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羅蘭衛冠納被冊封為真福的典禮中的

 教宗講道詞

 

鮑思高家庭通訊 • 第 89 期,1989 年

 

編者按:一九八八年九月三日,星期六,教宗在杜林省作牧靈視察,主持冊封羅蘭•衛冠納為真福的彌撒大典時,作了以下這篇講道詞。今特恭譯為中文,使我們的讀者能分享而獲得神益。

 

「父啊,天地的主宰,我稱謝您,因為您將這些事瞞住了智慧及明達的人,而啟示了給小孩子。」(10:21)

 

聖史接著加添了一句說:「原來祂喜歡這樣做。」

 

我衷誠渴望,而且深信,我們各人的心靈也獲得這神光的寵照,因為在慶祝聖若望鮑思高神父逝世一百週年的機會上,善師和救主耶穌也把這些金言玉句,以特別的方式通過鮑思高神父向我們說。

 

同樣我們也深信聖人也要用聖若望一書第二章十四節的金言玉句向我們說:「小孩子們,我給你們寫過:你們已認識了父……從起初就有的那一位;青年們,我給你們寫過:你們是強壯的,天主的話存留在你們內,你們也得勝了那惡者。」(若一2:14)

 

聖若望鮑思高跟隨著聖若望聖史的榜樣,在他生命及使徒工作的歲月裡,也給世人寫了一封信;一封活躍在青年心靈內的信。他寫這封信來稱頌小孩子們和在聖神內謙下的人。

 

聖鮑思高神父這封生活的信,在他盡聖職時,已經被人們閱讀了。同樣,他的神子們把這封生活的信繼續寫在他們的心田裡。當他的神子們繼續產生新的聖人或真福,這生活的信會變得特別清楚和動人。

 

我們大家都知道,在鮑思高神父的學校內已經栽培了一組聖德超凡的隊伍:聖道明•沙維豪,真福彌格•盧華 (他的首任繼承人),兩位殉道真福,即類思•雷鳴道主教,加利斯督•高惠黎神父,母佑會同創會祖,聖女瑪利亞•道明加•瑪沙利羅,及今天被冊封為真福的羅蘭•衛冠納女青年。

 

我們今天所敬禮的新真福是母佑會修女教育的特別碩果,也是聖鮑思高遺產的一部份。所以很適宜我們把思想轉移到母佑會修女和她們的同創會祖,聖女瑪沙利羅上,為能更虔誠地敬仰她們和她們的會祖,重視她們為青年所做基督化的培育工作。

 

天主的計劃為我們總是神奇莫測的,但到頭來,還是幸福的。青年的瑪利亞•道明加•瑪沙利羅是在亞規 (ACQUI) 教區摩爾尼斯 (MORNESE) 出生,家境貧窮。自幼便有意要奉獻自己,終身為天主服務。一天,遇著鮑思高神父,她的聖召已到達成熟的階段,決心要跟隨鮑思高神父,他也有意創立一個女修會,為女青年服務。瑪沙利羅加入聖鮑思高的神修和使徒的圈子,一八七二年八月五日,瑪利亞•道明加在摩爾尼斯聚集了首批的女青年,穿上會衣、發聖願,正式成立了修會。

 

由那天開始,在短短的時間內,該會的修女便遍佈全意大利,直達南美洲的烏拉圭、巴答哥尼亞。同創會祖偕同十四位年輕的少女奉獻自己給天主之後,直至一八八一年五月十四日,瑪利亞•瑪沙利羅離世升天,息勞歸主,祗是短短幾年間,她已經把修會的基礎扎打得根深蒂固,後來更奇妙地傳遍到世界各地。一天,她信任地對一位年輕的傳教士說:「我奉獻了自己給天主。」鮑思高神父詮釋說:「這奉獻的犧牲使天主中悅,而獲接納了。」

 

我們可以說:同創會祖的這個精神,在母佑會的修女中常常活生生地保存而發揚了:深固而堅強的信德,偕同對至聖瑪利亞,聖若瑟及護守天使,熱誠而持久的虔誠,拋棄世俗的趣味,度樸素的生活;高度的認真,持久的努力……一百多年來,依照預防教育法的指示,不斷培育及挽救女青年的神火,創辦慶禮院,青年中心,各類型的學校,慈善及福利的社會工作,幼稚園、老人院;參加堂區的使徒工作,協助神職,在世界各地,如火如荼,大家積極地、勇敢地幹著高度的慈善事工,及深度的基督徒的計劃。

 

年青的羅蘭•衛冠納在這氣候裡生活,增長到成全的地步,而成為羅氏安地斯•猶寧的聖體奇花。她的生命是一首貞潔、犧牲和孝愛的詩篇。正如她墓碑上所刻著的。她喪失了一位善良、能幹的父親後,就由智利聖地牙哥,搬徙到塔摩哥 (TEMUCO);她跟著母親和妹妹來到阿根廷的基庭的基爾基灰村居住。照歷史所記述,這是一個道德低落的地區。大部份的男女婚姻都是不妥善、不合法、無效的。因為那裡混著各地遷徙來的投機者,逃亡者及政治犯等,他們與土著私相苟合或同居。

