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思高神父九日敬禮 第一天:1月22日(真福 羅蘭.韋冠納)

 
圖片 2
 
主 題:若望.鮑思高 – 青少年及學生
祈禱意向:為青少年及學生
閱讀材料:選讀鮑思高神父所著《母院史》
 
【在基愛理上學】(第一部、第五章)
 
我在新堡公學裡浪費了許多時間之後,終於決定到基愛理去上學,在那裡我可以認真地讀書。那是1830年。一個在樹林中長大的孩子,一進了省城,無論看見了什麼新奇的東西,都會覺得驚訝。……
 
我在基愛理學校裡第一個認識的,就是歐思達基奧.華林培地神父。他已去世,是我敬愛而記念不忘的一位神父。他曾給了我許多忠告,叫我遠離種種危機。他也請我去輔他的彌撒;這使我常有機會,能聽到他的一些指導。他親自帶我去見督學,又給我介紹我的各位老師。……
 
級主任是若瑟.西瑪,是一個嚴厲的老師。他見在學期中,忽然來了一個身材高大與他相等的學生,就在課室裡取笑著說:「這傢伙不是一個大笨伯,便是一個大才子。你們說,是不是?」
 
我看見他那種嚴肅的相貌,吃了一驚,答道:「是在二者中間,是一個窮孩子,有好的主意,想盡好自己的本分,在學業上求進步。」
 
他聽了這幾句話,感到滿意,便例外親善地說:「你說你有好的主意,那你是在好的手中;我不會讓你空閒無事的,振作吧!如果你遇有什麼難題,立刻告訴我,我就替你解決。」
 
我由衷地感謝了他。
 
【同學。同樂會】(第一部、第六章)
 
那些想引我去做不軌行為的同學,也是最不盡本分的學生;因此,他們也開始來求助於我,希望我能幫他們的忙,把學校的作業提供他們利用,或讀給他們聽。不過,這樣的事使老師不高興;因為,這種錯誤的幫助,更使他們懶惰不肯用功。為此,我受到了嚴厲的禁止。於是我採取另一種影響不那麼壞的方法;就是說,給他們解釋難題;必要時,也幫助他們解答。這樣,我使大家都滿意,而獲得了同學們的親善和友愛。他們開始也來同我玩,後來聽我講故事,一起做功課;最後他們也不是為了什麼目的而來找我,如同那些在模里亞道和新堡的孩子們那樣。
 
為了給這樣的集會取一個名字,我們就管它叫做「同樂會」。這個名字很合適;因為每一個人都必須尋找一些書籍,講一些故事,或介紹一些遊戲,使大家都能快樂;相反的,禁止任何能使人憂悶不樂的事,尤其是那些相反天主誡命的事。為此,誰若咒罵,或妄呼天主的聖名,或說污言穢語,就立刻驅逐出會。
 
既然我就是那群同學的領袖,便取得了大家的同意之後,訂立了以下兩條基本的規則:
 
一、 每一個同樂會的會員,必須避免一必不合乎善良教友的言語和行動。
 
二、 完全盡好學生和教友的本分。
 
反 思:
 
為一位剛從農村走進城鎮的小孩子來說,生活習慣上的衝擊必然很大,在信仰及倫理道德上亦會遇到更大的挑戰。小若望有幸遇到良師,給予他一個「軟著陸」,這也成了他日後十分關心那些遠離家鄉,到城鎮求學或工作的青少年的理由和背景,因為他深深體會到在這樣的環境裡,一名良師的指導,既能鼓勵自己,也能感受到人們的關懷與愛護,是多麼重要。事實上,在小若望的多位良師身上,都可以找到未來的鮑思高神父的影子,也可以說,鮑思高神父日後對青年的那份關懷,或多或少是源自於這些良師的影響。
 
青少年時期都是喜歡群居的生活,朋輩同學之間的一句話或一些習慣的影響力,決不能與一位老師或長輩所說的來相比。但經驗告訴我們,能夠找到一位知己朋友是多麼困難的事呀!小若望為能掙取同學們的友誼,曾以錯誤的方式來贏取同學的信任及喜好,經反省後,小若望終於找到一個更妥當的方法,在相互支持及鼓勵之下,將同學們團聚起來,組織成「同樂會」,可說是日後「善會」的前身,希望從而發揮它的影響力,成為同學間的好酵母。
 
作為鮑思高神父的神子們,讓我們也能成為眾青少年的良師益友,並能善用學校及青年中心內的「善會」組織,讓青年們在同儕之間,發揮酵母的作用。
圖片 3
禱 文:

 

聖若望鮑思高,當你在幼年求學時,天主給你派了多位老師,成了你的良師益友,在成長階段中協助你;求你為我們轉禱,特別為那些面臨朋輩誘惑的青少年轉禱,祈求天主遣派更多的慈幼會士、母佑會修女或慈幼大家庭的成員,在他們極需要人們幫助時,能夠伸出援手,好讓他們能夠能抵抗世俗情面,活出快樂及有意義的青少年期。

 
真福羅蘭.韋冠納,你是母佑會修女運用鮑思高神父的教育法,所結出的豐碩果實,求你也幫助那些在家庭中,或在成長路上遇到困難的男女青少年,使他們在面對挑戰時,能潔身自愛,亦成為其它同輩們的好榜樣。