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敬西滿‧斯魯吉修士

可敬西滿‧斯魯吉修士

出生地
以色列 加里肋亞 納匝肋

出生日期
1877年4月15日

去世日期
1943年11月27日

享年:66

身份
慈幼會會士

列品案開始日期
1964年5月11日

被稱可敬者日期
1993年4月2日

耶穌的同鄉、「慈善的撒瑪黎雅人」

可敬西滿‧斯魯吉修士
Venerable Bro. Simon Srugi
(1877-1943)

簡介

西滿‧斯魯吉生於納匝肋,是耶穌的同鄉。接近半個世紀以來,他度簡僕謙卑的修道生活,每天履行刻板單調的工作,盡忠職守,徹底服從。他是個低調的使徒,默默地聖化 自己及履行本分,幾乎不為人知。因此,他生前不是媒體的焦點。即使在貝格莫(Beitgemal)經常把小麥帶到他的磨坊的清貧伊斯蘭教婦女,或是她們那些常到他 的藥房來取藥的孩子,對他也認識不多,亦很少談到他。這種生活當然來自納匝肋,耶穌也是在那裡以靜默、服從和祈禱從事天主的工作,而且「在智慧和身量上,並在天主 和人前的恩愛上,漸漸地增長」(路2:52)。

童年生活

西滿在一八七七年四月十五日生於加里肋亞的納匝肋,其後於五月十日由本堂神父奧思定‧奧恩神父(Fr. Augustine Aoun)按天主教希臘東方禮的禮儀施行洗禮。西滿的母親達蕾‧卡瓦勒(Dalleh Ibrahim Khawaleh)也是納匝肋人,父親艾澤‧法恩(Aza Tannus Far’un)則為黎巴嫩人。他到納匝肋工作,在當地從事馬具買賣,因此為兒子起名「斯魯吉」(Srugi),阿拉伯文解作馬具製造商。西滿的正式領洗記錄也使用這名字, 父親姓名一欄則寫上「艾澤‧斯魯吉」(Azar Srugi)。一八八零年,西滿幼年喪父,母親也在西滿未滿六歲時離世了。西滿成為孤兒,由已婚的姊姊娜扎(Nazha)和姨母照顧。

我們對斯魯吉的童年生活所知有限。然而,他一位年老的親人聽說,他年少時身形瘦削,性格溫順善良,活潑虔誠。他喜歡與同伴玩耍,為他們安排遊戲活動。年青的西滿在 聖地的聖方濟會學校修讀小學課程。聖方濟會士在要理班應有提及福音有關納匝肋的敘述。他亦應曾到訪與耶穌生平有關的聖地,如大博爾山、革乃撒勒湖、聖母井及聖母領 報山洞等。根據福音記述,納塔乃耳曾對斐理伯說:「從納匝肋還能出什麼好事嗎?」(若1:46)西滿長大後,亦以此話自嘲,還一臉嚴肅地說:「沒錯,納匝肋出了個 一無是處的人,這個人就是我。」

貝洛尼神父的孤兒院

一八八八年五月,這位天主忠僕被送進意大利傳教士安多尼‧貝洛尼神父(Fr. Anthony Belloni)開辦的孤兒院。貝洛尼神父來自熱那亞,創立聖家會,在白冷附近的克雷米森(Cremisan)及貝格莫設有會院,而貝格莫會院設有一個大農場收養孤兒。這 些孩子並不好高騖遠,只是純樸的鄉下人,學習製鞋、木工和裁縫。西滿的身體並不強壯,因此應在這裡學懂基本的裁縫經營技巧。貝洛尼神父在巴肋斯坦享有「孤兒慈父」 (Abuliatama)的美譽。若說西滿認識他是超性力量的引導,也不足為奇。他逝世後,他的一些表親說,斯魯吉自小離家,很少探望親人,但對他們很和善,有時 也送給他們一些聖牌或聖相。因此,我們推想,他在一八八八年離開納匝肋,主要是為了追隨聖召,而不僅是接受職業培訓。或許他也記得聖詠詩人的禱詞:「在祢的宮庭逗 留一日,遠勝過在別處逗留千日。我寧願站在我天主殿宇的門限,也不願逗留在惡人的帳幔裡。」(詠84:10)

