冊為正式公民後,確認有十二個子女。澤菲林是他與羅莎利亞‧伯戈斯(RosariaBurgos)在阿勞干族失勢後 所生,於一八八六年八月二十六日生於阿根廷內格羅河的欽貝,並於一八八八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由米嵐思神父付洗。小澤菲林雖然生性善良,但並無接受良好的基督信仰培 育。他的兄弟漢尼拔(Hannibal)宣誓作證說:「媽媽多次在清早醒來,在屋內找不著澤菲林而憂心。稍後,他便會抱著一捆柴枝出現,然後把柴枝賣掉,為家裡購 買糧食。」鄰居看見這孩子善良,也會多付一點錢。這孩子也幫母親放羊。安第斯山脈的莊嚴、寧靜和孤寂,以及簡樸的日常生活,使他養成謙厚的性格。此外,他父親常繪 形繪聲地講述他的戰績,懷緬過去的光輝歲月,因此年少的澤菲林對祖先和祖國充滿熱愛和敬仰。不久,他希望成為軍人,但並非為國家效力,而是為主基督而戰,向他的族 人傳福音,就像阿勞干人的使徒米嵐思神父那樣。事實上,他認為應由阿勞干人向本族人傳佈福音。
入讀軍校
一八九七年八月,澤菲林只有十一歲。父親把他帶到布宜諾斯艾利斯,讓他入讀政府軍校埃爾蒂格雷(El Tigre)。曼紐爾有清晰目標,並向年少的兒子解釋說:「你很聰明,將來會成功。你應謹記,你是我們族人的最後希望。你長大後,必須維護阿勞干人的權益,否則我們的族人 將會滅亡。」可是,澤菲林自始就不喜歡這所學校及學校採用的教學法。因此,他不久便寫信給父親,請父親帶他離開。共和國前任總統薩恩斯‧培尼亞(Saenz Pena)建議曼紐爾讓兒子入讀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慈幼會碧岳九世學校。
入讀慈幼會學校
澤菲林意志堅強,勇於犧牲,做事果斷。長上處事圓滑,沒有在學校要求他作超過能力範圍的事。這個青年熱愛敬禮神工、喜歡祭台和聖體櫃,亦享受祈禱歌詠和風琴的樂 聲。他起初的學習進度緩慢,但很認真地學習和祈禱。澤菲林喜歡參加要理班,性格服從、勤奮、喜樂,因此結交到很多朋友,是個品學兼優的阿勞干青年。
這個青年很快便適應慈幼會學校的愜意環境。他要從山區遷至城市,放下自由自在的生活,適應那注重紀律和有規律的學校生活,對他來說是並不輕鬆的事。他起初並不願意 改變,認為這是不可思議的,非常渴望自由。無論是說西班牙語,或是跟家庭背景與他不同的青年們相處,他也感到困難。然而,鮑思高神父的預防教育法是基於諒解、耐 心、愛德和溫良,並依賴恩寵的奧秘工作。這位土著青年充滿了恩寵,就可補足一切。這個十一歲的阿勞干青年剛開始修讀小學課程,以往不曾接受過任何正規教育,但不用 數週,長上和同伴已能察覺到他的轉變。他在一八九八年三月的新學年才開始接受正規教育,直至一九零二年完成小學課程,為期四年。
模範生
韋斯尼神父在拿蒙古拉逝世後六年憶述他的特質,確認說:「他性格單純善良,溫順虔敬,對長上非常感激。他是鮑思高神父所指的慈幼會學生完美典範,就像聖道明‧沙維 豪和方濟‧貝素高(Francis Besucco)那樣。」教區和宗座列品程序充分證明了這事實。年青的拿蒙古拉很快便學會虔敬、祈禱、學習、紀律、規律生活和服從長上。他在一八九八年九月八日初領聖體, 並於翌年十一月五日領受堅振聖事。
