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敬安德肋‧白德美神父

ABeltrami2

出生地
意大利 奧爾塔湖畔 奧美良

出生日期
1870年6月24日

去世日期
1897年12月30日

享年:27

身份
慈幼會士, 作家

列品案開始日期
1920年7月

被稱可敬者日期
1966年

聖化痛苦

可敬安德肋‧白德美神父
Venerable Fr. Andrew Beltrami
(1870-1897)

童年生活

家庭生活

奧美良(Omegna)是個位於意大利北部奧爾塔湖畔(Lake Orta)的小鎮,景色如畫。一八七零年六月二十四日,安德肋‧白德美在這裡出生,是十個孩子中的長子。他父親安多尼(Anthony)是個誠實勤奮的商人,也是虔誠的天 主教徒,深受鎮上居民的尊重。母親佳琳(Catherine)也是個虔敬的女士,親自養育子女長大成人。她每天祈禱,祈求天主寧可召回她的子女,也不要讓他們長大 後成為失落信德的人。

安德肋性情魯莽,經常鬧惡作劇惹麻煩,不聽別人的勸阻。一次,安德肋的老師對他說:「如果你再開這種玩笑,上主不會帶你到天堂去。」他立即答說:「那麼我到聖母那 裡去。」

「你認為聖母會幫你這種頑童嗎?」「那麼,我便去找聖類斯,告訴他我要像他那麼善良,他會幫助我的。」安德肋十歲時初領聖體,不久也領受堅振聖事。

中學生涯

康迪書院:安德肋修畢小學課程後,入讀奧美良的康迪書院(Conti College)的日校班。這為他非常不幸,因為這所學校以世俗方式管理,道德風氣欠佳。安德肋正處於最易受影響的年齡,多次因看到同伴不負責的放縱行為而感到震驚。幸 好,溫良的母親給他良好的影響,使這早熟和活潑的孩子免於誤入歧途。安德肋也有其他的優點。他性格率直誠實,是就說是,非就說非,不喜歡虛偽和表裡不一的行為。他 的另一個優點,就是愛護貧苦者。他為窮人儲下積蓄,一有機會便興高采烈地佈施給他們。

冷照的慈幼會學校:他在康迪書院的學年結束時,成績優良。這個青年非常聰明,因此父母希望他入讀更好 的學校。他們是《慈青通訊》(Salesian Bulletin)的忠實讀者,從雜誌得知冷照(Lanzo)有一所慈幼會學校,位於杜林附近,最後決定讓安德肋在一八八三年秋季開始的新學年入讀這所學校。

一八八三年十月二十四日,年青的安德肋抵達冷照。他預感人生的新階段將要展開。這裡有活躍的餘暇活動,師生關係良好,還有親切的「晚訓」,安德肋很喜歡這裡,很快 便適應過來。數天後,他寫信給父母說:「我喜歡這所學校。我衷心感謝你們為我所作的一切。」然而,他並非事事如意。數天後,負責紀律的教務主任責備他,負責神修事 宜的訓導主任也勸他勤領聖事,以增強意志。安德肋加入聖體善會(Sodality of the Blessed Sacrament),學習團體合作的重要性。他也學懂謹守院規,並培養使徒精神和領導才能。因此,安德肋在冷照首年,已在同伴間擔任領導角色。

品德培育:在冷照,聖母敬禮是青年神修生活的主要部分。安德肋奉獻給聖母,亦領了聖衣。冷照會院有優 秀的長上,全部由鮑思高神父親自培訓,而鮑聖非常重視品德培育。他們常引用本雅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及韋克托‧艾法利(Victor Alfieri)等偉人作例子,指他們的偉大不僅在於才智過人,最重要的是嚴謹善用時間和具備堅強意志。安德肋在慈幼會學校學習許多實用的原則,例如「善用時間」 (Serva Tempus)、「全情投入」(Age Quod Agis)等。因此,他在課堂絕不浪費時間,即使在玩樂時也全情投入各種遊戲。他離開學校後,一位長上寫道:「安德肋離開冷照後,我們感到所有娛樂活動的重要人物也離開 了,這是學校真正的損失。」