 

羅蘭自己的母親在一大農莊裡為莊主做傭工,情況很可憐,因為莊主殘忍無道,又缺德無良,所以她的生活很不愉快。不過,小小的羅蘭在母佑會修女處,很快就找到神靈的寄托。在這裡她學會了基本的道理,獲得初領聖體及領堅振聖事。在這裡,她學會熱愛耶穌,決定要在鮑思高神父的母佑會內,獻身侍主。

 

十歲時,她效法聖道明•沙維豪,定了三個志願:一. 天主,我要一生愛您、侍奉您,所以我把我心,我靈完全獻給您。二. 我寜願死,也不得罪您,所以我要在一切使我遠離您的事上,刻苦自己。三. 我要做我所知和所能的事,為使人認識您,為賠補人們,尤其我家庭給予您的凌辱。

 

羅蘭年紀小小,已經完全懂得:人生的意義,是在於認識、愛慕基督耶穌。聖若望使徒說:「你們不要愛世界,或世界的事;誰若愛世界,天父的愛就不在他內。原來世界上的一切:肉身的貪慾,眼目的貪慾,以及人生的驕奢,都不是出於父,而是出於世界。這世界和它的貪慾都要過去,但那履行天主旨意的,卻永遠存在。」(若一2:15-17)

 

羅蘭正確地懂得:祗是永生才有價值,世界和一切屬於世界的都是無可奈何地要過去的。所以她跟隨著「要理問答」的解釋,懂得自己母親的情況十分危險;一天,她聽到福音說,真愛是奉獻自己的生命為自己所愛的,於是她就把自己的生命奉獻給天主,為挽救母親。

 

那農莊為羅蘭也成為危險可怕的地方,因此,最後為保護自己的純潔,她得了神師的准許,穿上苦衣。一個可怕的日子,那個失去人性的傢伙襲擊她,厲害地拳打腳踢她,使她失去知覺躺在地上。但羅蘭在精神上獲得了勝利。她得了幾種不同的病,健康日趨下況:她在聖體內找到安慰,希望她的母親因此而回頭改過。在她生命的最後一天,死前數小時,她叫母親到床邊來,告訴了她一個大秘密:「媽媽,是的,時辰已到,我要向你告別了……我親自求了耶穌,我的祈禱蒙祂悅納了……。已是兩年前,我奉獻了我的生命,為挽救你,為你的回頭改過。媽媽,我在斷氣前,能否獲得見到你痛改前非的神樂嗎?」

 

她的母親被這安詳、充滿信心的啟示感動了;她從沒有想到自己的女兒對自己有這麼大的愛。她明白了女兒受這麼多的痛苦,完全是為了自己的緣故,覺得又慚愧,又感動,答允女兒要去領修和 (告解) 聖事,痛改前非,她馬上誠實地踐行了自己的諾言。羅蘭的任務完成了,現在她已經美滿地享受天主賜與她的神樂永福了。

 

願年輕真福羅蘭的典範,阿根廷和智利的純潔光榮,在這兩個偉大的國土內激勵人心,教導每個人依賴著聖寵的助佑,是可以戰勝邪惡的;甚至純潔和愛的理想,雖然受到輕視和侵犯,最後仍能發射光芒,照亮人心。

 

在這出過偉大教育家,青年宗徒的地方,在這堪稱為青年真福崗的地方,我們歡欣隆重地,舉行冊封羅蘭為真福的典禮,應該使我們反省:家庭對兒童的教育的重要,和兒童在標準家庭生活的權利;因為家庭是互愛、德性和宗教信仰培育的場所。這是向現代社會的一個呼籲,應該建立良好的家庭,關心青年的教育。母佑會的修女們,願真福羅蘭•衛冠納光照你們,時常提醒、支持你們。這位真福是你們教育的佳果。

 

耶穌「在聖神內喜悅」。今天基督的教會,特別慈幼大家庭,享受這個喜悅。我們真高興,看見鮑思高慈幼家庭的一個女兒 母佑會修女教育的美果,登上祭台的光榮。我們特別偕同你們的修母聖瑪沙利羅歡欣鼓舞。修女們,我們偕同你們一起歡欣鼓舞。

 

「這世界和它的貪慾都要過去,但那履行天主旨意的,卻永遠存在。」(若一2:17)

 

新真福羅蘭•衛冠納在慈幼大家庭裡,學會了承行天主的旨意,她通過修會的團體,從基督那裡學會了那條獲得聖德的途徑。

 

「凡愛……的,就是存留在光榮中。」(若一2:10)

 


慈幼會中華會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