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神父,我們感謝您 

潔明

鮑思高家庭通訊 • 第 150 期,1999 年

 

今早 (二月六日) 有幸參加張子壽神父的殯葬禮。彌撒開始時,遙望慈幼會正副會長的神情肅穆,心中不禁有點酸的感覺,竟為這兩位長者泛起一絲愁緒來!可不是嗎?一月初林時晴神父去世,一月尾張子壽神父又離去,喪事頻頻,怎不教人悲從中來?不過,當眼睛觸及張神父的生平簡介時,卻又有了另類的感覺,我為慈幼會高興起來,因為張神父「選擇」了一個最美麗不過的日子返回天鄉。一月卅一日是鮑思高神父魂歸天國的日子!二人共慶生辰於天國的當日,相距是一百一十一年,真不算是偶然,以後每年鮑聖慶日沒有人會忘記這天也是張神父的「生辰」!慈幼會又多一位在天的護佑者,豈不快哉?

 

我仔細聆聽兩位神長的證道詞,想從他們的口中知道一點張神父的仁風德範,因為張神父為我算是有點陌生。過去,我以為他是害羞一族,不善和人溝通。原來他是天人間很好的一道橋,這道橋建築在告解亭裡!今天很多人就痛失一位良師。他數十年沒間斷地四處外出,為建造這神聖的橋,多偉大但多謙遜的付出!

 

老實說,我多年所見到的張神父,總是行色匆匆的,原來他是趕路去做「和事老」。十分佩服他以七八十歲的高齡謹守崗位地去做眾人之僕,這是一份多難得的堅操!

 

有一次,而且是唯一的一次,我到安多尼堂去領修和聖事,張神父為了解靈魂的狀況,便仔細地問長問短,因為我是第一次到他那兒辦告解呢!記得那次我從告解亭出來後去領聖體 (我跪在告解亭的一行跪),回來時,張神父竟輕聲對我說:「以後出去領聖體要攜帶自己的用物啊!」我笑了一笑,點頭多謝了他!由這我與他唯一的「來往」看來,我認同了神長們所說張神父是一位「非以役人,乃役於人」,細心關心別人的善牧,如果由他的神子、神女去見證,相信對他會有說不完的愛心事例呢?

 

張神父一生的寫照就如今天我收到的通功相片上所載的句子:「他應該興旺,我卻應該衰微。」(3:30) 一般,原來他一生嚴謹地履行了福音的訓導,以致在任何對自己有光彩的境遇上貫徹始終地隱藏自己,為使基督得到榮耀;他尋求別人的「遺忘」,但沒有忘記任何他認識的每一位,他把自己的兄弟 ─ 慈幼會的會士、兄弟們的父母全部放在自己的心版上,放到每天的祈禱裡。這些感人的事實由韓大輝神父口中說了出來,相信會引發不少人的共鳴呢!

 

可敬的張神父,您的作為是許多現時代人的當頭棒喝。外面社群不是標榜個人崇拜便是追求自我膨脹,到頭來只會成為泡影,他們怎也想不到您曾作過多番努力將基督的面貌彰顯,而自己卻縮小直到「無形」,如今在天上您會得到多麼豐厚的回報?但願您已看到多年默默耕耘為天國造福了多少人的靈魂,也願您繼續更有效地幫忙仍在這涕泣之谷生活的我們,誠如韓神父在最後向您道別時所說的:「將我們的意向交給您,把您的精神留給我們!」亞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