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五日(星期五),慈幼會院校的七十多位教育工作者齊集於聖類斯中學,參與2009-2010年度「學校教育牧民工作坊」,為來年的牧民教育作準備。
慈幼會中華會省針對香港及澳門的教育特色,為區內十八間屬校的校監、校長、副校長、宗教教育主任及牧民助理舉辦「學校教育牧民工作坊」,期望各院校在分享回顧中互相學習,在研討計劃中互相激勵,並明瞭2009-2010年度牧民主題─「慈幼家庭齊動員
協力救助青少年」的意義,及具體行動。
工作坊主持馮定華神父表示,慈幼會每年聚集所屬院校的相關工作人員,旨在不斷地重温慈幼會的辦學理念,並堅持:為貧苦無告的青年;以愛心教育青年;以宗教薰陶來拯救青年的靈魂。他指出教育牧民不只是牧民,更是德育的培育,宗教則是德育的高峰,慈幼院校一定要做好靈育及德育發展。
慈幼會省會長林仲偉神父則以「慈幼聖年」為題分享慈幼教育。林會長指出,青年現在的處境,比較鮑思高神父150年前創立慈幼會時更危險。今日的青年會吸毒、無目標、無判斷力、膚淺……。林神父要求與會者不要放棄,要堅持信念。他希望大家效法主保聖方濟各沙雷氏,以溫和良善對待青年,以愛德關懷教育青少年,特別要找出那些貧苦無告的一群,要向他們「傾斜」─
即「多關心」他們。學校工作要有彈性,以預防教育法的宗教、理智、仁愛作為基礎,只要是為學生好,可以靈活施教。林神父提醒大家:「老師要一心一德、彼此團結,一起面對工作,教員室是互相扶持、療傷的地方,不是戰場。校長、老師做得好,不要怕互相讚揚,不要讓人的軟弱及私心,埋沒了慈幼家庭式的鼓勵。」
另外,梁偉才神父向與會者講解新學年的牧民主題時,説:「『慈幼家庭齊動員
協力救助青少年』就是集中慈幼大家庭內、外各團體的力量,推動慈幼運動,讓更多人認識鮑思高,並一起努力為青年服務」。梁神父指出各慈幼家庭團體有同一目標(引領青年渡豐盛人生),同一神恩(慈幼神恩),但若只是個別各自行動,一定不如大家向著同一方向努力。他建議以下列行動實踐協力:1.
合作者及青年要更認識、欣賞及效法聖鮑思高的生平及德行;2.
合作者要深入研究預防教育法以及今日青年的需要;3.
大家庭成員要互相溝通認識並努力推動協作
4. 要提升慈青的質素以及青年教友的質素。5.
要善用及推廣「鮑思高家庭通訊」。
最後,林仲偉會長總結說:「下年度的牧民目標是大家協力,優化靈德育。首先,我們會秉持愛青年的傳統,與青年同行,造就青年,給他們發揮機會;其次,要向宗教傾斜,這是慈幼會對港澳教育制度的貢獻,以宗教牧養人靈,將德育推向高峰;最後,校本培訓,一起分享預防教育法。十八間學校是一股龐大的力量,同一神恩、同一對象、同一教育法,是會祖留給我們的寶藏;我們要落實到校本,令校內所有同工具有同一的使命感、用同一的語言及同一的精神去服務同一的對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