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敬麗達‧奧其納

可敬麗達‧奧其納

出生地
意大利 比哀蒙 新堡鎮 加比利奧村

出生日期
1788年4月1日

去世日期
1856年11月25日

享年:68

身份
鮑思高神父的母親

列品案開始日期
1995年2月

被稱可敬者日期
2006年11月26日

「聖人之母」

可敬麗達‧奧其納
Venerable Margaret Occhiena
(1788-1856)

早年生活

加比利奧村(Capriglio)位於意大利北部比哀蒙(Piedmont)起伏不平的山區,是新堡鎮(Castelnuovo)五個村莊之一,約有五百名村民, 俯瞰遼闊的蒙發辣都(Monferrato)地區,水源是波河(River Po)及其支流。農民住在密集擁擠的小屋,每個山頭都聳立一座聖堂或小堂。村莊滿佈小麥、燕麥、大麥、桑樹等農作物及葡萄園。村民虔敬純樸、節儉勤勞。

麥基奧‧奧其納(Melchior Occhiena)與來自加比利奧的妻子道明‧波桑尼(Dominica Bossone)育有八個子女。麗達排行第三,生於一七八八年四月一日。她受洗的聖水池就是賈發束、高道倫可、拉特理(Lanteri)及貝達雅等聖人和偉人日後領洗之 處。奧其納家的老房子下層設有廚房和一個頗寬闊的睡房,上層還有兩個較小的房間,房子一旁則為穀倉和乾草堆,在村內算是富有家庭。

建立家庭

婚姻生活

隨著年紀漸長,麗達須幫助做家務、煮飯、售賣農作物、購物和交稅。她到莫里亞多(Morialdo)的加比利奧聖堂或新堡本堂時,經常碰見方濟‧鮑思高 (Francis Bosco)。鮑思高家族也是純樸的村民,擁有幾畝土地,在山上的碧基小村生活,那裡只有七至八家人居住。他們住在地主畢安納(Biglione)的農場附設的宿舍。方濟 是個非常虔誠的信徒,是畢安納信任的監工,聲譽良好。他的母親年老患病,他整天都要在農田工作。一八零一年,他娶瑪加利大‧賈烈勞(Margaret Cagliero)為妻,育有兩個孩子,分別為一八零八年出生的安多尼(Anthony)及一八一零年出生的德蘭(Teresa),但德蘭出生後兩天便夭折。五年的幸福婚 姻生活過後,他的妻子逝世。數年後,他考慮再婚。二十三歲的麗達同情方濟的處境,終於同意嫁給他。他們的婚禮於一八一二年六月六日在新堡的聖安德魯堂舉行。她的嫁 妝只有二百五十里拉、幾件衣服和其他家庭用品。她是個虔誠的婦人,而且非常精明。

除了幾畝土地外,他們還有些牲畜,方濟亦有穩定的工作。安多尼經常發脾氣,使她十分苦惱,但她一直以愛心嚴格地管教他。他們的兒子若瑟於一八一三年四月十八日出 生,次子若望‧麥基奧則於一八一五年八月十六日出生,翌日在新堡的聖安德魯堂受洗。

成為寡婦

戰爭爆發後,艱苦日子降臨:稅賦增加、天氣惡劣、旱災連連、冬季嚴寒。方濟長時間在農田工作後,汗流浹背地走進寒冷的地窖,因此感染肺炎,而且惡化得很快,終於在 一八一七年五月十一日病逝,享年三十四歲。麗達從此獨力照顧所有孩子,尤其是小若望。

饑荒時期

方濟經常規勸麗達信賴慈愛的天主。方濟生前向畢安納購入一所房子,有三個睡房,亦有廚房、客廳、牛欄及草棚。麗達與孩子遷進這所房子,繼續僱用傭工,但也要親自處 理許多農場工作。畢安納曾控告她疏忽照顧農田引致他損失,但法院宣判她無罪。寒冬炎夏使農作物失收,糧食短缺,許多村民死於饑荒。有一次,市集沒有糧食,她把孩子 聚集到跟前,對他們說:「你們爸爸臨終時對我說:『總要相信天主。』那麼,我們跪下祈禱吧。」祈禱片刻後,她站起來說:「應用特殊方法應付特殊情況。」(BM I, 30)然後,她走到牛棚,把家裡唯一的小牛宰殺,給孩子們食用。她即使面對重重困難,也不會忽視鄰居的請求。他們總能向麗達借到糧食和藥物、酒或木材。她不僅探望病人,還 親自照顧他們,亦招待疲累的旅客。她款待違反法國法例的秘密組織成員,也招待追捕他們的警察。她勸導鄰家的女青年,為她們提供物質和精神的援助,甚至仁慈地對待不 值得她善待的人。

