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忠僕若瑟‧
奧斯定‧亞里拔神父

天主忠僕若瑟‧
奧斯定‧亞里拔神父

出生地
法國 阿韋龍 特雷多

出生日期
1879年12月17日

去世日期
1963年3月19日

享年:84

身份
神父,慈幼會會士

列品案開始日期
1995年

「慈悲的天使」

天主忠僕若瑟‧奧斯定‧亞里拔神父
Servant Of God
Fr. Joseph Augustus Arribat
(1879-1963)

早年生活

若瑟‧奧斯定於一八七九年十二月十七日生於法國阿韋龍(Aveyron)的特雷多(Tredou),在家中排行第二。亞里拔家是個貧窮家庭,但全家人都是虔誠的基 督徒。他日後成為慈幼會司鐸,是首位獲展開列品程序的法國慈幼會會士。同樣生於阿韋龍的巴黎馬蒂樞機(Cardinal Marty)說:「天主堅持不懈、頑強不屈,生於阿韋龍的人亦然。」由於家境貧窮,因此若瑟多年無法上學。然而,奧斯定十八歲時,家庭環境逐漸好轉後,他立即在一八九七年 十月入讀馬賽(Marseilles)的慈幼會學校。他最初有點猶豫不決,這也難怪,因為他的同學都是不足十一歲的小孩子。

在意大利工作

雖然鮑思高神父當時已逝世十年,但亞里拔給他的生活和工作所吸引,申請加入慈幼會。他成為慈幼會的備修生,屬於「成年聖召」,在土倫蒙特提(Toulon- Montety)的青年中心擔任活動策劃人。

反基督教政黨管治法國直至十九世紀末,到了二十世紀初,更企圖清除法國社會的基督信仰特色。隨軍司鐸的職位被取消,法庭和醫院要刪除宗教標記。他們要推行完全世俗 化的教育,使學校成為「沒有天主的學校」。

天主教徒深信,必須為青年推行富於基督信仰精神的教育,因此他們投入龐大經費,在所有政府學校旁邊興建教會學校。他們的效率奇高,到了一八九八年,天主教學校的學 生竟佔法國中學和高中學校所有學生的41%。一九零二年,法國總理是激進的孔布(Combes)。他以激烈手段應付這情況,立法驅逐法國境內三萬個修道人,沒收他 們的學校和財產。兩年後,政府宣布所有教堂、神學院和司鐸會院為國家的財產。對信友而言,尤其是修會和他們的學校,這是個嚴重的打擊,幾乎是他們的喪鐘,修道人全 遭驅逐四散。被趕出法國的慈幼會會士越過阿爾卑斯山脈,到達山脈另一方的意大利,在杜林二十五公里以外阿維連納(Avigliana)的聖母堂附近,設立初學院, 且發展蓬勃。當時被驅逐的初學生包括奧斯定‧亞里拔。他在鮑思高神父的祖家開始度慈幼會生活,並在一九零三年十月二十日獲真福彌額爾‧盧華神父授予會衣。一九零五 年三月二十五日,亞里拔在伊夫雷亞(Ivrea)宣發聖願,成為慈幼會會士。

重返法國,領受鐸職

孔布政府制定的法律只驅逐在學校任教的修道人,但沒有改變基本司法制度,教育自由仍然獲得保障。亞里拔返回法國後,開始推行使徒工作,與其他慈幼會會士共同生活, 過著半匿藏的生活。他們不能公開修道人的身分,不可穿會衣,也不得以慈幼會會士的身分管理會院和學校,而須使用獨立組織的名義,例如「基督教育組織聯會」 (L’alliance des maisons d’education chretienne)等。因此,亞里拔得以繼續為晉鐸進修,於馬賽和納瓦拉(La Novarre)推行慈幼會工作。一九一二年十二月十二日,三十三歲的亞里拔在馬賽晉鐸。


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在一九一四年爆發。八月三日,德國向法國宣戰。面對共同敵人,加上國家安全受威脅,所有反教權活動也中止了。國家總動員抗敵,甚至過往遭驅逐的修道 人也被召回保衛國家。他們全部回國,合共有二萬五千位司鐸、修道人和修生穿上軍服,加入戰爭,其中四千六百零八人戰死沙場。亞里拔也被徵召入伍。他擔任護士,也負 責抬擔架,在戰場附近的戰壕目睹許多混亂和悲慘情景,有人稱之為「地獄」。有個熟悉亞里拔和這場戰爭的人說:「亞里拔絕不喜歡提及戰爭時期,但如果有人提起,他絕 不會拿軍人的英勇和犧牲開玩笑。他曾在戰壕目睹人們死於機槍之下。」

