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忠僕安多尼‧
歐梅達‧盧托沙總主教

Almeida Lustosa

出生地
巴西 米納斯吉拉斯州 聖若昂德爾雷伊

出生日期
1886年2月11日

去世日期
1974年8月14日

享年:88

身份
總主教,慈幼會士

列品案開始日期
1993年8月14日

「憑其聖德和熱誠,成為傑出的巴西主教」

天主忠僕
安多尼‧歐梅達‧盧托沙總主教
Servant Of God
Archbishop Anthony Almeida Lustosa
(1886-1974)

盧托沙家族

在巴西米納斯吉拉斯州(Minas Gerais)的聖若昂德爾雷伊(Sao Joao del-Rei)農地,若翰‧盧托沙(John Baptist Lustosa)為每個出生的兒子種植一棵椰子樹,合共種了十棵,全部茂盛生長,高達二十五米。最後一棵更深深植根於巴西土壤。巴西地大物博,當時正經歷艱苦的過渡期,由 殖民地統治轉變為獨立共和國。一八八八年,最後七十萬個奴隸獲得自由。翌年,彼得王(Emperor Peter)退位,巴西成為聯邦共和國,由二十個州組成。國家的經濟中心由北部的殖民耕地移至南部的咖啡豆種植園,工業也開始發展。

早年生活

安多尼生於一八八六年二月十一日,當日是露德聖母顯現週年紀念,因此安多尼的母親視他為聖母的特殊恩賜。他為銘記這個日子,一生恭敬聖母,成為「童貞瑪利亞的詩 人」,後來又在聖母升天節前夕逝世。他是在聖若昂德爾雷伊一個寧靜純樸、德高望重的農民家庭中長大,過著充實刻苦的基督徒生活,自小辛勞工作。母親德菲娜 (Delphina)培養他的堅固信德。

慈幼會聖召

入讀慈幼會學校

一八九五年十一月,安多尼九歲時,傳媒報道一宗嚴重的鐵路意外。在意外中,年青的慈幼會主教類斯‧拉薩納蒙席(Mgr. Louis Lasagna)不幸喪生。他在數年前前往南美洲,正在巴西展開工作,也是安多尼認識的首位慈幼會會士。翌年,慈幼會會士到聖若昂德爾雷伊內的卡舒埃拉 (Cachoeira do Campo)開辦慈幼會學校。學校成績優異,當時巴西有許多窮人,學校優先取錄他們。安多尼在十六歲入讀卡舒埃拉的鮑思高學校。

初學生

安多尼與慈幼會會士相處兩年後,很敬愛鮑思高神父,還請求父母准許他加入慈幼會。他父親希望他認真考慮後,才作出最後決定,但母親毫無保留地同意他的決定。安多尼 在十九歲加入洛雷納(Lorena)的慈幼會會院作初學生。院長類斯‧李載理神父(Fr. Aloysius Ricceri)寫道:「在他接受培育之初,大家已發現他並非一個庸碌平凡之輩。他具有卓越的天賦和恩寵,生性聰穎,妥善履行熱心神工,努力學習自我控制和自我奉獻。」

司鐸培育

因其卓越的天賦,他早在初學期間,便理所當然地獲選為同伴的管理員,且在宣發聖願後,立即擔任哲學教師。他具有文學、哲學和神學才華,觀察力敏銳,因此日後在推行 各種使徒和牧民工作時,能融入最好的價值。一九一二年,他通過陶巴特(Taubate)主教的嚴謹考核,表現出眾,在一九一二年晉鐸,即時出任初學師。拉留斯‧柏 茲神父(Mgr. Ladislaus Paz)當時在拉林荷斯(Lavrinhas)備修院讀書,是安多尼的學生,後來接任安多尼擔任科龍巴教區(Corumba)主教,他作證說:「安多尼‧盧托沙真是位聖 人。他品行高尚,溫順服從。他是如此致力成聖,流露刻苦安詳的面容,經常面帶微笑,充滿慈幼會會士的慈愛。」

真正的慈幼會會士

一九一六年,初學院遷至洛雷納附近的拉林荷斯新會院。盧托沙神父繼續出任初學師,同時擔任院長及數百個慈幼會備修生和哲學生的神師,這些學生都是他過往的初學生。 在那一年,會院還有一些神學生和修士備修生、印刷工人及十多位會士。他教授神哲學,透過閱讀和研究聖若望‧鮑思高的回憶錄,培養他的慈幼會精神。這本回憶錄自二十 世紀初開始編輯,第九冊在一九一七年出版。他每天活出鮑思高神父的言行,使他的神修生活和工作流露明顯的慈幼會特質和面貌,並傳遞給日後與他接觸的人。慈幼會特質 已成為他的第二天性,他的牧民工作甚至主教職務,都具備鮑思高神父的精神。難怪在履行主教職務三十八年後,他選擇在慈幼會會院退休。他在最後管轄的教區福塔萊薩 (Fortaleza)醫院和曾任職主教的貝倫(Belem)接受特殊治療時,也住在慈幼會會院。他喜歡他的慈幼會會士和團體,請省會長讓他在慈幼會會院裡度過退 休生活。他逝世後一天,報章稱頌他為「永遠的慈幼會會士」,他應該很欣賞這樣的稱呼。

