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福 瑪利亞‧唐嘉蒂修女

真福 唐嘉蒂修女

出生地
意大利 布雷西亞 科特諾戈茲

出生日期
1883年2月17日

去世日期
1969年8月25日

享年:86

身份
母佑會修女,在南美洲的傳教士

列品案開始日期
1986年9月7日

「以無可比擬的方式,傳遞基督的美善」

真福 瑪利亞‧唐嘉蒂修女
Blessed Sr. Maria Troncatti
(1883-1969)

家庭生活

一八九二年,一份《慈青通訊》如常寄到意大利布雷西亞(Brescia)的科特諾戈茲(Corteno Golgi)。布爾拉老師(Miss Buila)一向在課程結束前,為他的男女學生朗讀雜誌部分內容,包括傳教士的來信、他們在南美洲貧苦國家的經歷、他們為印第安人和新移民推行的工作等。學生們都聽得入 迷,其中包括九歲的瑪利亞‧唐嘉蒂,黝黑的雙眼煥發天真的神采。瑪利亞真希望立即動身到傳教區,但她還要留在家裡照顧父親賈科莫(Giacomo)和母親瑪利亞。 每到夏季,她也要登上阿爾卑斯山脈的山坡放羊,為正在高原草場忙著看牛、擠牛奶和製造乳酪的父母煮玉米粥。

賈科莫‧唐嘉蒂並不富有,但擁有一座小房子、一個廣闊的阿爾卑斯山牧場,在科特諾還有一座房子。瑪利亞在一八八三年二月十七日出生,瑪利亞出生後兩天,祖母把她裹 在圍巾裡,走過積雪厚達兩呎的雪地,到堂區聖堂讓她受洗。她在三年後領堅振,在七歲時初領聖體。瑪利亞非常聰敏,是班裡最年幼的。三年後,她完成四年級課程。鎮內 沒有機會繼續讀書,因此布爾拉老師決定自行開辦五年級,取錄瑪利亞‧唐嘉蒂為首位學生。

母佑會聖召

一九零零年,年滿十七歲的瑪利亞先鼓起勇氣向姐姐佳琳(Catherine)表達心意,然後對本堂神父波托洛神父(Fr. Bortolo)說自己希望度修道生活。神父指出當中的困難,尤其說她不符合資格,而最大的問題是要徵求父親的同意。她父親是個粗人,但很疼愛女兒。他只須嚴厲一瞥,她便 不敢再說話。這情況維持了四年,瑪利亞繼續祈禱,服從父母,耐心地如常幹活。本堂神父偶爾來訪,與她的父母交談。一九零四年,瑪利亞二十一歲,越發相信修道生活是 她的聖召。她暗中寫信給盧華神父,而盧華神父則把她的來信轉交給達葛祿修女(Mother Daghero)。她邀請瑪利亞到提拉諾(Tirano)的加里波底街(Garibaldi)會見長上。朱迪‧托雷利修女(Sr. Judith Torelli)與她見面,給她鼓勵;本堂神父也勸賈科莫別阻止女兒度修道生活。瑪利亞終於獲得父親的同意,在十月中旬獲取錄為備修生。父親提供她所需的一切,再沒有表示 反對,但跟她道別後,便昏倒了。她在一九零四年十月十五日離開科特諾。

初學培育

瑪利亞抵達尼薩(Nizza)後,總會長達葛祿修女親自迎接她。她感到迷茫,因為自感不足和思念家鄉。布魯納(La Bruna)初學院的長上考慮押後授予她會衣。一九零六年八月十二日,她開始接受初學培育,初學師為羅辛娜‧吉拉迪(Rosina Gilardi),但沒有任何親友出席她穿會衣的典禮。由於心情憂傷,她患上頭痛、失眠、食慾不振、長期長瘡等病痛。她在日記中寫道:「但願所有人忘記我。請取去我的一 切,好讓我完全屬於祢。請增加我的愛,賜我犧牲、謙遜和克己精神,使我作祢手上的工具,造福眾多可憐的人靈。」可憐的人靈是指痲瘋病人,她渴望一生服務他們。由於 健康欠佳,她僅獲准發願一年。一九零八年九月十二日,她宣發初願,成為母佑會修女。