他初領聖體前一天,主動向一個曾經與他不和的同伴提出修和。他的虔敬和品行在同伴當中是最優秀的。他的同學桑吉堤神父(Canon Sanguinetti)說:「澤菲林外表精力充沛、身材中等、步履沉穩,但其實健康欠佳。學校有規律和重視紀律的生活有損他的健康。他的一雙大眼睛顯得無神而憂愁。我們 敬愛他,尊重他。他總是坐在課室前排,而且他的學業成就並非來自天賦,而是有賴努力和認真學習。他通情達理,如果同伴發生任何小誤會或爭執,很自然成為調停人。然 而,最使他獲得同伴鍾愛的特點,就是他虔敬過人,加入學校多個善會,每天熱心領聖體。他是值得我們效法的完美典範,長上也毫不猶疑地認同此事實。」
他另一個同伴馬塞羅‧吉蒙迪(Marcello Gismondi)也熱情地說:「我記得我們常常在星期六下午,在辦告解前一起參加小組拜苦路。由於這位天主忠僕在實行這敬禮神工及在每一站誦讀默想時所表現的熱忱,他身 邊常聚集許多同伴。我也記得,他慢慢劃十字聖號,就像默想所說的每個字;他甚至勸告同伴好好劃十字聖號,並教導他們如何虔敬緩慢地劃聖號。我曾看見這位天主忠僕在 娛樂活動和學業上協助同伴。我曾與他一起生活兩年,與他很親近,我敢說從沒有發現拿蒙古拉表裡不一或虛假偽善。反之,他非常討厭任何偽善表現。我們從沒有在他身上 看見任何人性的動機,他的思想總是超性的,這一直使我欽佩。」
他的老師塞科托神父(Fr. Cecotto)說:「我認識他時,他已是個傑出的青年,他的品德不斷增進。我根本無須責備他。他是個井井有條的人,認為任何事物也有其位置。他在要理問答比賽的表現非常 優秀。他在書桌放置聖母和聖道明‧沙維豪的聖相,視聖道明為模範。他每週辦告解及每天領聖體,並為此在慶日守齋直至第二台感恩祭舉行,因為韋斯尼神父希望部分學生 稍晚才領聖體,在群眾前立善表。他是『輔祭團』(piccolo clero)的成員,熱心輔彌撒。」
「我要成為司鐸」
澤菲林的理想
塞科托神父續說:「他一直熱切渴望成為司鐸。他並不視之為秘密,也不會刻意對任何人隱瞞。他希望成為族人的使徒,消除族人的古老陋習,傳揚基督徒生活,就像賈烈勞 神父及米斯嵐神父所作的。」
澤菲林常說:「我希望作傳教士,向我的族人傳揚福音。」一次,他探訪聖希道書院(College of St. Isidore)時,躍上馬背。方濟‧德薩沃(Francesco de Salvo)見他喜歡騎馬,便問他說:「你最喜歡什麼?」他立即答說:「做神父。」說畢便繼續騎馬。雷古拉‧戈多(Reguera Godoy)說:「在下午的遊戲時間,我們常看見澤菲林在賈烈勞主教的小堂,沉醉於祈禱。如果偶而有人進來,他總是邀請對方與他一起為米嵐思神父祈禱,祈求他在阿勞干人當 中的傳教事業取得成功。」一九零二年三月二十四日,他父親初領聖體,而且有許多親人由賈烈勞主教付洗。他知道後非常高興。
一次,類斯‧畢蒙特神父(Fr. Aloysius Pedemonte)看見澤菲林倚在一棵巨大的桉樹溫習要理,他的同伴則在參加遊戲活動。有人問他:「為什麼你如此勤奮學習?」他答說:「我希望在要理方面取得最好的成 績,日後教導那些對要理一無所知的族人。」有人曾經問他:「你最喜歡什麼?」澤菲林答說:「做神父!」
在越瑪