他的品格建基於寶貴的修道聖召,這聖召是他一生的明燈。他逝世前一個月,在接見一些準初學生時,對他們說:「除了洗禮,我不知道是否有比這更大的恩寵了。」鮑思 高神父的格言「工作與節制」是他整個主教職務的中心,他在退休後仍然予以實踐。他的舊生憶述,他「隨時候命」,喜歡站立,經常在高桌上寫字,即使在履行主教職務和 年老時也保持著這個習慣。

效法鮑思高神父

拉林荷斯是個大會院,安多尼在這裡生活時,曾推行一些建築工程。他不僅向恩人尋求援助,也訓練年青的修生參與勞動。安多尼的善表比他的規勸更能影響這些修生。有些 青年從火車站把建築材料運到會院,向安多尼展示結繭的手,他微笑地鼓勵他們說:「鮑思高神父的手也是這樣的啊。」安多尼神父深信巴培理思神父(Fr. Barberis)所寫的話:「是的,我們有許多工作,幾乎筋疲力竭,但只要我們繼續工作,鮑思高神父必會確保一切順利。這提高我們的士氣,各人要竭盡所能的工作。即使是 才幹較遜的,也要像年青修生那樣工作,熟練各種差事……」(BM II, 151)鮑思高神父對他的青年說:「我的孩子,我不要求你們守齋或鞭打自己,我只敦囑你們工作、工作、工作!」(BM IV, 151)在那個時代,他們非常貧窮,安多尼指導眾人按照慈幼會精神生活,就是建基於「工作與節制」。他在拉林荷斯生活時,須面對貧窮和各種困難,但他依然保持平安和良善。 他完全活出真福斐理伯‧李納德對慈幼會會士所作的定義:「勤勞不倦地工作,並以祈禱及與主契合的精神去聖化它。」(《會憲》95)

青年中心

在院長的領導下,慈幼會司鐸和修生也為附近的堂區提供寶貴的牧民支援。他們在克魯賽羅(Cruzeiro)開設首個青年中心,最初在空地上活動,只有一個小球和六 個青年。後來,皮埃羅(Pinheiro)、克盧什(Queluz)、坎朴貝洛(Campo Belo)及拉林荷斯也陸續開辦青年中心,方法是「皮球、要理班、友善」。他們的工作很成功。一次,盧托沙神父和他的修生在坎朴貝洛的一個街角舉行青年活動,有些青年竟中 途停止觀看馬戲團表演,前往參加他們的活動。當時,他經常在《神光》(Raios di Luz)雜誌及其他會院的刊物,定期發表他創作的詩歌和有趣的故事。他的詩人才華尤其可見於《聖母學》月刊。

主教職務

烏貝拉巴主教(1923-1928)

一九二三年初某天晚上,盧托沙神父提著行裝,靜靜離開聖曼諾爾學校(San Manoel),往巴熱(Bage)接管「聖母進教之佑」中學,並出任附設堂區的副本堂。他這樣出走,是因為在帕拉伊巴(Paraiba)盛傳,授予他鐸職的陶巴特主教將 提名他出任主教。想到要負起主教重任,作宗徒的繼承人,他便戰慄不安。當他獲秘密任命為烏貝拉巴(Minas Uberaba)主教時,他婉拒任命。然而,教廷大使在一九二五年初再度提名他,並「否決」他的放棄權利,或許那是因為他曾拒絕接受任命。因此,盧托沙神父別無選擇,只好 接受委任。