轉變:這樣的生活使年青的安德肋真正改變過來,以致他回家度暑假時,母親說:「我幾乎認不出他。這一 年的改變真大啊!他養成好習慣,按時散步、實踐熱心神工,而且閱讀很多書。」小鎮的所有人也發現,他對兄弟和友伴有良好的影響。

安德肋歡度假期後,在十月返回學校,獲准跳級,而且很快名列前茅。鮑思高神父不僅要青年作虔誠的基督徒,他說:「教會需要聖人和使徒。」冷照會院掌握每個機會,向 青年灌輸這種理想。其中一次,就是賈烈勞神父到訪。賈烈勞神父詳述他在南美洲為原居民推行的各種使徒活動,並讚揚傳教士的聖召是何等偉大。那天開始,傳教話題流行 了一段時間,甚至地理課也用作宣揚傳教事業。

安德肋在學校第二年,開始恭敬聖體,更加勤領聖事,而且在聖母月更是每天領聖體。他每週五實踐恭敬耶穌聖心的特別敬禮。他虔誠勤奮,在第二學年結束時,贏得大量校 內的榮譽和獎項。在接下來的假期,他學習希臘文法,並再次獲准連跳兩級。人文學課程一般需要五年方可完成,但他三年便修畢了。

慈幼會聖召

1. 不作教區司鐸

安德肋的中學課程將要完成時,他很自然想到自己的未來。他已考慮司鐸生活一段時間。他父親不會阻止他作教區司鐸。事實上,就人性觀點而言,尤其在那個時代,鮑思高 神父追隨者的生活並非特別吸引,反而不受歡迎。慈幼會的生活很艱苦。許多人認為,只有習慣刻苦生活的農民才可忍受這種生活。鮑思高神父的神子生活窮困,這是眾所周 知的,有些人甚至把衣著光鮮的堂區神父與襤褸勤奮的慈幼會會士作對比,慈幼會會士常穿著褪色的長袍和修補多次的鞋子,好像不在乎司鐸的儀容。因此,安德肋起初深受 教區司鐸的生活的吸引。他的本堂神父也這樣鼓勵他,還願意作出所需的安排,讓他獲得教區神學院取錄。儘管如此,安德肋感到應放下其他考慮,選擇較艱苦的道路。他與 鮑思高神父坦誠交談後,感到較傾向慈幼會的生活方式。他在學校退省時曾為此事熱切祈禱,但仍猶豫不決,未能作出最後的決定。

一天,學期將近結束,安德肋與院長桂達奧神父(Fr. Guidazio)見面。神父慈祥地聆聽這個青年的說話後,帶他到窗旁眺望操場,把操場的情景指給他看。安德肋看見幾個慈幼會神父身穿長袍,捲起衣袖,滿頭大汗,另有幾個 修生帶領數以百計喧鬧活潑的青年玩耍,他們玩得興高采烈,看得安德肋入迷了。這些年青的慈幼會會士非常艱苦,但值得效法。他離開窗口,對院長說:「我想通了。我要 作慈幼會會士!」他不再猶豫,寫信告知母親他的決定。母親回信說,只要他持之以恆,不是一時衝動,她不會反對他的決定。

面對困難

安德肋追隨聖召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他曾寫信給神師說:

「上主啟發了我,使我深信面前只有一條路,就是成為慈幼會會士。聽到他親密地發出命令,我不能再猶豫……親愛的父親,你也知道天主賜我聰明才智,我在班裡總是名列 前茅……我說自己成功,只是說明世俗如何以輝煌的事業成就來誘惑我;然而,有一個聲音縈繞不散,一直催迫著我──你必須成為慈幼會會士!……在學校裡,青年對初學 生有各種古怪的看法和偏見,我也和他們一樣。可是,內心的聲音仍然強而有力:『你必須成為慈幼會會士。』」

「我是家中長子,獲得眾人寵愛。我媽媽首次聽到我有意加入慈幼會時,立即哭起來。其後,恩寵使她改變,她總是鼓勵我……我爸爸在最後一刻反口,不同意我的決定,我 只好痛苦地與媽媽一同離家。後來父親的想法改變,同意了我的決定。」

