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孝道  ~ 初田 ~

仁人事親如事天,

百行諸德孝為先;

孝順父母得天祐,

延年益壽世代賢。

家庭與孝道

 

人的生命核心在家庭,因為人的生命誕生於家庭;我們的生命來自父母,受到父母的關懷、愛護而成長。我們在成長之初,由於得到父母親情的關愛、滋養,使心性潛能發展了特殊的力量。我們人類得天獨厚,較其他動物有更長的幼兒依賴期,身心和父母有長期的依賴,在家庭的薰陶、父母的感染,從中得到休養生息,漸漸成長成熟。家庭、父母滿足了我們的需求,使我們從人性相通的原始情感中,潛移默化地對家庭產生歸屬感,對父母產生天性的孝愛。從這基本的孝愛,漸進的擴及他人。這個人性相通的真實心靈,即是由內而發的道德實踐,也就是父慈子孝的人倫道德基礎。孝敬的內涵即是回歸心靈、反樸歸真的情愫,從而對國家、社會、人類世界、宇宙人生表達真誠的關愛。

 

天主教與孝道

 

中國人是世界上最重視孝道的民族,所以家庭組織完美。我國古代聖賢,如孔子、曾子、孟子等都把孝敬父母,列為人生第一大事,甚至拿事親與事天相比:「仁人之事天如事親,事親如事天。」(禮記)

《孝經》稱孝敬父母是「天之經、地之義、民之行。」天主十誡中的第四誡要子女孝敬父母的最大理由,就是因為父母是天主的代表。愛天主的人自然也愛人,愛人要先從愛父母開始,而後及於兄弟姊妹,進而推廣到上司、屬下、朋友及一切人,這可說是我們天主十誡中第四誡所包含的廣義孝道。

 

孝為德之本

 

《孝經》開宗明義第一章說:「夫孝,德之本也。」孝道為德之本,這是我國傳統的觀念。《論語》記載:「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以孝道為德之本,這裡已說得清楚明白。

我國傳統提倡的仁義禮智信、溫柔敦厚的德性;誠意、正心的修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雖然可說都是從仁道觀念而來的,但亦可說是從孝道主張而出。我國所倡導的道德固然離不了「仁」,但「仁」又離不了「孝」,故「孝」實為德之本。

 

古代聖賢多孝子

 

孝道思想在中國由來已久,遠在堯、舜時代,百姓便已推崇孝親。由堯至舜,由舜而禹,由禹而文王,武王而周公,可謂無一不是孝子。家傳戶曉的《廿四孝》故事多次描述上天福祐孝子,天上神明甚至以靈跡來玉成孝子事親的意願。據聖經記載,耶穌基督 ─ 我們的救主,亦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孝子。「他(耶穌)就同他們下去,來到納匝肋,屬他們管轄。」(路二:51)事實上,耶穌在納匝肋繼其養父若瑟以木工為業,藉以維持一家生計,直到三十歲才出外傳道。當他被釘在十字架上臨終之前,仍念念不忘為人子的責任,把母親託付給愛徒若望照顧。

 

孝道涵蓋一切

 

孝道由孔子發揚光大,其涵蓋之幅度,遠遠跳出原始的範圍。由家庭跳至國家社會。除此之外,舉凡學術思想、宗教信仰、人倫道德、政治法律、社會組織、經濟生活,實無一不受孝道的影響。限於篇幅未能一一詳述。

 

孝道的淡化

 

「孝」是中華文化中最具特色的一個觀念,「孝道」是我國(尤其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我國民間傳統認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人的生命是父母生命的延續,為人子女孝敬父母、祭祀祖先是「天經地義」的事。在傳統華人的觀念裡,父母「生我、育我、撫我、鞠我」,父母之恩「昊天罔極」,因此,子女要謹遵父母教誨,畢生發奮向上,爭取成就,建立基業,好能「光宗耀祖、揚名後世」,這也是「孝道」傳統觀念。

近代由於西方文化的影響,以「孝」為核心的儒家思想受到衝擊。西方宗教認為「神創造世人」,人既然是由造物主所造,每個人在神面前都是平等的個體,因此,在西方文化中,父母要教育子女成為獨立自主的個人。所以,近代的子女(尤其是接受西方文化教育的)對我國傳統固有的「孝道」也就漸漸被淡化了。無怪乎不孝忤逆的子女輩出,不但不孝敬父母,甚至虐待年老的父母,不久前,二零零二年十二月三十日報載:「一位五十二歲的男子強迫八十高齡的母親街頭行乞。」看了這段新聞不禁教人痛心。

