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冠榮修士
慈幼會教育的智慧-預防教育法
一個簡介
關於預防教育法,慈幼會的會祖鮑思高神父這樣說:「歷來教育青年多採用兩種教育方法,分別是『預防教育法』和『強制教育法』。強制教育法是制定規則,並讓被管治者認識,然後監視他們,一旦發現犯規者,必要時處以應得的懲罰。 ……
預防教育法跟它不同。 …… 預防教育法使學生認識到學校的規則。要注意學生,使他們常在校長或輔導員關顧的眼神下。校長和輔導員跟他們談話時,猶如慈父。無論在任何場合,身為他們的嚮導,都要忠告他們,和善地糾正他們的過失。預防教育法就是讓學生置身於不會犯錯的環境裡。」
鮑思高神父繼續這樣說:「這種教育法完全是建立在理智、宗教和慈愛上。」
鮑思高神父說的理智是什麼意思呢?首先它可以被定義為正義和公道,教育者也要奉行正義,不應隨意而行,並引導青年遵循。第二,理智包含合理的意思,對青年的要合理。第三,它也可以被了解為可理解的,教育的決定和要求都應說明,並得青年的欣賞。第四,它也是青年求學的動機,青年要明白教育程序和計劃的重要,並予以合作和參與。
至於宗教方面,人有著精神和靈性的一方面,極待發展和培育,宗教帶人走上救贖和永生之路,它對個人和社會都是絕對需要的。鮑思高神父無疑十分注重宗教練習,透過祈禱和聆聽天主聖言來走近天主,透過聖體和告解聖事來獲得天主的恩寵,這樣可以大大增強教育的努力。宗教成為支援教育和道德的力量。
關於慈愛方面,鮑思高神父常勸勉人說:「設法讓自己受到別人的喜愛,而不是讓別人害怕。」他又說:「青年不只被愛,他們更應該知道自己是被愛的。」只有透過愛和當愛是表露時,才能產生教育。教育者「先要去愛和表現他的愛,才能受人愛戴。」
師生之間的信任是至為重要的。「沒有熟悉便沒有表達的愛,而沒有表達的愛,就沒有信任。」「記著,教育是一件『心』的事。」
對鮑思高神父來說,他的院校或中心應該像一個家庭一樣,充滿著一種家庭的精神,使教育者與青年建立起個人的關係,教育者在這個家庭裡,仿如父母、兄長和朋友。而喜樂又是這個家庭的氣氛和標誌。
預防教育法以「預防」和「輔助」為策略,而兩者都須要教育者親切的臨在。鮑思高神父尤其注重課室外的臨在,他說:教師「若只在教壇上出現的話,他只是一名教師而已,若和青年一起到操場上遊戲,他就成為他們的兄長了。」
預防教育法也包括一系列的教育工具,就是:「工作、讀書和虔誠」、青年會、玩耍和遊戲、運動、旅行、音樂、戲劇、等等。
然而,若要用一句話來總括預防教育法,我們可以說,對青年的愛,親切的愛,是鮑思高神父所倡導的教育法的主要基石。(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