天生的導師

虔誠敬主

麗達成為寡婦後不久,便有人向她求婚。雖然再婚可改善她個人的生活條件,但她拒絕了。麗達照顧年老患病的婆婆,待她如親母。有人建議她為孩子聘用補習老師,但她 說:「我是他們的母親,即使可賺得全世界的錢,我也不願把教育孩子的責任假手他人。」她教導孩子要時常察覺天主的臨在,感謝祂的眷顧和慈愛。她也培育他們的良心和 責任感,教他們體察明白生命的意義。她也懂得善用各種情況去教導孩子。美麗的星空激發她默思天主的偉大,使她渴望天堂的賞報。在欣賞日落、花朵或夜星時,她會教孩 子們這樣反省:「如果天主能創造如此美麗的宇宙,祂必定非常偉大。」農作物遭受大雪、冰雹、風暴或旱災破壞時,她便說:「上主賜予的,上主收回。」她總是樂於聆聽 孩子的話,時常提醒他們說:「天主看見你。」每當夜晚的鐘聲響起,她便與孩子們誦唸三鐘經和玫瑰經,甚至游說那些在他們家裡借宿的軍人、流浪者、土匪或警察一起祈 禱。如果有鄰居晚上需要幫忙,她便讓其中一個兒子陪著她出門。她也慷慨地施捨給乞丐。她重視端莊,斥責那些售賣不良刊物的推銷員,在此事上絕不妥協。

和善而嚴謹

雖然她有能力為孩子購買舒適的床墊,但她寧願他們睡在玉米殼造的床舖,藉此訓練他們過刻苦的生活。他們的早餐是麵包和清水,正餐時間外不得進食其他食物。她堅持孩 子要服從,沒有母親准許,不得離開房子。他們外出回來後,她也問他們到過哪裡,幹了什麼。她從市集回來後,如果孩子行為檢點,她會把從市集帶回來的小禮物送給孩子 作獎勵。她不悅時,絕不會懲罰孩子,只會向他們解釋為何他們應受懲罰,而所謂懲罰亦只是減少一些獎勵。她曾禁止安多尼唸天主經的「求祢寬恕我們的罪過」,因為他 不願意寬恕別人,並視別人為外來的入侵者,而非家庭成員。他曾對繼母揮拳,麗達只是退後避開,讓他冷靜下來,給他充分時間反省。若望小時候也很魯莽任性、脾氣壞、 固執,但生性善良、慷慨聰敏。一次,他拒絕喝水,因為麗達先把那杯水遞給若瑟。麗達把水收回,直至若望要水喝才給他。若望曾向若瑟擲石,使若瑟受傷,麗達沒有責罰 小若望,只要求他道歉。另一次,有個陌生人偷了他們的火雞,小若望追在後面,搶回火雞。麗達提醒他,這樣做很危險,而且可能錯怪別人。

充滿信德

孩子們參加主日感恩祭回來後,她會問他們講道的內容。她使信仰成為生活的重要部分,教導他們熱愛真理、純潔、堅毅、善待近人、關注靈魂的得救,包括自己的靈魂。她 親自準備孩子們領聖事。小若望初領聖體前,麗達三次帶他到聖堂辦告解,她自己亦會先辦告解。初領聖體當天,他不得與任何人交談。她與若望一同作好準備及謝恩,讓他 在當日閱讀有益的讀物及祈禱。

她是一個充滿信德的婦人,經常說:「天主看透你的思想。」「天主創造世界,放置了許多星辰。」「天空如此美麗,天堂不是更美麗嗎?」日後,鮑思高神父的頑童激怒 她,但她仍保持耐心。然而,有一次她卻失望地對兒子說:「我想回到碧基去,平安地度過我的晚年吧!」鮑思高神父注視她一會後,內心很感動,默默地指著牆上的十字 架。麗達看著十字架,熱淚盈眶,歎道:「你有理!非常有理!」然後回去繼續做她的工作。(BM IV, 163)

