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教育法有感

吳庭輝

這次鮑思高神父的聖髑來華,令我又想起他的「預防教育法」。 我 擔任學校醫護人員已經六年了,三年前參加了一個有關預防教育法的課程,雖然有了初步了解,但缺乏實際應用。現在由中學轉至幼稚園工作,發現同事們在教育工作中,運用了很多鮑思高神父預防教育法的原則,而自己也多了與小朋友們相處及互動的機會,因而對「預防教育法」有了更深的體會。舉例,幼稚園的學生只有三至五歲,正所謂三歲定八十,小孩子就像一張白紙,我們向他們灌輸甚麼概念,他們日後就會以此為標準去判斷是非。這說明人的品格發展,在幼兒教育階段十分重要,我們絕不能掉以輕心。不過,鮑思高神父面對的是青年人,而我卻是與幼稚園小孩相處,他的教育法是否也適用?結果我在工作上發現,原來預防教育法適用於不同年齡的學生,而且在應用過程中,我自己的成長更多。

鮑思高神父的預防教育法有三大要素:理智、宗教、仁愛,當中 我感受最深的是仁愛。 事實上, 鮑思高神父的教育法也稱為「愛的教育法」。聖經裡面寫道 :「愛是含忍的,愛是慈祥的,愛不嫉妒,不誇張,不自大,不作無禮的事,不求己益,不動怒,不圖謀惡事,不以不義為樂,卻與真理同樂: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我想這就是成功的教育所必備的條件了。例如,我校有一位小朋友患了「過度活躍症」,此病的特徵包括 注意力不足、衝動任性、活動過多,因此那位小朋友上課總是不聽講,不做已安排的活動,甚至四處搗亂,隨便在課室奔跑,可以說完全不受控制。如果要我面對這樣的學生,相信真的不知所措,但老師們卻能以無限的忍耐,一次又一次耐心勸教,重覆又重覆體諒包容。幾個月下來,小朋友的情況有所改善,開始聽老師的話。雖然還是有擾亂課堂秩序的時候,但在老師勸導下已能冷靜下來。這就好比一項不可能的任務,在愛的教育下奇妙地成就了。這個例子令我得到反省,不要以為學生的問題一定解決不了,而是應該以鮑聖的 「愛的教育法」 ,用忍耐、包容、盼望、信心去教導學生,這樣的話問題總能解決。因此, 我很佩服老師們總是以愛心慢慢去教導小朋友,這亦是我需要學習的地方。此 外,我亦體會到教育是不求回報、只有付出的偉大事業,鮑思高神父正好作為我們的榜樣。他奉獻一生教育青年,讓他們在充滿家庭精神的教育環境中成長,感受到愛和尊重。鮑聖偉大的教育精神,確實值得我們學習。在學校裡,我時常看到老師們在放學後不停收拾課室,為第二天上課做準備,還有設計教具等,很多時都會工作到很晚,但他們從 無怨言,只是默默耕耘,以求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這正符合鮑聖的教育理念,也是鮑聖期望每位教育者應有的精神。

鮑思高神父的預防教育法,是一套切實可行,並經長時間證明有效的教育法。看見同事們不斷以愛澆灌 著這麼多小生命,以愛教育他們,讓他們在愛中成長,長大後繼續將愛傳遞下去,造福社會,這些都給了我很大的鼓勵。我發現鮑聖原來早於百多年前,已經埋下愛的種子,直到現在仍不斷發芽,深深影響著一群教育工作者,鼓勵和幫助他們面對困難。這亦提醒我身為學校一分子,要時刻本 著鮑思高精神,除了為同學建立安全的校園環境外,還要學習鮑聖以愛去教育學生,同時在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促進彼此成長,就讓我 以忍耐、包容、盼望及信心,面對日後的工作!

( 編者註: 吳庭輝 是 澳門陳瑞祺永援中學 (分校 ) 的 醫護人員 )

back 返回      


鮑思高家庭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