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忠僕
依納爵‧施塔里神父

IgnatiusStuchly

出生地
奧地利 奧莫茲 波勒斯留

出生日期
1869年12月14日

去世日期
1953年1月17日

享年:83

身份
慈幼會士,人稱「捷克鮑思高」,捷克省首任省會長

列品案開始日期
1993年3月5日

「捷克鮑思高」

天主忠僕依納爵‧施塔里神父
Servant Of God Fr. Ignatius Stuchly
(1869-1953)

早年生活

家庭生活

許多人稱天主忠僕依納爵‧施塔里神父為「捷克鮑思高」,亦有人親切地稱呼他「爺爺」。依納爵在一八六九年十二月十四日生於奧地利奧莫茲(Olmutz- Austria)波勒斯留(Boleslau)一個捷克家庭。這個小村莊住有許多勞動階層的家庭,他們是虔誠的基督徒。村莊位於列強劃分的國界。根據這些強國在不 同會議制定的條約,波勒斯留分屬附近的德國、捷克、波蘭和奧地利等四個強國,因此波勒斯留人難以培養真正的民族特質,或效忠任何一個國家。

依納爵的父親是西滿‧施塔里(Simon Stuchly),母親是瑪莉安‧普洛科娃(Marianna Prochazkova)。他們的長子於出生當日在皮斯特(Piste)小鎮的本堂受洗,取名依納爵。他們在波勒斯留擁有一些物業。堂區有部分範圍屬於波蘭,其餘範圍屬於 捷克共和國。波勒斯留目前屬於波蘭。

政治局勢

年青的依納爵也受當時的政局影響。德國鐵腕首相俾斯麥(Bismarck)主導當時的歐洲政局。那是壓迫天主教的「文化鬥爭」(Kultur Kampf)時期,政府公開宣布要建立強大的德國和新教(路德會)國家,清剿德國境內的天主教會。當時,西利西亞(Silesia)屬於德意志帝國。在「鐵腕首相」的慫恿 下,政府官員經常騷擾天主教會,但西利西亞人民仍然效忠於教會,堅決不向路德會政權屈服。男人在家裡經常談論這些事件,深深影響年幼的依納爵。他和家人的信德從來 沒有動搖過。

早期教育

依納爵在六歲開始上學,必須入讀德文學校。這個孩子幸得若望‧科伯拉(John Koblaj)作他教師。若望虔心恭敬聖母,毫不畏懼向學生宣講基督及基督信仰。當時政府官員正在迫害神父,若望向學生講論天主賜給一些人美善和偉大的召叫,好讓他們分享 神聖生命,並把這生命帶給他們的弟兄,尤其是不幸的一群。如此,他在熱心基督徒的生活環境下成長。

計劃未來

依爵納在十四歲完成學業,開始思考前途。由於身體衰弱,他無法追尋做司鐸的夢想。他患了奇怪的病,容易疲倦。父母經周詳考慮後,認為他做裁縫無須太大體力,較適合 他。然而,這孩子不喜歡。最後,還是決定讓他繼續當農夫。碰巧在波希米亞(Bohemia)一個離他家鄉不遠的村莊,有個很著名的醫生,依納爵便前往求診。醫生看 著他,說他沒有病,建議他不要喝酸奶和多吃魚肝油,並叫他不要擔心。依納爵離開時,這個善心的醫生還對他說,他必定會做神父。依納爵高高興興地回家,並遵從醫生的 建議。自此,他的病便逐漸好轉。

聖召途上的障礙

依納爵日漸恢復體力,更加渴望做神父,而且醫生的話也鼓勵了他。約在這個時期,他發了一個夢。夢中發覺他身處墳場,看見前面有個黑袍神父在唱「萬福母皇誦」,依納 爵與他一同歌頌聖母。他醒來後非常興奮,總是想著夢中的那位神父,感到有聲音告訴他,他的聖召就是成為司鐸。可是,他已經二十歲了,要修讀神學已經太遲。他熱切祈 求天主指引他。其後一段時間,他沒有再想及此事。

