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DB”
的意思是甚麼?
“SDB”
是 “Salesians of Don Bosco (鮑思高慈幼會)”
各字的首字母。 
2. 成為一個「慈幼會會士
(Salesian of Don Bosco)」的意思是甚麼?
成為一個「慈幼會會士」就是隸屬於一個由一群男性天主教徒所組成的團體,他們願意為天主獻出整個生命,慷慨地服務青年,尤其是為貧苦的青年。這種生活的方式需要宣發三個聖願、度團體生活,以鮑思高神父為模範,教育青年及向他們傳福音。

3.
為甚麼取名為「鮑思高慈幼會
(Salesians of Don Bosco)」?
聖若望鮑思高
(St. John Bosco)
是十九世紀的意大利的聖人,他被孩子們稱為 “Don” Bosco,因為
“Don”
的意大利文意思是「神父」。今天,很多人仍緊記著這個名稱。鮑思高神父創立了一個關懷窮苦青年的團體。他稱呼自己的跟隨者為
“Salesians”,這名稱源自一位意大利北部的著名聖人 ─ 聖方濟各沙雷氏
(St. Francis de Sales)。鮑思高神父選擇聖方濟各沙雷氏為慈幼會的主保,並鼓勵他的跟隨者要效法這位聖人的溫良。

4. 除了「鮑思高慈幼會」外,還有沒有其他團體以
“Salesian”
為名?
有!也有一些團體取名為 “Salesian”。聖方濟各沙雷氏是教會的聖師,由他而孕育了獨特的靈修方式,一般稱
之為「沙雷氏靈修
(Salesian Spirituality)」。其他按照此靈修而生活的團體,也自稱為
“Salesians”。因此,「鮑思高慈幼會
(Salesians of Don Bosco)」,這個名稱特指其成員按照鮑思高神父的風格及神恩實踐沙雷氏靈修。

5.
鮑思高慈幼會的法定地位是甚麼?
鮑思高慈幼會是一個非牟利組織,獲意大利政府承認為法人。

6.
慈幼會會士分佈在甚麼地方?有多少成員?
慈幼會會士分佈於
128
個國家,共有一萬六千多人。他們在二千多個機構內服務青年。

7.
鮑思高慈幼會的宗旨是甚麼?
簡單的說,慈幼會會士的宗旨是:「成為天主愛青年
(尤其是窮苦青年)
的標記,並將天主的愛帶給他們。」

8.
慈幼會以哪些方式服務青年?
以下是慈幼會在世界各地服務青年的方式:文化學校,職業及農業學校,學院,大學,慶禮院和青年中心,堂區,福傳工作,青年運動,出版社,傳媒廣播中心,多媒體製作,電影評論,話劇及音樂團體,運動團體,藝術及畫藝學校,印刷媒體,和平及民主的教育計劃,教理教授中心,農村發展計劃,街童收容所,康復中心,輔導中心,戒毒中心,關注移民青年的中心,難民中心,職業輔導中心,義務工作者中心,援助基金機構,青年研究及發展中心。

9.
慈幼會會士會結婚嗎?
不會!慈幼會會士是不會結婚的。他們是為青年度奉獻生活的。

10.
「奉獻生活」是甚麼?
在天主教會裡,一個人決意捨棄自己的意願而奉獻生命給天主。透過公開宣發三個聖願 ─ 服從、神貧、貞潔 ─ 而奉獻整個生命。

11.
甚麼是三個聖願?
三個聖願是一個標記,表示宣發誓願者希望完全順從天主的計劃,為服務祂而在世界中促進和平、真理、公義與愛。宣發聖願的人放棄一些一般人的法定權利,包括為自己計劃的權利、支配個人財物的權利、結婚及生養子女的權利。

12.
慈幼會會士是否只在一段特定時間內才踐行聖願?
不是!慈幼會會士的奉獻是終身的。天主教會要求加入修會的申請人需宣發在特定的時間內有效的聖願,這可稱為「暫願」,但宣發者也已決意奉獻一生。一般在七年暫願期結束後便會宣發「終身願」。

13.
今天,「終身奉獻的生活」是否可行?
一個度奉獻生活的人,就是願意宣發三個聖願,並每天實踐聖願的人,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若是依賴天主的恩寵,透過恆常及堅持的祈禱,領受聖事,遵守會憲的話,這種生活方式是可能的。在奉獻生活裡,已發願者善度團體生活,將更有把握以這方式生活。這是一種在充滿喜樂的承諾中,為建設天主的國而努力的生活
—
一個富挑戰性但是喜樂的冒險旅程。

14.
所有慈幼會會士都是神父嗎?
不是!慈幼會會士不全是神父。慈幼會的聖召可以兩種方式來回應:慈幼會修士和慈幼會神父。他們都彼此互補。

15.
慈幼會修士有甚麼特色?
慈幼會修士與慈幼會神父一樣宣發服從、神貧、貞潔聖願,在團體內與其他會士一起生活,肩負著同一的、服務青年的使命,以基督善牧為生命的範模,並將鮑思高神父的預防教育法及榜樣整合到自己的生命中。修士的特色是參與屬世的使徒工作。以下是一些慈幼會修士透過不同角色回應聖召的例子:教育者、醫生、教授、農業家、發展工作者、行政人員、特許會計師、教理講授導師、工業技術教師、藝術工作者、資訊科技工作者、傳媒工作者、運動教練、童軍領袖、出版商、圖書館管理員、建築師、音樂家等。今天,有二千多位慈幼會修士在世界各地工作。