若望的學校生活

若望曾夢見自己在夢中揮拳阻止一群頑童打架,但有位尊貴的人物對他說:「不該用拳頭,但要以溫良和善的態度去對待他們。」然後,他指著一位女士,她將成為小若望的 導師。小若望憶述說:「第二天早上,我急不及待地要講述這夢。我的兄弟聽後,禁不住大笑起來。然後我把這夢告訴媽媽和祖母。每個人對這夢都有不同的解釋。哥哥若瑟 說:『你要成為牧人,照顧山羊、綿羊和牲畜。』我媽媽則說:『誰知道?或許你會當神父呢。』安多尼卻冷淡地咕噥說:『說不定你會成為強盜的首領。』可是,我那位虔 敬和不識字的祖母總結說:『別太在意夢境吧。』我也同意,但始終忘不了這個夢。」(BM I, 96)

聽了母親對這夢的解釋後,小若望非常渴望成為神父,但他必須到新堡才能接受良好教育,但麗達負擔不起。此外,安多尼反對此事。可是,冬天農場較清閒,麗達安排小若 望到加比利奧若瑟‧拉克神父(Fr. Joseph Lacqua)的學校去上課。安多尼仍堅持反對。於是,在二月的一個寒冷早上,麗達把小若望送到蒙哥谷(Moncucco)莫利約家的農場當傭工。兩年後,他舅父彌額爾送 他回來。麗達其後帶若望到莫里亞多見賈勞束神父,若望視他為恩師。若望向他學習,並為他幹活當作學費。可是,賈勞束神父突然逝世,他的希望便粉碎了。

麗達決定不惜代價,讓若望到新堡學校讀書。學校與若望家相距六公里,因此麗達安排若望住在裁縫羅伯特家裡。為免引起更多的糾紛,安多尼成年後,麗達與他分家,而跟 若瑟生活。若瑟見弟弟能繼續學業,也十分高興。麗達發現老師對若望有偏見,因此決定送他到基愛里(Chieri)讀中學。她安排若望在璐琦•馬塔(Lucia Matta)家寄居。麗達把幾袋穀物放在她面前,對她說:「『這就是我兒子的生活費。我已盡了我的責任,我兒子也會盡他的責任,希望他不會惹惱你。』然後,她依依不捨,但 充滿喜樂地返回碧基。」(BM I, 187)為免若望營養不足,她每週徒步走到基愛里,給若望送來麵包和其他食物。

堅決的捨棄

「我要貧窮地死去」

若望決定做神父,但不知道應加入教區還是加入修會。為避免給母親更多麻煩,他曾考慮加入方濟會。德沙諾神父(Fr. Dassano)知道後,對麗達說「你勸他別修道吧。因為你並不富有,年紀也不小了,很快就不能工作。如果你兒子進了隱修院,怎能供養你?我說這話,是為你設想啊。」 (BM I, 221)她感謝神父的好意,但認真地告訴若望說:「我希望你審慎考慮你的前途,然後專心跟隨聖召,無須顧及任何人,最重要的是你靈魂的得救。神父要我勸你改變主意,因為我 將來可能需要你。可是,我告訴你,在此事上,你不必顧及我,因為天主是最重要的……我對你沒有任何要求、任何期望。別忘記:我出身貧窮,生活貧窮,也要死得貧窮。 還有,我要你清楚明白這件事:假如你決定做教區神父而不幸成為富裕的話,我連一次也不會來見你的!請你好好的記著吧!」(BM I, 221-222)

「別擔心我」

經善良的賈發束神父指導後,若望最後加入了教區修院,賈發束神父還減免他的學費。他在一八三五年九月二十五日穿上神職人士的修衣,麗達深受感動。九月三十日,若望 啟程到基愛理修院前夕,麗達對他說:「應謹記,給你的生命帶來榮譽的,並非修衣,而是實踐德行。幾時你懷疑自己的聖召,絕不要使你的修衣蒙羞,將它放在一旁吧。我 寧願兒子作貧農,也不願他作不相稱的神父。你出生時,我已把你獻給榮福童貞;你入學時,我教你奉獻給天上之母;現在,我要你完全屬於她。你應選擇敬愛她的人作朋 友。如果你他日做了神父,要傳揚她的敬禮。」(BM I, 279)