安德肋的聖召並不平凡,我們也認同為他撰寫傳記的巴利士神父(Fr. Barberis)所說,安德肋‧白德美是天主賜給早期慈幼會的一份珍貴禮物。

回家歡度最後的假期

年青的安德肋對朋友說,他進入初學院前,必會盡情歡度假期。他真的這樣作了。他最喜歡划船、游泳及登山。他的朋友說:「他的泳術高超,划船技巧勝過專業運動員。」 他認為登山不僅是娛樂,也能鍛鍊體格,亦有益心靈。他寫道:「群山積雪蓋頂、高聳入雲,面對矗立有如巨人的高山峻嶺,我實在感到渺小……就像天主創造它們,是為了 顯示祂的偉大和永恆。」

遠足絕不影響他實踐神工,他總是忠實地實行敬禮。一次,他在遠足時,為及時趕到鄰村聖堂參加感恩祭,徹夜不眠地趕路。在列品調查進行期間,他的兄弟若瑟詳述安德肋 的一次神秘經驗。他們一群人在山間愉快漫步,到了回家時間,他們到處也找不著安德肋。最後,他的兄弟在聖方濟小堂找到他。他的兄弟憶述:「他跪在那裡,完全投入祈 禱。我叫喚他兩次,拍拍他的肩膊,但他像沒有察覺我的臨在。最後,我得用力推他,他才轉過身來,問我是否應回去了……」他的兄弟相信,安德肋在那裡最少逗留了三個 小時。安德肋回家後,躲在房內閱讀神修書籍良久。他母親記得,他每天都到堂區聖堂朝拜聖體。

年青的白德美並非一個自我封閉的神修者。他對親友的關愛不僅沒有減退,還不斷地加深。他花幾個小時與祖母交談,或讀書給她聽。他亦找到不同方式發揮他的使徒精神。 他善待病人,全鎮皆知。他的一位朋友寫道:「當時鎮上有些傷殘人士,多年來無法自行離開房子。安德肋認識他們每一個,並經常去探望他們。」他也關心鎮上居民的精神 和物質需要。他發現新教的宣傳和社會主義的崛起使人們對信仰日漸冷淡,於是主動搜集和分發天主教刊物,亦組織流動圖書館,造福全鎮居民。

2. 初學生活

科利佐

安德肋的假期結束後,在母親陪同下抵達初學院,母親把他交託給長上,並說:「神父,這是很大的犧牲,但我樂於奉獻。請你培育安德肋成為聖潔的司鐸,並為我祈禱,使 我能妥善地養育其他的孩子。我今生別無所求了。」這番話顯示了真正基督徒母親的情懷。

初學院剛巧遷移到杜林數哩外的村莊科利佐(Foglizzo)。修會在數週前購入一座破舊荒廢的宅邸,改裝為初學院,容納百多位初學生和職員。一八八六年十一月六 日,鮑思高神父到此主持授予會衣典禮,喜見這座新初學院的生活清貧刻苦。那裡只有幾張椅子,鮑思高神父及其他賓客看著初學生把椅子從客廳搬到聖堂,由聖堂移至餐 廳,再由餐廳移至其他地方,以接待賓客,覺得很有趣。有人聽到鮑聖說:「我很高興,這是一個好開始。」

初學期第一階段

初學師猶利‧巴培理思(Julius Barberis)是鮑思高神父的知己。鮑聖曾談論他說:「很少人像巴培理思般瞭解我。」早在猶利十四歲時,鮑思高神父已對他說:「我們永遠是朋友……你將要作我的助 手。」他是慈幼會首位出任初學師的會士。

戰勝自我:巴培理思神父寫道:「安德肋自加入初學院首天,便開始認真對待一切。他並非做事漫無目標的 人,不會得過且過。他做事必有清晰目標……他與我首次交談時,謙遜地懇請我儘管糾正他,並說他會衷心感激這樣的愛德行動。這位年青初學生正是憑著此等直率和謙遜的 行為獲得無數恩寵,帶領他邁向成全。」安德肋努力使所有行動都出於完全純正的意向,他性情傾向我行我素,成績總是名列前茅。他知道別人欣賞他的才智和其他優點。除 了遠較同伴出色外,他也努力光榮天主,活出聖詠禱文:「上主,光榮不要歸於我們,不要歸於我們!只願光榮完全歸於你的聖名。」(詠115:1)安德肋在其靈修日記 的首幾篇,寫下這個志向:「無論我在學業或其他方面取得成功,都要歸功於天主。」

