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思高慈幼會會士邱心源神父傳略 

若瑟•科斯爾院長

鮑思高家庭通訊 • 第 110 期,1992 年

 

我們的會士和傳教士邱心源神父,於一九九一年六月二十八日凌晨十五分,因腦充血在奧地利漢城的一所醫院息勞歸主。他享年八十歲,發願五十九年,履行司鐸聖職五十年。

 

當他七十五歲時,在一篇他寫的「一九八六年新年有感」的文章裡,他這樣寫道:「我從聖經和生命的每件事上尋找基督,我的整個鐸職生活都是用在宣講基督。如今在我晚年的日子裡充滿了喜樂和感激,同時更感覺到有必要使更多人認識基督。但我一步步走向老年時,我更感到聖保祿宗徒被囚在獄中時所有的經歷。他寫道:『請你們也為我們祈禱,求天主給我們大開傳道之門,好叫我能宣講基督的奧秘。』( 4:3)

 

宣揚基督的奧秘,使人認識基督,這是邱神父的喜樂之源和生命的目標。

 

邱心源神父在一九一一年十二月三日,聖方濟•薩威瞻禮,出生於奧地利南部岩斯頓區的奧克斯堡 (Allhartsberg)。他的父親是個普通工人。他的童年艱苦窮困,但並不因此不快樂。一如當時的一般習慣,年紀輕輕便開始在農莊裡工作。因為他有意做神父,因此他與其相熟的本堂神父商量,岩斯頓區的慈幼會會士於是便介紹他到溫特華 (Unterwaltersdrf) 修院去,他就在十六歲那年入了修院。在那裡他開始認識和愛慕慈幼會。一九三一至三二年間,他在恩斯多城完成了初學。

 

由於他申請去傳教,神長們便在一九三三年初派他到中國去。那年二月三日他到了香港,在那裡接受了兩了培育課程,隨後又在上海做了兩年實習。中日戰爭爆發,迫使他逃離上海,先後在香港和澳門讀了兩年神學;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再迫使他離開澳門,回到上海去完成他的神學課程。

 

邱心源修士於一九四一年九月廿八日,在上海晉升司鐸,他的第一項工作,就是負責管理在那裡剛開設的備修院。十一年後,他奉召到香港去擔任初學師之職。

 

一九五四年至五五年間,由於沒有初學生,邱神父才可在他晉鐸後第十三年回到奧國去,隆重地舉行他的首祭彌撒。幸好他的雙親仍然健在,他也可以趁機拜會許多他的親友。

 

他回返香港後,就被委任為香港仔工業學校的院長。他致力提高教職員的質素和學校的現代設備,以致學生人數大增。一九六一至六二年間,他退居筲箕灣慈幼學校當神師;一九六二年至六八年間,他再次出任九龍鄧鏡波學校院長之職。

 

在任期間,邱神父因為找不到專長於聖堂設計的則師,他雖然沒有甚麼專業訓練,便自己依照梵二的指引,親自著手興建了第一所祭台面向信眾的新聖堂。從此,香港主教邀請他做聖堂設計顧問。

 

邱神父身任院長要職,雖然百務纏身,但他仍非常樂意從事聽告解、講道和帶領退省等牧靈工作,甚至遠到羅馬總部也賞識他的才能和學識,邀請他協助處理會內有關「重整計劃」的問題。這便給了他另一個回國渡假的機會。

 

他再次回到香港,就被委任為會省辦事處會院的院長,從事多項有關會省的工作。特別直得一提的,就是策劃興建葵涌伍少梅工業學校的工作。幾經波折和困難,該校才在一九七二年開始招生,而他就是該校的第一任院長,直至一九七八年。

 

一九七九年五月五日,邱神父在回國渡假期間,健康開始欠佳;於是他自己申請留在祖國工作。一九七九年十月他遷到加尼爵修院,當神師和成年聖召的顧問,在那裡,他豐富的經驗給予修士們很大的幫助;除此之外,他還是附近德利頓聖母朝聖聖地很受歡迎的告解神師和講道者。

 

邱神父患病期間,顯得非常忍耐。他生命的最後一年半,疾病給他帶來很大的痛苦,但他都把這些獻作司鐸聖召的犧牲。

 

直至生命最後的一刻,有時雖然要付出很大的犧牲,他仍參加團體的生活,就算是在醫院裡,還是念念不忘會院的一切工作。

 

邱神父的死,使我們慈幼會喪失了一個偉大的牧者、一個真實的朋友和一個充滿父愛的司鐸。他不勉強別人接受他豐富經驗的寶藏,但人人都樂意和感激地分享他的一切。邱神父為人謙虛,很少向人提及他的一切創舉:相反地,他時時提高警覺和隨時準備去完成當地環境要求、或是上主賞賜他力量去完成的任務。

 

若瑟•科斯爾院長

寫於九一年十月奧地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