慈幼會會士斯魯吉

初遇慈幼會會士

一八九一年,教宗良十三世及傳信部批准貝洛尼神父的聖家會與慈幼會合併。首批慈幼會會士與猶利‧巴培理思神父(Fr. Julius Barberis)於該年六月十五日抵達貝洛尼神父的孤兒院。包括西滿在內的三百名學生組成儀仗隊歡迎新長上。這是他第一次接觸慈幼會。一八九四年的慈幼會年鑑載有該年二 月一日的統計數字,我們在這些數據中首次看到斯魯吉的名字,列於貝格莫聖若瑟農業學校的備修生名單中。

貝格莫會院座落山上,像古老的聖本篤隱修院。會院完全自給自足,自設麵包烘房、橄欖壓榨池、酒窖及穀倉。伊斯蘭教家庭在這座設有高塔的雄偉建築物周圍聚居。貝格莫 是中心點,附近五十多個村莊的村民都賴以維生。整個地區的小麥也在這裡加工為白麵粉,橄欖也在這裡榨油。當地瀰漫著仁愛風氣,所有人民就像一個大家庭。

貝洛尼神父為維持孤兒院,購入這座大物業。除了葡萄園和橄欖園外,還有一個顯眼的大農莊,活像一座堡壘。貝洛尼首先在那裡開辦孤兒院,後來成為農業學校,入讀的是 阿拉伯和亞美尼亞青年,還有來自其他族裔的年青人。那裡的橄欖壓榨池、磨坊和小醫院仍在,而小醫院是為幫助伊斯蘭教徒對抗瘧疾而興建的。

聖家會與慈幼會合併後,慈幼會長上不願即時中止它過去的營運方法,以免過去屬於貝洛尼神父會院的人感到不安。他們任由孤兒院自然發展數年,結果表現出色,可見這是 明智的決定。天主忠僕西滿‧斯魯德是他們當中最傑出的人物。

發願為慈幼會會士

西滿‧斯魯德有明顯的聖召跡象,因此申請加入慈幼會。一八九六年十月三十一日,他成為慈幼會會士,於克雷米森宣發初願。根據一八九七年的修會年鑑,西滿名列該會院 宣發暫願者的名單。他於一九零零年宣發永願。

慈幼會使徒工作

雜役

斯魯吉在貝格莫是教師、管理員、裁縫、店主,尤其要從事磨坊坊主和看護的工作。他也為當地居民供應糧食和小擺設。如此,他身兼多職。附近一帶約五十個村落的病人寧 可向這位看護兼藥房主管求診,也不願找合資格的醫生。他的磨坊在方圓五十公里內只此一家。農夫從各地來找他幫忙,完全信任他。「斯魯吉像真神般偉大。」斯魯吉以典 型的慈幼會修士方式在當地服務了五十年,是願意作任何事務的「雜役」,樂於與其他會士合作,整天為造福人靈而工作。

熱愛青年

身為慈幼會會士,他尤其喜歡與青年為伍,教育他們。他把自己的一份水果和糖果留給孩子。他自願作這樣的犧牲,為逗母親和孩子們歡笑,而他們則前來以伊斯蘭教各種獨 有的方式祝福這位屬於天主的人。

伊斯蘭教徒哈桑‧拉賓(Mohammad Hasan Abu Laban)在一九零七年就讀於貝格莫的學校。他憶述一九六一年的老師:「我在學校讀書時,他身兼六職:管理祭衣房、學校、磨坊、商店、裁縫部和醫務室。然而,他善待我們 眾人,尤其是青年。斯魯吉修士從不生氣,上課時像慈父般仁慈耐心地握著我們的小手在黑板上學寫生字。」

另一個在一九一二年至一九一五年就讀於貝格莫的學生寫道:「我和我的同伴都很欣賞斯魯吉修士的虔敬。他的話比院長的話更影響我們。我們有三十二人,修士是照顧我們 健康的專家。如果有人不聽他的話,他會邀請他祈禱,這樣往往能使青年重歸正途。他總是努力使我們快樂。修士祈禱時,即使大炮射過來也不會使他分心回首。」