羅西納諾、維拉茲及尼薩

十天後,她到羅西納諾會院(Rosignano Monferrato)當廚師和女青年的傳道員。女青年看見她勤奮工作,並感到她很善良,因此非常喜歡她。一天,她在劈柴時,一只手指嚴重受傷,幾乎要被切除。後來她感染 傷寒,越來越嚴重,在三月十七日被送往尼薩。她康復後,省會長(她以前的初學師)派她和嘉勒修女(Sr. Clare)到維拉茲(Varazze)去,在那裡生活了十年。期間,她寫道:「我們應在所有事物身上,並在任何地方看見天主……我們要藉著短經和服從與祂交談。」第一次 世界大戰將近結束時,瑪利亞及嘉勒‧諾沃修女(Sr. Clare Novo)獲選修讀護理課程。維拉茲的市立學校已轉為軍方醫院,而她就在醫院病房奔走,照顧遭手榴彈炸傷的軍人,治理和安慰他們。

一九一五年六月二十五日,她們剛從學校回來,便遇上龍捲風吹襲維拉茲。全城傾盆大雨,特爾魯灘(Teiro)缺堤,洪水湧入學校,圍牆後的小路成為洶湧的河流,飄 浮著傢俱、牛隻、以及被連根拔起的樹木;操場成為澎湃的汪洋,校舍圍牆也倒塌了,水位湧至腰間。她向聖母祈求,答應如果獲救,便會到傳教區為痲瘋病人服務。唐嘉蒂 修女發現自己不知怎的坐在一張餐桌上,隨著水流漂浮。她也救了嘉勒修女,但有另一位修女卻被洪水沖走了。

傳教士聖召

瑪利亞‧唐嘉蒂修女寫了一封長信給總會長,詳述所發生的事,並申請到傳教區服務痲瘋病人。七年過去了,她的申請書還留在長上的書桌上。她還要在維拉茲多留三年。除 了日常工作外,她還要管理祭衣房。她盡忠職守,獲眾人欣賞。戰後許多患病的修女都湧到尼薩的母院。此外,在聖誕節期間,有二百個寄宿生留在這裡。瑪利亞修女獲指派 為看護。

一九二二年三月十四日,患上肺炎的女青年瑪莉娜‧魯茲(Marina Luzzi)垂危。瑪利亞修女在她身邊照顧她。這個青年在臨終那天晚上,瑪利亞修女與她單獨在一起,對她說:「瑪莉娜,你很快就會看見聖母了。請為我祈求她向耶穌求恩,讓 我成為服務痲瘋病人的傳教士。」瑪莉娜微笑地看著她,低聲說:「你將會到厄瓜多爾(Ecuador)當傳教士。」瑪莉娜‧魯茲這個純潔的靈魂,曾向天主祈求最後的 恩賜,讓她死在「聖母的會院」。當天晚上,她得償所願,前去見天主了。三天後,總會長達葛祿修女召見唐嘉蒂修女,對她說:「很久以前,你曾要求到傳教區去,但在戰 爭時期,怎能派你去呢?現在和平了,你可前往厄瓜多爾去。」

一九二二年五月七日,厄瓜多爾的宗座監牧柯勉蒙席(Mgr. Comin)跟她見面,得知她獲選到厄瓜多爾傳教區服務。當時,厄瓜多爾省會長米奧蒂修女(Mother Mioletti)正在探訪意大利,並物色傳教聖召。她招募了四位修女,包括三十九歲的唐嘉蒂。九月二十五日至十月六日,瑪利亞修女在「紡織之城」基愛里 (Chieri),學習操作織布機。

厄瓜多爾傳教士

傳教士乘搭的輪船抵達里昂(Lyons)及馬賽(Marseilles),經過直布羅海峽(Gibraltar)、大西洋、巴拿馬海峽(Panama)、太平洋, 最後沿哥倫比亞海岸往厄瓜多爾,進入瓜亞基爾(Guayaquil)的海灣。城外有座木屋,住著一些母佑會修女,陪伴女青年唱歌、學習和遊戲。瑪利亞修女在當地首 次以傳教士身分度過聖誕節。厄瓜多爾分為三個地區:海岸、山區(Cordillera)及東部地區,國內有六百萬人口,參差不齊地分布各地:49%住在沿海地區; 另有49%住在沿海地區至安第斯山脈的各省份,白人與原居民混雜居住;2%住在東部偏遠遼闊的土地,居民包括殖民者、白人冒險家(大多來自秘魯及哥倫比亞)和原居 民,而大部分原居民為舒爾人(Shuar)和阿丘雅人(Achuar)。白人與原居民住在同一森林,經常發生打鬥。慈幼會會士和母佑會修女嘗試接觸這2%被遺忘的 土著人民,希望使他們受惠於基督信仰和現代文明。

瑪利亞修女起初留在屯赤(Chunchi),那是位於安第斯山頂的小鎮,居民為土著部落。她在當地生活了三年,適應當地的環境,並接受傳教生活的訓練,以服務東部 地區的部落。她在那裡是個醫生,配備流動診所和一位藥劑師,還開設一個小型藥店。她努力醫治身體和精神的疾病,為社會和精神福祉作出貢獻。