一八八四年,良十三世任命賈烈勞為巴塔哥尼亞的宗座代牧。他在七月九日抵達當地,其後遷往巴塔哥尼亞首都越瑪(Viedma),建立聖方濟沙雷氏書院、聖母進教之 佑學校、聖希道農業學校及一座奉獻給救贖之母的莊嚴聖堂,亦即現在的越瑪教區主教座堂。
澤菲林當時已在碧岳九世學校就讀了四年。然而,當地的氣候有損他的健康。一九零三年,賈烈勞蒙席得知澤菲林的病況,安排他到內格羅河的越瑪城,住在他的府邸兼宗座 代牧區總部。那裡的氣候較為宜人,他能夠接受聖職培育學。這是為了幾個原因:天主召叫的標記在澤菲林身上非常明顯,且越瑪的天氣亦有助他恢復健康。澤菲林是阿勞干 族唯一的聖召,因此主教熱心栽培他,願意幫助他成為神父。或許他早已期待澤菲林晉鐸的日子,讓他為首個阿勞干人覆手。那將是他傳教生涯的重大日子。
澤菲林在聖方濟沙雷氏學校體驗到慈幼會的氣氛,就像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碧岳九世學校那樣。納德‧韋欽拿神父(Fr. Bernard Vacchina)這位偉大傳教士親切款待他。他常說這個青年是另一個「聖類斯」。當時若望‧伯羅迪(Giovanni Beraldi)在《慈青通訊》撰寫文章提及澤菲林說:「他是一個品德高尚的青年,我們期望他日後成為他部族的司鐸和君王。」當時,澤菲林開始學習拉丁文。賈烈勞主教亦在 該年首次聚集十二個出身西班牙和意大利家庭的青年,讓他們成為司鐸和慈幼會的備修生。澤菲林認為拉丁文很難懂,但為了做神父,仍然堅持學習。畢雷斯神父(Don Perez)談論他說:「他是一個模範生。早在那時,他已為同伴推行慈善的使徒工作。他閱畢鮑思高神父為道明‧沙維豪撰寫的傳記後,感到必須協助那些對學校生活有 困難的同伴。」若瑟‧嘉非盧(Joseph Garofilo)說:「澤菲林熟記所有院規,每次我犯錯,他會糾正我。每當他看見我在娛樂時間沒有伴兒,便邀請我與他一起。」
若望‧卡提拉修士(John Castilla)憶述,當澤菲林在一九零三年抵達首都時,伯羅迪神父把這個青年介紹給他,並說:「他是這會院中最優秀的青年。」這個青年談及自己的父親、部族、他的兄弟 在安第斯山谷牧放的牛群、以及他對族人的夢想。一次,當他談及族人的戰鬥活動時,彌額爾‧德薩沃(Michael de Salvo)突然問他說:「人肉的味道如何?」澤菲林聽後吃了一驚,但保持沉默,就像喉嚨給卡住了。他看著這個提問者,壓低了聲線,一雙黝黑的眼睛冒出淚水,歎了一口氣, 以後再沒有提及這句魯莽的話。彌額爾甚至認為,澤菲林比以前更善待他。
若瑟‧嘉非盧神父作證說:「在這六個月裡,我是他的同伴。澤菲林使我想起道明‧沙維豪的生活。他喜歡喧鬧的娛樂活動,主動安排慈幼會會士帶來的傳統遊戲,還經常向 同伴們表演魔術,但我們不知道他是如何及從哪裡學來的。」
主教在他的一次傳教旅程中,遠赴曼紐爾‧拿蒙古拉的阿勞干人地區阿盧米內河(Alumine)。曼紐爾當時已經領洗,但那是為了政治原因,他沒有實踐信仰。曼紐爾 接待賈烈勞主教,視他為族人的朋友,而且很尊敬他,向他辦第一次告解。他得以初領聖體,亦領受了堅振。他甚至希望主教降福他準備埋葬的土地。當時,他對主教說: 「可敬的主教,我很高興。我和家人也希望善度基督徒生活。我是個良好的阿根廷公民,我的所有族人也希望加入天主教。」