護士工作

早在那個時代,斯魯吉已是聞名的護士,居民不論遠近都前來向他求診,有些甚至騎著駱駝前來。當時有一個病人這樣說:「我從沒有發現他有任何不善之處。如果我知道 有,必會以天主的名義說出來。我在他身上只看見美善,他值得所有人的稱許。」

斯魯吉為五十多個村落提供醫療援助。穆罕默德‧艾森(Mahamad Asan)說:「他平等對待所有的人,包括貝多因人1、農夫或其他人士。」當時沒有醫生服務這個地區,他有時要在夜半出診,而且往往不收取任何費用。他在當地很聞名,深受眾 人敬重。依撒格‧吉安尼神父(Fr. Isaac Giannini)曾在貝格莫生活約六年,他說:「他靜默低調地生活,盡量不引人注意,也絕不抱怨工作太多。他總是四處奔走,銘記鮑思高神父的話:『我們在天堂上才休 息!』」

1譯按:bedouin,居無定所的阿拉伯遊牧民族。

為臨終的孩子付洗當斯魯吉修士發現別人送來醫治的孩子有死亡的危險,他便為他們施行聖洗聖事。他甚至為伊斯蘭教的孩子施洗,他們的母親也不反對。他認為這是醫療 使徒工作的重要部分。費蕾洛修女(Sr. Ferrero)確認說:「斯魯吉曾為數以百計臨終的孩子付洗。」卡洛達神父(Fr. Camerota)也說:「他去世後,我在這位天主忠僕的房間發現兩至三本筆記本,載有數百個孩子的名字,全都是他付洗的孩子。他說這些孩子都『被送到天堂去了』。」曾在 藥房當助手多時的艾添‧克利安(Artin Keklikian)說:「我曾協助斯魯吉修士為數以百計的孩子付洗。他精於判斷哪些患病的嬰孩是否有機會存活。他每次有機會『送孩子上天堂』都非常高興,忘掉所有的辛 勞。」費蕾洛修女表示,他每次付洗後也會高呼:「我們把一個靈魂送到天堂去了,他將永遠幸福。」這時,他的面容也煥發神采。一次,斯魯吉對告解神師嘉祿‧斯維里神 父(Fr. Charles Sciueri)說:「我的屬靈之父,我要給你一份禮物。我今天為一個孩子付洗,還用你的姓名為孩子命名;孩子領洗後不久便死了。」

深度的內修生活

「靈修小路」

神修大師常說「小路」是成聖的主要法門,進度不是顯而易見,但不知不覺會突飛猛進。許多聖人也走過這樣的路,尤其是聖女小德蘭。這種靈修方式,在於活在「此時此 刻」,並完全順從天主,把自己徹底交付給天父,而不追求偉大的成就。西滿‧斯魯吉修士懂得這個道理,把自己的神修生活建於穩固的基礎。他在筆記本上寫道:「修道人 的工作雖然卑微簡單,但若是為是取悅天主而實行,在天主眼中是寶貴的,必被接納。敬愛天主就是絕對不要在思、言、行為上得罪祂,而是全心全意愛我的天主,祂是如此 的愛我。」他在另一部分寫道:「放下一切思想、願望和任何俗世新聞,俾能在現世和永恆中,完全屬於天主。」

慈善的撒瑪黎雅人

斯魯吉對近人的偉大愛情,進一步顯現他對天主的愛。他以福音精神關愛眾人。對所有人而言,尤其是尊稱他為老師(Mu‘allem)的伊斯蘭教徒,他是照顧他們身體 和心靈的慈善撒瑪黎雅人。病人成群地湧到他跟前求醫,有些甚至為此徒步行走數小時。根據費蕾羅修女所述,有時每天有數以百計的人找他,大部分都是單純、貧窮、憔 悴、衣衫襤褸的。這位天主忠僕和善耐心地接待他們。卡坦(R. Cattan)憶述斯魯吉曾在藥房服務三十年,並說:「我要強調,他以仁慈和聖潔的態度對待病人,而許多病人都是粗野、無知和襤褸的,但修士在他們各人身上看見耶穌。」