他也在日記上寫道:「我清楚知道,我在神修過程中的主要障礙,就是驕傲。我會努力克服學業和其他方面的驕傲。我不會談論自己:在參加娛樂活動時,我會避免固執己 見……領聖體後,我會熱切及堅定地祈求這個德行。我最喜愛的短經將是:『良善心謙的耶穌,請使我心相似你心……我謙抑自下時,要完全保持緘默。』」

他的虔敬和謙遜毫不虛偽。安德肋的謙遜出於真誠,不會像弱者般時常無病呻吟。他的謙遜有另一特點,就是尊重其他的初學生,使他獲得眾人的愛戴。他認為與自己相比, 他們都是聖人。

「我要成聖」:科利佐的神修培育採用聖依納爵的神修方式,因此聖類斯、聖若翰‧伯滿(St. John Berchmans)、聖達尼老(St. Stanislaus Koska)等自然成為他的聖德模範。早在冷照生活時,他的座右銘就是:「我下定決心,意志堅定。」他在初學期之初寫信給母親說,他已決定「不計代價地成聖,因為天主已賜 給我無數的恩寵」。他在多年後寫了一本小冊子《有志者,事竟成》(Voleree potere)。安德肋深信,為真正認識自己及學習管制生命,默想祈禱和省察是兩個不可或缺的方法。

他的初學師在半年報告中寫道:「安德肋‧白德美是最優秀的初學生,具備出眾的品德和知識,而且在服從方面堪稱典範。他經常找方法謙抑自下,特別透過短經活於天主的 臨在下,進步神速。上主允許他面對許多嚴峻的考驗,他因此受了很多的痛苦。然而,在天主恩寵的協助下,他克服所有的考驗,繼續勇敢無畏地戰鬥下去。」

初學期後半部

雙重愛情:巴培理思神父以愛描述安德肋的神修生活,尤其在他初學期後半部:敬愛耶穌聖心和孝愛聖 母。他說:「這兩種愛情是安德肋在神修道路上突飛猛進的主要原因。」

聖體櫃實在是安德肋的生活中心。他在靈修日記中寫道:「無論我在哪裡,不管在學習或消遣,在食堂或宿舍,我總是思慕聖體櫃和聖母祭台。無論我身處何方,都會透過短 經向上主和聖母表達我的愛情。」

特別敬禮:他向上主祈求許多恩寵:星期一祈求潔德,星期二祈求傳教聖召的恩寵,星期三藉著聖若瑟的 轉禱祈求潔德和謙遜,星期四和星期五特別祈求耶穌聖心讓他的兩個朋友成聖,星期六祈求潔德和在小事上忠信。

他亦記錄一些敬禮聖母的神工,作為自用及幫助幾個摯友,記錄日期應為五月,他稱之為「與聖母共度一天」。「清早起床,我們要向聖母問安,晚上就寢前求她祝福我們, 準備我們的心在翌日相稱地領聖體。開始工作前,或經過她的聖相或聖像時,應再次祈求她的祝福:學習遇上困難,應祈求『上智之座』,在書本上寫上她的名號或簡稱,書 桌放置她的聖相。最重要的是,我們要經常到她的祭壇,以稚子的信賴全心交托給她,向她傾訴我們一天的成敗、我們的決心、努力和困難。她是我們的母親,我們要向她傾 訴一切。」

宣發永願

七月底考試結束後,安德肋顯然很疲倦。他的長上決定讓他和一個同伴到冷照去休息。鮑思高神父勞碌的羅馬之行結束後,也到冷照小休,因此安德肋在冷照有機會與鮑思高 神父交談數小時。安德肋返回科利佐後,初學生開始進行退省,為一八八七年九月二十三日舉行的宣發聖願作好準備。鮑思高神父答應到科利佐參加慶典,後來因健康日漸衰 退,無法成行。因此,初學生須前往瓦沙利切(Valsalice),由鮑聖在那裡主持發願儀式。一八八七年十月二十日,安德肋‧白德美在鮑思高神父面前宣發永願。

3. 晉鐸培育

哲學培育(瓦沙利切)

