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鮑聖精神 以生命影響生命的體驗 Josephine
我們身為公教徒和鮑思高 神父 的追隨者,除了深信宗教是「教育的支柱」外,也明白藉著 鮑聖的 預防教育法,進行 心與心的接觸和溝通 , 是栽培學生成為完整、優秀青年的 重要元素。雖然並非每位 學生都是 教徒,但我們也要盡力 在學校內營造濃厚的宗教氣氛,並 以基督宗教的價值觀來薰陶學生的品格。 學校是講求紀律的地方,但為使學生能成為自律守紀的人,老師和學校的領導者所訂立 的校規、措施和要求, 必須 合理和有說服力,而且應全然為了學生的好處、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並應適當地向學生解釋,使他們明白。不過,教育中若沒有愛,只能塑造學生的外表,並不能改變學生的心。 因此, 老師必須透過親切 的愛,才能打動學生的心。身為老師 , 除了要愛學生,也要讓學生知道老師愛他;這樣學生才會愛老師們所愛的。這 份人與人之間的 心與心接觸,才能達致以生命影響生命的效果。 此外, 學校的領導者也 有 責任 為學生、甚至老師,將 學校 塑造成充滿關愛的家; 讓學生和老師在喜樂、和諧的環境中學習和工作。 鮑聖所提倡的「家庭精神」就是要老師和學生建立互愛互信、亦師亦友的關係;常 「臨在」於 學生當中,不是為監察,而是為能與學生一同成長,成為學生學習及成長的同行者。這項關係使我們更容易了解學生的需要和嬴取學生的心。除了老師和學生之間建立互愛互信的關係外,老師和老師之間、甚至校長和老師之間,也應建立這種互愛互信的關係,這樣才能建立以愛為基礎的團隊。 要做到 以生命影響生命,並非單憑一己之力便能成就,必須在 我們的慈父鮑思高神父及聖母的啟導下,才可用心、用愛去 影響他人。讓我們藉著 鮑聖聖髑來港的機會,再一次重 溫 鮑聖的精神,並將這份 精神帶回我們的工作崗位,一起努力去延續會祖鮑思高神父的教育使命,發揮鮑聖的神恩。 ( 編者註: Josephine 為香港 慈幼英文學校中學部校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