遠征舒爾族地區

一九二五年某天,傳教士道明‧柯勉主教(Bishop Domenico Comin)抵達屯赤,並說:「是時候開始遠征,我們要橫過廣濶的安第斯山脈地區,下山到殖民者和舒爾印第奧人(Shuar-indios)生活的森林。」

傳教團領隊雅賓‧庫爾托神父(Father Albino Curto)先走一步,到這個未開發的地區,與一些工人修築了一條小徑,興建幾所小房子,作為日後長途旅程的歇息處。他們到達高二千米的昆卡(Cuenca),在奉獻給 「聖母聖心」的小屋裡暫歇。傳教團成員包括唐嘉蒂修女、她的兩個年青同伴道明‧巴拿里修女(Sr. Dominga Barale)和夏洛特‧聶托修女(Sr. Carlotta Nieto)、省會長及一個初學生。她們作好準備,將要穿過茂密的森林,越過熱帶森林密集的灌木叢。她們穿上圍裙和外衣,戴上大帽子,穿好靴子。同行的還有柯勉主教、兩位 慈幼會會士及十二個強壯的工人,領隊為雅賓神父,殿後的是來自昆卡的騎馬護衛隊,沿路是洶湧的河流,佈滿可怕的深坑和巨大的山峰。他們登上三千米高的巴依拉 (Pailas),晚上在雅賓神父搭建的森林小屋度宿。翌日早上,主教主持感恩祭,護衛隊返回昆卡,傳教士繼續徒步前進,踏上彷彿沒有盡頭的小徑,穿過茂密的森林 地帶。唐嘉蒂已忘記他們走了多久。雅賓神父在前方領路,不斷地唱歌讚美聖母。


以小刀施手術

突然,科貝尼神父(Fr. Corbellini)的槍聲打破了寂靜。他與一些舒爾族人從另一方前來與傳教團會合,看到他們後便開槍示意。他們一起乘獨木舟沿保特河(Paute)前進,到達曼德茲 (Mendez),即柯勉蒙席管理的宗座監牧區中心。正在那裡,他們碰上了不幸事件。有百多個武裝和凶惡的舒爾族人曾在傳教區聚集,當兩個部落發生衝突時,酋長的 十三歲女兒不幸受傷,子彈穿過她的手臂,射進胸膛。酋長走到科貝尼神父面前,用結結巴巴的西班牙語說:「你治好,我幫忙,治不好,殺你們!」女孩必須接受手術,才 可取出射進胸膛的彈頭。主教對唐嘉蒂修女說:「只有你懂得醫學知識。你行嗎?」「不!」「照樣施手術吧,我們會祈禱。」瑪利亞修女向聖母祈禱後,拿出少許碘酒, 把小廚刀用火消毒後,便動手割開在彈頭四周形成數天的膿瘡,彈頭隨即跌出,落在舒爾族人的腳邊,他們滿意地笑了。不消三天,酋長女兒已能返回森林,與族人一同生活 了。

在馬卡斯獻身服務四十四年

傳教團離開曼德茲,沿烏帕諾河(Upano)走了四天,到達馬卡斯(Macas)。馬卡斯是個殖民村落,附近一帶是希瓦羅人(Kivros)的地方,住有許多舒爾 族人。他們尚未抵達,當地人已聽聞他們的故事:在宗座監牧區總部曼德茲,唐嘉蒂修女曾用一把小刀施手術,救了中槍的酋長女兒,因此舒爾族人讓路給他們。族人還用鼓 聲向整個森林宣告:「有個比所有巫醫更出色的醫生來了,讓她和同行的人通過。」

傳教區位於山頂,修女們住在一座小房子裡。民眾熱烈地歡迎他們,還送來禮物、母雞、蜜糖、葡萄和香蕉。他們一起在馬卡斯度過聖誕節。一九二六年初,省會長和初學生 先陪伴主教回去了。

唐嘉蒂修女和兩位年青修女留在小木屋,流淚痛哭,戰戰兢兢地入睡。她們要面對一望無際的森林,嘶嘶作響的蛇,吼叫的猛獸,以及危險的舒爾族人。然而,這三個修女要 在這裡度過餘生。唐嘉蒂修女很快捲起衣袖,對其他兩個年青修女說:「工作吧,聖母會幫助我們的。」當時她四十二歲,將在這個森林生活四十四年,在流動診所、學校、 路邊服務,乘小船接觸希瓦羅人(Kivaros),他們開始稱她為「小媽媽」(madrecita)。漫長的歲月充滿活動、犧牲、成功、憂傷和使徒工作。她為人民 服務,就像人們手上互相傳遞的錢幣,供人使用,並作了許多善事和使人感動的愛德行為。