白德美修生在瓦沙利切接受初學後培育。那裡有出色的培育導師。他們熱誠親切,但要求極高。雖然白德美較喜歡文學,但同樣努力學習其他科目。「我會效法鮑思高神父善 用光陰。學業本分為先,如果尚未溫習好每天的課程,我不會閱讀其他書籍,即使是神修書籍。」畢塞特神父(Fr. Piscetta)說:「安德肋出於服從而學習。我敢說,即使在這些歲月中,他仍只為光榮天主而生活,並渴望準備自己造福人靈。」

安德肋的哲學知識日益增長之餘,亦重視靈性生命的成長。鮑思高神父逝世後,他付出極大努力,效法他的偉大生活。這位年青慈幼會會士寫信給母親說:「我現在只希望相 稱地作會祖的神子。」為消除感情用事的危險,安德肋修生請求長上批准他作特別的補贖,但長上沒有批准。

神聖的友誼

安德肋熱心親切,渴望與性情相近的人結為摯友。他在冷照和科利佐也有朋友,而最親密的朋友就是在瓦沙利切結織的奧古斯多‧查托里斯基(Augustus Czartoryski),流亡法國的波蘭王子。雖然安德肋修生是在科利佐初遇王子,但他們是在瓦沙利切開始深交,成為一生的摯友。長上不但沒有阻撓,而且鼓勵他們的友 誼。在年終,修院讓身體虛弱的奧古斯多神父到賓南高(Penango)養病,還安排安德肋陪伴和幫助他,並鼓勵他定時散步和做運動。翌年,他們的關係更加密切。王 子再次生病,被送到冷照休養,安德肋再次獲派作他的同伴和護守天使。

教學生活

白德美的哲學課程結束後,在科利佐任教古典文學。然而,他的工作比一般老師更繁重,須兼顧監督青年,自己也要進修神學及修讀大學學位。可是,他最重視學生的進度, 因此要犧牲他熱愛的文學。

華雷神父(Father Valle)憶述:「白德美修生有三個本分,每個本分都足以使人忙得不可開交。他一向以信德和服從精神工作,把教學工作放在首位,其次是他的神學課程,最後才是大學生的本 分。」他的學生寫道:「我目睹他煞費苦心地備課:參考大量書藉、寫下大堆筆記、每天批改許多作業……」然而,他的主要目標就是以真正的基督徒精神教學,使教學工作 具有超性的幅度。他寫信給一位向他請教的朋友道:「不應過分地把課室變為聖堂,把授課成為講道。必須盡責傳授知識,但別忘記教師亦須兼顧培育基督徒品德,這亦是教 師的主要工作。」他認為在娛樂活動樹立善表與教學同樣重要:「應讓學生感到我們敬畏天主,遵守祂的誡命,祂的愛是我們所有行動的主要動力。」

抱恙在身,努力不懈

大家可能奇怪,他怎能同時兼顧那麼多的工作:修讀神學、教授一百個青年、往杜林的大學聽講課。他只在星期四不用授課時到大學,每週聽課一次,以符合應考資格。他借 助同學的筆記,得以跟上大學課程。由於健康欠佳,每週到三十哩以外的杜林並不容易,尤其是在冬季。有幾次,他要在第二天早上才有氣力回來,約在上午八時三十分返抵 會院,先去領聖體,如果時間許可便吃早餐,但總是準時上課。他在杜林與其他同學相處後,想到為大學生的神益成立天主教同學會。後來這個組織培育了真福傅喬治 (Blessed Pier Giorgio Frassati)等聖善青年。安德肋非常勤奮,絕不浪費分秒時間。他懂得如何不慌不忙地盡快把工作做好。四個月以來,事事順利。

二月某天,他如常到杜林大學聽課。他虛弱的身體承受不了勞累的火車旅程,終於患上嚴重的出血症病倒了。一八九一年二月二十日是他人生的轉捩點。那天開始,他再沒有 回復健康。然而,這位聖潔的修生認為,為基督受苦是特恩,因為鮑思高神父曾向他的神子們保證,如果任何一個會士因過勞而死,修會便獲得勝利。