 

孝道之實踐

 

上文已簡單地說明了孝道的基本觀念及其基要精神,現在讓我們談談實踐孝道的具體行動吧!實踐孝道的具體行動始於一個「養」字。曾子說:「民之本教曰孝,其行之曰養。」

這裡的養,狹義來說,就是照顧父母的衣食住行等物質的生活。

但廣義來說,養,也包括照顧父母的精神生活,天主教的第四誡清楚指明,子女除了要照顧父母的肉體,更要照顧父母的靈魂。

身為基督徒的子女,該常為父母多多祈禱,不論父母在生或已故,子女常該在祈禱中記得他們,常為父母祈求天主,賞賜他們神形的恩典。這原是最容易又最有益的盡孝道的具體行動。讓父母方便奉行神業,領受聖事,給他們誦讀聖經、聖書,與他們一起祈禱,尤其是念玫瑰經恭敬聖母。父母年老衰弱,或患重病,該提醒他們及早料理身後大事。父母病重垂危,該及早請神父給他們施行付油聖事。父母去世後,妥善辦理喪事,還要為父母祈禱、做補贖、獻彌撒,使他們能早登天國;以上所述都是為人子女當盡的本份。

 

孝敬父母蒙主福祐

 

子女孝敬父母,是天主的命令,天主十誡的第四誡:「孝敬父母」是最明顯的條文。而且,聖經記載,遵守這條誡命的人,天主給予他們特殊的恩許:「孝敬你的父親和母親 ─ 這是附有恩許的第一條誡命 ─ 為使你得到幸福,並在地上延年益壽。」(弗六:2-3)

「應孝敬你的父親和母親,好使上主你的天主賜給你延年益壽。」(出廿:12)

「應照上主你的天主吩咐你的,孝敬你的父母,好使你能高壽,並在上主你的天主賜給你的土地內,獲享幸福。」(申五:16)

 

兩篇感人的禱詞

 

今介紹兩篇感人的禱詞與各位分享。一篇是大平洋戰爭時著名的軍事家麥克阿瑟元帥父親的禱詞;另一篇是麥帥本人的禱詞。

 

(一)麥克阿瑟父親的禱詞

親愛的天父,祈求您,讓我成為一個比較好的父親,教導我了解我的孩子,耐心地傾聽他們想說的話,和藹地回答他們的問題,讓我避免打岔或駁斥。幫助我對他們有禮貌,就如同我希望他們對我有禮貌一樣。禁止我嘲笑他們的錯誤,或將他們的言行視為可恥或可笑的。希望我永遠不要因憤怒、怨恨而處罰他們,想藉以顯示我的權威。幫助我,親愛的主!藉由我的言行,讓他們了解誠實的確可以帶來幸福。減少我內心的不善,不要苛求他們有成人的成熟程度和判斷力。讓我不要剝奪他們想要為自己做事或自己做決定的機會。幫助我應許他們合理的要求,同時給我勇氣拒絕可能會對他們造成傷害的特權。主啊!幫助我成為一個公平、正直、和藹的父親。讓我得到他們的愛和尊敬,他們會想要學習我的榜樣。這將是最高的讚美。阿門!

 

(二)麥克阿瑟為子祈禱詞  

主啊!教導我的兒子,在軟弱時能夠堅強不屈;在懼怕時能夠勇敢自持;在誠實的失敗中,毫不氣餒;在光榮的勝利中,仍保持謙遜、溫和。教導我的兒子,篤實力行,而不從事空想;使他認識您,同時也認識他自己;這才是一切知識的開端。我祈求您,不要將他引上逸樂之途,而將他置於困難及挑戰的磨煉與刺激之下;使他學著在風暴中站起來,而又由此學著同情那些跌倒的人。求您讓他有一顆純潔的心,一個高尚的目標;在學習指揮別人之前,先學會自制;在邁向未來之時,而不遺忘過去。主!在他有了這些美德之後,我還要祈求您賜給他充份的幽默感,以免過於嚴肅;賜給他謙虛,使他永遠記著真正的偉大是單純;真正的智慧是坦率;真正的力量是溫和。然後做為父親的我,才敢輕聲的說:「我總算這輩子沒有白活。」阿門!

 

鮑思高家庭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