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三一年十一月四日,是一個萬里無雲,天色晴朗的日子。若望•鮑思高和他的同年好友若望•斐理培祿 (Giovanni Filippello),兩人同路步行,一起前往基愛理。在路上,兩人談得很高興;若望告訴他未來的學業、以前的生活和所作的嘗試。
斐理培祿是一個生性簡純的孩子,忽然向若望提出這個問題:「你現在才開始上公學,卻已經知道這麼多事。很快你會成為一個本堂神父啦!」
若望顯出很嚴肅的樣子,正經地答道:「你大概不知道,做本堂神父表示什麼。他要負起極重大的責任。他在吃完午飯或晚飯之後,應該想一想:我吃飽了,我的教友們是不是有東西吃呢?本堂神父所有的一切,應該同那些窮人共分。斐理培祿,我總不會做本堂神父的。我要把我的一生獻給青年。」
若望到了基愛理,就按照母親與馬塔夫人商議所作的約定,寄宿在馬塔夫人家裡。
他後來這樣記敘道:「我當時寄宿在一個名叫璐琦•馬塔的家裡。她是一個寡婦,只有一個兒子。她搬到那座城裡去住,是為照顧她自己的兒子,也是為看管他,以免他誤入歧途。」
若望到了基愛理後不久,媽媽麗達也來到了。有一個朋友,駕了一輛馬車,送她到了基愛理,並把兩袋麥子,也同時替她運來了。
麗達見了馬塔夫人,便對她說:「這個就是我的兒子。這兩袋麥子就是他的一部分膳宿費。我的一份,我已經做到了;至於我兒子的那一份,由他後來再做吧!希望妳對他會感到滿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