同年二月十一日,安多尼‧盧托沙神父在三十九歲生辰當天晉陞主教,授予他主教職的是馬里亞納(Mariana)慈幼會會士奧里拉總主教(Helvecio Gomes de Oliveira)。他想起聖母如何眷顧他的一生。他成為烏貝拉巴教區的牧者,這個城市住了許多農民和採礦工人。他來到教區後,帶來雙重祝福:首先,這教區的主教牧座已出 缺兩年,現在終於來了新的牧者;此外,主教就職時,下了一場豪雨,解決了連月來的旱災。新任主教很快進行牧民探訪,但修院的情況使他吃驚:教區的小修院竟空空如 也,而大修院也只有一位執事。熱心的主教立即提醒信友注意此事和教區其他的嚴重問題,邀請大家合作解決這些困難。他踏上漫長勞累的旅程,探訪這個廣闊教區轄下的所 有堂區。當他看見採礦工人和他們的僱主,他感到需要爭取教會所提倡的公義,但卻沒有人理會他,而共產主義正在這塊肥沃的土地上播下叛亂的種子。他的牧民探訪完畢 後,便回到主教座堂教導小孩子要理。經過這些努力後,修院在該年收錄了三十多個備修生。

科龍巴主教(1928-1930)

然而,教會當局對他有更重大的計劃。他說:「當了主教後,任命信件比當普通慈幼會會士時還要多。」一九二八年,他被調派到科龍巴。那是馬托格羅索(Mato Grosso)一個大城市,佔地1,379,651平方公里,約為意大利、法國和西班牙三地加起來的面積。當地的共濟會活躍,福傳工作特別困難。科龍巴與玻利維亞 (Bolivia)接壤。玻利維亞若干地區陷於赤貧,而政府官員對此情況置若罔聞。

貝倫總主教(1930-1941)

兩年後,即一九三零年,盧托沙蒙席獲任命為總主教,調派至北部的帕拉州貝倫(Belem do Para)大教區,位於亞馬遜河口。他在遼闊的帕拉州展開工作。東北部受嚴重旱災摧殘時,大量人口遷至貝倫。他在當地服務十年,獻身投入工作。在貝倫的日子,他染上瘧疾, 因此晚年的健康狀況很差。教廷大使類斯‧馬塞拉蒙席(Mgr. Aloysius Masella)如此描述他說:「憑其聖德和熱誠,他是最出色的巴西主教之一。」(李載理神父引述)。巴特澤神父(Fr. Battezzati)是巴西一位年長的意大利傳教士,他談論盧托沙主教時說:「我認為盧托沙主教是天主賜給慈幼會的大禮,天主賜給他許多天賦。」他確是天主的大禮,不僅 是賜給慈幼會會士,也賜給整個巴西教會。這個剛成立的國家正受著金錢和物質的誘惑,而他在這裡傳揚福音的精神。

福塔萊薩總主教(1941-1963)

大約在此時,他獲提名出任聖保羅(San Paolo)的主教,甚至成為樞機候選人,但他故意導致提名不獲通過。一九四一年,他獲委任為福塔萊薩的總主教。福塔萊薩為塞阿拉州(Ceara)的首府,位於大西洋海 岸,是非常重要的教區。當時他五十五歲,竭盡所能推行神修、牧民和社會工作。當時福塔萊薩總教區亦包括目前的基夏達(Qui ada)、伊達皮奧卡(Itapioca)及部分伊瓜土(Iguatu)教區,範圍廣濶。他在這個遼闊的總教區出任主教二十二年。不論在那個教區或總教區服務,他總是所有 信友的牧者和慈父。

積極熱誠:他在福塔萊薩推行的工作包括:聖維雅納小修院(Cure of Ars)、弗林斯樞機會院(Cardinal Frings Institute)、聖若瑟醫院、花地瑪聖母堂、廣播電台、塞阿拉聖母升天堂(Assumption Ceara)、耶穌聖嬰之家(Baby Jesus Home)、多間服務平民的學校、流動診所、多個工會等等。另一項重要的牧民及神修活動,就是成立若瑟修會(Congregation of the “Josephines”),現時這修會繼續在巴西各州服務。他藉著牧民探訪,也透過文章、書信、牧函、紀念刊物和在多份期刊撰文,向人民宣講天主聖言。

各式各樣的社會工作:在那個時代,巴西在美國和國際貨幣基金會(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推動下,正形成一股潮流,仿效歐洲各國發展成熟的資本主義。這個「經濟模式」雖然可帶來科技進步,但也造成貧富懸殊,富豪擁有國家大部分財富,而貧苦大眾則受忽 視。盧托沙主教在烏貝拉巴服務時,已重視社會公義,因此他踏上漫長勞累的使徒旅程,宣講天主聖言,並實踐教會的社會訓導。主教先處理健康、糧食、衛生和醫療問題, 堅持政府官員應承擔責任。一九四五年,盧托沙蒙席開辦流動醫療及牙科服務隊,參與者包括十七位天主教醫生和四位牙醫,其後再增加十二隊。一九四八年,他推行「向窮 人送湯」及「總教區社會服務」,為最有需要的人提供援助。韋森神父(Fr. Waessen)創辦的「耶穌聖嬰之家」獲總主教資助,在聖雲先女修會協助下,為年青母親提供醫療援助和照顧。主教也支持伊拉謝瑪電台的「貧民時刻」節目,由帕西奧神父主 持,讓聽眾認識基督徒對社會事務的觀點。他亦推行「扶助貧民會院」,由基督徒婦女每週向貧苦者派發物資。