兩年後,他又想起做神父的事,而且更加強烈。依納爵決定到區內最大的城鎮奧帕瓦(Opava)朝聖。那是聖方濟‧亞西西的紀念日。依納爵按照習俗,徒步踏上朝聖旅 程,要到那裡去請教本堂神父。他與神父談論聖召,但神父嘲笑他,說已經太遲了,他應該早點考慮此事。副本堂剛巧聽到他們的談話,於是把依納爵拉到一旁,勸他不要放 棄,但要為此事祈禱。這給他很大的安慰,但是困難尚未結束。

依納爵二十二歲時,被徵召從軍。所有年青男子都要向招募官報到,而體格健康者全部要入伍受訓。這時依納爵已康復過來,他知道必然會被徵召,因此故意禁食和操勞工 作,終於累垮了,身子非常虛弱,以致不能通過體能測試,無須從軍,而這正是他所期望的。他可以自由接受司鐸的培育了。

依納爵的父母這時也相信他是認真的,允許他加入教區修院,但他們負擔不起學費。因此,他考慮加入道明會,到莫拉維亞(Moravia)第二大城鎮奧洛莫烏茨 (Olomouc)投靠道明會神父。依納爵在道明會神父指導下開始進修。然而,修會長上要考驗他的聖召,苛刻地對他說:「你周遊列國後,這麼遲才要做神父。你是找 不到其他工作,才來做神父吧。」長上的傲慢態度雖然冒犯了依納爵,但他仍然保持冷靜,繼續堅持自己的決定,終於使長上相信他對聖召是認真的。最後這位長上改變了態 度,接受了他。

他當時的一個同伴日後憶述說:「依納爵感到學習困難,不僅是因為年長,也是因為教授說話不清楚。」可是,依納爵像一匹耐心的馬,奮力走上陡峭的山坡,而沒有放棄。 有時他給捷克文、拉丁文和希臘文的文法難倒,但仍然堅毅學習,終於在魯斯基神父(Fr. Lubojanski)的指導下有所進步。可是,魯斯基神父打算創立另一個修會,培育人才向斯拉夫人(Slavs)傳教。於是,他帶著所有神學院的學生離開修會。

依納爵並不喜歡創立新修會的構思。他向一位本堂神父學習希臘文和拉丁文後,決定嘗試加入其他修會。他曾到過嘉瑪道理會(Camaldolese)、贖主會和其他修 會,但這些修會或是過於嚴謹,或是過於寬鬆,因此依納爵沒有加入那些修會。他繼續祈禱。為獲得清晰的指引,他到莫拉維亞侯斯汀(Hostyn)的聖山(Svata Hora)朝聖。那是一個著名的朝聖地,每天有成千上萬的朝聖者到訪。

慈幼會生活

認識慈幼會

然後,他打算到耶穌會去,但在途中遇到一位神父,與他談起意大利杜林的鮑思高神父和慈幼會會士。神父對他說:「你若要成功,最好到意大利去,找鮑思高神父的神 子。」他立即寫信到意大利,還接到回覆的電報:「快來—彌額爾‧盧華。」彌額爾‧盧華(現已榮列真福品)是鮑思高神父首任繼承人。依納爵視之為天主的直接命令,立 即收拾行裝,起程前往杜林。他按指示在一八九四年九月八日到達杜林的華道谷青年中心。然而,他不懂意大利語,只能以拙劣的拉丁文與長上交談。盧華神父親切地接待 他,派他到瓦沙利切(Valsalice),讓他與一群波蘭裔備修生一同準備接受初學培育。他於九月十五日正式加入培育成年聖召的「聖母神子」。這個捷克青年雖然 難以適應課程及與團體溝通,但仍努力堅持下去。

初學期

依納爵順利完成首年學習後,於一八九五年九月二十五日開始在伊夫雷亞(Ivrea)接受初學培育,由總會長盧華神父授予他會衣。在這一年,他須積極學習慈幼會生 活、鮑思高神父的神修、教育法和使徒工作。繁重的學習生活佔據了他的思想,整個學年他一直平安無事。可是,當學年將近結束,想到自己要發聖願,向全能的天主作出決 定性的承諾時,他竟然開始懷疑自己的聖召,並憂慮自己是否適合這種的生活。然而,這只是顯示這個初學生的熱誠而已。慈祥的初學師知道這個煩惱的初學生具有卓越的質 素,而且熱切履行天主旨意,於是便請他提交發願申請,並建議他請教彌額爾‧盧華神父,囑咐他要聽從這位聖善長上的意見。總會長聆聽他後,便要他按當時的規定,立即 宣發永願。依納爵一如以往,完全服從長上,毫不猶豫地接受他的建議,就在一八九六年九月二十九日宣發永願。從此,他再也沒有懷疑自己的聖召。