他在新堡舉行首祭後當晚,母子倆在家獨對時,麗達對她的司鐸兒子說:「你已成了神父,可主持感恩祭,因此更接近耶穌基督了。可是,你應記得,開始主持感恩祭,就是 開始受苦。短期內你不會察覺,但將來會逐漸明白媽媽的話沒錯。我相信,無論我是生是死,你都會每天為我祈禱,這樣我便滿足了。從今以後,你只應關心拯救靈魂,別擔 心我。」(BM I, 388)

年青的若望神父獲熱那亞一個貴族家庭聘為家庭教師,薪金優厚,他的朋友也游說麗達勸兒子接受這份工作,但她拒絕了。她知道若望也推辭後,感到十分欣慰。

鮑思高青年的母親

「按上主的意願成就吧」

鮑思高神父大病初癒後,曾到碧基的家裡休養。當時,他請母親跟他到華道谷去作管家。她考慮片刻後,答說:「我的愛兒,你不知道要我離開這所房子、離開你哥哥和所有 我愛惜的人,我是多麼的難過,但如果你認為這樣可以取悅天主,我便跟你去。」(BM II, 403)一八四六年十一月三日,她安慰她的外孫,答應很快會與他們再見。她與他們擁抱道別後,便與鮑思高神父啟程離開。他們沒錢乘車,因此五十八歲的麗達與兒子帶著滿筐衣 物,徒步行走三十公里前往杜林。她來到華道谷,看見由木棚改建而成的小聖堂,還有兩個房間,只放有兩張小床、兩張長椅、兩張椅子、一個大衣箱、一張桌子、幾張毛 毯、一個水壺、一個平底鍋、幾個碟子。鮑思高神父其後租用了更多房間,房子有更多的空間可用。此外,亦有其他年長的婦人前來幫忙。

艱難的開端

離畢納地木棚約二十碼,是貝爾澤女士(Madame Bellezza)開設的收容所和旅館。在工業革命影響下,許多青年在街頭流浪。鮑思高神父逐一收容他們,麗達因此須付出極大的犧牲、耐心和努力。她決定出售他們在碧基繼 承的幾幅農地和小葡萄園,把所得款項用在青年身上,後來更變賣她的結婚禮物。晚餐後,她在青年睡覺前給他們訓話,提醒他們天主慈愛地保護他們,並跟他們道晚安。這 就成為慈幼會會院的慣例,稱為「晚訓」,通常由長上主持,在青年準備回房睡覺前進行。

慈母之愛

開辦寄宿學校後,麗達不僅為青年煮飯和補衣,還要照顧他們各方面的需要,就像母親照顧孩子一樣。他們說:「她是一位虔誠的婦人,也是我們所有人的慈母。」她對無心 向學的青年說:「鮑思高神父拼命工作,給你機會,但你卻糟蹋了。」「你就是這樣回報鮑思高神父給你的幫助嗎?」她等待因工作遲來吃晚飯的青年,確保他們就寢前有 飯吃。麗達有時多給青年一塊麵包,但囑咐他們不要張揚,但廚房很快便擠滿其他的青年,向她要麵包。鮑思高神父收容的孩子越來越多,她起初有點不滿,但聽到他們遭人 遺棄或虐待的經歷後,便待他們如親兒一樣。一次,幾個青年玩戰爭遊戲,把她的菜田完全破壞。鮑思高神父安慰她說:「很抱歉,他們無意弄壞你的菜田,他們只是孩子 啊。」

奉獻生命

鮑思高神父所照顧的首批青年包括他在新堡遇見的若望‧賈烈勞(日後的樞機)。此外,還有在一九五四年榮列聖品的道明‧沙維豪;麗達最先發現沙維豪具有與別不同的質 素。鮑思高神父到若瑟哥哥或教區修院獨處寫書時,麗達便要照顧五十個寄宿生,協助管理幾百個慶禮院學生,還要辛勞地煮飯、執拾、補衣、忍受不負責任的青年的輕率行 為。她注意每個青年,正確地評核他們。她從不穿著新衣,甚至用私人零用錢為青年買鞋子和其他物品。曾有人送她一條圍巾,但她把圍巾剪開,為孩子縫製領帶。即使鮑思 高神父午飯時為孩子們加菜,她也只吃簡單的食物。其他婦女前來幫忙時,她便趁機祈禱。她到了六十九歲,仍到學生寢室去收集需要修補的襪子。

