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鮑思高神父的「不腐真身」? 梁定國 前言 我們很多時候都著迷於人死後「真身不腐」的超自然現象,由我國粵北南華寺六祖慧能的真身,到天主教會內不少聖人聖女遺體的不腐景象,都令不少人有興趣。許多人也會問:會祖聖若望鮑思高是否也是「不腐真身」呢?我們在相片中不是看到他的「真身」嗎? 故此,值得回望鮑思高神父於 1888 年 1 月 31 日去世後,安葬於楊柳穀 (Valsalice) 及後移靈返回都靈聖母進教之佑大殿的一些歷史事件,從中會給我們提供一些答案。 鮑思高神父的葬禮
總部議員極想將鮑思高神父的遺體,安葬於鮑思高神父所建的聖母進教之佑大殿的地下室裡,但礙於法律不准安葬死者於城內,因此儘管鮑思高神父生前曾表明,希望能葬在聖母大殿之內,令自己死後也可以與神子們在一起,但經過多重手續,甚至驚動意大利國王及其他重要人物,國會主席仍然說服國王不要干預,不要給予特許,說是為了避免神職界乘機遊行,展示實力。 當時有總部議員甚至動議:假若都靈市不歡迎鮑思高神父,就讓我們將慈父安葬在西班牙,相信他們定會十分歡迎。 終於在友善的氣氛下,慈幼會和意大利政府達成協議,讓鮑思高神父下葬於都靈市郊楊柳穀山崗上的慈幼會修院園地裡。國會主席的秘書說:「這樣你們的願望可以實現,而我們也避免了麻煩。」
2 月 4 日(週六)特許期限快將屆滿。下午 4 時 30 分,准許鮑思高神父的遺體下葬於楊柳穀的證件終於來到,靈車遂由華道角出發, 120 名修士持著蠟燭在慈幼會修院列隊迎接。但泥水匠仍未砌完墓壁,因此修士們在聖堂裡儘量將禮儀拖長;葬禮的經文完畢後,開始頌唱亡者晚禱。衛生局的主任監督察覺此事,裝作不知;因時間太長,便預先簽署了證件,偕同其他職員回家去了。他們的隊長走近修院院長,向他說:「我是校友」,接著就告辭了。 事實上,靈柩在大聖堂的小堂內厝留了兩天,因為會士們仍不願意將他們的慈父太早安葬在墓穴內。終於在 2 月 6 日晚上,鮑思高神父才長眠地下。賈烈勞主教向修士致詞說:神長們把一份寶貴的遺產交給楊柳穀的會士保管,叮囑要款待前來謁陵的會士,他們自己要多次前往默禱,吸取靈感,激勵善志去效法會祖的芳表,猶如初期的基督信徒到殉道者的墳上去祈禱,為能得到為基督作證,至死不渝的力量。 楊柳谷很快成了朝聖中心,直到 1929 年 6 月 2 日,鮑思高神父榮獲冊封為真福後,其遺體才凱旋地移到華道角的聖母進教之佑大殿內,供人敬仰。 鮑思高神父移葬都靈聖母進教之佑大殿
2006 年再次檢視鮑聖遺體 都靈聖母進教之佑大殿於 2006 年重修,亦藉此機會重新檢視會祖的聖髑。鮑思高神父的遺體,分開存放在兩個新的玻璃纖維像內,絕大部份的骨胳和組織經教會當局確認後,放置在第一個玻璃纖維像之中,繼續存放在聖母進教之佑大殿內,接受朝聖者及教友崇敬。
總結 鮑思高神父於 1888 年安葬在楊柳穀墓園後,當時的總會長盧華神父對會士作了 這樣的訓話,其要點是:
現在,鮑思高神父不是只停留在遙遠的意大利都靈城裡,而是來到我們中間,近在咫尺,讓我們都能夠親眼看到他,感受到他真真實實的臨在。正如盧華神父和賈烈勞主教所說過,要在鮑思高神父的聖髑前默禱,吸取靈感,激勵善志,與會祖對照,以至能完成榮主救靈的大業。 (參考資料: 《 聖若望鮑思高的榮哀 》 ,陳興翼著,載於《鮑思高家庭通訊》第 83 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