4. 司鐸生活

無法康復

安德肋在八月底離開薩瓦(Savoy)往杜林,途經家鄉奧美良,長上希望家鄉環境對他的身體有幫助。臨近冬季,安德肋修生離開奧美良,往氣候較溫和的阿拉西奧去, 翌年春季,他的健康明顯改善,能夠花點時間修讀神學。然而,他感到這只是暫時性的改善。他寫道:「我服了所有開給我的藥,但正在準備死亡。仁慈的上主讓我親嘗祂的 恩寵,我非常高興。」科利佐及瓦沙利切的學生都祈求安德肋早日康復。每當體力許可,這位天主忠僕便溫習神學。長上和會士也盼望他晉鐸。終於,安德肋‧白德美獲豁免 遵守聖教法典的年齡限制,於一八九三年一月八日晉鐸,儀式在華道谷的鮑思高神父小堂舉行,由賈烈勞主教主持,只供親友出席。他母親只能趕及參加他第二次舉行的感恩 祭。五月底,他聽從醫生勸告,也為了讓父母高興,轉到奧美良養病。他在那裡逐漸恢復體力和健康,透過愛護窮人和孩子來表達他的司鐸熱忱。

病情嚴重

安德肋看似日漸好轉,有一天更能前往山上的聖堂,那是他年少時經常到訪之地。然而,他損耗了過多體力,以致嚴重出血,不久便病重垂危,甚至領了臨終聖事,但在幾天 後又好轉過來。

渴望死在鮑思高神父身旁

一天,有一個他少年時代的朋友來探訪,他歡喜地起床問候他,但無力地倒在他的懷中。他發現,往日所憧憬的精力充沛的積極生活,已不能再實現了。他知道這病已無法痊 癒,因此曾有一刻感到沮喪,但很快又重獲心靈的平安,因為他深信這病蘊藏著天主的旨意,正如聖詠詩人所說:「我依照祢的訓令,遵行法律的正道。」(詠16:4)

秋季將至,白德美神父表示想返回修會大家庭。他懇求長上豁免他服用特殊藥物和任何特別療法,例如轉換環境、昂貴的特別藥物等。長上批准了這請求,讓他十月到杜林 去。他抵達瓦沙利切後,住在一個可眺望聖體櫃的房間。

寫作的使徒工作

在一八九四年底左右,白德美神父開始寫作,於臨終前十天才擱筆。他先與費里教授(Professor Ferri)撰寫多篇有關當代外國文學的論文,其後撰寫了以下的作品:

● 《聖瑪利亞‧瑪加利大傳記》(1894)、《聖方濟‧亞西西傳》(1895)

● 《聖貞德傳》(1895)、《聖李德文傳》(St. Lidwin, 1895)、《珍珠與寶石》(Perle e Diamanti, 1896)

● 《意志就是力量》(Volere e’Potere)、《小罪》、《聖多瑪斯‧摩爾》(劇作)、《拿破崙傳》● 《晨星》(Aurora degli astri)、《鮑思高神父格言》

● 《聖若翰‧喇沙傳》(St. John de la Salle)、《聖達尼老傳》(St. Stanislaus Kostka)、逝世後出版的《聖猶利及聖儒里安傳》(St. Julius and Julianus)

聖德昭著

祈禱生活

安德肋臨終前數年特別在祈禱、痛苦和工作中度過。他曾對一位摯友說:「人人都要履行本分。你有健康,就該工作。天主收回了我的健康,我便要受苦。我們的修會需要受 苦的人。請為我祈禱,好使我盡忠職守。」他每天清早五時起床,花數小時祈禱和學習。朝拜聖體的時間為他當然是充滿神樂的。他在瓦沙利切首兩年,通常只在鮑思高神父 之墓附近的憂苦之母小聖堂主持感恩祭。為他輔彌撒的修士作證說:「他虔誠地舉行感恩祭,逐字清晰地誦唸禱文……他心地善良、面容煥發天上的光輝,對我微不足道的服 務充滿感激,因此我開始期待為他輔彌撒──我知道我在為聖人輔彌撒。」白德美神父是信、望、愛三德的典範,非常出色,以致一位著名的會士說:「白德美神父是否聖 人?當然是,而且是非凡的聖人,出類拔萃!」

聖女小德蘭寫道:「唯有謙遜使我們與天主結合。」毫無疑問,白德美神父的主要祈禱內容,就是日益渴望謙遜及馴服於天主:「上主,求祢使我謙遜,真正的謙遜。」白德 美取得了修會最新的名冊,為所有的人祈禱,上至總會長,下至最年青的初學生。同樣,他也向天主陳述母佑會所有修院的需要,尤其是她們的初學院。