使命不在傳教區

施塔里發願後,以「聖母神子」的身分在鮑思高神父墓地附近的瓦沙利切修讀神哲學。當時他認識了奧古斯特‧朗德(Augustus Hlond),即日後波蘭的首席樞機主教(Cardinal Primate)。依納爵修生認真求學之餘,也表達他到傳教區服務的意願。長上要求他在大學修讀農業學文憑課程。他很高興,想像自己將在巴塔哥尼亞(Patagonia) 的森林當傳教士。然而,在學年結束時,盧華神父得知依納爵申請到傳教區去,便召見他及對他說:「取回你往傳教區的申請書吧。你的使命是在北方。」

學生、教授、總監

一八九七年,依納爵在瓦沙利切完成一年學業後,被派往哥里吉亞(Gorizia)。哥里吉亞現時位於斯洛維尼亞(Slovenia)境內,當時屬於奧匈帝國 (Austro-Hungarian)。這是意大利、奧地利和斯洛維尼亞三個國家的交匯點。依納爵原應繼續修讀神哲學課程,但當地長上指派他教授青年學生拉丁文和 希臘文。他也繼續學業,順利參加教區神學院的定期考試。由於哥里吉亞的長上發現他是個實事求事的人,便請他管理一座大樓的建築工程。他接受了這項工作,整天忙個不 休。他從不偷懶,只有很少的時間讀書,以致無法參加總考,要延期晉鐸,但他有信心稍後必能順利晉鐸。他完成學業後,雖然尚未領受鐸職,但已獲委任為會院的副院長、 訓導主任、雜役和會院總監。

晉鐸

晉鐸典禮原定於一九零一年年底舉行,但依納爵還無法參加總考,因此再錯過機會。約在這個時期,盧華神父再次介入。他探訪哥里吉亞會院,發現這個三十二歲的會院總監 施里塔尚未晉鐸,便請長上處理此事。因此,事情得以迅速發展,施里塔就在同年十一月三日晉鐸,儀式由米斯亞樞機(Cardinal Misia)主持。翌日上午八時,他舉行首祭,但九時正已在課室教授拉丁文了!次日,他在哥里吉亞的聖山(Monte Santo)聖堂聽告解。人們聽說有個聖善和經驗豐富的神父在那裡聽告解,便擁到聖堂的告解亭。這些告罪者與天主修和後,都表示傳聞屬實。

盧布爾雅那會院

依納爵神父在哥里吉亞服務十三年後,在一九一零年被派到斯洛維尼亞的盧布爾雅那(Ljubljana)會院。這個新成立的慈幼會團體已動工興建聖母進教之佑堂,可 惜工程因缺乏資金,被迫中止。當時,鎮上爆發傷寒疫症,糧食短缺,慈幼會團體必須量入為出,因此用鋼板蓋好聖堂的柱樑和牆壁,留待適合的時間才繼續施工。施塔理不 怕任何工作,他在田裡耕種,照顧牛群,監督建築工程,晝夜不停地工作。這是艱難的時期。巴爾幹戰爭爆發後,第一次世界大戰接踵而來,先在塞爾維亞(Serbia) 開始,其後席捲全球。長上須為職員和青年提供生活所需,也要為拉德納(Radna)附近的初學院尋求物質援助。他表現出偉大的耐心、冷靜和自我犧牲,勇敢地承擔這 些責任。戰爭結束後,依納爵神父逐家逐戶地募集捐款,以完成聖堂工程。這位善良的神父付出了極大的犧牲,使聖堂得以逐步地建成,並於一九二四年祝聖。

意大利佩洛沙的捷克備修生院長

聖堂成功落成後,依納爵神父接獲許多恭賀信,但他把信件擱置一旁,打算稍後才拆閱。這時,省會長派一個會士問他為何沒有回覆杜林長上的信。依納爵連忙在信堆中找出 這封信。原來修會副總會長李嘉堂神父(Fr. Peter Ricaldone)寫信給他說:「依納爵神父,請收拾你的所有行李,前來杜林。」