某天早上,修女在會院門邊發現一個九歲的女孩。她們問她說:「你是誰?」她答說:「我是雅保齊(Yambauci)。我看見你們經過里奧布蘭科(Rio Blanco)。我希望以後和你們住在一起。」瑪利亞向雅保齊學習舒爾族語,並請一位傳教士把要理書翻譯成舒爾族文字。繼雅保齊之後,再來了十個女孩,然後增至三十個,最 後會院有八十個印第安女青年寄宿生。有一次,瑪利亞修女收容一個被醉酒丈夫虐打的白人婦女。她在晚上帶著幾個孩子逃出來,懇求修女收留她:「小媽媽,如果你不收留 我們,他會殺掉我們啊!」此外,有個貧窮的女僕誕下私生子,遭人追殺。瑪利亞修女收養了她的兒子,把他放進床邊的籃子裡,視他如親兒般養育成人。

當時厄瓜多爾東部沒有醫生、醫院和藥物,但瑪利亞具備護士的巧手和醫生的明目。她先在馬卡斯開設診所,並在蘇庫亞(Sucua)設立碧岳十二世醫院,因此獲得眾人 稱頌。她煥發美善的光輝,笑容親切,明智規勸別人,廣受歡迎,醫院以外的人也來向她求救。她在病床之間奔走,安慰病人,給他們希望,還設立產科病房,擴大各部門, 改進手術設備,徵募專業醫生和合資格護士,在瓜拉圭澤(Gualaquiza)、曼德茲和蘇庫亞三座醫院提供一流的護理服務,並在印丹扎(Indanza)、泰沙 (Taisha)、奇瓜扎(Chiguaza)、塞維爾鮑思高(Sevilla Don Bosco)、朱坎札(Chucanza)、瑤匹(Yaupy)、聖地亞加(Santiaga)、利蒙(Limon)及邦波扎(Bomboiza)提供流動診所服務,幫助 數以百計的病人。她鼓勵開辦學校,協助青年學習,甚至提供經濟援助。

工作十年後,唐嘉蒂修女在週年報告中寫道:「我們的小學有七十個學生,工場有八十個已婚或已訂婚的女青年,宿舍有二十個舒爾族孩子和八個白人孤兒,有二百個成年舒 爾族人入讀要理班。當初踏上通往安第斯山脈的崎嶇小徑,在森林地區擴展天主的國,確實是值得的。」她每晚拜苦路和朝拜聖體時,也有此想法。一九四七年十一月,開始 有小型飛機來往曼德茲與首都基多(Quito),森林地區不再與世隔絕。一九四八年八月二十七日,瑪利亞修女乘坐小型飛機,到首都進行退省。她當時已六十五歲了。 接下來數年,森林獲得供電,並設立廣播站、風車、打榖機,甚至有吉普車到達這裡。她見證了「舒爾族聯盟」成立的奇蹟,該組織旨在保護原居民家庭免受白人的剝削。

曾是美國行政人員的猶太人科斯莫‧科塞爾士(Bro. Cosme Cosser)並非基督徒,但他作證說,他從沒有認識像瑪利亞修女一樣,如此富有人情味和堅強的婦女。他說:「我多次想與她交談,但看見許多男女排隊等著和她說話,惟有折 返。這些人包括遇上家庭問題的男士,遭丈夫拋棄的婦女,以及對將來充滿憂慮或遇上其他可怕經歷的女青年。」


精神支柱

早在尼薩時,瑪利亞修女便保存一本筆記簿,在前往馬卡斯和進入森林時,一直帶在身旁。她從筆記簿記載的格言獲取精神的糧食。她曾說:「沒有不作殉道者的使徒。」她 的一生正印證了這句話。

夏洛特修女準備宣發永願時,細察瑪利亞修女的生活,希望效法她。她談論瑪利亞修女說:「她熱衷祈禱,經常到小聖堂,每晚都拜苦路。她手上經常拿著玫瑰唸珠,人們常 說:『瑪利亞修女在祈禱,我們也要祈禱啊。』她散發聖德的芬芳。」一次,唐嘉蒂修女送佳琳修女一幅照片,並寫著:「作為傳教士,我日益感到喜樂。」儘管遇上挫敗, 她仍堅持行善:「我們所行的善事,最後必結出美果。」道明修女憶述,瑪利亞曾與一個三十歲的希瓦羅人橫渡哲倫白諾河(Jurumbaino),前往馬卡斯探訪一個 患病婦女。瑪利亞修女渡河回來時,水深及頸,她失足遇溺,高呼:「聖母進教之佑救我啊!」。她身旁的希瓦羅人就是聖母拯救她的工具。他說:「小媽媽,我多麼怕失去 你啊。你死了,我們怎麼辦!」他在數月後逝世,臨終時說:「我這樣死去,真是高興,因為我有幸救了瑪利亞修女。她的生命比我的寶貴得多了。」