他非常細心地對待所有的人。不論病人屬於什麼宗教,西滿在醫治他們的身體之前,必先接觸他們的心靈。他告訴向他求診的病人說:「看,耶穌比醫生更有本領,他才是真 正的醫者。」費蕾洛修女說:「他向所有的人談論耶穌和聖母,他們是他所有行動的中心,也是他關愛病人的動力。」他常問病人說:「你有向聖母瑪利亞祈禱嗎?」人們進 入藥房時,他總是把聖母進教之佑聖像指給他們看。雖然他只有少許行醫經驗,但眾人都視他為醫生。他把藥遞給別人時,總會說:「我們因耶穌的名施藥,你把藥給病人, 同時向聖母瑪利亞祈禱,病人便會痊癒。」送他們離開時,他再說:「要信賴聖母瑪利亞。」他只須站在病床旁邊,病人便獲得勇氣和希望。所有人都深信,他的聖潔生活比 藥物更具治病功效。一次,有個病人自遠方來到,有人問他為何走那麼遠,而不去找自己當地的醫生。病人答說:「他們沒有修士那雙手的能力。他是個聖人。」

肖似基督

如果團體在小聖堂祈禱,而他須在磨坊或藥房處理緊急工作,他便在心神上與團體其他成員結合,深信「愛可以補足熱心神工」。當他為了愛德工作而無法參與團體祈禱時, 他便微笑說:「我為了主而離開主。」

這位慈善的撒瑪黎雅人在院長受襲的事件中,顯露出最肖似基督的愛德。當時,團體院長遭土匪埋伏襲擊,像斯德望一樣被石頭砸死。警方徹底搜查整個地區,全力搜捕兇 手。過了一段時間,土匪的首領受傷,來到這位天主忠僕的藥房求診。斯魯吉認出他,原本可把他交給在附近駐守的警察,但他沒有這樣做,反而非常和善地盡力醫治他,還 讓他從後門逃走。斯魯吉對驚訝不已的費蕾洛修女說:「我們必須時常行善。如果他有罪,天主會跟他算帳,我們的本分就是仁慈和行善。此外,我們的長上已在天堂了。耶 穌寬恕殺害他的人,我們應效法祂!」

渴望成聖

西滿修士認為成聖的高峰在於敬愛天主,即「全德的聯繫」(哥3:14)。他的志向清楚地顯示出他的想法。他在靈修日記上寫道:「耶穌如此愛我,為我受苦至死,把自 己完全獻給我。我也要為祂的愛受盡所有痛苦,還要愛祂,為祂而死。」他在一九三四年再次寫道:「我的天主,我重新把自己完全奉獻給祢,在我生命的每分每刻,我也要 重申這奉獻。即使在最微不足道的事情上,我也不願得罪祢。」他總是關注個人成聖,在一九三六年的靈修日記上總結說:「我的天主,我屬於祢,希望永遠屬於祢。我要為 了祢、偕同祢作任何事。我希望善度修道生活,作個聖潔的修道人。」很明顯,斯魯吉是天上之父的忠僕,熱切敬愛祂,等待蒙召到天國陪伴祂。

斯魯吉修士忙於勞動工作,留下很少作品,但他必然是深思熟慮和善度內修生活的人。我們取得的幾頁作品全是以團體的通用語言意大利文寫成的,流露出他真誠和喜歡思考 的心靈。他的作品大部分都是他在一九二六年至一九三九年參加退省期間寫下的志向,還有一些「給會士的格言」,用作在首星期五分派給會士。他每天所作的簡單「志向」 讓我們認識到他真誠的面貌。一九二八年八月十六日,他定下十個志向:

