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敬者麗達媽媽 ( Mamma Margaret , 1788-1856) 教職及鐸職之母 ─ 寡婦母親的聖召 總會長查偉思神父 麗達的丈夫早逝,當時正值大飢荒,她要獨自養家 。她要照顧方濟的癱瘓母親、方濟第一任妻子所生的大兒子安道,以及她自己所生的兩個兒子若瑟和若望(即後來的鮑思高神父)。有人勸她再婚時,她總是這樣回答:「天主賜我丈夫,也收回我的丈夫。因他的去世,上主把三個兒子交托給我照顧。他們最需要我的照料,我不能拋棄他們。」有人勸她把兒子交托監護人照顧時,她這樣回答:「監護人只能作他們的朋友,但我是他們的母親;世上所有財富也不能使我拋棄他們。我有責任全然奉獻自己,來成全他們的基督徒教育。」 麗達堅強又明智,持守自己的決定,並過著簡樸而謙和的生活。對於兒子的信仰教育,她既嚴厲,卻又情理並重。她就這樣栽培了三個性格各異的兒子,卻沒有抑壓或強行塑造他們。一些逼於無奈的決定,有時候卻充滿戲劇性 ─ 好像把小若望送到遠處,使家庭保持和諧,並讓他繼續學習 ─ 她以信德和望德,迎合兒子的性情,幫助他們在慷慨和奮鬥中成長。聽到若望九歲神夢後,只有她能在上主的光照下,明白當中的意思:「有誰曉得你會成為司鐸。」因此,她讓若望與較不可靠的小孩一起,因為他們在若望面前,會較檢點。 她以愛伴隨若望走聖召之路,在不同環境中展示辨識天主旨意的超凡能力:「我願意的,無非是要你慎於所走的每一步。你要這樣追從聖召,不要理會任何人。最重要的,是要救自己的靈魂。堂區司鐸建議我改變你的決定,因為我將來可能需要你的幫助。然而我要告訴你,不要理會我,因為天主是第一位。不要為我擔憂。我對你沒有任何要求,也不期望從你那裡得到任何東西。你要緊記:我生於貧窮,活於貧窮,並願意死於貧窮。還有,我要清楚告訴你:如果你要成為一位教區司鐸,並不幸地變得富有,我將永不再探望你!」鮑思高神父在他出身地新堡主持首祭當晚,與母親麗達一起返回家鄉碧基時,她向鮑思高神父說:「你現在是司鐸,可以主持彌撒,因此你將與耶穌基督更親近。然而要緊記,開始主持彌撒就是要開始受苦。你現在可能覺察不到,然而假以時日,你會明白母親是對的。我堅信無論我是生是死,你也會每天為我祈禱,這對我已很足夠。從此,你只需關心救靈的事,不要為我擔憂。」這一番說話在公教的鐸職歷史中,足以長留青史。 這段母子關係,發展到麗達分享她兒子的教育使命的境界:「親愛的兒子,你不曉得我要離開這個家、你的兄弟及我的親友,是何等悲傷,然而如果你認為這樣能中悅上主,我樂意這樣做。」她離開了在碧基可愛的家,跟隨他生活在都靈貧苦無告的青年當中。麗達這樣度過了一生中最後的十年,無私奉獻自己,為著鮑思高神父的使命及展開他的事業,發揮雙重母職:作她司鐸兒子的屬靈母職,以及作為第一所慶禮院孩童的教育母職,參與教導虔敬的孩童,好像沙維豪和盧華。 麗達未受過正式教育,卻充滿上天的智慧,使她能幫助無數貧苦無告的街童。天主的恩寵,以及麗達的德行,最終使她成為一位新生慈幼神恩下的 英烈 母親、智慧良師及良好嚮導。麗達活在平凡,卻在眾多聖德不凡的母親中,閃耀光輝,她們以一份可說是持久的默禱,與聖神的共融,生活在天主面前,並在天主之內。母親麗達畢生不斷展示「最平凡的事」:聖德是伸手可及的,是為人的益處,只要忠於上主交托我們每人的一份召叫,便能達到。 編輯室 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