為整個教會奉獻自己

一八九五年十二月十五日,這位聖潔的司鐸在聖神的特別推動下,正式撰寫禱文,為教宗、主教、司鐸、男女修道者、受苦者、煉靈、外邦人的得救等整個教會的需要,獻上 自己作為犧牲:「我獻上自己,作為犧牲。如果其他星球上有人居住,而他們也需要救贖的話,我也為他們獻上自己。」這篇禱文的中心是在最後一段:「上主,求祢拯救眾 人,只要責罰安德肋就夠了。」

他用自己的鮮血簽署這篇偉大的禱詞後,附上五大洲地圖,放在懷中,隨著每次心跳獻給上主。

受苦的使徒

他在晨禱時,感謝天主創造他、救贖他、讓他成為司鐸及修道人,亦感謝天主「賜我疾病作為成聖的途徑」。一天,他的朋友貝魯奇神父(Fr. Bertolucci)同情他的病苦,說:「真可惜,你生病了,無法工作……」白德美神父打斷他說:「不,我們不應這樣說。天主知道祂在幹什麼……你獲賜健康,可以工作, 但我的使命就是生病……」他曾寫信給母親說:「天主多愛我啊!祂帶領我走過十字架的苦路,那是祂保留給所愛的人的成聖捷徑。」除了身體的痛苦外,他的望德和潔德也 受到嚴峻的考驗。隨著時間的過去,他日益渴望受苦。一八九七年,他出於至高之愛,寫信給總會長彌額爾‧盧華神父:「我沒有復原的希望了,但我還不想死去,我要活 著,受更多苦。」他亦說過,藉著天主的恩寵,他樂於忍受所有痛苦,直至審判之日。

天人之間的代禱者

他在靈修日記中,透露他如何置於天人之間,履行代禱者的使命:

「我在聖體櫃前懇禱五小時,祈求罪人及所有異邦土地的人皈依。我決定與耶穌的慈悲之心角力,迫使他拯救眾人。我決定模仿雅各伯,與天主的公義角力,為我的弟兄平息 祂的義怒……」

與世長辭

身體虛弱,意志堅強

一八九七年初,白德美神父的體力明顯急劇衰退。他到華道谷的聖母進教之佑堂,在聖母祭壇前祈禱良久,並感謝她這「疾病的恩寵」。

六月份,他再度出現嚴重出血症狀,但這次在數天後便好轉,他可重新投入工作。到了聖母升天節,他再次病危,還染上腸胃炎。當時,他寫信給盧華神父說:「這是聖母的 恩賜。我越是痛楚,越是渴望為上主受苦。」他盡忠工作和祈禱,經常寫作和朝拜聖體。

孤獨離世

他曾對巴培理思神父說:「只要能多幫助一個靈魂,我樂於承受這些痛苦,甚至更多,直至審判之日。」巴培理思神父說:「最使我感動的,就是他蒼白憔悴的容顏混雜了難 以言喻的憂傷、喜樂和平安。」

一八九七年十二月三十日,總會長探望患病的白德美神父,但沒有察覺他命不久矣。因此他前去主持感恩祭。可是,他還未祝聖聖體,安德肋‧白德美已往天上接受賞報去 了。白德美曾祈求說:「上主,請賜我分擔祢遭遺棄在十字架上的痛苦。」上主俯允了他的祈禱。他沒有領受臨終聖事,沒有神父給他降福,沒有弟兄圍在床邊給他臨終的安 慰,而只有劇烈的痛楚。他的愛是沒有任何感官慰藉的愛,是祭品的愛。

這位聖潔司鐸的遺體被送到神學院小堂,在小堂舉行追思彌撒。大家都認為他們在天主前多了一位代禱者。按家人意願,他的遺體送返家鄉奧美良,安葬於他領洗的聖堂。

光榮列品

安德肋‧白德美的列品程序於一九二零年七月正式展開。列品調查結束後,教宗簽署法令,確認他偉大的德行。如此,他在一九六六年榮列可敬 品。

 重要日期

1870年 : 生於意大利奧美良

1883年 : 就讀冷照慈幼會學校

1887年 : 宣發永願

1893年 : 晉鐸

1897年: 與世長辭

1920年 : 列品程序展開

1966年 : 榮列可敬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