他當時已五十五歲了,長上要他離開南斯拉夫(Yugoslavia)前往杜林,但沒有告訴他要作什麼事。可是,他服從地說:「如果長上願意如此,我隨時候命。只 要取得護照,我便可以出發了。」然而,護照問題並不如預期般容易解決。他到薩格布里亞(Zagabria)辦理此事,但南斯拉夫的官員及意大利、捷克和德國大使館 也拒絕向他發出護照。世界大戰後,他的家鄉波勒斯留先撥歸捷克,其後屬於德國。最後,德國使館勉強地給他簽發護照。

雖然捷克官員拒絕給他簽發護照,但事實上依納爵神父是慈幼會的少數捷克人之一。他到了杜林後,長上對他說,他的任務就是在杜林的佩洛沙阿根廷(Perosa Argentina)會院培育斯洛伐克(Slovakian)青年,因為修會事業要由意大利擴展到他的祖國捷克。當時是一九二四年的下半年。

與此同時,有三十個人從波希米亞及莫拉維亞到意大利的佩洛沙阿根廷,嘗試追隨慈幼會生活的聖召。成年聖召的「聖母神子」要跟青年們一起生活。有些人來意大利只是為 冒險。這些青年只懂得說自己的母語,在意大利沒有其他人協助。施塔里神父立即接手管理會院。那些日子的確非常艱苦,他們的生活近乎赤貧。新任院長以令人欽佩的忍耐 和犧牲精神履行職責。

捷克事業的艱苦開端

三年後,即一九二七年,他被派往捷克,準備地方收容在意大利佩洛沙培育的聖召。他到處物色合適的地點,最後在佛萊斯特(Frystak)找到一座房子,居住在那裡 的修女團體正打算離開。依納爵神父乘坐火車幾小時後,再走一小時路程,才到達那個地方。他抵達後,先請修女給他幾張報紙,然後退到園子一角,用報紙吸乾身上的汗 水,以免染上支氣管炎。他只有一件襯衣,就是他身上的那一件!然後,他笑著回來,繼續商談正事。他們商議完畢後,就簽署文件,把房子的所有權交給慈幼會會士。

意大利佩洛沙的備修生在一九二七年九月二十八日乘火車抵達。根據會院年表所述:「這是鮑思高神父首次接觸捷克。青年吃過粗陋的午飯,真的非常粗陋!然後各人盡力適 應當地的生活。有一段時間,他們只睡在鋪上乾草的地上。」施塔里神父必須到處求乞、聯絡辦公室、經常奔走和尋找恩人,才能為團體提供生活所需。然而,修會事業日益 蓬勃,以致從一九三一年起,每年約有二十個青年加入初學院。佛萊斯特成為培養捷克慈幼會聖召的地點。

由於會院面積太小,不足以容納不斷加入的青年,因此必須擴建,讓來自初學院的修生也可在這裡進修哲學。有些前往外地傳教區,但大部分都住在這裡,那是當時唯一的會 院,會士年青和缺乏經驗。為了維繫團體,院長必須處事圓滑,親切待人。然而困難接踵而至,捷克戰後的反教權政府不願承認慈幼會的合法地位。施塔里神父在這裡服務了 九年,面對各種困難和不安,但他仍堅持不懈,從不放棄,一切運作順利。他處事有條不紊,時常喜樂,深受眾人的愛戴,連會院以外的人也敬愛他。他擔任院長直至一九三 四年。

傑出學生

依納爵神父擔任院長期間,若望‧梅德神父(Fr. John Med)及烏里克‧梅德神父(Fr. Uldric Med)兩兄弟是他的備修生和初學生,兩人都非常敬重他。若望神父是印度的傳教士。一九四六年至一九五五年期間,他在印度南部提魯帕杜爾(Tirupattur)的備修院 出任院長,會院約有二百個青年。他在任期間,預科學校和聖心書院(現時已為獨立學校)獲得承認。其後,他出任多個會院的院長、馬德拉斯省(Madras Province)省會長、印度北部曼尼普爾(Manipur)的色那帕提(Senapati)綜合會院的初學師和創立人。他哥哥烏里克神父也是慈幼會會士,主要負責為施 塔里神父的列品案編纂文件。

