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知館更新展品

三年前 2006 為紀念慈幼會來華 100 週年,探知館隆重開幕,並向公眾開放。今年,適逢慈幼會成立 150 週年,探知館特別封館更新部份的設計及展覽品,並於本年的 8 16 日重新開放給公眾。是次增添的展覽部份主要公眾呈現:慈幼會服務青年的神恩如何在中華大地發展。 

150 年前於 1859 年,鮑恩高神父與 17 位青年合作者一起成立了慈幼會,以「促進及保有在青年中心內、為被遺棄和處於險境的青少年所需要的真正的愛德精神」為己任。此後,無論慈幼會士去到哪裡,都必關懷當地有需要的青年人。 

1906 年,首批慈幼會士一行六人來到澳門,立即接辦聖母無原罪工藝學校(澳門慈幼學校的前身),為貧苦的兒童及青年服務。然而,外國傳教士對中國語文及文化還在初步認識的階段,深感傳教工作的困難,正如聖高惠黎神父在書信中表示:「栽培中國聖召是件十分重要的事……因此有良好的中國慈幼會士是非常重要的。」會士便開始培育本地的聖召。於 1924 年,在韶關河西,開始了在中華大地的首間培育院。 

展覽中,介紹了首批國藉神職修生及修士;自 1924 年至現在,因著社會環境的改變,慈幼會培育院亦經歷數次的搬遷及變革。這些都在展覽中展示出來。逐漸,國籍會士與傳教士共同承擔教育及福傳的使命。 

慈幼會士一直竭力促進「對青年的愛德精神」,這可從我們的福傳工作中體現出來。是次展覽亦概括地介紹了慈幼會的工作特色:傳教區工作、工藝學校、慶禮院及出版事業。 

鮑思高神父的精神藉慈幼會會憲及會規得以承傳下來,鮑思高神父曾囑咐首批往南美洲的傳教士:「過去,你們愛了我,今後,你們還要以謹守會憲來愛我。」這次,亦展出由鮑思高神父撰寫的第一版會憲至現在的各種版本,我們可看到慈幼會會憲及會規的不同版本,以紀念慈幼會創立150週年 

最後,承蒙陳日君樞機捐出一些極具價值的展品,包括:擢升樞機的任命狀、人道獎項及其他的榮譽。

 

--  探知館更新重開紀實 ( 2.5 Mins )

探知館的開放時間:

星期一至六:上午九時至下午七時

星期日 上午十時至下午

(公眾假期休息。注意二零零九年十一月因李嘉堂內部裝修將暫停開放) 

若想安排導賞服務,請致電2711 1866,與李嘉堂出版社的職員聯絡。

網頁:http://www.sdb-scc.hk/?show=static&static=discovery


 


慈幼會中華會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