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幼心 牧者情 ~ 文文修女 ~
兒童院的工作
首先,對於較細小的一群,我們要用方法培養他們愛整潔;要栽培孩子,先要訓練舍監(在內地所聘請的照顧院童生活的老師),由他們去帶領孩子們改善生活的習慣。我的重要任務則是帶領一班年齡較大的中學生,使他們成為大哥哥、大姐姐去領導小弟妹們搞活動和建立溫馨的家庭氛圍。我以他們為助手,一起策劃,一起推行。他們立刻感到自己長大了,樂意以兒童院為家,在各家組中履行作兄姊的角色。兒童院馬上充滿歡樂喜氣,一到假日我們搞野炊、釣魚、天才表演晚會等活動。每次活動後就與他們一起作檢討,接納他們的意見,及為他們解疑難。談到他們羞於啟齒的「性」或其他問題,我真誠地和他們分享我的看法。有時候,與他們談到深夜,就看星星、聽蟀鳴,共享天籟共享與分享友情。他們感受到被愛、被信任,便產生了一份對自己的肯定,對別人的信任,對將來的美好憧憬。
除了與他們一起交談外,更分別與他們單獨傾談。其中,林亞祥是最初來的兒童中最年長的一個,初中畢業後在職業中學唸電腦課程。他曾有一次對我剖白自己曾經墮落犯過,偷東西、講大話……等壞事做了不少,他問我為何還信任他。我微笑點頭說:「這是從前的你,現在你長大了,也不再做這些事了,對嗎?」他點點頭,淚珠不自覺地滾滑了下來。
孩子也需要這些機會親親大自然和學習勤勞,我們院中的花園正是一個最好的教場,去磨煉孩子的耐力,而清除野草常常是十分有用的功課。每個月我們都會除草及清理花園,而清理的方式卻層出不窮(哪要考我的創意)。有時要扮收買野草的商家,給予孩子賺取額外零錢的機會,教他們多勞多得的道理。有時,以比賽形式看那個家組最合作。他們就在這種天天有新意的喜悅中成長。最使我滿懷感恩的是上主在這美好的日子中,教曉我一個陪伴青少年走上正途的美妙過程:。
後來,收到林亞祥的電話,他到深圳打工、自力更生去了。他領到的第一份薪金,扣除伙食及部份寄給母親外,他買了一本聖經到堂區報讀慕道班,他對我說:「王姑娘,你們樂於助人的生活,促使我去追尋生命的真義。」兩年後,他領了洗,並經常在堂區內幫忙,成了個熱心的教友。
小肖的遭遇
我到塘邊的鐵皮屋探望兩長幼,見她們的生活實在可憐,小肖很勤快地做一些手工業幫補家計,但瞥見她們吃的、用的都簡陋極了,立時動了憐憫之心,提出幫助她們,並供小肖入讀初中,她們喜出望外,笑口盈盈。
小肖進入初中後,成績雖一般,但放假便努力做家庭手工業,婆婆掃街也加了薪,生活日見好轉。升上中二時,她卻哭喪著臉來找我,原來她是沒有户口(即身份證明)的居民,現在要報中考(公開試)就因沒有證件而不能報考。在中國大陸沒有户口是生存不了的,因為找工作要身份證,連結婚、生子、置業等,都要靠戶口證來辦理。我馬上去找小肖的養母詢問此事,婆婆說因她們窮困,沒有錢辦理。基於一份惻隱之心,我四出為她奔走。終於,在增城民政總署得知,在一九八九年前抱養的棄嬰,可登記為孤兒,可入户領身份證。之後,我除了忙兒童院的事務外,還要為小肖奔走,由村委會、到社政局、再到派出所,不下數十次上增城去。
皇天不負有心人,三個月後,我與小肖一起到增城公證處宣誓,半個月後小肖拿着戶口簿和身份證來找我,笑中有淚地道謝。
在大陸資助貧困孩子讀書,是一份很有意義的工作,但必須親力親為。孩子是正在成長的一群,很受家庭和社會影響,我們要經常的提醒和鼓勵,適時的警告,甚至終止資助。
給予學生機會和信任她們能進步,正是慈幼教育者的心態,讓孩子能有光明的前路,更是牧者的情懷。其實我們只是撒種者,使之生長茁壯的是天主。孩子在良好的氛圍中長大,我深信必有上主的祝福。
(編者按:本文插圖純屬排版需要,由編輯安排,並非文章中所描述者的相片,請勿混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