1. 「我每天都要閱讀和省察會規,並付諸實行,尤其是在主日及節日上。

2. 我要對天主大方,實踐會規的所有細節,視之為成聖的法門。

3. 即使是小錯,我也要慎防,尤其是急躁和忿怒。

4. 我要嚴格遵守服從,不求安逸或空想,也不要因匱乏或任何不順心的事而抱怨。

5. 我要時常記得死亡和審判,準備隨時面對耶穌。

6. 我要克制情慾和感官,保持身心的純潔和貞潔。

7. 我作所有的事都要出於服從,因為沒有服從,我們在天主面前便沒有功勞,而且若我不在所有事情上實踐服從,就不算是個好的修道人。

8. 我要努力準備自己迎接隨時來臨的死亡。

9. 我要耐心地從天主手上接受生活中的所有事情,包括痛苦和不幸,也不管那是天主直接容許的,或是別人加諸我身上的。

10. 我要堅決克服缺點,默默受苦。為愛天主而忍受一切。

捨棄的精神

他負責管理小商店和磨坊時,要處理許多金錢,但每晚必把全數交給長上,一分一毫也不減。身為會院的祭衣房主管,他開始工作前和完成工作後,在聖體櫃前俯伏朝拜。他 常與許多青年打成一片,情景使人感動;有時他也帶他們到聖堂朝拜聖體,與他們一起祈禱。斯魯吉沒有作什麼與眾不同的事,但他所作的一切都不同凡響。

斯魯吉身為慈幼會會士,渴望探訪鮑思高神父的家鄉,在聖母進教之佑堂祭台前祈禱。長上多次給他這樣的機會。一九二九年,他們派他出席鮑思高神父榮列真福的慶典,他 謙恭地接受這邀請。其後,西滿記得會院有位比他年長的會士,因此認為這位會士更有資格出席列品慶典,便慷慨地把機會讓給別人。一九三四年,鮑思高神父榮列聖品,斯 魯吉再度獲邀到意大利。他準備就緒,護照及其他物品都預備妥當後,院長忽然病倒。這位良善的護士不願院長無人照顧,結果沒有成行。

服從

他也在靈修日記寫道:「我要深深尊敬長上,因為他獲天主授予權柄。我不願得罪他,因為冒犯長上的人,就是冒犯天主。」不論長上吩咐他作什麼,他都回答說:「院長, 我立即去辦。」他熱切執行任何命令,甚至狂熱地逐字執行,因此院長跟他說話時必須格外留神。

神修週

德蘭修女(Sr. Teresilla)談及斯魯吉的「神修週」,他視之為歌頌天主的讚歌。他問候別人時常說:「願耶穌受讚美!」對伊斯蘭教徒,他也是這樣問安,為使他們明白他每天工作的力 量和勇氣的來源。他把星期一獻給煉獄靈魂;星期二獻給護守天神;星期三獻給聖若瑟。這位天主忠僕在星期三以心神守聖時,朝拜聖體。他的繁忙工作不會使他忘記耶穌聖 體。雖然工作無間,但他抽時間談論聖體,所有空閒時間也在聖堂裡度過。這位天主忠僕在星期五保持靜默,面容憂傷。他默想耶穌在公議會給比拉多審問,走過苦路,被釘 十字架。星期六,他想到「天上的慈母」,顯得較為寬容。誰也無法詳述斯魯吉對天上慈母的敬愛,他的一生可說是對童貞聖母的敬愛和詩歌……他提起聖母時,容光煥發。 星期日是主日,這位天主忠僕以感恩祭和福音為這天的中心,默想天主聖言,使之成為下週的談話主題。

證詞

真福彌額爾‧盧華

他自宣發初願起直至離世,四十六年來一直在貝格莫度著簡樸的會士生活,謙卑服務,為個人成聖而努力。許多人都能見證這事實,包括真福彌額爾‧盧華。一八九五年,斯 魯吉修士初遇這位到訪巴肋斯坦的鮑思高神父繼承人。為履行所許下的諾言,盧華神父在一九零八年再訪聖地。在第二次探訪期間,總會長仔細觀察這位天主忠僕後,對貝格 莫的職員說:「應跟進這位會士,記下他所有言行,他是個寶貴的會士,真正的聖人。」阿拉伯人喬治‧夏爾博神父(Fr. George Shalhub)在意大利杜林的慈幼會機構服務多年,他在其一九五五年出版的著作《耶穌國度內的孤兒之父》(Abuliatama, il Padre degli Orfani nel Paese di Geu)作證說:「曾在貝格莫生活的韋特倫神父(Fr. Vercauteren)及伯多祿‧薩基斯神父(Fr. Peter Sarkis)可證實盧華神父曾這樣談及斯魯吉。」