一九一七年,教宗本篤十五世懇求各國結束這場可怕的屠殺。亞里拔神父曾近距離目擊慘無人道的殺戮:一百萬士兵死於索姆河戰役(Battle of Somme),七十萬人在凡爾登戰役(Verdun)慘遭屠殺。德軍首次使用噴火器,而前往凡爾登的法國大軍在途中被噴火器襲擊,潰不成軍。如此,我們可以理解,為何亞里 拔神父不喜歡提起戰爭。

年青基督徒工人

戰爭結束後,法國的信仰氣氛有所改變。過往的物質主義使神父和教師遭驅逐,其後他們更被送往戰場,面對機槍。這一切使法國社會留下深刻的印象。戰爭結束後,許多戰 爭英雄回來,決定維繫法國社會的「團結」。一九一九年的大選舉行後,溫和派掌權,他們在二十世紀初反對孔布制定的反教權法例。慈幼會事業也能穩定發展。亞里拔神父 開始在納瓦拉努力工作。他擔任青年的神修導師直至一九二六年,當時更被稱為「訓導司鐸」。

一九二六年,蘭德神父(Fr. Lhande)出版《郊區的基督》(Christ in the Periphery)一書,使法國天主教徒(甚至神父)發現一個重大事實。原來他們身邊和他們所生活的堂區內,住著許多對基督信仰一無所知的工人。這個發現帶來挑戰,使信 友感到要把耶穌介紹給工人的迫切需要。不久,信友展開「青年基督徒工人」運動(Jeunesse Ouvriere Chretienne),向這些工人宣講基督。

多個會院的院長

尼薩

一九二七年,亞里拔神父被派往尼薩(Nizza)的慈幼會會院,講授教會要理,並以基督信仰精神策動青年中心的青年工人。一九三一年,他出任院長,被派到納瓦拉, 在那裡服務三年。與此同時,他也負責管理索維邦(Sauvebonne)的聖希道堂區(St. Isidore)。

莫蘭特‧沃斯(Morand Wirth)寫道:「亞里拔並非擔任院長或主任的人才。」他認為亞里拔最值得欽佩的,就是即使他不適合出任這些職務,但也獲得人們的敬重。他流露的高貴和尊嚴使人印象深 刻,開放誠懇,經常笑面迎人。他瘦削的身軀和克苦精神使人聯想到聖維雅納(Cure of Ars),但他的親切笑容和仁慈卻肯定是慈幼會的風格。奧斯定神父為人隨和即興,重視靈修,心境年青。作為告解神師,他赦免告罪者,體諒和鼓勵他們。他的另一特點,就是尊 重所有的人,甚至有點恭敬,尤其是對待青年。他尊稱三十三歲的年青婦女為「可敬的女士」,或稱小孩子為「先生」,或許那是以往的禮節,但他並不造作。亞拔里非常尊 重別人,以致無須談及信仰,已能使他們明白作為天主子女的身分。他的堂區有個共產黨工人,他每次遇見這工人都向他脫帽致意。

莫爾日難忘的要理班

亞里拔在納瓦拉服務三年後,被調派至瑞士的莫爾日(Morges),在那裡服務一年(一九三四年至一九三五年)。他當時的一個舊生這樣憶述他所任教的要理班:「聽 到聖維雅納的生平故事後,我們年青的心靈認為,亞里拔神父也是我們的聖維雅納。他的要理班簡單扼要,吸引我們專心聆聽。他為人慈祥,我們就像看到了天主,給我們年 青的心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次世界大戰

一九三五年至一九四一年,亞里拔遵從長上的吩咐,到瑞士羅德茲教區(Rodez)的米羅(Millau)出任慈幼會會院的院長。這時,另一場大戰爆發。法國與英國 向德國宣戰,對抗在兩日前侵佔波蘭的納粹獨裁者希特拉。當時亞里拔神父已六十歲。所有年青力壯的會士均到前線作戰,他不禁想起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他目睹的機槍、 屠殺和佈滿跳蚤的戰壕。

德國在一九四零年五月十日反攻,法國在一個月內被戰敗。六月十四日,德軍佔領了巴黎。


維拉穆爾的六年艱苦歲月

一九四一年秋季,亞里拔被派往圖盧茲(Toulouse)附近的維拉穆爾(Villemur-sur-Taran)領導慈幼會事業。他在當地服務了六年(一九四一 年至一九四七年),再度經歷可怕的戰爭。這些歲月危機重重,但也充滿天主的恩寵。