主教秘書若望‧伯羅迪神父為《慈青通訊》撰寫文章記述此事,還談到這位天主忠僕當時在越瑪的聖方濟‧沙雷氏學校修讀拉丁文:「他是一個品德高尚的青年……我們期望 他日後成為他部族的司鐸和君王!」這是因為他父親曼紐爾以往自稱為「潘帕斯之王」。
他的同伴和長上一致宣誓作證說,澤菲林以與眾不同的方式實踐德行。若瑟‧嘉非盧指他「確是道明‧沙維豪的黑人版……他的為人使我想起道明‧沙維豪的生活」。道明‧ 畢雷斯(Domenico Perez)如此描述他以言行實踐的使徒工作:「角色好像倒過來了:是這個印第安人在歸化白人。」納德‧韋欽拿神父稱這個青年為再世的「聖類斯」。
健康衰退
一九零三年的某個重要節日(或許是越瑪主保救贖之母的節日),澤菲林比平日更努力工作。當晚,在隆重禮儀結束後,有人看見他靠在一幅捲起的地毯,顯得筋疲力竭,劇 烈咳嗽。其實這是一個致命疾病的症狀。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生活的日子有損他的健康,他看來憔悴蒼白。在賈勞里神父(Don Evasio Garrone)悉心照顧下,他逐漸康復,可重新投入學業。澤菲林患病期間,顯露了另一性格特質。若瑟‧卡倫塔(Joseph Caranta)憶述道:「他在越瑪生活期間,特別在患病時,以聖善的態度忍受痛苦的折磨。」
前往意大利
澤菲林在越瑪生活時,即使已盡可能獲得照顧和關注,但健康並無改善。一九零三年七月,伯羅迪神父與賈烈勞主教到了意大利,澤菲林寫信給他說:「我已逐漸好轉,如果 能愈顯主榮和造福人靈,希望仁慈的上主和聖母賜我恢復健康,就像你們多次告訴我的。請代問候賈烈勞主教,他就像我的另一位父親。請他降福我。」賈烈勞主教也有意在 徵得澤菲林年邁父親曼紐爾的同意後,把他帶到意大利,讓他在羅馬或其他氣候較合適的地區進修。機會在一九零四年降臨,教廷邀請賈烈勞主教到意大利接受任命為總主 教。與主教同行的蒙得維(Montevideo)省會長若瑟‧甘巴神父(Fr. Joseph Gamba)說:「他正前往羅馬完成學業和加入修會……天主賜給他寶貴的恩寵和天賦。」
華道谷
澤菲林首次來到聖母進教之佑堂,心情非常興奮。一八七五年,賈烈勞主教和他的同行者就是從這裡出發前往他的祖國的。盧華神父像父親般的接待他,他能親吻盧華神父的 手,覺得非常高興。
一九零四年秋季,澤菲林開始與杜林母院的青年一同學習。他的教授若望‧朱雷蒂神父(Fr. John Zuretti)在日記中寫道:「澤菲林‧拿蒙古拉在我的班裡上課。他的行徑堪稱模範。他非常專心上課。下課後,我批改他的拉丁文功課,也常與他在操場散步,談論他的族 人。」朱雷蒂神父深信,這個阿勞干青年出色地實踐青年應有的德行。然而,十一月冬季開始來臨時,把他留在嚴寒的杜林顯然並不安全。這位阿勞干王子進見薩瓦 (Savoy)的瑪嘉烈王后(Queen Margaret)時,她驚歎說:「這個青年是個百分百的君子!」傳媒廣泛報導澤菲林,提及他的王子背景,說他是巴塔哥尼亞潘帕斯的君王之子。他亦有機會謁見教宗碧岳十 世。賈烈勞樞機提起此事時說:「我記得澤菲林以流利的意大利語向教宗發表演辭,表達對基督代表的忠誠。他也感謝教宗派遣慈幼會傳教士到他的國家。他請教宗特別降福 他、他的父母和族人,並表示渴望成為族人的傳教士。」教宗對他說:「願主降福你的良善意向。」教宗還贈送他一塊特別的聖牌。