總主教還要解決另一個問題,就是窮人的免費教育,為使他們爭取投票權利。根據法律,文盲不得投票。他為貧民開辦十三間學校,以輪班制運作。其中三間學校還開設夜 校,為白天要上班的工人授課。社會服務學校也聘請大學教授,其後與塞阿拉聯邦大學(Federal University of Ceara)合併。這間曾出現財政危機的學校,培育了數以百計的社會服務助理,以基督徒精神服務工人,亦細察社會問題。一九五七年五月,該校在巴西舉行「首屆社會服務 週」,由總主教主持。研討會喚起社會關注,學系、學校和組織透過廣播和報章向工人宣揚教會的社會訓導,與共產主義的理論對立。

盧托沙主教的另一項社會工作,就是農業。他調動教會所有資源,協助負債纍纍的農民脫離困境。他邀請美國的專家到這裡來,研究建造運河和人工湖的可能性。可惜,政府 的回應卻使他失望。主教是多產的作家,作品範圍廣泛,包括神學、哲學、神修、聖人傳記、文學、地質學及植物學等。他也是富有才華的藝術家,福塔萊薩主教座堂的兩塊 馬賽克鑲嵌工藝品便是他的創作。

積極熱誠的退休生活(1963-1974)

一九六三年,擔任主教三十八年後,七十七歲的盧托沙主教向教宗請辭,認為應委任較年青的主教去面對時代的挑戰。他離職前的十一月,塞阿拉州的國家立法議會舉行隆重 儀式,授予他榮譽公民的身分。他在卡普里納(Caprina)的慈幼會會院退休,在那裡生活了十五年,盡己所能的工作和祈禱,是慈幼會會士的典範。就像四十年前離 開拉林荷斯一樣,他離開主教府時,身無長物,只帶走幾本書和主教祭衣。接下來的十一年,他歛神祈禱,認真準備與天主會晤。只要體力許可,他從不錯過任何團體祈禱, 甚至參加團體的「歌唱班」。退休的總主教繼續忙碌的生活,願意參與牧民服務和宗教典禮。他曾擔憂自己會失明,再無法讀書寫字。他大部分時間用於寫作,撰寫傳記、期 刊文章、編輯每日默想的文章、翻譯意大利文、法文和西班牙文文章和書本。他也搜集傳教區的郵票,教授備修生拉丁文和作詩。

與世長辭

一九六八年,他股骨破裂,須坐輪椅,成為有力的見證和善表。他臨終時,福塔萊薩的電台、電視和報章一直向人民報道他的病況。一九七四年八月十四日,聖母升天節前 夕,他與世長辭,享年八十八歲。這位偉大總主教的遺體安葬於福塔萊薩主教座堂。福塔萊薩一份日報(Fortaleza of O Povo)在八月十六日宣布他的死訊,標題為「盧托沙神父的感恩祭終於結束」(Dom Lustosa Missa Est),這是他的司鐸職務最貼切的概述。洛雷達總主教(Archbishop Lorschereider)理解塞阿拉州人民的憂傷,批准把總主教的遺體轉移至他生活了二十二年的主教座堂。在追思彌撒上,盧托沙主教的秘書朗讀他的遺囑:「我一無所 有。我名下所有物品均屬於福塔萊薩總教區,惟有我佩戴的十字架交給巴熱的聖母進教之佑堂。」他把自己完全奉獻給天主和兄弟。當日,授予他榮譽公民身分的立法會舉行 了隆重的追悼儀式,宣告當日為假日,悼念三天。

列品程序

他的遺體移至福塔萊薩主教座堂時,傳媒道出了大眾的心聲,說一位真正聖人的遺體正在返回福塔萊薩。他聖德昭著,這不是少數人的觀點,而是 所有認識他的人都堅信的。因此,教宗於一九九三年八月十四日,宣布展開他的真福列品調查。

 重要日期

1886年 : 生於巴西聖若昂德爾雷伊

1905年 : 洛雷納的初學生

1912年 : 晉鐸

1916年 : 拉林荷斯會院院長

1925年 : 烏貝拉巴主教

1928年 : 馬托格羅索州科龍巴主教

1930年 : 帕拉州貝倫總主教

1941年 : 福塔萊薩總主教

1963年 : 在卡普里納退休

1974年 : 與世長辭

1993年 : 真福列品程序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