希特拉在德國實施反猶太法例多年,也在法國實施這些法例,旨在殲滅猶太人。里昂(Lyons)與圖盧茲、熱利耶(Gerlier)與薩利埃熱(Saliege)的 總主教發表牧函譴責該等「野蠻和違反基督徒精神」的法例。許多神父、修道人和修會會院冒著遭報復的危險,暗中收留猶太人,以免他們被送進集中營受死。亞里拔神父在 維拉穆爾的慈幼會會院收留了許多猶太青年,因此德軍進駐慈幼會學校時,他須行事審慎冷靜,保持親切,方可避過一場大災難。

慈幼會會院附近有個政治難民營,那裡氣氛緊張,某天更出現嚴重的衝突,不同政見的人士發生打鬥。他們請亞里拔神父前來調停。他發揮真誠、明智和勇氣,很快就把爭執 平息下來。

維拉穆爾市長的女兒透過信件作證說:「亞里拔神父雖沉默寡言,但他的臨在與別不同,給予我們勇氣……我們在維拉穆爾目睹三個因他的轉禱而發生的奇蹟。」

由於健壯稱職的會士都被徵召從軍,因此會院缺乏人才。一九四四年,亞里拔神父已六十五歲,但必須更勞碌工作,以彌補人才不足的情況。許多人也形容他為謙卑的僕人, 隨時候命幫助和服務別人。他的日常工作就是打掃操場、清潔洗手間、洗碗碟、照顧病人、管理小聖堂。他確實相信耶穌的話:「我實在告訴你們:凡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兄弟 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瑪25:40)莫蘭特‧沃斯神父指亞里拔或許從沒有談論僕人教會或貧窮教會,但他以卓越的方式,活出謙遜、真誠、服務和仁慈 的美德,親切對待在會院服務的農夫、工人、廚師或園丁。


和平歲月

一九四五年春季,和平終於降臨。會士在戰後重返會院,繼續作基督徒教育家,但須面對糧食短缺的問題。見證人表示,亞里拔神父效法彌額爾‧盧華神父,用麵包屑伴湯進 食。他經常胃痛,只喝暖水舒緩,並說:「不過是胃潰瘍,沒什麼大不了!」

當時的一個學生後來憶述說:「我小時候在維拉穆爾認識亞里拔神父。他不僅仁慈待人,也善待動物。他的愛心使我感動。」另一個學生說:「這位良善的神父經常拿著一盒 麵包屑,蹣跚地走向『屬於他』的鴿子,逗牠們前來,還與牠們說話。這使我想起聖方濟‧亞西西。」一九四七年,六十八歲的亞里拔神父被派到安錫(Annecy)教區 的托農(Thonon)領導慈幼會事業,在一九四七年至一九五三年一直在當地服務。在那個時代,神職和修道聖召開始減少。法里普(E. Phalippou)憶述說:「他認為自己只對小孩子和小動物有所幫助,但其實也幫助培育了許多修道、司鐸和平信徒聖召。」一位慈幼會會士作證說:「我是個年青的藥理學學 生,經常到托農的青年中心。我告訴亞里拔神父,我渴望成為司鐸服務青年。當時,我非常欣賞他的明智和審慎。他頗有直覺能力,懂得應說什麼和作什麼,對待青年真誠謙 遜。我感到茅塞頓開,完全放鬆下來。」


晚年生活

一九五三年,亞里拔年滿七十四歲,願意接受任命到他年青時推行許多工作的納瓦拉,擔任初學生和學生的告解神師。他的虔敬精神純樸傳統,深切摰誠,加上經驗豐富,對 青年貢獻良多。一位慈幼會會士作證說:「他劃十字聖號時虔誠恭敬,使我們這些年青人察覺天主的臨在。他在祭台前的專注使我們所有人深受感動。」另一位會士也見證了 亞里拔神父的晚年生活,看見他恭敬地在聖體前行跪拜禮,他說:「他加強了我的信德!」

亞里拔神父在納瓦拉生活至一九六三年,終於與天主相會。他臨終期間,身體有許多毛病,受了許多苦,但仍然善待別人。一個後來成為慈幼會會士的納瓦拉舊生說:「亞里 拔神父臨終前幾天的生活使我感動。我希望效法他,成為慈幼會會士。」

與世長辭

一九六三年三月十九日,天主前來召見祂的忠僕。亞里拔神父享年八十四歲。他憑其一生言行,教導所有接觸他的人一個簡單而重要的道理:「敬 愛天主是件輕鬆簡單的事。」他生前那隻只有他能馴服的惡犬走近他的靈柩,發出哀號,就像哀悼一位離世的摯友!

 重要日期

1879年 : 生於法國阿韋龍

1905年 : 於意大利伊夫雷亞宣發聖願

1912年 : 於馬賽晉鐸

1931年至1953年 : 於多個會院出任院長

1953年至1963年 : 於納瓦拉擔任告解神師

1963年 : 與世長辭

1995年 : 列品程序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