在羅馬佛拉卡提
修會把澤菲林由華道谷送往意大利中部的佛拉卡提(Frascati)維拉索拉(Villa Sora)慈幼會學校,由一九零四年十一月至一九零五年三月。會院院長科斯達神父(Fr.Costa)談論這個青年說:「澤菲林被取錄為維拉索拉的寄宿生。他的同伴和長上 一開始便發現他是品德的模範、道明‧沙維豪的忠信效法者……他的外表和泰然自若的性格顯露他超卓的潔德。」
他的同伴伯多祿‧伽利尼神父(Fr. Peter Gallini)說:「自認識他開始,他便打動了我。他的眼神單純而深邃,表達許多深藏不露的思想……他沉默寡言,或許是因為他不熟習意大利語,而且沒有多少人接近他,但 我是他的朋友。他在平台散步時,可以看見在地面玩樂的青年,但他總是注視不遠處的聖伯多祿堂。」無論在佛拉卡提或其他地方,他的目標都很清晰,就是要成為慈幼會會 士和司鐸。因此,儘管健康日漸衰退,他仍然努力學習。事實上,他在班內的成績僅次於吉諾‧托思(Gino Tosi),若干學科更取得較高分數。他的拉丁文筆試和口試、算術、宗教、法語和歷史也有理想的成績,唯有意大利作文不及格,這是可以理解的;即使如此,他的等級在第二學 期亦有所進步。
拿蒙古拉在靜默和學習中度過這段時期,忍受反覆無常的病況,而醫生或許沒有準確診斷病況的嚴重性。他的同伴有時避開他,不願打擾他與天主的親密對話。他雖然接近他 們,但他的理想和信德卻遠遠超過他們。他心裡雖然充滿思鄉之情,但仍致力達成所訂立的目標。因此,澤菲林在維拉索拉生活的數月,繼續磨練他個人的聖德。
與世長辭
進入嚴冬,大地正準備各式各樣的生命逐漸甦醒,但澤菲林‧拿蒙古拉卻日漸衰弱。他的學習進度也放緩,須缺席某些學科。他也患上危險的絛蟲,但在後期才被診斷出來。 天主藉著疾病的痛苦淨化和聖化這個純潔的修生,準備他成為司鐸。當他察覺自己的病情嚴重時,便逐漸放下自己追逐的理想,而接受天主的聖意,這就是聖德的本質。澤菲 林自願接受他的十字架,以慷慨的心喜樂地背負它跟隨耶穌。
科斯達神父寫道:「在最後數週,我尤其欽佩他不變的忍耐,並耐心地接受所有痛苦,以及天主給他的所有犧牲。他從不抱怨,也沒有表露急躁或疲態,而是安靜和耐心地接 受日益顯著和劇烈的痛苦。在許多晚上,他因持續咳嗽而不能成眠,但他不斷親吻聖母進教之佑聖牌,低聲誦唸他最喜歡的短經。他每次咳嗽,都想起安德肋‧白德美神父在 患病時說的話:「願天主受讚美。」
一九零五年三月二十八日,澤菲林被送進臺伯島(Tiber)的法特貝尼(Fatebenefratelli)醫院。他在多位慈祥的長上陪伴下,在數週後(五月十一 日)因慢性肺結核而病逝。他生前曾期望成為族人的傳教士,把福音的光明帶給他們。可是,事與願違。他沒有遺憾,平安離世,留待別人從事他所渴望的為自己族人而推行 的工作。
他的遺體於一九二四年送返阿根廷,安葬於河科羅拉多河(Colorado)的默西德斯堡(Fortin Mercedes)的聖母進教之佑堂。
聖德昭著
祈禱生活
