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最後的卅八年的光陰裡,都是在忙忙碌碌但建樹良多中度過,而具有價值的事件多得很,我們只規限於他所生活的環境中,特別是關心青少年的教育和牧民工作方面。
為華道谷來說,許多有價值的地方很自然地是與以往有關的;特別鮑思高神父所提倡的,青少年與教育者之間的那份家庭情誼,職業和文化上的資格培養,基督徒生活的成長,以及靈性生活中的長進。鮑思高神父曾多次提醒青少年們,這些都是他們作為青少年特具意義的價值,也是作為人性及基督徒的基礎。
聖方濟各.沙雷氏堂留給我們
 年輕人天生擁有一種對絕對價值觀的自然性,他們希望獲得有力的精神提議,並知道如何在幫助、鼓勵和遵循之下,去作出回應。
 青年人的祈禱不能止於形式或個別時刻:它應該在整天裡觸動生命,激勵和支援選擇。
 與基督聖事式的關係中,恩寵在幼小的心靈上創造奇蹟,帶領他們抵達默觀的高峰。
 懺悔聖事是基督教旅程中必備的工具,猶如醫學,預防,強度,驗證,比較。
 基督徒生活的實際典範,與青年的心態息息相關,是強而有力的價值的工具。
 基督教真理,禮儀和聖事,對瑪利亞的敬禮,聖經......都需要被提出並取得了他們整體的體驗,採用年輕人和年輕人們所認知的形式:青年牧靈工作並不是次要的,或部分的牧靈工作,儘量採用青少年的語言及形式。
聖方濟沙雷氏小堂旁之大樓,藉著團體生活、活動及規律,教導了:
 青少年具有足夠的潛力去明瞭、交友、與人交往及信賴;但同時仰賴成年人的榜樣及在靈修上父輩般的指導(非家長作風);
 積極及平和的青年團體,富於價值觀及責任感,是培育方面最具效果的方法之一;
 最佳的青年使徒,就是青年自己;
 猶如鮑思高神父那樣的教育,需要很多及具能力,充滿著愛心、慷慨大方和犧牲,因著宗教信仰來推動,對於人性及歷史(救恩史)擁有樂觀的看法;
 今日的青年,就是明日的成年人;每項的選擇、活動、甚至一些調皮的活動,亦有助於塑造每個人,教育家應具有遠見、尊重、有洞察力、具有資格的;是一項具歷史性的任務;
 青年牧靈工作是一項教育工作,假若並不是導向專業及職業的培訓,就會變得殘缺不全和沒有用途;
 是一項不可或缺的計劃,由整個教育團體一起負擔及成就,共同協調和資助活動,選取時間與責任、職責和休閒、教理講授和培育、祈禱與文化…;
 預防有助建設價值觀及積極的態度,特別在變壞之前;
 思維與信念的形成,都是透過具批判性的思維訓練而達到的,並非來自盜取他人或空想而成的,但創造一個富於自由、具延伸及平衡的人;
 教育者的責任同時是去發掘及引發才幹,提供表達及成長的機會;
 文化及專業的資格,並不能不加批判地就採用:事實上,不要單看技術上的成就,更不著重於思維的訓練,及對世界及價值觀的遠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