克莉娜‧卡羅托修女

早在一八九五年便在貝格莫服務的母佑會克莉娜‧卡羅托修女(Sr. Cristina Castellotto)告訴她的姪女亞納‧卡羅托修女(Sr. Anne Castellotto)說,在斯魯吉還很年青時,她已見過他。當時她在井邊打水,這位天主忠僕對她說:「讓滾輪每轉動一次,都成為敬愛天主的行動,為使罪人悔 改!」

德蘭修女

德蘭修女在藥房與斯魯吉共事十七年,如此總結她的經驗說:「我從他身上學會什麼是真正的修道生活。他身旁的人必須學習他深度的靈修生活,否則就顯得格格不入。」

埃里奧‧帕勞斯神父

一九三九年夏天,埃里奧‧帕勞斯神父(Fr. Emilio Pradurou )與天主忠僕斯魯吉修士及嘉祿‧韋特倫神父(Fr. Charles Vercauteren)一同在白冷參加退省。嘉祿神父是貝洛尼神父最初的合作人,後來成為慈幼會會士,也是斯魯吉在貝格莫的老師和長上。埃里奧神父(Fr. Emilio)在日記上寫道:「退省結束後,他的舊生(斯魯吉修士)前來問候嘉祿神父。嘉祿神父看著斯魯吉說:『他真是個聖善的孩子。我稱他為孩子,因為我認識他時,他還 只是黃毛小子。他約在一八九零年加入貝格莫會院。現在,他在各方面已成典範。』」雖然韋特倫神父的敘述沒有顯示準確的年代次序,但他的話無疑是有份量的。

博南尼神父

這位天主忠僕的一切都獲得博南尼神父(Fr. Bolognani)欣賞。博南尼神父密切觀察他,並寫道:「我在一九一八年十月認識他,看見他在瘧疾病人中奔走,其中包括長上和青年。斯魯吉中等身材,衣著有點不修邊 幅,頗為瘦削蒼白,但具有看透人心和微笑的眼神。然而,最使我印象深刻的不是他的外表,而是這位屬於天主的人憑著信德和祈禱生活,時刻致力成聖,努力培養各種德 行。」所有認識他的人都欣賞他虔敬、友善、熱心敬禮聖體和聖母、活出慈善撒瑪黎雅人的愛德、仁慈過人、默默苦幹、意向純正、平安樂觀、尊重權威、時常與主結合。這 些特點都顯露在同一個人身上,可見他勇敢地履行各種德行。

薩凱蒂神父

費蕾洛修女與斯魯吉修士一同服務病人。一次,貝格莫團體的院長薩凱蒂神父(Fr. Sacchetti)對費蕾洛修女說:「請仔細記錄斯魯吉修士的一言一行,總有一天會有用的……他可說是會院的避雷針!如果我們需要某些恩寵,便要依靠他的祈禱。」薩凱蒂 神父先知般的話後來果然實現了。一九六四年,修女在耶路撒冷法院為這位天主忠僕的卓越德行作證。

與世長辭

斯魯吉修士患病數週,為進入天國接受淨煉和作好準備後,於一九四三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清早與世長辭。他的遺體在群眾簇擁下被送到貝格莫聖堂的地下室,葬於教會首位殉 道者聖斯德望的墓穴附近,送葬的群眾沿路高呼:「他是聖人。」他的墓誌銘或許是他一生的最佳描述:

這位耶穌的同鄉

效法良善心謙的

慈善撒瑪黎雅人

在任何地方

為任何人

在所有事上

獻出自己

光榮列品

教區的列品調查於一九六四年五月十一日由耶路撒冷的拉丁禮宗主教展開,並於翌年他的安葬紀念日(一九六五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結束。一九九 三年四月二日,在宗主教雅拔‧戈里蒙席(Mgr. Albert Gori)見證下,西滿‧斯魯吉榮列可敬品。

 重要日期

1877年 : 生於納匝肋

1880年 : 父親逝世

1888年 : 入住貝洛尼神父在白冷開辦的孤兒院

1891年 : 貝洛尼神父的修院與慈幼會合併

1894年 : 成為慈幼會備修生

1896年 : 宣發修道聖願

1897年 : 在貝格莫服務

1943年 : 與世長辭

1964年 : 列品程序展開

1993年 : 榮列可敬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