拿蒙古拉在領聖體前用心準備,領聖體後虔誠謝恩,手上拿著《少年良友》(Companion of Youth),是所有人的榜樣。他勤領聖體,藉此培養謙虛、細心和討厭罪惡的品格。他的學校生活、言行,以及他劃十字聖號、拿聖水、誦唸禱文和短經的方式,也表露出明顯的 虔敬。
在遊戲時間,他經常到聖堂的聖體櫃或聖母像前祈禱,有時也偕同友伴一起祈禱。他獲派為輔祭時,歡喜若狂。他學習輔彌撒,為準確誦唸拉丁經文和得體地參與慶典,而要 付出特別的努力。
澤菲林是輔祭會和護守天神善會的成員。他負責看管聖堂或自修室時,一切井然有序。他特別恭敬聖體和聖母,也敬愛鮑思高神父。他用鮮花裝飾聖母祭台時,盡顯孝愛之 情。一天,他父親來探望他,給他十比索。他把這些錢交給塞科特神父說:「這是奉獻給聖母祭台的。」
他利用所有遊戲時間朝拜聖體。他常與若瑟‧卡倫塔結伴誦唸十五端玫瑰經。在小聖堂入口有個豎立在木架上的痛苦之母像。澤菲林經常熱心親吻聖母的腳。彌額爾‧德薩沃 神父寫道:「我無法忘記澤菲林步向祭台跪拜、點燃和放置蠟燭時所表現的虔敬、嚴謹、慎重、謙卑和認真。他流露的態度使看見他和知道他背景的人感到驚訝。」在祭衣房 協助他的若瑟‧卡倫塔說:「他從不顯露疲態,不像其他青年草草了事後,便趕去參加遊戲活動。」
眾人模範
澤菲林盡力實行長上的所有規勸或建議。他只要說一句話,便能夠平息同伴間的糾紛。若瑟‧韋代爾修士(Joseph Vidal)憶述,他精於手球。他學習控制活潑的天性,對所有人和藹可親,避免危險的親暱關係。他非常敬愛長上,喜歡與他們一起,跟他們談話。他從不說批評或怨恨的話。包 迺迪神父(Don Bonetti)是碧岳九世書院的監學和日後的院長,他說:「我可保證,他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生活時是個模範生,勤奮學習、真誠虔敬、服從、細心,並實踐崇高的德行。」
感恩之心
宗座代牧來訪時,這位聖善青年表現出超乎想像的尊重和敬愛。澤菲林向他問及族人、內格羅河和內烏肯(Neuquen)傳教區的近況,也感謝他派遣米嵐思神父服務科 迪拿斯的阿勞干人。一九零一年十一月二日,他們在碧岳九世書院慶祝賈烈勞加入華道谷青年中心五十週年。賈烈勞主教最高興的,就是澤菲林感謝他對其族人的貢獻:「如 果你沒有向我們派遣傳教士,我們將會如何?誰會關心我們靈魂的得救?如果不是你來到我父親的小屋,我將會如何?」賈烈勞主教憶述說:「我們在這位青年身上,看見恩 寵的工作。」
光榮列品
他的真福列品程序於一九四四年五月二日展開。教會仔細審查他的生活和證人的證詞後,教宗在一九七二年六月二十二日簽署法令,確認他的偉大 德行,宣告他為可敬者。二零零七年七月六日,教宗本篤十六世簽署文件,確認澤菲林‧拿蒙古拉(Zeffirino Namuncura)榮列真福品。
重要日期
1886年 : 生於阿根廷欽貝
1888年 : 接受米嵐思神父施洗
1897年 : 布宜諾斯艾利斯慈幼會學校
1903年 : 越瑪的「修生」
1904年 : 與賈烈勞主教共赴意大利
1905年 : 於羅馬病逝
1924年 : 遺體送返阿根廷
1944年 : 列品程序展開
1972年 : 榮列可敬品
2007年 : 榮列真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