她臨終時,舒爾族人和白人的仇恨越來越深。一九六九年七月四日,大火焚毀蘇庫亞的舒爾族聯盟總部,她為此感到非常痛苦。幸好當時沒有人受傷,但殖民者與舒爾族人之 間的仇恨激增。年老的瑪利亞修女涕淚縱橫地說:「主啊,如果必須有人犧牲,就讓我犧牲吧。」她對舊生德蘭‧坦卡馬(Teresa Tankamash)說:「我希望在其他醜惡的事發生前死去,我不想看見神父或你的丈夫被殺。」她的丈夫是舒爾族聯盟的主席。該組織由傳教士成立,以捍衛原居民的權益。瑪 利亞逝世時,所有白人和舒爾族人都哀悼她:「我們沒有人照顧了,我們的母親死了!」


與世長辭

一九六九年八月二十五日,唐嘉蒂修女八十六歲,雖然雙腿浮腫,但仍堅持乘小型飛機前往參加退省。數分鐘後,舒爾族聯盟的無線電台突然中止節目廣播,一把激動的聲音 宣布說:「今天下午三時正,飛機起飛後,失事撞向地面,我們敬愛的母親唐嘉蒂遇難身亡了。」

省會長原本打算把瑪利亞修女的遺體送往昆卡,但看見蘇庫亞一片悲慟,場面令人心碎,不敢提出這建議。有個殖民家庭讓出墓地。下午四時,省會長及修會代表舉行追思彌 撒,瑪利亞修女的靈柩由蘇庫亞及馬卡斯的村民抬出,離開聖堂和傳教區,經過醫院,繼續前進,隨行的送葬行列沒有盡頭。夏洛特修女走在靈柩後面,不斷對自己重複唐嘉 蒂修女常說的話:「為什麼憂傷?我們是如此接近天堂,多麼喜樂啊!」送葬行列抵達十字路口,那裡有個十字架,是贖主會神父豎立的,以紀念他們在一九五八年的傳教工 作。然後,行列走上通往墓地的斜坡。省會長秘書德蘭‧斐利齊修女(Sister Teresa Filippozzi)看見天空有一道美麗的彩虹,像懸掛在墓地上空的天篷。她指給身旁的人看,並在日後敘述說,在瑪利亞修女下葬聖地亞哥(Santiago)的莫羅納 (Morona)墓地後,這道彩虹才消失。天主曾說:「我把虹霓放在雲間,作我與大地之間立約的標記。」(創9:13)

葬禮結束後,瑪麗塔‧薩爾札修女(Sr. Margherita Sarzoza)致函瑪利亞修女在墨西哥的兄弟,詳述她的遇難經過。他回信說:「我已接獲你的來信,現在回信時也難以抑制淚水。我就像失去親生母親,因為若不是唐嘉蒂修 女,我不會成為司鐸,作現在所作的善事。」

總會長爾莉雅‧坎特修女(Mother Ersiglia Canta)這樣形容她:「她虔敬、謙卑、純樸、可愛,滿溢慈幼會的喜樂,甚至有些詼諧,是個真正的母佑會修女,一直忠於自己的理想,直至在一九六九年八月二十五日不幸遇 難。」蘇庫亞的醫院前庭,豎立了一個簡單的紀念碑,為向瑪利亞‧唐嘉蒂修女致敬:「她以無可比擬的方式,傳遞基督的美善。」

瑪利亞‧唐嘉蒂修女的教區真福列品程序於一九八六年九月七日展開,並於一九八七年十月二十五日結束。

Please wait while flipbook is loading. For more related info, FAQs and issues please refer to DearFlip WordPress Flipbook Plugin Help documentation.

Please wait while flipbook is loading. For more related info, FAQs and issues please refer to DearFlip WordPress Flipbook Plugin Help documentation.

 重要日期

1883年 : 生於意大利科特諾

1908年 : 宣發修道聖願

1922年 : 啟程往厄瓜多爾 / 服務希瓦羅人

1969年 : 與世長辭

1986年 : 教區列品程序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