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銘智修生

本來修道聖召是天主的大恩賜,實在很難以三言兩語交代天主召叫我的故事,當中有太多的際遇、太多的恩典,但容許我在此作一簡單的分享,讓大家認識那孕育我的聖召的環境,和驅使我回應聖召的動力從何而來。

13882599_344955469226089_7960285564332847901_n

潘修生很喜歡跟青年一起跳Action Song

photo_003

青年們也很喜歡潘修生的活力

我並非生長於一個教友家庭,自少我在嘉諾撒修女主辦的幼稚園讀書,到現在我還記得操場一角的聖母岩。小學就讀於慈幼會的聖安多尼學校,在濃郁的宗教氣氛薰陶下:上聖經課、進聖堂、學會祈禱。及後在中一那年復活節領洗。領洗後,我參加了堂區的輔祭會,除了輔主日彌撒外,還有平日彌撒,可算是一位熱心的輔祭吧!在堂區做輔祭後,接觸到很多神父,那時覺得做神父都不錯呀!

記得有一次輔平日彌撒,那時應該是中四吧,神父正在祝聖聖體聖血,我跪在祭台旁,閉上眼。漆黑中泛起溫柔的燭光,我見到一個男人,做著和神父一模一樣的動作,舉起麵餅,然後把麵餅交給了我,吩咐我傳遞下去,然後又舉起杯爵,給了我那杯爵,讓我傳下去。當時,我沒認真把這事放在心裡。在幾年後我進了修院,回想起那次經歷,那不是幻想,我覺得是天主召叫我做神父,作聖體聖血的傳遞者。

那麼,為甚麼入慈幼會?除了在慈幼會的氛圍下長大外,我感到自己對青年有一份使命感。讀中學的時候,我參加課外活動,主要是負責初中同學的活動:幫助中一同學適應中學生活、舉辦領袖訓練課程等。我很喜歡和青年交朋友,與他們分享成長的喜怒哀樂,我尤其樂意走往那些成績或品德需要幫助的同學,在他們身上,我亦發現他們有美好的一面。

中六時,我向輔祭會的神師提出希望做神父的意願,以後也和他傾談過幾次,他便介紹我進入備修院生活。在神長們的指導下,我逐漸認清天主在我身上的召叫。

photo_002
photo_001

潘修生在聖召營中帶領青年進行活動

慈幼會

我想大家對慈幼會應該不感到陌生。「慈幼會」,可能會想起陳日君樞機、學校、青年中心、球場和服務青年。在今年的十二月為大家介紹慈幼會,別有意思,因為在1859年12月18日,鮑思高神父偕同17位的青年,在意大利都靈,成立了慈幼會,矢志以愛德的精神拯救青年的靈魂,從事光榮天主的工作。

150年後的今日,慈幼會神父和修士遍佈世界一百多個國家,繼續將天主的愛帶給貧苦或被遺棄的青年,做青年的牧者。鮑思高神父曾說:「只要你們是青年,我便萬分喜愛你們。」

兄弟姊妹們,無論是哪一種聖召,都好像種子一般,需要良好的環境才得以發芽生長。我們大家要致力在家庭、學校和堂區中,營造一種聖召文化,向青年提出「召叫」的問題,陪同他們從生活經驗中尋找天主的召叫。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