麗達在生活中體現福音的教育精神。鮑思高神父從母親身上學習預防教育法的三大要旨:理智、宗教和慈愛。她具有鮑思高神父所述的導師特質:「致力於履行職責,勇於面 對各種困難,以提供公民、道德和科學教育。」鮑思高神父所說的話為她也同樣貼切:「我為你們完全獻出自己,或許這微不足道,但我已為你們付出了一切。」

她不曾接受任何正規教育,不懂讀書寫字,但認真做好簡單瑣碎的工作,從沒有離家超過三十哩。她是農人、廚師、裁縫、管家,並照顧、規勸和鼓勵青年──她就是如此生 活。然而,她是聖若望‧鮑思高的母親,她的兒子是窮人和孤兒的慈父,把數以百計的貧窮、無知的青年培育為虔敬的基督徒和良好公民;他亦是聖善的神父,能幹的技師、 印刷工、書籍裝訂工人、裁縫、鞋匠。他的成就佔去《鮑思高傳記》(Biographical Memoirs)的十九卷篇幅。

生命末期

患病逝世

一八五六年十一月某天,鮑思高神父察覺母親久咳發熱。醫生診治後,診斷她患上肺炎。青年們很憂心,熱切地為她祈禱,希望她早日康復。若瑟和麗達的姊妹也來探望她。 包萊神父(Fr. Borel)為她施行臨終聖事。她雖然呼吸困難,也竭力對若望說:「不要在工作上尋求榮譽,只應光榮天主,而你的工作應基於真正的神貧。有些人宣講神貧,而自己卻從不實 踐……讓你的親人繼續貧窮吧,這樣最適合他們……[對若瑟說]繼續盡力幫助慶禮院。願榮福童貞祝福你,使你及家人生活幸福……[對若望說]你小時候,我準備你辦告 解和領聖事,現在你要幫媽媽妥善地領臨終聖事了……你大聲朗讀經文,我心裡會跟著誦唸……我不想見你如此悲傷……到房間去,為我祈禱吧。」(BM V, 370-73 passim)

母親再三吩咐,鮑思高神父唯有遵從,返回房間。早上約三時正,他聽到若瑟來到他的房間。他的母親已到天堂去了。兩兄弟靜默地對望了片刻,然後大哭起來,幾位在旁的 修生和跟隨若瑟前來的人也感到心碎。一八五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凌晨三時正,麗達與世長辭。兩小時後,鮑思高神父在若瑟‧蒲切底(Joseph Buzzetti)陪伴下,到他母親最喜歡的安慰之母聖堂(The Church of Consolata)主持追思彌撒,祈求她的靈魂安息,並把他自己、他的青年和工作奉獻給聖母。麗達的地位無可取替。她是眾人的慈母,絕不拒絕任何人的請求。她的房間擺設 就像隱修女的斗室。她貧窮地生活,貧窮地死去,只為別人而生活。

教宗悼詞

一九四零年一月三十一日,教宗碧岳十二世在羅馬聖伯多祿廣場向年青夫婦說:「按天主的計劃,父母是孩子首要的導師。如要瞭解鮑思高神父怎樣實現童年夢想而成為孤兒 的慈父,我們必須記得他母親給他的良好教育。」一九八八年,在鮑聖逝世百週年紀念日及天主忠僕羅蘭‧衛冠納榮列真福品當日,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鮑思高山 (Colle Don Bosco)稱揚麗達媽媽是很聖善的婦人,促請慈幼會士早日為她啟動列品程序。

鮑思高神父敬愛母親

鮑聖對慈母之孝愛,絕不隨時間而消逝。即使在他臨終的日子,每當憶起母親,他總是熱淚盈眶,輔助他臨終的人也作證說,他晚上半夢半醒時常呼喚她。他多次夢見她,對 這些夢境印象深刻,有時也向會士們講述。

她的列品程序於一九九五年二月展開,麗達媽媽最後在二零零六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榮列可敬品。

 重要日期

1788年 : 生於意大利加比利奧

1812年 : 嫁給方濟‧鮑思高

1846年 : 與鮑思高神父啟程到華道谷

1856年 : 與世長辭

1863年 : 報夢給鮑思高神父

1886年 : 雷慕恩神父(Fr. Lemoyne)為她撰寫傳記

1995 : 年展開列品程序

2006年 : 榮列可敬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