若望‧梅德接受初學培育時,由於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營養不良,因此身體非常虛弱,曾患上肺結核。他加入修會時須接受身體檢查,施塔里神父體諒他的情況,讓他最後 才接受檢查,這時醫生已很疲倦,只會匆忙了事。因此,他順利通過檢驗。後來,若望感到難以服從當管理員的哥哥,而且品行分數很低,幾乎給遣回家,但多得施塔里神父 再次挽救他的聖召。

施塔里神父的學生記得他是個很有聖德的人,時常祈禱,也是個體諒別人的長上,總是充滿喜樂。他不喜歡出風頭,願意犧牲,富於信德和謙遜,意志堅強。依納爵須付出極 大努力,才能為團體提供所需,讓團體繼續運作,甚至親自從事勞動工作。作為長上,他明確指出金錢並非修道生活最重要的事物。即使在最貧乏和艱苦的環境下,他也能締 造團結和家庭氣氛。在他的領導下,沒有人想過不服從他。

捷克首任省會長

一九三五年,長上決定設立捷克會省。依納爵神父經過多年的勞碌工作和痛苦後,已經疲憊不堪,希望好好休息。可是,他卻獲委任為捷克首任省會長。他接受任命,依然信 賴天主的照顧,並說:「願天主的旨意奉行。我必服從。」他完全相信,天主和聖母進教之佑不會棄他不顧,必會及時援助他。這是屬於捷克的時期,當地的慈幼會聖召蓬 勃。可是最初的會士非常年輕,並非全部訓練有素,但省會長勇敢地推行各種慈幼會青年使徒工作,無懼不利的政局所導致的重重困難。依納爵神父經常對會士說:「只要在 白晝,我們就要繼續工作,上主會在晚上整頓一切。」一九三七年,省會長向杜林的長上提交會省報告,匯報他在天主降福下努力工作的成果。以往合共有九十八位慈幼會會 士、十八位司鐸、七位修士、七十三位修生。在他的領導下,慈幼會會士增至二百七十人,還有另外二十位會士在傳教區工作。

會省和他個人還要面對更嚴峻的考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捷克先遭瓜分,其後被強大的德國摧毀。斯洛伐克(Slovakia)脫離捷克(波希米亞及莫拉維亞),成 為獨立國家,但完全受德國獨裁者希特拉操控。鑑於當前的政局,長上成立了斯洛伐克會省,覆蓋捷克和莫拉維亞的部分地區。施塔里神父把它視為天主旨意而甘心接受。

拘捕勞改

一九三九年三月,希特拉軍隊佔領波希米亞及莫拉維亞。九月一日,德國向波蘭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旋即爆發。同年十二月十四日,施塔里神父年滿七十歲。雖然戰況激 烈,他仍保持平安喜樂,鼓勵所有人努力工作。一九四二年六月,德國進攻蘇聯,波希米亞及莫拉維亞的情況轉壞。慈幼會在摩拉維亞奧斯特拉瓦(Moravska Ostrava)的總部遭軍方徵用。一九四二年六月,駐守布拉格的盟軍處決希特拉的代表海德里希(R. Heydrich),其後可怕事件接連發生:一百人遭槍殺、一萬人成為人質。至於慈幼會會士,有五十個年青會士被囚禁在集中營。一九四三年,佛萊斯特會院亦被徵用。依納爵 神父和他的會士陷入痛苦的日子。他們無家可歸,佛萊斯特的本堂神父只能收容其中幾個,其他會士則到捷克莫拉維亞山區的夏令營避難,但那裡絕不舒適。儘管陷入如此境 況,省會長繼續祈禱和信賴天主,建議會士舉行一個聖母敬禮。他經常說:「我們從天主手中接受一切吧。」可怕的戰事終於在一九四五年五月結束。在這場戰爭中,沒有慈 幼會會士被殺,也沒有會院被破壞,這顯然是聖母的保護。雖然有許多慈幼會會士在集中營受苦,但他們也能在慘痛的戰爭中活下去。