16.
慈幼會神父的特色是甚麼?
慈幼會神父與慈幼會修士一樣,宣發服從、神貧、貞潔聖願,在團體內與其他會士一起生活,肩負著同一的、服務青年的使命,以基督善牧為生命的範模,並將鮑思高神父的預防教育法及榜樣整合到自己的生命中。慈幼會神父的特色是履行司鐸的職務,尤其是宣揚福音及施行聖事。

17.
怎樣成為一個慈幼會會士?
經過一段時間的聖召辨別後,渴望加入慈幼會的申請者需經過下列階段:
準初學期:更深入地認識自己的選擇,並準備進入初學期;
初學期:開始經驗奉獻生活;
後初學期:促進信仰、文化與生活的整合而達致成長;
實習期:透過緊湊的慈幼會生活及臨在於青年中的經驗,來鍛鍊個人綜合的能力;
特定培育期:藉此完結初步培育,準備領受神職的會士繼續接受特定的培育,直至領受司鐸聖職;
準備宣發終身聖願期:確認以達到所要求的靈修的成熟,以作出決定性的承諾。

18.
為成為一個慈幼會會士,需要多少時間?
從準初學期開始直至宣發終身願而成為永願會士,一般需要七年。宣發終身願後,一般可在四年內,領受司鐸聖職,成為一位慈幼會神父。

19.
甚麼是慈幼會聖召的記號?
下列是慈幼會聖召的記號:
極渴望更緊密地跟隨耶穌
預備向天主奉獻整個生命而作出終身的承諾
真誠熱愛青年,並渴望服務窮苦者
懷有慷慨及自我犧牲的精神,並願意忍受困苦
能在團體中生活,與弟兄分享所有
懷有樂觀、創新和冒險的態度

20.
成為慈幼會會士的基本要求是甚麼?
成為慈幼會會士的基本要求如下:
年滿十八歲
天主教徒
修畢中學課程
身體健康及品格良好
此外,個別會省也制定了另一些入會要求。

21.
女性可成為慈幼會會士嗎?
不可以!但是,她們可加入聖母進教之佑孝女女修會
(簡稱母佑會,F.M.A.)。

22.
母佑會是甚麼團體?
鮑思高神父和聖瑪利亞瑪沙利羅於
1872
年創立了母佑會。雖然,母佑會與慈幼會是兩個獨立的組織,但他們分享同一的鮑思高慈幼精神、神恩和使命。母佑會的獨特使命是關愛女青年及婦女,尤其是那些貧苦無告的。

23.
已婚人士可否分享慈幼的精神和使命?
可以!除了慈幼會及母佑會外,鮑思高神父也創立了一個聯會,名為慈幼協進會。這聯會的成員是在俗人士,有的是獨身的,也有已婚的,他們公開承諾願意每天實踐慈幼神恩及靈修。他們以熱心教友的生活方式來回應慈幼聖召。

24.
我是慈幼會或母佑會的舊同學 (校友),可參與鮑思高神父的使命嗎?
鮑思高神父渴望已離校進入社會工作的舊同學 (校友) 參與他服務貧苦青年的使命。我們感謝一位熱誠的舊生
Carlo Gastini,他使鮑思高神父的夢想成真。終於,國際鮑思高舊同學聯合會得以成立。這聯合會包括男性及女性分會。兩者在世界各地得到法律的承認。所有慈幼會及母佑會學校的舊生均可申請加入。

25.
在不加入修會團體的情況下,能否在世界中度慈幼奉獻生活?
可以。一個人可宣發服從、神貧、貞潔聖願後,而繼續在俗世生活。這些人可加入「鮑思高志願會」。為女性的志願會簡稱是
VDB,男性的是
CDB。

26.
若不是天主教徒,能否繼續分享鮑思高神父的使命?
在世界各地,有數以千計非天主教徒正密切地參與鮑思高神父的使命。其中一些是已加入或未加入舊同學會的舊同學,另一些合作者則受聘在慈幼會機構內,提供他們高質素的服務。也有一些熱心人士獻出時間及才能,在社會中為青年開創健康的環境。參與鮑思高使命是一份公開的邀請,邀請所有關注青年教育發展的人士一齊攜手合作。

27.
慈幼大家庭在世界各地還有甚麼團體?
在世界各地共有二十一個團體正式獲承認為慈幼大家庭的成員,這些團體當然包括:慈幼會、母佑會、慈幼協進會和鮑思高舊同學聯合會。鮑思高神父的神恩仍繼續感染很多懷有善意的人士,現仍有二十七個團體正在進行申請加入慈幼大家庭的手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