杜洛塔樞機

戰爭過後,有短暫的和平。會士離開了勞改營和藏身地點,重拾正常的生活。遭囚禁的杜洛塔神父(Fr. Trochta)也獲釋,出任林默里斯(Limerice)主教。當施塔里神父得知他的會士晉陞主教,只說:「可憐的杜洛塔,不知他的前景如何啊!」所有人聽後都感驚訝, 但施塔里神父的話確實是對的。不久,共產主義者掌權,主教再被囚禁,慘遭嚴刑折磨,後來雖獲無罪釋放,但要像普通工人般生活,在捷克紅軍政權下受秘密警察的監視。 因他忠於信仰,成為教宗「默存心中」(In Pectore)的樞機。其後他繼續受苦,終其一生不斷地遭受難以置信的折磨。

依納爵神父七十七歲時,要求長上讓他退任,但長上不同意。天主願意他在會省的復甦時期領導會省,但這個時期很短暫。在這期間,這個年長的省會長除了重組備修院、初 學院和神哲學院外,也開設孤兒院和青年工人的宿舍。

退休後事業被摧毀

修會終於在一九四八年二月二十四日任命新省會長安多尼‧德拉克神父(Fr. Anthony Dvorak),以接替依納爵‧施塔里神父。依納爵神父終於可退休,在佛萊斯特會院作告解神師,為青年提供最後的服務,在陰暗的告解亭裡給人赦罪。

可是,俄軍從沒有離開捷克國境,蘇聯顯然要再次統治該國。一九四八年秋季,慈幼會會士陷入第二階段的痛苦歲月,佛萊斯特院長遭囚禁,備修生被驅散。不久,軍隊佔領 了所有慈幼會會院,把會士們囚禁在集中營。

施塔里神父還在意大利佩洛沙阿根廷會院時,已多次對學生們說,慈幼會在捷克的事業將會興盛發展,然後一切要被摧毀,他將在「小婦人」(Little Ladies)的照顧下,孤獨地死去。

社會和政治局勢帶來苦難,多年建立的事業毀於一旦,加上年紀漸長,影響施塔里神父的健康。一九五零年,他患上腦癱。後來健康稍為恢復,能夠舉行感恩祭,在自己的房 間聽告解,接見探訪他的會士。會士在不人道的制度下,幾經艱苦才獲准探望他。他時常強調「要堅強」,也就是保持忠信,永不放棄。

患病逝世

一九五三年一月八日,他第二次心臟病發,大限將至。他神志清醒,忍耐地受苦,順從天主的旨意。一九五三年一月十七日,剛服完兵役的丘達雷神父(Fr. Chudarek)探訪他,使他很感安慰。他來訪時,施塔里神父在年青神父的協助下,舉起手來,降福所有的人,然後倒在床上,與世長辭,享年八十三歲。只有數位會士喬裝平 民,把他葬在當地的墳場,但出席葬禮的人民很多,他們深信施塔里神父是位真正的聖人。「一粒麥子如果不落在地裡死了,仍只是一粒;如果死了,纔結出許多子粒來。」 (若12:24)

聖德昭著

施塔里神父是勇敢的先驅,天主葡萄園的晚來者,他的聖召曾受嚴峻的考驗,健康雖一直欠佳,但仍承擔艱難的任務,盡忠職守,承受偉大的犧牲和個人的痛苦,忍受戰爭和 專制政權的壓迫,忠於鮑思高神父和慈幼會,秉持真正的慈幼會精神,把這種精神注入他的工作。他虔心恭敬聖母,是他家鄉的慈幼會事業先驅和支柱,但要面對團體四散的 痛苦、會士們必須匿藏他處或被囚禁在集中營。他在安老院逝世,以不記名的墓碑下葬於公墓中,「再沒有比這更大的愛情了……」(若15:13)

依納爵‧施塔里的真福和封聖列品程序於一九九三年三月五日展開。

 重要日期

1869年 : 生於西利西亞波勒斯留

1896年 : 於意大利伊夫雷亞宣發永願

1901年 : 晉鐸

1921年 : 被派往斯洛維尼亞盧布爾雅那

1924年 : 意大利佩洛沙阿根廷會院院長

1927年 : 捷克佛萊斯特會院院長

1935年 : 南斯拉夫省省會長

1948年 : 佛萊斯特告解神師

1953年 : 與世長辭

1993年 : 列品程序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